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史式:让太平天国恢复本来面目 -- 多余6569

共:💬234 🌺1102 🌵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逼宫,是排满

排满纯粹是革命党臆想出来的政治工具。

如果善待旗人,溥仪有什么理由去当日本人的傀儡?

家园 清朝执行柳条边封禁政策的效果就是东北人口还不如明朝时期

这叫对东北开发没影响???

啥铜墙脸皮才能说出这话啊。。。

有篇论文叫: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

王 晓 峰

(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12)

点看全图

要不是满清的禁令,东北那地方能提早100多年超过一千万人口。

历史上清朝开禁以后的闯关东的几次大的移民朝,合计总共迁入东北1770万人。

清朝确实以一己之力拖慢了200年的东北开发,1860年才开禁,1893年才开始有比较大的移民潮。

吉林在1893 年还只有60万人 , 1908 年增至554 万人 , 放垦之后接纳的移民近 500 万人 。辽宁1893年时的人口为 430万人 , 1908 年猛增至 1100 万人。除去自然增长 , 移民约有500万人左右。

清朝也是自食恶果,东北开发程度太低的结果就是甲午时候整个东北没多少可战之兵,被日本轻易打穿到山东。

家园 这一招曾剃头的粉丝蒋光头也有样学样,在苏区执行,详见徐海东

回忆录。

做到“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相率废业”,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

家园 凡事有因有果

这个满洲国恰好是溥仪为代表的的满遗自外于中华民族的标志。

我觉得某些满族人脑袋不太清楚。本来满族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华民族了,没人把他们当外人。历史恩怨也算是一笔勾销了。结果非要搞特殊化。

通宝推:翼德,
家园 看图分析一下

点看全图

重点看(b)图,其中红线代表中国东部温度。

大致上清朝可以分为四段:

1650-1700,0℃以下

1700-1800,0℃以上

1800-1900,回落到0℃以下

1900,上升到0℃以上,之后到2000年,持续升温

以上是整个中国东部温度,东北地区肯定还要更低。

总的来看,除了1700-1800,其他时段都在0℃以下,不太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就更加不利。

1700-1800这段,虽然温度比较适宜,但是,一来1700年人口为1.5亿,处于增长初期,人口压力不是太大,移民东北的动力不足,二来1800年之后温度回落,如果前期移民过多,环境过于恶劣也会限制人口增长甚至导致部分南撤。

一直要到1900年以后,温度持续上升,东北人口才有条件进入高速增长,这和你给出的1908年数据基本吻合。

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禁边有一定影响,但是并非决定性影响。

家园 乾隆年间呼伦贝尔的索伦人都能屯田三年后丰收

学习种田之索伦、巴尔虎、厄鲁特等,因知晓种田之益处,故今年人人意气旺盛,修固水渠,动用人力蓄力,较上年多种地亩。今小麦、大麦已开始收割,黍子、荞麦长势甚好。除将秋收情形详报该将军外,率领官兵操演完毕后,冬天无事之际,奴才瑚尔起恭请赴京陛见,奏陈三年间挖渠引水开垦种田情形,聆听训谕。

(小麦,莜麦,大麦等作物经过明朝时期不断适应,已经能适应北边的严寒气候了。)

呼伦贝尔那么靠北,冬天能有零下几十度,早在1761——1763年间都能种地,那边上的东北三省还有哪里不能种地的?

为啥还是没多少移民,只有少量偷渡呢?当然是清朝严厉封禁的结果。

呼伦贝尔这边的屯田刚有起色,乾隆就因为怕“索伦人沾染汉俗”而把丰收的屯田给废弃了。满清防汉真是防到骨子里面去了。

家园 我啥时说过气候不好就不能种地?

农业是靠天吃饭,温度降低,一是可种植区域缩小,二是收成减少,都影响到人口增长。除非你有本事证明农业生产与气候无关,个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且,1761-—1763正好是偏暖时期。

家园 直到乾隆年东北人口还不如前朝也怪气候?前朝没有小冰期??? -- 有补充

最后给张呼伦贝尔的位置图:

点看全图

这地方比哈尔滨都靠北,这种苦寒之地都能种地,南边的哈尔滨,长春和沈阳怎么不能接纳更多移民了。

清末能承载几千万人口的东北在乾隆年间仅仅只有100来万人。还不如前朝,这当然是清朝封禁政策导致的。

不仅仅是农业受影响,边上沙俄几千人过来偷采黄金,也因为东北没人而没法管。

有篇论文叫《试论清前期东北垦荒政策的演变》,清朝康熙年短短那几年开禁的时候,奉天的人口增幅远超其他地方,然而封禁以后,人口增长几乎就停滞了,增速远远落后其他地区。

封禁政策还能洗地,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明初到了辽东才发现,元朝在辽东的屯田仅仅只有3000顷 -- 补充帖

还大量抛荒,种植的作物也只有植黍这一种。

经济已经退化到了以猎为业,农作次之的地步。

经过明朝几百年开发,辽东有了数万顷的屯田,几百万人口,农作物有莜麦,黍,高粱、大豆、春小麦、小米等等。

这么好的条件,经过清朝几百年,辽东人口还没前朝多,怎么可能去怪天气,明朝没小冰期?

当然是封禁政策导致的东北人口增长极度缓慢。

家园 看图不仔细啊

康熙末年(1700-1722年),温度已经升高,所以人口增长较快。

同样,呼伦贝尔种田是1761-1763年,也是在偏暖期间。

封禁之后,1750-1800年这段,一方面移民确实有所减少,我说的“有一定影响”,主要就是指这段时间;另一方面,东北地方官不敢上报私自闯关东的移民,造成表面上人口未增长,其实东北地方官本身是欢迎移民的,反正土地多,垦荒种田的人多才好收税挣钱。

但是关键在于,1800-1900年这段(请仔细看图),比明末小冰期最低温度还低,延续时间更长,农业搞不动,人口怎么增长?

至于“清末能承载几千万人口”,前面已经说过,是因为1900年以后气温持续上升,之前1800-1900年小冰期,根本没可能养得活上千万人口。

另外,即使乾隆严禁期间,北方遭遇灾荒时,也多次特许放行:

点看全图

家园 种族屠杀

种族隔离,种姓制度,这都不承认,怪不得你们觉得你们祖宗是天照大神呢,确实是一家人。

家园 呼伦贝尔位置不对吧
家园 呼伦贝尔位置不对?不会吧

点看全图

家园 我错了
家园 最近那个被骂下架的《人生若如初见》的电视剧真是自作孽

还有啥澎湖海战之类的东东。

如果没有这几十年满遗拼命洗白自己,哪里来那么多人对明清这段往事重新关注起来。

抱歉
家园 "人是要有胆气去抗争的"

"这个道理太微末了",同意。但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才显得洪秀全等所有的带头人的意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