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疫情随感之一,李兰娟院士奉旨吹风 -- 老科学的家

共:💬195 🌺1645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脸不打疼不长记性

上文所引用的数据,来自于2022年6月开始,美国普查局在其“月度家庭普查项目”(Household Pulse Survey, HPS)中增加了四项有关LC的问题,更好地提供了LC影响劳动力市场严重程度的相关数据。

布鲁金斯学会这份报告的传送门:https://reurl.cc/yMYVO2

布鲁金斯学会,此前2022年1月份,发布过一份报告,评估了劳动力市场上的Long Covid(新冠后遗症,以下简称LC) 。

使用各种研究进行了保守估计——根据1月份那份报告,全美大概有160万名全时当量(full-time equivalent, FTE)工作者因新冠后遗症而无法就业。当时全美有约1060 万个职位空缺,因此LC导致的无法就业可能占到了劳动力短缺的15%左右。 这个报告的数字,你推给德尔塔倒还靠点谱。

但是,CNN引用的报告是2022年6月以后做的调查,看你怎么洗?

Brookings学会的Bach老师利用上述新数据,再次评估了LC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与经济负担,发现:

约16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18岁至65岁之间)患有LC;

其中,200万至400万人因LC而无法就业;

光是无法就业人员的工资损失就高达1700亿美元/年左右(甚至可能高达2300亿美元)。

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那么再看看现在日本长新冠患者的惨状描述吧。

PS:现在新冠母婴传染、致残(甚至预估占到长新冠10%)都已经坐实,希望你可以一直乐观。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6253&idx=4&sn=a9c0f90dfe14aa8329bc82174891f40a&chksm=c1b16946f6c6e0501d2c0909af905ffe25d1b50d13cdca253bf96c36b5dc49e958efae24f390&scene=0&subscene=10000&clicktime=1661835192&enterid=1661835192&sessionid=0&ascene=7&fasttmpl_type=0&fasttmpl_fullversion=6307920-zh_CN-zip&fasttmpl_flag=0&realreporttime=1661835192981&devicetype=android-29&version=28001b74&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CN&session_us=gh_4f7084ff68c8&exportkey=AYD1mmrtgClzz4D1BQO18TI%3D&pass_ticket=c32DTfii7Qz4iZaw%2Fuzhge6h7Cm7EqcejeDcFimfggvYquwJMgD445iTAASpTKyU&wx_header=3

通宝推:大胖子,心有戚戚,journal,
家园

2022年调查“长”新冠,被你解读成都是2022年一月之后由o记造成的……

家园 没有完美方案

放开了肯定有代价,有超额死亡。

不放开,中国也在每天付出代价,也有超额死亡,还有雪上加霜的生育率。

家园 如果中国不搞顺差,西方就会爆发灾难
家园 三年新冠给我带来的除了交通不便,再就是存款增加。

2019年11月份前,每年寒暑假,国庆都带着儿子到处跑。 新冠3年除了回老家,哪儿都没去,结果发现存款增加了,有时间就在小区打篮球, 逛公园。

家园 照顾到你说的了啊

2022年1月报告160万例,2022年6月后,200-400万例,这里40-240万新增,你来说说怎么算,德尔塔说老子2021年下半年就被灭了,我也很想回魂啊。

PS:引一下拍老师最新预估的新冠致残的美国全人口比例预估(永久性致残),以目前全部最最乐观的数字预估,30年后,美国总人口中41%因新冠致残;如果以目前最差数据建模预估,比例高达90%。

30年,这辈子看得到,准备好迎接一个“身残志坚”的美国了么。

家园 定量分析啊,“超额死亡+经济损失”具体数据,放开vs清零

WHO公布的前两年超额死亡是1500万,九成九算中国以外的,不过份吧。

目前看日本选了个最差的方案,经济没保住,医院也被挤兑,人也大量死,输麻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主要矛盾是,国家没给每个人发大豪斯、豪车、美女/帅哥。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至于新冠?没有切肤之痛的前提下,“人民”觉得尔等夸大其词了,“道听途说”国外躺平后,各行各业都生意复苏。小红书、抖音、快手、知乎里的生活其他人都比自己好,非常痛苦,原因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只会找外界因素,例如刮风下雨、例如规则、例如部落大长老。

家园 存款增加对个人财富积累有好处,对国民经济不一定好

你前几年带着儿子到处跑,这些地方的旅游业,餐饮业得利了,现在这些服务行业和它们的从业人员怎么办? 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鼓励高储蓄率。

家园 把人往制造业赶是对的

前几年说什么青年人回县城找工作,电影院售票啥的,轻松离家近有 WiFi ,当时是作为正能量来宣传的。

这其实是年轻人拒绝剥削,如此以一来他们的剩余价值就榨不出来了。如果这一批年轻人还不生孩子,那么对国家就没啥好处。

新冠打击服务业,把人赶回去制造业,算是好事。

家园 动态清零这个体系是避免再来一次X冠的依靠

不是新冠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必须改变

”世界上,应该有且只有一个王,他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霸主不会自己走下王座,总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维持格局。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并不久远,从苏联到日本,都是美国人维持格局的刀下鬼。

中国会是例外吗?不可能。

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美国人已经有过计算,也埋下了无数暗桩,要把中国压制在一个水平之下。但是多方博弈来博弈去,最后还是走向了对立。毕竟是一个核武武装起来的中国,武斗并不现实。那么怎么办?

颜色革命?在弹丸的香港都走不通,何况一个诺大的中国。

等待腐朽?等来了18大的反腐风暴。

常规挑衅?等来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常规军力。

挑逗周边?奈何中国稳稳的不上钩。

那就自己上阵吧,文斗第一回:贸易战隆重登场。

一方面打击中国,一方面解决内部结构问题。想法很美好,实践也有成果,但弱化中国的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甚至还加强了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决心和行动。这一轮贸易战,至少打击了美国人速胜的心态。

当年,抗日战争日本人打不下去的,刺激和启用731部队的念头想必也是越来越强。

美国人毕竟在第一次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再怎么宣扬美国梦,嗜血的本性不会改变。

所以,从武汉开始,人类遇上了新冠。

如果当时中国没有挺住,产业链自此中断,不但贸易战美国可以不战而胜了,国内的投降派也应该抢班夺权了。

但是偏偏中国挺住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武汉起开始尝试,并不断演进的“动态清零”体系,就是中国对抗生物战争的屏障,和核武库具有一样的意义。

是新冠改变了世界吗?是也不是,如果新冠改变不了中国,那么它也会演变到改变不了世界,就像今天我们看到各国似乎在从omicron中恢复一样。但如果有下一种方式可以改变中国,那么想必也会有下一次尝试。

总之,世界必须改变,一山不容二虎。

家园 还是战争死亡是主要矛盾

我在维基上找到一张乌克兰新冠死亡统计图。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大概死了一万人。

点看全图

而乌克兰战争死亡人数,有不同的数字。

平民死亡,乌克兰各地方政府到2022.8.7日总和是28444,乌克兰警方到2022.6.13日总和是12000,联合国到2022.7.11日总和是5024。

军人和国民卫队的死亡人数,乌克兰政府到2022.8.22的总和是10000,联合国到2022.4.19日总和是5500-10000,俄罗斯政府到2022.4.16日总和是23000。

你为了证明你的说法,在平民死亡上取了最小的值,在军人死亡上也取了最小的值,而且还是到4月19日的值,这差不多四个月乌军神明附体一个人不死?

总结起来,在俄乌战争开始后,乌克兰死于战争的总人数比新冠多不少,而战争死亡的的军人基本是50岁以下的青壮年,平民也是在各年龄层都有,但是新冠死亡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战争死亡对乌克兰社会的冲击肯定比新冠死亡大很多。

家园 存款增加,但是资产缩水

一线核心区房产除外,并且,近三年存款增加的人群估计少于50%

家园 我确实是很保守的

我保守的理由有三:

1,中美医疗体制不同。中国如果放开,没有体制阻拦发烧39度的病人去医院,尤其是小孩和老人。那就会发生医疗挤兑。因为国内的父母和子女,面对高烧的孩子和父母,哪怕他明知这个高烧99.9%的可能会三天后退烧,他还是有极大可能选择去医院。他自己高烧倒是有可能扛一下。

2,我自己的经历,我在美国感冒就发高烧,在国内感冒就不发烧。所以我完全不赞成用美国数据来推中国的可能状况。

3,我认为,如果放开,反而会进一步打击生育。因为国内女性如果认为怀孕期间自己有50%概率得一次新冠,她基本就不会受孕了。

照我的想法,其实上半年的上海和现在的海南是个好机会,可以试点一下放开究竟会怎么样。但是,我也承认,这是工程师思维,政治上幼稚不可行。

家园 河山烁死不瞑目

可能还有人想步其后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