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佩婆窜台,男性气概与上党之围 -- 达闻奇
七、东亚大内卷资本主义
----------
按:这里先向几位长文回我帖子的河友道个歉,如果我只是回一些片汤话或者抖个机灵,那么显然对你们不够尊重,但如果针对性回复又有可能打乱文章原有的布局和节奏,因此只能针对客观事实和简单性的观点及时回复,其他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择机回复。
----------
2019年夏天,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寄生虫》获得戛纳最高奖金棕榈奖,并于次年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获得了电影奖项的“金满贯”,这在近年的电影界几乎绝无仅有。
《寄生虫》描写的是一个普通的没落家庭复读生基宇,因为机缘凑巧进入一个有钱人家辅导人家女儿功课,而开始的一段悬疑、惊悚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韩国的贫富差距与阶级矛盾,其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深刻:基宇屡试不第已经复读几年了,他的朋友敏赫来找他让他去帮忙做家教,并说他的水平比很多大学生并不差。韩国的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要超过中国,韩剧《天空之城》等做过形象的描绘。
某种程度上,东亚尤其是中日韩三国确实是有很多相似的气质和共同点。比如都受儒家文化影响,都极度重视教育,人民都比较勤劳,平均智商也较高,人均资源相对匮乏。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国家都在二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
以前的中小学社会发展简史读本,中国分册里一般都是这样的:一开始当然是辉煌历史,灿烂文明;第二部分通常都是百年屈辱,百年忧患;第三部分当然是新中国的辉煌篇章。
这里面扬——抑——扬的顺序给人一种辩证的味道和分明有致的节奏感,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为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而骄傲的同时,也不忘记历史上那些经验与教训。
然而当我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之后,却渐渐发觉,其实在历史上,一个国家/文明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速的发展并不是非常稀有的事情。这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发育期短短的一两年内可能会“拔节”一样忽然蹿高个十几甚至几十厘米一样。
在我更深的研究了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后,更是清晰地感觉到,它背后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以日本、“四小龙”为模板的经济发展路线。
获得这个认知曾经一度让我很有挫败感,我当然认为每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新中国的成就,尤其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而自豪,但现实与历史告诉我,这并不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设计、沿着已有的成功路线拓展出来的。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创新,但这显然让那种“独一无二,天命所归”的感觉大打折扣。
不过后来我又释然了,一是因为人口和量级的关系,让百万、千万级和十亿级的经济体比发展本身就不科学。另外,日本、四小龙等本身就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或本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那么历史上他们受了中华文化的恩泽,在进入现代文明后率先“试水”,然后将各自的成功经验融汇到中国大陆的发展过程中,也算众流归海返璞归真了。
不过,虽然这些经济体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有些问题也是高度相似的。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人口问题。
韩国打破了世界最低生育率纪录 本世纪末人口将减半
2022-08-28 21:52:4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24日报道,韩国再次打破了世界最低生育率纪录,这个人口5100万的国家本世纪末将面临人口减半。
报道称,韩国统计厅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总和生育率只有0.81,同比减少3.4%,创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新低。在经合组织38个成员国中,韩国的总和生育率排名倒数第一,是唯一低于1的国家。
2021年韩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至26.06万,同比减少4.3%,再次刷新最低纪录。在开始进行统计的1970年,新生人口数为100多万,进入21世纪后呈断崖式下跌,2001年跌破60万,2017年不足40万,2020年不足30万。
韩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100年,韩国人口将下降53%,仅剩2400万。
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龄化,这是中日韩三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韩国则首当其冲。过去几年当中国的人口数据不断示警的时候,曾有人拿西方国家出来辩护,认为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人口出生率没有不降低的。
但这样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东亚三国的出生率数字尤其惨淡,处于全球的底端。
著名人口学者易富贤在他的著作《大国空巢》中写道: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伊朗为曾提倡二胎后悔莫及
为了应对失业与住房两大难题,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有强烈的控制人口的愿望 (据说李光耀还向中国介绍过新加坡控制人口的经验,对中国的计划生育起了推动作 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实行家庭计划,提倡“两个就够了"。1968年,推 行合法堕胎法令。并且李光耀受优生学影响很大,通过各种激励手段鼓励低教育水平 的人进行节育手术。
新加坡生育率从1960年的5.45急剧下降,1975年低于更替水平,1984年只有 1.62。1984年,新加坡提出新的人口政策,鼓励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妇生育三个或以 上孩子(又是受优生学误导),但生育率却未升反降。1986年解散家庭计划组织, 1987年开始大幅度调整政策鼓励生育,但生育率仅仅从1987年的1.62提升到1988年的 1.96 (只出现了一年的补偿性生育小高峰),1989年再跌回1.75,到1996年之前一直 稳定在1.7, 1997年之后再次下降,2002年之后只有1.2左右。2010年华人生育率只有 1.02®,与中国台湾、韩国基本一致。很多东南亚的华人学者都把它归咎于李光耀的政策失误。由于生育率无法回升,现在新加坡只好采取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
1965年起,中国台湾省开始实行“家庭计划”,提倡“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起飞,生育率从1963年的5.47不断下降,1984年开始低于更 替水平。但是在人口学家的误导下,台湾于1983年还制定《中华民国人口政策纲领》 (简称《纲领》),提出“缓和人口成长”;1984年制定“优生保健法”。1989年生育率只有1.68了,台湾家庭计划的口号才转变为“一个嫌太少,两个恰恰好,三个不 嫌多”。1992年修正《纲领》,将人口成长目标由过去的“缓和人口成长”改为“维 持人口合理成长”。虽然政策改变,但是生育率却并没有回升。2006年再次修正《纲领》,提出“实施人口教育,营造有利生育、养育之环境" ®,但是仍难阻生育率下 降势头,2010年只有0.895了。
韩国在1962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从5.5 左右不断下降,1983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995年降到1.65。在20世纪90年代中 期,韩国人口学界就是否应继续鼓励少生的生育政策的辩论。结果“开明派”占了上 风,政府于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转而实行“新人口政策”②。但并没并出 现补偿性出生高峰,生育率仍然继续下降,2005年降低到1.08的极度危险水平。2004 年,韩国政府正式推出了鼓励生育的政策,2005年岀台了 “低生育率和人口老化基本 法”。“鼓励生育”之后,2010年的生育率仍只有1.22。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提供的数据,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在全球均处于低位,其中韩国为全球国家生育率倒数第一,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排名均为全球倒数前十,中国香港则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中国与西方诸国的生育率对比如下表:
学者黄宗智一定不会想到,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用于中国明清之际小农经济研究的一个概念“内卷化”,竟然在今天不胫而走,成为网络热词,甚至是举国上下尽人皆知的梗。
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四小龙”说:四小龙没什么了不起,你们的发展是靠我们开放市场得来的。
虽然这话有点托大,但是东亚经济发展对于世界市场的依赖,确实不容小视。
而当初西方列强开放市场将四小龙引入世界经贸体系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些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居然这么能“卷”,成功卷死了世界的大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和部分高端制造业。
等中国入场之后,更是挥泪大甩卖天天有,跳楼价跟过家家一样。除了乐坏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外,逐渐失去笑容的则是那些“一栋房子一辆车,一个花园一条狗”的工人阶级。
虽然中日韩的资本主义都有着相似的“大内卷”气质,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不同点。
最近看日本人写的总结平成时代的经验教训的著作《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里面都提到了日本独特的“年功序列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韩国当然也有着各种等级、年龄资历方面的刻板文化。虽然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历史上从中国传过去的,但唯独在中国,这些文化并不是没有,却都没有日本韩国这样死板、教条。
要说中国人的“卷”从哪里起步,那当然是从出生就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从离开母体开始,就开始了与同龄人的一场超长马拉松比赛。
在这条长得一眼望不到头的跑道上,你必须时刻警醒,不得一刻松懈;你必须日复一日高强度学习,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知识灌进脑海里;你必须克制自己年少爱玩的冲动,以超人的毅力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日复一日,百尺竿头。
这样的炼狱般的折磨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底,于是,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少人掉队。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环顾四周,你会发现熟悉的面孔已经寥寥无几。
当然,世道艰难,没有哪个文化哪个国家的普通人生来是不用奋斗的。但区别在于,大多数国家文化下的人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多重领域、多重规则组装起来的社会,你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切入其中,而最终的结果可能与你最初预想的大相径庭。
而在中国这种依靠考试文化建立起来的竞争体系中,游戏的内容极为庞杂,而游戏的规则却极为简单——分高就行。这与其他大多数文化大相径庭。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情况,比如美国。曾有人问美国人,你们国家为什么没有高考那样的考试?或者说你们的大学入学考试为什么不像中国的高考那样?你们是怎么决定自己要不要上大学,怎么决定自己一辈子要干什么的?
虽然美国也有常青藤,但美国人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把高考作为一种图腾,所谓“鲤鱼跃龙门”。对于“这辈子要干什么”的问题,我所看到的一些美国人的答复是:上了高中以后,基本上就明确这辈子要干什么了。
美国中学的体育文化比中国要发达和健全的多,这正是给有志于体育的学生的一条出路。至于要不要上大学,取决于你的志向,你的出身,你的阶层。拿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健听女孩》来说,影片主人公女孩鲁比是一个渔民家的孩子,她的父母、哥哥都是失聪者,她每天都要帮助父母和哥哥操持渔业生意,要负责出海,卖货等等环节的沟通事宜。
在加入高中合唱团后,团长老师发现了她的声乐天赋,鼓励她去报考音乐学院。但鲁比却非常犹豫,因为她父母刚决定脱离原本的渔业公司,自己操持卖鱼生意,并且做得相当红火,根本离不开她。
最终在团长老师的坚持,她个人的努力,家人的理解和邻家男孩的鼓励下,鲁比勇敢迈出了重新选择人生的第一步,报考了音乐学院。
这个故事触动我的地方,在于鲁比的选择。绝大部分中国式的家庭如果面临这种选择,恐怕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但在鲁比这样的家庭却并非如此。片中讲的很清楚,鲁比的父亲是渔民,他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是渔民。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没有合唱团老师的鼓励,鲁比的一生就是出海,打渔,卖鱼,操持父亲的生意,再跟邻家男孩结个婚,生几个孩子,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我丝毫没有鄙视这种人生的意思,事实上我觉得中国人民需要部分理解并尝试这么一种人生,因为很多文化很多国家的人民,若干年来就是这么过来的,子承父业,自食其力,一辈子也这么过来了。
但中国是这样一种文化背景,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极为在意“阶层跃升”。之前看到某位河友文中说:中国人不要到处攀比。我看到这句话确实很想笑,因为不攀比那就不像中国人了。
我们决不能说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不应该有“阶层跃升”的欲望,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我们也非常明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阶层跃升,这是一个悖论。
但某一种阶层跃升却是有可能的,那就是以全体中国人为单位,与外国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比赛,争取能超越他们,让自己成为竞争胜利者,从而体现一种整体式的阶层跃升。
但这种“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方面是世界上的列强,尤其西方国家早在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前就已经向全世界举起了屠刀,割了那么多韭菜,积累了大量财富,并成功地用自己的“护城河”阻挡后来者。
这样一来,中国人又面临只能先跟自己卷的问题。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国人能卷,首先在于卷起自己来就一个比一个狠。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在引入外资时,一个赛一个的给优惠条件,常常贴心到让外商不来都不好意思。
甚至在贸易战期间,上海市政府还帮“钢铁侠”马斯克搞定了特斯拉入华这一大摊子事情,让特斯拉可以顺利的建厂开工盘活市场,并成功帮马斯克从华尔街的做空危机中挺了过来。
而真正问题是这对我们的益处何在?哪怕是对中国最有信心的大棋党,键政学派,一说到中国相比西方尤其是美国有什么优势时,总会说一句“咱有996”。
鲁迅和金庸都在自己的书籍中引用过宋人的一则典故。宋代笔记《可书》,作者为宋人张知甫,生卒年月不详。其中原文是这样:
“金人自侵中国,惟以敲棒击人脑而毙。绍兴间有伶人作杂戏云:‘若要胜其金人,须是我中国一件件相敌乃可。且如金国有粘罕,我国有韩少保;金国有柳叶枪,我国有凤凰弓;金国有凿子箭,我国有锁子甲;金国有敲棒,我国有天灵盖。’人皆笑之。”
从“咱有天灵盖”到“咱有996”,这总让人感到一种荒谬和悲凉,似乎除了低人力成本(低人权优势),我们就没有什么真正可以拍着胸脯能够靠得住的东西。俗话说,你得支棱起来。难道能够支棱我们的仅仅是996?
还有一句类似的话就是“咱们总能够把高科技打到白菜价!”关键是每次说这句话的人还特别骄傲。
我一直奇怪,高科技不就该卖高科技的价格么??把高科技打到白菜价,除了利用人力成本优势规模效应搞逆向工程,又有什么真正值得骄傲的呢?反之如英伟达,在显示芯片和通用计算领域一骑绝尘,生产的显卡在矿潮期间甚至能卖出50%到1倍的溢价,这才是高科技应有的牌面。
这么一来,问题就变成了如下几个疑问:
1.996到底能不能变成一项核心优势和竞争策略?如果不能,那我们这么磕生磕死是为了什么?
2.如果可以,那么我们能不能靠996卷死欧美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种产业?
3.为了这种“卷”我们需要多大的成本和代价,谁来承受这些成本和代价?
4.如何让这些人去付出,如何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5.在这些人付出之后,何时、如何反哺于他们?
在《寄生虫》的末尾,当经历了妹妹去世、父亲失踪、自己头部受创后,基宇终于又想办法回到了那所豪宅。他通过地下室传出的灯光信号发现了父亲的藏身之所,并终于决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成功,等有钱了买下那所豪宅,让父亲光明正大地从地下室走出来,在阳光下,俩人终于重新拥抱在一起。
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他才可以完成这样的愿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印度人并不糊涂,很多事情看得很明白 6 绝对不是白领 字410 2022-09-20 06:00:49
🙂(2)五、 花开两朵 51 达闻奇 字5946 2022-09-13 22:13:39
🙂(3)六、 "两个长工"与两种理论 50 达闻奇 字8811 2022-09-15 22:01:17
🙂(4)七、东亚大内卷资本主义
🙂人口密度宿命论 12 川普 字7986 2023-04-02 16:01:59
🙂欢迎! 5 达闻奇 字12477 2023-04-10 07:40:12
🙂与其思考这思考那,还不如早早准备全球一国化 胡辣汤 字42 2023-04-03 11:15:36
🙂八、躺平 16 达闻奇 字33395 2022-10-01 13: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