-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拙评《大盛魁》第一集之1—真实的东方商魂 -- 老拙
大家觉得大盛魁好看,首先是因为这部剧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王相卿、史大学、张杰,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大盛魁并没有留下任何一页文字资料。
为了真实地还原这段历史,在动笔写剧本之前,王新民导演就带着一帮专家,用两年时间,沿着当年大盛魁的足迹,走访了中蒙俄的茶叶之路,以及国内旅蒙商活动的各个省区,编写了厚厚的两大本《旅蒙商通览》:
有了这些积淀,才能写出真实的好剧本。
这部剧一开头,就让观众看到,当时的蒙古老乡,连铁锅都没有,炖羊肉都是把石头烧热了,再放到羊皮袋里去煮羊肉。
康熙为了平定葛尔丹,最终准许随军民夫们带着一些商品出关,等于是打破了两千年来的封关体制,在当时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开放,因此给王相卿这些贫苦农民带来了改变人生命运的巨大商机。
康熙的这次改革开放,促成了后来的走西口移民大潮,汉民融入蒙古草原,给游牧民族带来了急需的生活物质和农耕文明。从此之后,长城内外再也没有发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而之前这种战争延续了两三千年。所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贸易消弭战争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二战后期,罗斯福也是考虑用自由贸易消弭世界大战,提出建立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规则。
到今天,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社会实践。
所以,我们看大盛魁,是通过大盛魁这个草根商号的崛起,看当时康熙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巨大进步的历史背景。
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在今天的天朝,已经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了,但还不能称得上是上乘的经典之作。
必须是有“灵魂”的现实主义作品,才称得上是上乘的经典作品。
所以,在完成基础资料的积累之后,剧本动笔之前,王新民导演一再强调,我们要找到大盛魁的“魂”,也就是大盛魁的普世价值是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剧本就会成为一部几个草根发财致富的平庸传奇,白瞎了大盛魁延续300年辉煌历程这个好题材。
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直到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
雷曼等百年巨商轰然倒塌。为什么?贪心惹祸啊!
那为啥大盛魁能延续300年呢?要知道,大盛魁最后也没有倒塌破产,而是在连年的战争年代中主动歇业的。最后一任大掌柜把账上的钱都还给了股东们,只剩下财神爷名下谁也不能拿走的银子,回到老家买了几千亩土地,打算今后有机会东山再起。
所以,大盛魁延续300年的历史中,必定埋藏着一个能让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2009年春节,我在家里一边冥思苦想,一边在电脑上乱翻,突然翻到一张照片,一座晋商大宅院的大门门楣上的匾额中,写着三个大字:
学吃亏!
这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立刻联想到,大盛魁史料中有许多“学吃亏”的案例,而且学吃亏学到了极致,最典型的号规就是著名的“一本一利”:大盛魁对牧民都是赊账,并按朝廷规定的三分利率计息,如果牧民遭灾还不上,任何掌柜伙计不得催债,每年牧民能还多少是多少,当牧民还的利息等于本金时,账本上立即停息,不再增加。这就是“一本一利”。有人说,这么干,大盛魁不是早就破产了吗?确实,当初财东们为此打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看剧就明白了。
大盛魁“学吃亏”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冻饺子”:当大盛魁发明的冻羊肉生意被众商号群起效仿变成红海时,王相卿他们把冻羊肉包成冻饺子,走了四千里路,大年三十白送给驻守边关的十万大军。此举感动了无数的观众。我在序言中说的最受欢迎点赞5.5万次就是这一段故事。后来发现这段戏另一个视频点赞6万多次。
“舍”字当头的“吃亏”商业文化并非大盛魁所独有,与大盛魁同时代的扬州郑板桥,曾给他的商人亲戚题写了“吃亏是福”横幅,并题记说:“满者损之机, 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湖南商人把这个横幅塑在古商城洪江的商行墙壁上,作为经商警语。当时的徽商也有一 幅信联:“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而许多晋商,则更是把“学吃亏”三个大字高挂在门匾上,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东方商魂啊!
“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商业文化的最根本基础,东西方都是如此。
东西方商业文化的不同在于:西方商业文化讲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以大盛魁为代表的东方商业文化讲的是“有舍才能有得”。
一百多年来,我们都在学习西方的商业文化。现在,是时候通过大盛魁的故事,回顾和重温我们自己的优秀商业文化了!
所以,我们这部剧的剧名就是:
大盛魁第一部 东方商魂
上篇 商道难
下篇 学吃亏
想看的河友点下面的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BQTecA6bF3tzp9APBQhSA
提取码:7t68
最初王导跟我签的是剧本责编,后来出了这个“学吃亏”的主意,就深度介入剧本策划。
到了剧本写作阶段,几个编剧分头写剧本,他们写完王导会改一遍,然后发给我。我再改一遍,发给王导,王导再改一遍。有的也会推翻重写。每集剧本都会这样改个5—7稿。
后来王导想给我署个总编剧,但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最后播出版王导给我署了个第三编剧。
吃亏这事,深了去了,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甚至说有些亏,你想吃还不一定能吃到呢。
比如说你老板和你说:你的任务是今天晚上和XX打牌,至少要输给他一百万,少一万都不行!
有很长时间没有看连续剧了。
2017年在内蒙地面台播出,开播前我说收视率会到10%,王导说到10%他就裸奔,结果最后飙到12%
大家都逼他裸奔,他让别人画了一副他裸奔的漫画,就算过去了。
当时内蒙好多多年不买闭路电视的人,晚上去有闭路电视的邻居家蹭电视看
谢谢老河友。
好一个“学吃亏”!
有点中华民族的“哲理”的味道:有舍才能有🉐嘛!
还记得,全国人民以“中国乒乓球队”为榜样、为骄傲的的日子吗? 这个“小球”曾经推动过“大球”(地球),开辟过中美关系的新纪元!
毛主席曾经提倡过,要学习徐寅生的打球“心得”。我记得最深刻的,他的最有名的一段话就是:“不能光想着得,不准备失,反手输几个后,正手才能赢回来”(原话记不得了,大意应该是这样的)。
一直到今天,中国在乒乓球运动上,还是“孤独求败”。因为运动员们输得起,能在“吃亏”中学习和提高,决不服气和灰心,决不停止自己的提高和前进。
国际乒乓球的竞赛规则,曾经专门针对中国修改过多少次啊! 从拍子材料到球的尺寸,从记分法到各种技术限制……。但是其奈我何啊?你变我也会变,输几回也不在乎,落后了就再赶上去嘛……。
我一定去找这个电视剧看看,好好地体验一下“中国商魂”。
谢谢
因为
我只看到了只言片语,觉得徐说得挺好的,结合实践,生动活泼,要不也没法成典型嘛
但大部分人又没这个高度,硬拗似乎就庸俗化了
批庸俗化是有道理的,但徐应该是是错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