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的分析(一) -- 笑看风雨
可以两年回本的轻工业有哪一些?想研究看看有没有什么投资机会,这样的回报率真的很诱人。
回答一下你最后一个问题。
其实跟固流比例无关,比如,期初,我拿出1000万进行投资(假设单个股东,其实多个股东也不影响计算结果,反正都是按比例分摊和计算,你把多个股东看成一个股东就行),两年后,我通过股东分红拿回来1000万,也就是所谓的回本,这个时候,企业的期末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净资产)假设为500万,那么我还拥有企业的股东权益价值500万,则,这笔投资的年化回报率为500÷1000÷2=25%,如果按月算,就再除以12,这个算法是基于这500万股东权益能够完全按照500万转让,既没有折价,也没有溢价的前提下。
这个是从股东视角来计算,那么从企业角度来说呢?期初,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为原始资本金1000万,经过两年的经营,如果这期间,没有进行股东分红的话,那么到了期末,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应该是1500万,而因为分红掉了1000万,实际所有者权益只剩下了500万,也就是说,两年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或者说,净资产,增值了500万,也就是创造了500万的净利润,所以用企业视角来计算,平均年化回报率,或者说平均年化的利润率,同样是500÷1000÷2=25%,按月计算,则同样再除以12就是。
以上数据只是假设,以此类推,算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数学原理很简单。你举例子讲了很多具体算法,包括纠结固流比例,其实,哎,怎么说好呢?我上一贴中,我已经提到了上市公司财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重要指标,就不展开了)并指出当前水平下,A股4000多家公司,平均ROE能超过30%的,麟毛凤角,而这些还已经是代表了各行各业的优秀公司了!你要是真明白这个指标是什么意义,就明白我到底在跟你说什么了,年化55%是个什么概念?你要是不想说上市公司,讨论一般的没有上市或者挂牌的企业经营,所谓内外两本账等,这是现实,但不管内账外账,不论企业大小,其实对于老板来说,如果他真懂的做生意的话,思考的角度和上面讨论的一模一样,账就是这么算法,不管对不对外公开,财报里藏着什么猫腻,那其实都是不重点,上一贴中我已经说的很多了,你能理解就理解,不理解我也没办法,反正就是分享一下各自的观点和思路。
所以,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有那些轻工业可以做到两年回本的,我真心请教,想研究一下,哪怕不是真的去做实业投资(得有有业内人士带路,隔行如隔山,想做的话需要机缘巧合),作为股票投资的一个参考也好。
不勉强,每个人从事和了解的行业毕竟有限,就是不了解,所以才要问啊。
我其实也是看到你在几个帖子中反复提到这点,所以才问一下。
轻工业投资预算一般两年回本当基准,争取一年,一般不超三年。哪个行业都是这样,越小规模要求越快。你不信。你去了解过,我没骗你,肯定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呀。这个周期指机械设备进场算起。
也就是说,真要自己投资去做的,预期2年最多3年回不了本的,不会去做。当然,算得很好的,一做就死的例子不要太多,但这是前期分析或后期操作或两者兼有或其他事情的缘故了。但正常操作2年这个事还是确切的。
那我明白了。
轻工业产品变化快,客户流动性大,机器升级快。两年回不了本的厂,基本上就凉凉定了。为什么两年,基本是最低限度了。这只是指新成立的工厂。如果是原有工厂增加或改装设备,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一年。
你的意思似乎是只是想想而已,做不到。做不到的基本都死掉了,你能看到的生存着的,都是做到了的。
一般情况下默认是普通正经人家搞普通正经企业。
或者说对生产型企业都不了解,以我外行的理解,生产型企业,其实都特别不容易,实业很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觉得能做到两年回本,非常厉害,在以为你说的是结果的时候,才会问你,想了解一下是具体什么行业。
如果两年来衡量,参考上一贴中举例计算的投资回报率或者说利润率,即,期初,企业账面现金1000万,两年后回本,期末的账面现金又回到了1000万(不按照股东分红来理解,从企业视角来看),另外还剩下一堆固定资产和存货等,换句话说,两年后,其实只是“赚”到了一堆以固定资产和存货等形式存在的“净利润”(简化模型,应收款应付款等债务债权假设刚好抵消,其他资产项和负债项不计),在那个计算例子中,我假设是500万,得出年化25%,这500万实际上主要就是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包括原材料和成品等),对于轻工业,我不清楚这个比例通常会是多少,如果参考上市公司的ROE来说,最终估算出来的25%,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的结果了。
实际上还要考虑一个杠杆率的问题,但杠杆会增加财务成本摊薄利润,另外上面的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很粗糙并不严谨的算法,总的来说,如果参考A股最优秀公司的ROE指标,实业的投资回报率能做到年化30%,几乎就是天花板了。
好象28/22nm已搞定,向14nm进军中!
这些年看得生生死死很多。基本上来说吧,30%毛利是生死线。你要问什么行业?我说得其实够清楚了,所有的轻工行业,越是靠终端消费的越高,同时,也越容易死掉。
春节前一个朋友无限期搬迁,五天前一个朋友突然失联。这两个都不大,设备也就300来万。三两千万,过亿,甚至过十亿厂家,说倒就倒了也不少,被黑社会追数,进去的,进去还被人追进去报复的,也有。
怎么说呢,职业稳定,就好好珍惜吧,如果有潜力就更好了。没那个心态,没有水到渠成感,没有迫不得已,就别去搞工业吧。人不人鬼不鬼的机会比光鲜亮丽的机会多。
致于股票,似乎跟企业盈利与否的关系并不必然正相关吧?
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搞企业搞经营真不是人干的事。所以我一听突破一个啥技术,马上就有文科人说白菜价,怒火心头升起,中国人做出点成绩就不能有点回报?企业真是说倒就倒,有时间是环境变了,稍不注意就死了,有时间是资金链稍微一紧,续不上也是死,还有就是经营上的事,当家人稍微一松劲,马上被反作用了压回来粉身碎骨了。眼下,做企业,没有退路,不能妄想喘一口气。
大批量采购价格肯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