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这一代人,做错了什么? -- 东方白
我在西西河里是说过我对邓小平意见不大,这点我今天也依然保持。
但我对华国锋意见真的是很大的,怀仁堂的合法性我不用讲,相信您也听腻了。今天我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讲诉,和讨论一点大多数人忽略的东西。
温铁军先生的八次经济危机一书我认为很值得一读。
书中指出在1974至1976有次由于43计划巨额支出导致财政困难的经济危机,温铁军书中说是用上山下乡大量吸纳城市青年来化解这次危机。我查阅这3年的上山下乡的人数变化,确实较74年前有巨大的增幅,73年89万人到74年就提高到172万,75年达到顶峰人数236万。自此似乎是各种数据互相照应的,但是温铁军在书中描述完本次危机的起因解决办法后又悄悄的加了段话。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具有战争所赋予权威的领
导人相继去世并且在财政赤字还没有来得及扭转并且不得不继续增加的严峻情况下,由于新接任的领导集体客观上缺乏宏观经济调整的政策经验,遂出现了1977-1978 年中国政府在华国锋等领导人的主持下尝试进行的比毛泽东周恩来主持的!四三方案更大胆的对外开放政策--- 更大规模地从日本和欧美引进外资。仅1978 年一年就同外国签订了22个大型项目的合同,其金额高达78 亿美元,并且还达成了50亿美元的意向.而1978 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才不过1132亿元人民币.
1977-1978年华国锋主导这次经济投资后来因为金额被统称为82方案,规模是四三方案的2倍大。毛泽东周恩来的四三计划带来的财政压力尚且导致每年的高额赤字,用超过500万人上山下乡的代价来度过以至于被温铁军总结为一次经济危机,那么华国锋的2倍规模的82方案又无条件无能力领导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度会是风平浪静吗?显然不是,如果74到76这次作为危机且放在毛周名头上,那么7778这个窟窿就是乘倍大,实际后果严重3倍都不止。然而书中标题居然只讲74到76的不讲77到78的,岂不怪哉。
实际上还有更加令我反感的事情,1978年一年就签订了22个大型项目;但是基本没人讲过这22个项目里有一半金额是在12月20日后到年底的10天里突击签订的,甚至有好多是计划外项目。我们现在看是一半金额,换个视角就是在10天里花了全年一样多的钱。。。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报个日子大家就明白了,1978年12月15日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幕,华国锋全线溃败但是正式决定各种人事变更的政治局会议要到12月25日才开。这样操作直接导致后2年的财政赤字合计达到到了300亿的规模。
这样的高额投资支出再加上华国锋下台后的新一代其实也没有真正大幅压缩投资金额而又试图大幅提高福利赎买民心,又有大量上山下乡青年无接受单位的返城,各种因素叠加导致在温铁军书中描述为八十年代初期的经济硬着陆危机。这样的危机该怎么解决,其实中央的文件或者说中央的同志说的非常直接赤裸:让工农业甩包袱。
怎么甩农业包袱?大包干 取消人民公社,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说法分田单干。
分田单干出发点就是削福利缩减开支,而非提高产量。
华国锋导致的经济危机才是所谓十年文革后那几年经济被破坏各种困难的根源,而且经济危机在之后的几年愈演愈烈,社会面治安乱到50年状态需要严打,危机一直持续到用分田单干等手段甩了包袱才度过。
我摘录其中一段:
1971年初,华国锋同志调中央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之后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国务院工作中,他全力协助周恩来同志,对极左思潮加以纠正,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周恩来同志主抓农业工作,使全国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1975年1月,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同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确定为常务副总理之一。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精神,在分管的部门解放了大批干部,适当安排了工作。他注重科学技术工作和高技术人才培养,领导和支持高端国防项目研制攻关工作。周恩来同志逝世后,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6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毛泽东同志逝世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华国锋同志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赞同和支持。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
其中有一句:【1976年4月,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
这还不是接班人?
这么重要的职务,毛主席会当儿戏? 一定是十分慎重的考虑,考虑又考虑的。毛主席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没办法再花时间挑选接班人了,就是他了--华国锋同志。
还有啊,1976年7月朱总司令去世,朱总司令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如下,你们看看领导人的排名:
【朱德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毛泽东、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韦国清、刘伯承、江青、许世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姚文元等。】
排在毛主席的后面第一个就是华国锋同志。
再看看当时 人民日报,华国锋同志已经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了,很明显的接班人了:
三中全会是十一月份召开,所以,能有个屁的分产到户立刻七八年粮食收成见效?
见个啥?时间根本对不上,都是原来的模式罢了!
连这点资料都不知,装傻么?
不是邓小平的话就是事实。呵呵。当然,你是不是真信,大家心知肚明。
这能是他的想法么?
不合理吧?老实人?
既然用甩包袱的办法度过了危机,这个手段这么好用,那么接下来大下岗,三农问题,温州发廊,等等,就是顺理成章了。甩包袱,有问题,不找市长找市场。
这近乎于说,通过向日寇投降来解决给养问题。
猫右的文章里写:
报个日子大家就明白了,1978年12月15日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幕,
下面 真离 的回帖里说:
三中全会是十一月份召开,所以,能有个屁的分产到户立刻七八年粮食收成见效?
俺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同义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解决了有关问题,此后召开的三中全会只是公布并确认了工作会议的成果。
12月18日-22日确实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时间,但是在这个全体会议前有一个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时间是从11月10日到12月15日。您可以认为争论斗争发生在11月10日到12月15日的36天里,12月18日到22日的全会则是公布和汇报会议的结果。然后在12月25日再召开决定人事变动中央政治局会议。
您可以认为这三个时间都对,11月10日是会议开始争论交锋的时间,12月15日会议争论出结果的时间,12月18日-22日是公布汇报的时间。如果狭义的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应该是18日至22日。
谢谢提出问题,以后我描述的时候会更加准确。
从你这句话就看出你真是人如其名,乱翻书而不求甚解😁。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调解1977-1978年“洋冒进”片面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困难,1979-1981用三年时间进行。
我认为分田单干还是要从下面一句话理解更全面准确:”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1979年11月)。像这种经济暂时的危机只可作为推手,真正目的是为引入市场经济而形成“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建立市场经济创造条件,以便承接美西产业转移,引入外资,引进消化吸收美欧技术进一步加快国家经济发展这一目标。
其实经过40余年摸索,我国已经形成国家整体产业发展,行业布局,科技推进的宏观计划性与普通民用商品领域的市场经济的很好结合,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14亿大国人口的广泛就业。在现实世界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计划性和市场经济的灵活性竞争性,使我国经济具有了无限活力又在国家长远发展的大框架之下。是颠覆了西方经济学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结合灵活运用。
华国锋宣称自己是十号下了决心。这老东西,简直不是人。
其实这个时间表是不正常的,只能说他们准备时间更早,至于强行和毛主席挂钩,就是他们这些老干不要脸了,和毛主席没有一毛钱关系。
居然被举报了。
话说河里能不能对这种明显的诬告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