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佩婆窜台,男性气概与上党之围 -- 达闻奇
这世界生产力发展到了需要全世界一国化,只要我们坚决地按照这个去谋划,就一定能实现。
re: 屠城灭国时代....春秋开始也是190多个小国,最后慢慢屠城灭国剩下战国七雄。
--------
屠城灭国不雅致.
春秋开始也是190多个小国,最后慢慢剩下战国七雄,最终一统天下。这个代表了“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
“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向”,大家就很心平气和了
八、躺平
百度贴吧有一个“躺平吧”,自从躺平一词火了以后,这里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揭秘躺平吧:一个19万“躺友”组成的世界
林sir
今年4月以前,百度贴吧——“躺平吧”,还只是一个被废弃的贴吧。只有一些基本0回复的广告帖子。资料显示,该贴吧成立于2015年7月左右。
但是,4月以后,全国“躺友”涌入躺平吧,关注者与帖子数便呈指数式增长。比如,5月3日,关注者和帖子数分别是170个和946个。5月17日,关注者和帖子数分别为9686个和3.4万个。6月9日,关注数和帖子数分别为19万个和51万个左右。(前几天已经限流,否则体量更大)
截至6月9日22:00“躺平吧”的关注数和帖子数
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躺平吧”的关注人数和帖子数量分别飙升1156倍和548倍左右。
一个典型的躺平族可能是这样的:
生在或者工作、学习在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东南部地区,年龄在18—34岁的男性,喜欢在中午时段起床,或者喜欢在工作期间的中午时段在互联网摸鱼。
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我们拿国外的躺平族——英国尼特族、日本蛰居族的数据来对比,会发现这三个群体是相似的。
首先,这是一种发达社会的“社会病”。躺平吧的躺友主要出现在南方沿海、东南发达省份;国外则主要出现在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其次,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群体。躺平吧中,18—24岁的用户占比接近60%;按照英国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5月,英国约有72.8万尼特族,占全英国16岁至24岁的青少年的10.6%。
日本KHJ家庭联合会2007—2009年发布的三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开始蛰居时的平均年龄均在21岁;日本内阁府在2016年9月公布的推测结果显示,全国15—39岁的人群中,约有54万蛰居族。
第三,在男女比例上,男多女少。躺平吧中,男性高达94.2%。而日本KHJ家庭联合会在2007—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男性比例也分别达83.1%、82.1%和80%。
02.是什么造成了躺平族?被逼的!
如果把中外几大躺平族做对比的话,会发现国外躺友“躺”得更彻底。
英国尼特族特点是:不接受教育、没有工作也不接受培训;而日本的“蛰居族”的情况是:生活在狭小空间,常年不出门,自我封闭。
至于中国的躺平族,据小巴的观察,主要可以分两大群体:计划或者开始躺平的群体和已经躺平若干年的群体。前者占主要地位。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正常的工作、学习或者基本的收入。
计划或者开始躺平的群体的个体情况大同小异,主要是在工作、学习、生活、感情、家庭、人际关系等人生多个方面遭遇不顺或者感觉人生压力大,索性顺势躺平。
揭秘躺平吧:一个19万“躺友”组成的世界
林sir
过去这些年,媒体开始热炒所谓“35岁”现象,即在一些尤其是高竞争性、高迭代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员工到了35岁以上便逐渐丧失竞争力,被边缘化,甚至直接被公司辞退。
这种“到点淘汰”与996一起,形成了当下中国的劳动力阶层的生存压力。
一个互联网员工,比如码农,到了35岁往上,体力、精力逐步到了极限,加上家庭的牵绊,不能再胜任更多的加班工作,如果不能转管理,多半就要面临价值下滑。
这听上去似乎无可厚非,如果我们从一切都是效率第一出发的话。这样想的人,我建议去看一下大卫卡特勒的经历。他是一位传奇程序员,主导了微软最重要的系统WindowsNT的研发,而那一年他已经46岁了。
大学毕业后的卡特勒先在杜邦公司自学编程,而后入职DEC,1970年代后期在时任DEC副总裁的贝尔支持下,开创性地开发了VMS操作系统,贝尔称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操作系统编写者。
1988年,在盖茨的招募下,他来到微软,历时5年花费1.5亿美元,领导200多位工程师开发出有430万行代码的Windows NT。其技术革命性严重冲击了Novell的Netware和UNIX操作系统的地位,为微软带来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影响着超过20亿人的计算体验。也因此,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享有微软Senior Technical Fellow头衔的工程师,待遇比肩集团VP。微软前CEO鲍尔默更是直言,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微软。
Windows至今仍是世界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而其内核都基于NT。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上最牛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将近50岁的程序员研发出来的。
而在中国,因为改开的进程也就40多年,其中很多的规律其实并不一定是规律,因此用昨天今天的事情去推导明天会怎样,很有可能是不靠谱的。
我在之前的一个帖子里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曾经大致总结了从建国到改开之前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发展变化。大致总结来说,毛泽东时代一直在致力于破坏一个以苏联为模板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将产业向地方转移,打压官僚阶层的权威,其根本目的是阻止形成一个既垄断权力又垄断资源的阶级,形成事实上的世袭制。
毛去世后,邓沿袭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事实上的央地博弈,和地方政府集团公司化。
但因为担心极左的卷土重来,和被某人的“十年后再看”吓得心惊胆战,邓开始在体系内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因为他出身旅欧少共,所以口才派成了他重点扶植的对象。
之后老江荣登大宝,又带动了技工派的崛起。总之,在共和国几十年的历程中,“看不见的顶层”一直处在复杂和隐秘的博弈中。
电视剧《大江大河》(小说原著阿耐《大江东去》)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最近在网上找到一篇剧评,很有感触,摘录如下:
梁思申背后有三股力量:(国内)官僚高层、海外华人精英、美国金融资本(有华尔街履历)和大型跨国企业。大可不必吐槽“玛丽苏”,我们不能否认这三股力量的真实存在,而且他们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要比想象的还要大。梁思申只是将这三股力量扭合起来了。
梁思申的回国,代表着这三股力量开始紧密合作,迅速将中国推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是,大家想一下,改革开放过程中最让我们担心的是什么?
就是这三股最顶级的力量独占改革开放成果,近亲繁殖,把中国变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金州”(“一潭死水”,精英垄断资源分配)。也就是说,梁思申很可能成为这三股力量的“利益代言人”:梁思申是父系梁家(官僚高层)和母系王家(海外华人精英)同辈人当中最优秀的人物,也被华尔街金融巨头和洛达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看中,她很可能成为这三股力量在改革开放中勾连腐化的连接器,帮助家庭成员(一代重获影响力,二代官运财运更近一步,三代四代·……持续繁殖)和外资企业蚕食改革开放红利的枢纽。
“梁思申”人物设定的用心就体现出来了。第一部中,交代了这个人物与父系梁家(因为母亲家的成份不好,自己被歧视)、母系(与外公一家打官司)的关系都不好,在宋运辉的鼓励之下,早早的脱离梁大的国内成长环境(爷爷的权力铺路),去美国留学;又在宋运辉的支持下,开始在美国自己赚钱,摆脱了对外公的资本依赖。第二部中,宋运辉又发现、挖掘和激发了她与美国资本及公司的差异(“修罗场”饭局)。
梁思申的人物特点就是与这三股力量都有联系,但都有冲突,最终的可能就是,要是她能力出色,不但能充分调动这三种力量代表的资源,为我所用,而且不致于沦为它们傀儡式的代言人。梁思申的魅力在于,她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价值观判断的、学习接受能力强(与宋运辉的互动有突出表现)、且能力出色的角色,宋运辉在她的人格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回国的梁思申还需要一个“合作者”,合作者要告诉她,她可以用自己背后的巨大能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做些什么(她自己能解决不能做什么的问题,但是需要有人帮她实现“美国经验的中国化”,即“接地气”),而宋运辉扮演起了这一角色。
文中所说的官僚高层、海外华人精英、美国金融资本(有华尔街履历)和大型跨国企业严格说是四股力量,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跟第五种力量发生关系,即宋运辉这样的平民精英。
电视剧体现的很清楚,作为出身成分不好的子弟,宋运辉参加高考的资格还是自己争取来的。而这样没有根基又有才学的青年才俊,当然是体制内试图拉拢和争取的力量。于是有程总工的“纳婿”路线,还有水书记的“学徒”路线,更有小拉(化工司司长)这样的“惺惺相惜”的高端局。
之前说过,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止政治精英与文化精英练手垄断贫民阶层的上升路线。但体制能吸收的平民精英是有限的,改开的方法是造出了市场经济,让大多数人在其中竞逐物质财富,以此实现阶层跃升。
但相伴而生的问题,一是原有的体制内既得利益者并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并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不断攫取利益。二是体制和市场的勾结造成官商腐败。三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不可能所有人都实现阶层跃升。
阶层跃升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一种是相对的。绝对的比如以前一个月都吃不上几次肉,现在顿顿能吃肉了,这当然是进步,也是所有人都可以惠及的。
另一种是相对的,就是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的。比如三十年市场经济的创富冲动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财富神话。
雷军曾经说过,他从37岁才找到人生的方向。单从个人奋斗来讲,他的履历在37岁已经是高光时刻了,金山CEO,财富自由,对一般人来说这样的人生已经达到顶峰。
但对雷军来说这样还不够。首先以雷军的才智,恐怕干什么都能获得很大的成功,所谓财富自由对他来说并不是问题。
但如果有更高的理想,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染指的了。因为社会的优质资源把握在“顶层”手里,光有才能还不够,你得别人允许才能够“染指”。这也就是雷军那句众所周知、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改开几十年,想要实现真正的人生巅峰和自我价值,只有抓住了“风口”才是王道。那种勤勤恳恳在一个赛道默默耕耘积累财富的,是远远赶不上“风口”的爆发所带来的颠覆效应的,甚至可以颠覆人的三观。
所以我们知道,“共同富裕”其实是个很难完成的目标,或者说短期内难以完成的,但“帕累托改进”是可以期许的,就像郎咸平教授曾经说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另一部分人不能变得更贫穷。
但这话本身就有疑问,因为富裕本就有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杨华著《农村阶层关系研究》中写道:
现代平等观念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使得人们易于比较、敏感于差别。农村的比较与竞争有个特点,即跟起点相当的人比,也就是跟现在最好的相比。无论现在有多大差距,只要起点是一致的,就得拿到一起来比。G镇现在40多岁到60多岁一代的农民,他们在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一起长大,他们原来的条件相差无几。分化之后,底层农民整天盯着对方,无法容忍对方超过自己。而上层农民则不断地在追求和扩大差别。
阶层分化之后,在上层农民内部,生活和消费的同质性较高,他们相互比较、竞争的主要是政治地位,包括担任村组干部、村民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拥有了这些政治符号,在富人圈子中地位就高。上层农民是被比较和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其他村民的关注焦点。向他们看齐是每个村民暗自立下的目标,如果不能在绝对收入或资产积累上达到,至少也要在生活品位和消费方式上接近,最好看上去一眼难以分辨。中间农民的经济资源与上层农民有差距,但是他们在生活和消费上却与上层农民步伐一致。底层农民中的贫弱农民因为差距太大,早已退出了村庄的社会性竞争,跟谁都不比,得过且过地生活。普通农民是一个比下有余、比上严重不足的庞大群体(约占50.0%),他们尚还有心气,没有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他们的比较对象是上层农民。
总之,在镇各阶层之间,中间农民跟上层农民比,有差距但跟得上节奏。贫弱农民自动退出了比较。只有普通农民跟上层农民之间这场悬殊较大的比较,才是具有实质性的比较。竞争标的和比较项目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显示度”,其次是要具有普遍性,最后是能够彰显差别。镇阶层之间主要的比较项有以下四项。
1. 居住……
2. 消费……
3. 婚配……
4. 人情……
把这其中的“农民”替换成“中产阶级”,将时空转移到城市大致也能成立。
这与我们的近邻日本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日本在战后也同样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发展,而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我国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山田昌弘著《为避免下坠而竞争——日本格差社会的未来》中写道:
极度厌恶多样性和风险的当代日本人
日本人是非常厌恶多样性和风险的,其社会背景大概是日本人执念于过一种和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差不多的生活。在日本社会,体面、门面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行为驱动因素。经济评论家获原博子在《隐形贫困》一书中列举过一个专职主妇的例子。从外表看,一家人过着中流生活,但实际上是强撑“面子”,该主妇甚至不惜贷款去维持现有生活。丈夫的收入若是不断增加,妻子则会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持家理财,但丈夫收入若是减少了,妻子便会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填补家用。获原所提出的“隐形贫困”指的就是为了维持中流生活不惜贷款,最终导致家庭经济破产。获原认为,要规避这种导致家庭经济破产的风险,就要按照实际情况安排生活,降低中流生活的标准。荻原认为,当今的中流生活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流生活是不同的,从中流生活坠落下去的人自然而然会逐渐失去中流意识。因此,必须在家庭经济破产之前降低中流生活的标准。把体面、门面和面子等作为日本人行为标准而凸显出来应该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
战后,由于经济高速增长而创造了“一亿总中流”,即“所有的人都是中产阶级,自己和大伙儿都是一样的”。由于人们都抱有这样的观念,从而个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反过来,人们将周围那些过不上中流生活的人视为傻瓜,或者说他们“有病”“可怜至极”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歧视。即便当今日本社会也同样如此。自己是中流,过着和大伙儿一样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而那些无法过上中流生活的人则有着非常强烈的“羞耻心”。即便在今天,“没有能力为孩子购买高档双肩书包”等留言还是会在网上成为热门话题。也就是说,维持不了中流生活对于大部分日本人来说依然让他们感到非常羞耻。
认为和大家过的生活差不多就是和大家一样,觉得自己就是中流阶层了,维持这种中流生活对日本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正因如此,“朝向底层的竞争”即拼命避免坠落到下层的竞争极为激烈,很多年轻人为了“就业活动”“结婚活动”而拼尽全力。
在就业活动中,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应届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让自己将来能够过上中流生活,拼命规避哪怕一丁点儿风险,导致就业活动的竞争异常激烈。结婚活动也同样,很多女性认为,为了不降低生活水平,必须抓住一个经济收入稳定的男性结婚。“就业活动”和“结婚活动”可以说是尽可能不去冒险的“年轻人的保守化”的一种象征。
风险是有大概率的,因此就要向安稳的方向努力。不可能全体都达到平均分以上,一旦受挫就再也无法挽回。正因为大家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才逐渐变得保守。对此,我在《为什么年轻人变得保守化了?一希望特续被掠夺的日本社会的真相》(2015年,朝日文库)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规避向下流动风险的未婚化和少子化实际上,“未婚化”和“少子化”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将维持中流生活作为人生至高目标的“社会意识”,是一种规避向下流动风险的行为。
女性如果无法和收入稳定的男性结婚,生活水平就会“比父母一代低”,会经历世代间的向下流动。也就是说,一旦结婚,就会陷入无法维持婚前生活水平的状态。因此,如果对象不是高收入的男性,她们就不结婚。但随着非正规雇用人数越来越多,在工资迟迟无法上涨的经济状况下,高收入男性越来越少。从大概率上来说,能够让女性婚后也保持婚前生活水平的男性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才是未婚化的真正缘由。
孩子也在不断减少。若是要负担2个或3个孩子的学费,那么自己的生活就会大打折扣,对此觉得无法承受,故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可以说未婚化和少子化正是为规避从中流坠落的风险的一种行为。也正因如此,一人独自生活或者同居生活的年轻人没怎么增加,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以维持目前中流生活的单身寄生族不见减少。如前所述,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所称的“多样性”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变成了“风险”。也就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避免下坠的竞争开始了。
日本与中国稍微不同的是日本社会中没有那么强烈的“阶层跃升”意识,从唐代开始日本拷贝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却唯独将“阶层跃升”这一点抛掉了。按照《菊与刀》所说,日本文化是一个“各归其位、各安其份”的文化,鼓励固守原有的阶层,甚至连日本的皇室也是世界各类文明中唯一延续血脉至今的。
即便在缺少“阶层跃升”因素的日本,也出现了少子化,那么韩国和中国就更不必说了。
对于中国来说,情况还尤为特殊。一个是原本基因中对“阶层跃升”的执着与渴望,二是改开四十年的创富神话,鼓励黎民百姓追求财富进阶的阶层跃升。
我之前总结过中国这几十年来成就的原因:早期打下的工业化基础+西方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廉价劳动力优势+冷战结束后几十年短暂的和平与发展战略机遇期+入世/主动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贸大循环。
真要说中国有什么独门秘技的话,那就是廉价劳动力优势+制内市场的行政效率+从香港学来的炒房大法+针对平民的富余资金,用学区房等手段加杠杆剥夺的“精准抑富”的财产转移。
这些年我们搞“精准扶贫”获得了巨大的成绩,而我在重新审视了这些年的发展后,发现“精准抑富”才是一直存在的,但又不成文的、潜在的发展战略。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抑制财富过度两极分化、抑制资本本就是应有之义。但从具体的发展历程来说,尤其在2012年之前,中国的财富阶级的走势一直坚挺,对社会面经济面的把控也越发深入。
而所谓“精准抑富”,并不是针对这些巨富大鳄,而是针对劳动者阶级,特别主要是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从改开到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要实现理想中的中产阶级或者小康生活,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中国内地依据房地产开发和学区房政策实现的对中产阶级的财富剥夺或者说“转移”,是一项非常精密的捆绑社会闲置财富和驱动劳动者展开超额劳动的高明政策。
这个度非常难以拿捏,按照惯常的思维,一个人闲钱多了就容易“躺平”,躺在财富堆上不求上进。但如果长期的财富积累达不到效果,一样容易丧失斗志,觉得努力没有用。因此这个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值是GDP的4.1倍,而美国只是1.48倍,日本也只是2.3倍。中国房地产总市值达65万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房地产总市值只有60万亿美元。65万亿美元,按照6.366的汇率粗略估算,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大概为414万亿元人民币;(中美房价收入比对=4.1/1.48/(1/6-人均GDP比)/(14/3.3-人口比)=3.9倍);中国人均生活水平处在第三世界(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1/6),但房价以GDP核算是美国的3.9倍,早已超欧赶美了!
从房地产市值上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处于全球的顶端。如果说精准抑富的话,房地产的拉动作用恐怕已经到了极限。
但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这个过程中各种超越人类想象力边界的现象,足以写出一百部影视剧来。
在2012年之后,政府通过一系列货币与金融管控政策,已经逐渐将房价控制下来。到了2014年下半年,几家房企也出现了资金链紧张,比如如今的恒大甚至开始推动首付贷,不过被制止了。
中国的几次经济转型的机会,2008年是一次,2014年是一次,甚至2020后面也算一次。
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大放水的方法。这也是我总结迄今为止的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后得到的一条基本规律:
没有一个政府能够遏制住货币超发的冲动。
2015年,最先启动的股市暴涨让大部分中国人,包括炒股的和从未接触过股票的,全都卷入了这么一场一夜暴富的游戏里。
要系统阐述2015年股市的疯狂,恐怕不是目前这个世代的任务了,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这件事影响到了从上到下从国家到社会各个层面,并改写了当代中国的进程,但近年的影视剧似乎都心照不宣地闭口不提这件事,似乎它从没有发生过。与之相对的,倒是把近几年的一些事情进行“货不对板”的重新演绎,比如最近的电视剧《底线》对货拉拉事件的改编。
总之,一夜暴富的全民狂欢最终造成了股市腰斩,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而且据说消灭了60万个资产两百万以上的中产阶级。
一位股民因为重仓中国中车而爆仓,从自家楼上一跃而下,32岁的人生戛然而止:
据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6月10号晚上10点左右,长沙市一名32岁的男子从小区的22楼坠亡。初步调查显示,该男子坠亡与他用四倍的融资杠杆重仓了重组后的中国中车,在股票两个跌停之后赔光了本金有关。
悲剧已经发生了
据报道,坠亡的男子姓侯,32岁,长沙人,居住在小区的22楼,有一个6岁的孩子。
报道援引小区居民介绍,侯先生平时喜欢炒股,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使用融资杠杆来投资股市博弈。知情人介绍,侯先生亏了170万,并用融资杠杆翻了4倍。赔光了之后,他妻子也太不理智了,跟他吵了一天还继续吵,本身股票亏了就有压力,如果妻子再跟他吵,他就承受不住了。
悲剧发生之后,一起关于侯先生的贴吧迅速疯传网络。贴吧信息显示,“离开这世界之前我只是想说,愿赌服输,本金170万加融资四倍,全仓中车,没有埋怨谁,都怪我自己贪心,本想给家人一个安逸的生活,谁想输掉了所有,别了,家人,我爱你们,我爱这个世界。”
这一轮史诗般的股灾之后,接着就是让人目眩神迷的房地产飙升,如果说前一件事毁灭了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么后一件事又告诉我们,一夜暴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但结果是什么呢?
“涨价去库存”后遗症
文 |贾也
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月10日发布的《全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截至到11月,中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52110万平方米,创2016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也就说,这5年来涨价去库存事实上,价格是涨了上去,但想去的库存又回到了5年前。
更要命的是,去库存去的量,无非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上“乾坤大挪移”到“接盘侠”手上,也就是化整为零的办法,而这些接盘侠也是“看涨不看跌”的,随时准备到二手房市场交易平台挂房的,也就是,这并非是真正的“去库存”,也是实际库存的一部分。
二手房市场,很多实则是接盘侠“去库存”的市场。
也就是说,这5年玩下来,表上的库存又回到了原位,而这5年去的“库存”则囤在“接盘侠”在手中,然后再看看房价,都吓了一大跳,普通住宅一线城市要上千万起步,二线城市要五六百万起步,三四线也要二三百万起步了……再看看购房的刚需——年轻人们,“韭菜”太少了,而且“韭菜”们面对现实,决定不婚不生不买房,选择“低欲望”的生活。
哪怕是这样,疫情来袭,物价上涨,年轻人这两年信用卡负债率逐年升高,全国1.75亿名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要他们再去买房去库存,他们又不傻,必须要考虑自己的钱包里有几个子的!
这,这,这……未来一望过去,形势不妙啊,最大的问题,还有谁来去库存?
关键是“逆势而为”的房地产商也囤了很多土地,比如想流芳百世的许大皮带,借钱来囤的,借的钱要还的,而且要连本带息还,囤在手中,绝对炸手。
2021年许大皮带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他深情款款地看看了地方政府,救我,我接的是你们的土地啊,你们不能见死不救!
各个地方政府一看恒大的债务1.97万亿,救?拿什么来救?再一看许大皮带身后,还有诸如花样年、佳兆业、富力、宝能和奥圆等都排排坐,等着国家能来出手给自己续命,个个都有债务爆雷的危机。
至于楼市低迷的样子,大家早就肉眼可见了。
有人说价格降下来吧,可以各个买地的地方政府不答应,出台了五花八门的"限跌令"。
于是,有价无市,无人问津,楼市入冬:
“楼盘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人啊,人啊,人在哪里?一看,在高房价面前,年轻人已经躺平,玩涨价去库存的搏傻游戏我们就恕不奉陪了!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5年楼市真的是欲语泪先流,事实上证明,涨价去库存真的是后患无穷。
“涨价去库存”最终被证明去了个寂寞,但广大中国的中产阶级尤其是奋斗中的年轻人却被现实彻底地“教育”了,事实证明中国的“精准抑富”抑的就是这群本来最有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群体。
这其中还有一些社会世俗层面的文化和伦理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是一个重视安居,重视家文化的文明,而在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过程中,对于置业的需求都是第一位的。而传统的观念又是男方买房子或负责大头。
想象一个年轻人,经过若干年的马拉松式残酷的基础教育搏击后,成功进入211甚至985,但优秀的成绩也未必能保证他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轻松获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最顶尖的城市,要在短期内落脚,家里没有矿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偏偏社会文化又是一个充满着丛林法则的达尔文主义的文化,野蛮的肉搏让家中无矿的年轻人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卷”来搏那一点点希望。
同时,对应买房需求的则是对性资源和生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把控。事实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对性资源的管控和分配从来是统治阶级的核心权力之一。
而在房地产政策下,大部分城市的年轻女子在同龄男子中很难找到各方面符合条件的对象,于是《蜗居》这样的故事开始流行。事实上,房地产政策决定了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轻知识男性的合法性成本与生育成本是十分高昂的,某种程度上这正是近二十年来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这也是“精准抑富”精神的再一次体现。
就在今天国庆期间,还有这样的热搜:
有评论说:
有事问彭叔
#女子远嫁摆4本房产证让妈妈安心#
本来丈母娘就在催未来女婿了,看到这个新闻以后,真的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由头都有了。这个新闻一出来,国内男人娶媳妇的难度又被拔高了很多。
母亲的安心,是源自于家里四个房产证,而且每个房产证都写了女子的名字。
和房子相比,彩礼那点钱真的就是毛毛雨。
像是在苏州这种城市,彩礼就算要个50万,80万,100万的,有什么,和苏州的房子相比,差太多了。
本来年轻人结婚就难,这种新闻看多了,就更难了。
叶艾茂
苏州一#女子远嫁摆4本房产证让妈妈安心#,网友感叹有钱之余觉得导向不对,这是催大家买房,仿佛在没房就不安心。网络真是裂来了,前几天还大喊降低彩礼,甚至要零彩礼,怎么就又比起房子来了?拜托别挤兑年轻人了,大家有钱会买房的,别催了。大家口袋没那么鼓,不然就不用老人的私房钱了,那#外公床头抠洞塞钱2年存了3万多#就不是新闻啦!
有狐噢狐狐
#女子远嫁摆4本房产证让妈妈安心#
看见没?女孩子的安全感从来都不是取决于婚姻和男人,经济底气才是硬道理
是酱三啊
#女子远嫁摆4本房产证让妈妈安心#
这是开发商房子卖不动买的热搜吧
加上公积金贷款利率调低的新闻,有理由认为,这是再一次试图驱动房地产经济的号角。
但经过2015,2016两轮卷的中国经济,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再加上年轻人已经彻底认清了“卷”背后的两条冰冷的逻辑:“精准抑富”和“性资源管控”,那剩下的选择也就明了了。
山田昌弘总结日本“格差社会”的形成原因一是经济,也就是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总结的“资本收益率和劳动收益率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观念因素,即“虽然想结婚,但如果对方收入不高就不结了”或者“如果生孩子会让生活水平下降,那就不生了”,也就是说出于对滑落“中流社会”的恐惧,“团块次代”(1971-1974年第二次婴儿潮中出生的人)至今越有1/3的人处于未婚状态,在可见的未来也不可能结婚。
而中国则是由于“阶层跃升”的强烈情结,也就是“我奋斗一生就是为了让我的后代过得更好”,这也是中国近几十年发展神话背后的强大精神动力,堪称中国式的“新教伦理”。
但当因为各种原因,社会阶层逐渐固化,上升通道关闭,此时年轻人的想法会是什么呢?
当然是:“如果我没法让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那就不要生。”
富人隐隐在意图获取权力维持自身利益。
这60万中产是资产两百万以上而已,跟其他小中产或富裕人群合计就是30万亿。随后16年房市涨价去库存,套死了过百万亿,缓慢下跌的结果,也在不断蒸发当中,直至现在,蒸发30万亿应该差不多。打贪反腐收回那么10万亿,P2P强抢也有几万亿——总之温2008放水漫灌的4万亿M1现在总算回笼得差不多了。
从资本主义应付危机的方法和角度上,中国ZF不算失败。可是改开几十年,每到危机就牺牲一个阶层利益:先是工人大下岗,然后收割小资产中产,农民在扶贫前一直被压榨。————共和国的前缀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人民”二字。
当然,这是76年人民自己的选择。
关键是改变了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
让他们意识到统治阶级真的贪婪愚蠢到为了一两银子可以挖自己墙角的地步。
但大概率走不起量
说不上了为什么,可能是因为上汽吧。
其实上汽的车挺不错的,但总感觉没有一款车坚持很久。
难道不知道生育率和女人地位成反比么?现在到古代,但凡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地域,生育率从来不是问题(看看今天还能保持高生育率的人群地域简直一目了然)。所以兄台真这么纠结生育率,把三从四德搞回来就是了,什么工业化也得靠边站。兄台也大可以自问,什么情况下另一半肯为你生三胎四胎,然后你自己愿意么?别跟我说是管生不管养或管生不管教,养和教都丢给保姆和家教。
中国股市按说即使按照发行价不涨,现在也应该在10000点以上,但是因为中国股市做空是政府的四大国有银行挣大钱,所以中国股市不可能上涨,因为上涨政府就挣不了钱。
举例说明:A以100元一股买了10000元的股票,如果下跌了50%后卖出,那么就是拿回5000元,B买进也是只花5000元,这个时间A亏损的5000元就沉淀在了托管的四大银行里面。如果上涨到150元一股,那么C买进花了150元,A赚了50元,四大银行一分钱都没有赚。所以中国股市只要在政府没有钱,或者是缺钱的时间,使劲做空就行了。通过长年累月地长期做空,把那些最有钱最有耐心的人熬到大幅亏损后斩仓出局,四大银行就能有钱往外放贷了。别说是高铁那投资和亏损,多少钱都不是事。但是这种断子绝孙的做法,早晚会把自己做进去的。因为这既不符合天道也不符合人道,因为这就是抢劫,是依靠合法手段用最卑鄙的手段抢劫,而且几十年一贯如此,到今天实在已经是恶贯满盈。前面有朋友说这次准备把上证跌到2000点,其实他们想跌多少,那得看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里的数据,看看中国还有多少小散或者是所谓的中产还有在持仓,如果是大部分小散或者是中产没有持仓,那就是跌到哪都无所谓,也弄不到钱,如果想跟2015年那样,只能是还得继续骗,把小散和有点钱的中产给骗进来,然后才能一网打尽。否则,现在靠股市里那些基金和社保,那只能是跟茅台一样,自拉自唱,无论你怎么玩,你都收割不到老百姓。
最后再说一遍,这种做法,断子绝孙,已经是恶贯满盈了。任何打这样主意的人,最终会死无葬身之地。
合着老美是大善人啊!
大家跟中国混都能发财
所以美国投鼠忌器
美國保台的能力究竟如何?— | 蘇起 台灣安全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UkqIlxuLs&ab_channel=%E5%8F%B0%E5%8C%97%E8%AB%96%E5%A3%87%E5%9F%BA%E9%87%91%E6%9C%83TaipeiForumFoundation
张忠谋 在听,值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