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2007年开始接触西西河,发现西西河人群。都太老了 -- zljwy

共:💬324 🌺3176 🌵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2007年开始接触西西河,发现西西河人群。都太老了

理解建国30年。平稳30年。新时代的30年吗?

什么叫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点理解了。

很多时事分析,也不会和国内这么偏差了。

感觉西西河都是50岁的老头们自娱自乐的场所。

了解40岁的内地人,30岁的内地人,20岁的内地人的思维吗?

本人是42岁,一直做内地婴童行业的。

很多分析没有问题,但是在内地的思维和时事上,真的有些理智放任可笑和好玩。

新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几点,在你们身上没有。

好听叫老骨头。难听点叫自卑心理。

你们听懂我上面的话,

也就理解这次冬奥会的感觉(和国内最喜欢的点了)。

也就理解为什么吴京是票房保证了。

也就理解,国外品牌在国内都在节节败退的原因了!

通宝推:放牛郎,冬晓,给我打钱87405,MaverickZ,
家园 西西河是传统BBS模式

现在还喜欢泡论坛的人,肯定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啊,年轻人现在都在玩短视频,像微信微博等图文平台也都拼命往短视频赛道上挤,国外的平台不清楚,但推测应该都差不多,短视频一统江湖,图文媒介的衰弱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西西河历经几次大分化事件而不复当年盛况,与其说是偶然性,不如说是必然性。

技术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同时也滋养了人的惰性,前阵子看张捷的相关视频和文章,他提到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那就是,今后,个人的“阅读”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门槛很高!

通宝推:海外俗人,审度,
家园 视频创作的门槛明显高于文字

这个门槛主要指麻烦,编辑视频需要的硬件软件倒是其次

但是信息流、表达能力不见得高于文字,(马前卒也秉持这个观点)视频经常像是盲盒一样,花费时间看完了,才明白都是屁话。

家园 鼎盛的人群跟西河差不多

比起年轻人,少了些锐气,但是多了深度与阅历。

年轻人缺乏历练,太容易走极端了。不过他们有犯错的资本。虎虎生气,这是好事,等他们成长起来,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阅历是个好东西,这使得西河大多数时候是不偏不倚的。记得之前在国内公知盛行的年代,西河的三观别提多正了。现在依然是一如既往。但是估计在国内青年来看,以前是不够右,现在则可能是不够左。

通宝推:epimetheus,海外俗人,empire2007,陈王奋起,唐家山,
家园 你说得对

其实我没有表达清楚,上一贴中,修正和补充说明如下:

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视频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因为,视频最符合人们日常接收信息的模式,可以说,从每天起床一睁开双眼,我们就在接收各种“视频”,大脑已经习惯了以三维空间的立体方式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信息的丰度和广度足够,偏感性认知,缺点是无效的干扰信息(背景噪音)太多,信噪比差,信息的密度和深度小,理性认知量偏低。反过来,文字方式以单维方式展示信息,丰度和广度差,需要大脑进行抽象思维和理解,噪音少,信息密度和深度高,更适合理性认知。

因为视频方式更符合日常认知模式,所以大脑通常不需要额外调度资源,处于低速低效运转模式,这是顺应人性的,而文字方式需要大脑调集更多资源处理信息,处于高速高效运转状态,也消耗更多能量,这是反人性的,所以大家都喜欢刷视频而不愿意进行阅读,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滋养人的惰性,这就是为什么说,阅读能力是将来的个人核心竞争力,门槛高。

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不论文字还是视频,创作门槛的高低都要区分来看,大体上可以简单分成两大块,专业内容和非专业内容。

非专业内容,对于视频来说,借助于技术进步,门槛其实是很低的,典型如小姐姐随手拍个美美的小视频发到各类平台上去,对于文字来说,也是一样,基本上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后,都能随意在网上以文字方式发表观点和言论,门槛其实都不高。

专业内容的话,不论视频还是文字,门槛都是很高的,但相对来说,视频会更高一些,现在好的视频账号的运营,都是团队化操作,基本上没有可能单打独斗,而文字的话,还是相对可以由个人进行创作和运营,但无论视频还是文字,专业内容生产的门槛都相当高,想把文字写好,哪有那么简单,需要作者有很深厚的积累和基本功,专业视频则看类别,有的专业视频,比如知识学习类,本身就依赖于文字。

其实,并不是说文字方式就更高级更优秀,不管文字还是视频,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图表和语音,都是信息传播和处理的有效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是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理性和感性认知,也缺一不可,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从推动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说,文字方式为主的理性认知模式相对而言是核心动力。

很多年前,华为就有一份报告,判断视频流媒体会是将来信息网络的主要传输内容和信息承载方式,因此,未来对于基础网络设施的带宽和速率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视频格式相比图表、语音和文字,本身单个文件的字节数更多,文件容量就更大,更何况数量占比还会不断提升),当时没太看懂,现在才回过味来。

通宝推:飒勒青,秦波仁者,
家园 就看你要表达、传递是是什么了

表达传递一种感受,自然视频很好,例如“小姐姐”。真正“三维”的视频,似乎黄色居多。

表达传递一种逻辑,文字往往更好。这也是西西河的老帮菜们更多做的事情。

阅读本身是逻辑思维的一种符号化、形式化表达,尽管和形式逻辑还不是一回事,但是语言文字的确是逻辑思维的形式化,相对的是直觉。道是需要可道的,否则就是玄学、神秘主义,是欠揍。

多媒体的视频音频相对于文字,最讨厌的一点是强行增加了时间维度。精确地拖时间轴又基本是相当不方便的。

其实啊,什么小约翰可汗、很多观网的节目,我都是只听的。洗亚洲、余亮搞音频节目,马前卒搞文字版,我很欢迎的。

阅读不是“反人性”的,这点请掂量清楚。某些故弄玄虚的电影,“拉片”我还是弄过几回的,不是你说的脑子工作了就是反人性。就好像真正的幽默,是藏着的、逻辑曲折的,否则就是挠痒痒。王小波不是写书嘛,就叫思维的乐趣。大脑对于工作会有多巴胺奖励的。

视频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情绪操纵,颜色节奏比例等等都是手段,这个比文字明显直接。巧了,昨晚看了卓别林的淘金记、城市之光,感受很强烈。

视频流行以来,讨厌的一点是传递的情绪不再是有益的而是一种肤浅暴力的。卓别林电影都一百年了,依旧是霄壤之别。

视频当然有优点,即使不是去看“小姐姐”、不去“感受”。例如一些教程之类的。但是这时文字教程相对的缺点往往不是视频的绝对优点,而是文本描述、描述者表现的短板,例如进场的忽略、含混。我编写过操作规程,很需要点耐心和想象力,在假设读者是白痴的条件下,避免一切可能的出错。

进一步,作为个人,应不应该具有选择的权力?古书里说“那些机巧的东西充满了心里,怎么能够悟道呢?”,那么现在的人淹没在各种消费品各种焦虑里,难道指望购买专门的“课程”来获得心灵的完整感?难道我们不能主动拒绝消费主义?我对于华为的报告,并没有什么感受,他是卖基础设施的嘛。

至少对于我,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去迎合,有钱不是为了迎合而消费

家园 可能有些地方表达得还是不够到位

这说明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是很欠缺。

关于“阅读”是反人性的观点,是指整体统计意义上的,和相比视频这种方式而言的,正如你所说的,二者分别是不同内容的主要传递方式,视频更多的是用来展现生动的、感性的内容,而文字更多的是用来承载逻辑的、理性的内容,正因为如此,“阅读”文字相比“观看”视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更痛苦,是反人性的,这是针对多数人而言的,可以观察一下小孩子,让他去看书和看动画片,他会选哪一种?同样看视频,动画片和知识课程片,会更想看哪一个?同样阅读文字,看故事书和教科书,又会选哪一项?其实对多数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

只要是需要更多的调集大脑资源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解,消耗更多能量,人的本能就会出现抗拒,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自觉自律,把思考当做乐趣。所以,更加严谨的说法,应该是“理性思考”是反人性的,说“阅读”是反人性,只是相对和统计意义上的,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视频化必然是趋势,因为它符合人性(从内容消费者角度来看)。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环境,看电视就是一项比较奢侈的娱乐活动,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干扰,更容易养成“阅读”的爱好,而现在的小孩子,不要太“幸福”,各种电子屏幕和高速移动网络,视频化成为信息主流,太容易受到诱惑,相对而言更难养成文字“阅读”的习惯,从这点上来说,今后的小孩子,更大概率来讲,“阅读”将会是一项稀缺能力,所以,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说“阅读”是核心竞争力,门槛高。

提到华为的报告,只是想说明,这份报告的结论,其实本身就是上述逻辑的必然推论,至于华为作为设备供应商,推出这份报告,不排除有立场的因素在内,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份报告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通宝推:北庄,海外俗人,
家园 你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国内

众所周知国内严厉的新闻审查制度,国内网络根本不反应老百姓想法。在水木社区发个新闻联播的稿子都被审查(其实就是提前删帖,没人审查)。民主,政治,腐败,领导人名字,都是禁止使用的词汇。甚至有人工智能判定,有人抱怨说曾经发个没有内容的空帖子都被审查。这样的环境,一切网络声音都是官方声音。方方和骂方方的,不过是官僚内斗。真为无产阶级发生的那些深入深圳劳工的北京大学生绝对是一个字也不会被报道。

美国一个端盘子的比北京一个博士挣得都多。今天水木社区十大热门就有一个这样的帖子。一群博士羡慕在美国端盘子的,自信个P。我要有本事去美国我也去,恨自己无能罢了……

家园 你这明显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楼主的观点首先当然是代表他个人,而且肯定不能完全地代表国内,但至少代表国内一部分人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

国内的内容审查,这是事实,尤其对于高校这个敏感群体,更加严格,但内容审查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常做法,你不会天真地以为,其他国家就是白莲花,真的是言论自由,没有做任何内容审查吧?你给举个例子,看看哪个国家做到了,我去观摩学习一下。

再者,国内的舆论环境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一切网络声音都是官方声音。方方和骂方方的,不过是官僚内斗。

你这种说法,何尝不是自己一个人就代表了国内?

一个水木BBS的热帖能代表什么?代表整个国内?

我能理解你对这种内容审查的不满和愤怒,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理想状态的言论绝对自由,这个道理,应该是有一定阅历和社会经验的成年人的基本常识。

如果你还是一名高校内的学生,我能够理解,但这种情绪化的极端言论,还是少一些吧。

通宝推:海外俗人,
家园 西西河在的国家,新闻审查就比国内做得好百倍

我不知道西西河在哪里,大概是个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发言看,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的网友最多,可能性最大。

西西河骂以上国家的贴到处都是,换成中国这样的网站不可能存活。白莲花不白我不知道,起码考90分对5分的差别。前三十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的民主灯塔,西欧北美的青年望东方如盼甘霖。最新指示一卡车一卡车拉出大使馆就被如饥似渴的青年抢光。哪像如今,在国际上根本抬不起头。张维迎为代表一批吹鼓手,连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铅字印在中学课本上的话都不敢对老外讲。跪得小腿都退化了。

家园 好听点:盲人摸象
家园 不好意思,是我多嘴了

我收回上一个回复你的帖子中说的所有内容,你说的都对,你开心就好。

家园 我还是觉得

阅读这种心智活动,带来的锻炼,要比单纯接收视频更加高级一点,带来的锻炼更加高级一点,是能力的提升。

其实,即使是影视,技巧手段和文字一样,也是有说道的。例如刚看的淘金记里面新年夜里从小屋望向舞厅的镜头,表达力陡增的。

即使面对大势,我也觉得耿着脖子说no也是一种品质。当然也许最终别人会把我这种说no和不打疫苗的归为一类,那可就太难过了

家园 你是不是误解我的意思了?

从头到尾,我表达的立场,其实是很明显站在“阅读”这一边的,“阅读”将来会是一种稀缺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观点我已经反复强调了几遍。

视频化是一个客观趋势,理由我也解释很多了,因为它更顺应人性,我只是阐述这样一个事实,仅此而已,这样的一个趋势其实是很让人无奈的,因为它容易滋养人类的惰性,使得更多人的人逐渐放弃“阅读”这种习惯,减少更多的理性思考。

说实话,和你的这几个回合的交流,让我深深怀疑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

家园 那我不准确、粗暴的表达下

第一,我就是在漫天扯淡,表达表达散漫的想法,又不是在审判你。交流又不是打架,说什麽回合啊

第二,我反对这种“反人性”的判断、反对“肥宅快乐水”式的享乐、审慎判断什么是进步。一种经过无数人努力让大多数人具有的能力,却要变得稀少珍贵,这本身甚至有点荒谬。

你前面最长的一贴,我其实是基本都不同意的。

我再粗暴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粗暴,对你的粗暴):那种傲慢的“你们西西河就是古董自卑落后”和你表现的对于视频的某些观点,其实是一体两面。他说“爽就可以啦,不用思考,你们瞎逼琢磨啥”,你说“思考是好的,但是爽就是爽啊,大家都要爽我也没法啊,思考得价钱啊”。我前面已经在用自嘲来试图结束会话,你用不着暗戳戳讽刺我表达不清楚了,要是看不到自嘲的存在,那真就是阅读能力的问题了。你那种“回合”就很有现在视频时代的“对线”的意思,把原本思想的交流掺杂了意气之争的味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