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放射性》(2019,美国) -- 普鲁托
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是法国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为嫁给法国索邦大学教授皮埃尔-居里,从而使居里这个姓氏变得伟大——法国物理学家让-约里奥迎娶居里的女儿伊莲娜-居里后改随妻姓,叫约里奥-居里,而我们把玛丽-居里叫为居里夫人。
==
天然放射性现象是由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的。他发现被黑纸包住的铀盐能让感光板感光,后来他进一步发现纯铀金属也有这种效应,从而确定了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存在。不过,贝克勒尔认为这只是一种未知辐射。居里夫妇在与贝克勒尔夫妇聚餐时,居里夫人灵感迸发,认为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发出的射线,并称其为“放射性”。
后来的论文在法兰西科学院宣读。
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稳定的,金就是金,银就是银……
千年、万年都不会变。
放射性的发现不但轰动了科学界,也轰动了社会各界。
不像今天,人们谈放射色变——Wi-Fi有辐射、手机有辐射、CT不敢做、防辐射孕妇装火卖……居里夫妇在一辈子与放射性物质铀、钋、镭打交道中生育了两个健康的女儿。就连居里夫人本人都在睡觉时把玩含有镭的玻璃瓶,绿光闪闪,和荧光相似。当时的贝克勒尔就误把放射当荧光,而荧光现象早已被发现,并认为一般无害。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放射性有多大危害,镭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的绿光,似乎源源不断,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看似对人体一定大有裨益。
向神秘要长生,这是世界通行不悖的做法。于是乎,像今天的很多网红产品一样,都来蹭新鲜出炉的科学发现——商家开发出了大量的“镭人”产品——放射性香烟、巧克力、牙膏、化妆品、壮阳的镭内裤………😄😄
百老汇甚至编排出了“放射性舞蹈”……
天啦……不知道要镭倒几个观众……🤣
由于镭的“持续发光”,当时美国一家叫镭的公司利用它能生产夜光表盘。不但钟表,连二战时美军飞机的仪表盘,都被涂抹上镭的化合物,以便可以夜视。要命的是在工厂涂抹镭化合物时用的是毛笔,当时那些女工时不时用舌头去舔毛笔尖来润滑:
食入的镭让这些女工三、四年后纷纷死亡。后来打官司的时候开棺验尸,这些“镭姑娘”的骨骸还散发着瘆人的绿光!这也改变了后来的美国《劳工法》。
=====
1906年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因一场车祸去世。
1911年《巴黎新闻报》曝光了寡居的居里夫人与法兰西学院教授保罗-朗之万——皮埃尔-居里的学生的不伦之恋。居里夫人一下子从法国伟大的科学家变成了“波兰荡妇”、“肮脏的移民”。巴黎市民甚至公开疾呼让其滚回波兰。朗之万因此与报社记者决斗,但迫于压力还是回到了自己妻子身边(多年以后,居里夫人的孙女嫁给了朗之万的孙子)。
在居里夫人的小三丑闻中,世人的价值观都随附于那个时代,而爱因斯坦是个另类。在居里夫人焦头烂额之际,爱因斯坦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相爱,那谁也管不着。并给居里夫人去信,以示安慰。
情感丑闻并没有影响科学判断。随后的1911年末,居里夫人再次获得诺贝尔奖——因发现钋和镭获得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是对金钱、对荣誉的态度,以及对医学——特别是放射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的贡献,这让人类获益匪浅。
我对法国媒体对居里夫人的态度有兴趣。😁
小时候就知道居里夫人的事迹。这是为数不多的得到官方背书认可(单独出版其故事)的西方科学家。努力发奋学习。因为营养不足,在课堂上昏倒。她姐姐给她生牛肉吃补血。
还有一个是爱迪生。后来在一本美国书上看到作者轻蔑地评论爱迪生的科学素养,大为震惊。
是小时候在一本小人书里看到的
应该不像传记片。传记片不是应该取名叫《居里夫人》么,片名叫《放射性》(radiumactive)
你说的是电影还是真实的事迹😁。
话说“放射性”这个字在电影里怎么表现出来的。是通过那几个商品?有未提到居里夫人最后的结局?
上一帖好像写错了英文。
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质,提出元素放射性理论,死于放射性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这足够电影取名放射性了啊。
2019年的片子,按导演的意思像是要拍传记片,但我看不像传记片😄
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大事件显然都是真实的。
电影不怎么好看,我建议你别看了😄
《沼泽地女孩》这片子不错,爱情惊悚悬疑片,我前几天看的,你可以找来看一下。
IMDB评分6.2.不看了。
不过女主角是伯爵同学的最爱,裴淳华
@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