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谁在北美的,比较清楚美国现在还有多少高端 -- 放牛郎
我一直没看EVO,不过感觉上已经跟环太平洋差不多了。
哈哈,可惜没机会进去看一眼这样浩大的工程,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
挺不要脸的。比如国内的绝大多数的商业视频播放器, 全部用得是法国人写的FFmpeg这个开源系统。结果不按照协议。自己用了后,软件就闭源,被人挂在网站上,每次上去我都觉得丢国人的脸;没错就是腾讯和暴风;
我认识周立功,他本人是因为MCU的代码写得好,走上了技工贸的路线,成为NXP的代理商,同时成立致远电子,开发各种物联网的小东西。现在身家估计上百亿了。
几年前他开始做高端仪器,先做示波器。因为他本人多年的debug经验,他的示波器好用又不贵,特别适合疑难杂症,深受欢迎。但去年还是前年,他说不准备做示波器了,因为高端示波器的前头是高速ADC,而现在高速ADC和DAC的芯片掌握在美国人手上,而美国对他禁运,他无法做出最精密的示波器,作为高端品牌,这个伤害太大了。
若干年前我访问过索贝,国内第一的音视频广播剧设备制造商,索贝被Sony收购后,我担心他们被弱化。结果索贝的工程师说,现在70%的Sony广播级音视频产品都是他们担纲研发,因为日本的研发太慢了。他们研发成功的秘密就是只用贵的,性价比无所谓。以常见的话筒拾音为例,噪声很讨厌,一般产品用的运放供电是5V,他们开口就要100V,还是正负100V, 这样来的信噪比就比其他的好了二十几个分贝,声道之间的串扰,对于他们就更简单了。布线怎么干净怎么来,怎么符合理想怎么来。
就在前几天微信上还在流传, 何祚庥呼吁国人要低调,说三甲医院里面的仪器都是进口的,中国落后还很多。他不知道的是,X光数字摄影,CT,彩超等中国产品已经占据全世界的50%以上份额,就算高端的PET-CT, 上海联影的已经开始批量出口日本,核磁共振,上海联影的3.0T核磁共振产品大量出货,已经追近竞争对手到了4年以内的水平,5.0T的已经发布,9.4T的新一代产品也已经下线, 现在国内三甲医院的国产核磁共振比例到了41%。
高端仪器之所以高端,是因为性能超高, 但性能超高不意味着设计、制造很难。制约产品的不可能三角:性能、成本和可靠性。去掉或弱化其中任何一个,设计和制造都会变得容易很多。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加上领先厂商的知识产权壁垒。
在中美竞争的大格局下,只要一方敢切断供应,另一方的设计马上就去除了不可能三角和知识产权壁垒。设计高端仪器和高端设备的难度不是上升,反而大大下降了。
联影和索贝的成功说明,高端设备高端仪器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门槛,有的话就是芯片。比如高速ADC,可以用若干ADC在锁相环控制下并行工作,在系统层面克服。
我不懂质谱仪,但根据原理和美帝对待质谱仪的态度,大胆断言,1年不到中国人就能做出来。
北美至少有三个族群比华人更失败:
1,印第安原住民,生物学上几乎被杀光了。
2,白人,生育率低下,人口占比下降,还白左泛滥。当年先辈抢下来这么一块大陆,眼瞅着就要这么不明不白交出去,你说失败不失败。
3,黑人。黑人人口占比在增长,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在增加,但是人口素质好像反而下降了,也挺失败的。
而华人族群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在增长,虽然增长得不那么快。还有就是,真北美大乱了,华人可以跑回中国。这不比前面三个好多了嘛。
现在国内用的是 医疗证 审批的方式,逼迫美资企业出让一部分技术
大致上是这样的,此前老美连组装质谱这一步也不放在中国大陆——于是放在 新加坡了,三家大质谱供货商的组装厂都在新加坡,各位一想就知道,新加坡还没有崇明岛大,放在那里并非制造成本最佳的考量(因为相当于就是预制好的各个配件 分路发到新加坡,那里也就完成组装这一步)——放新加坡就是为了商务上,规避贸易战的风险
现在最热门的就是临床质谱,这玩意儿要医疗器械许可证审批,现在基本上就是卡着不批了,于是差不多所有的质谱厂商都和国内企业合作,贴牌进入中国,这样制造这步的技术自然就对中国开放了——本身仪器都是组装而成,就原理而言并无绝对保密,如何精益制造出稳定好用的设备,考验的是制造业的本事,其中自然不免有些各家保密的小技巧;开放到这一步,中国人自然能逐渐学会
然而,这些高端仪器的使用,本身也是有技巧的,现在国内对这块非常不看重,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起薪已经跌到了2000元(还是浙江),这个差不多就是随便在街头拉人就能干的意思了。前端时间有个报道,说某检测机构在北京被人发现,随便找资质不合的员工测试新冠病毒......也只能呵呵了
反正,我曾在某检测机构的样品储存室内,看到一地烟头——储藏室里面倒是没有易燃物,不过门外就是成大桶的有机溶剂;最近 化工厂经常爆炸,原因不难想到吧
具体做的怎么样不知道,国产化程度也不知道。
没这个必要。
和平年代,除了少数异于常人的女孩子,一般女孩子真不建议读理工科。
用市场换技术的行动实际上不会成功,最后还是靠自己一点点啃。
核磁共振领域的突破不光是联影,还有东软、朗润等,这个领域的突破不是虚假的突破。
临床质谱这一块不熟悉,但据说也有十几家公司布局进来,再过3~5年,估计就成气候了。这种东西没有人逼,只能慢慢来。
兰州大学逐渐衰落了吧,其一因为地域位于西北,其二人才流失,西部高校被一线城市高校挖走
报考同济土木的考生也逐年下降
兰大 恐怕不敢自称全国化学第一
参看 此间的少年(那作者是我下一届的同系),汴京大学紧靠着宋朝大学
为啥汴京大学化学系敢称第一?因为宋朝大学 是化工系
另外,我系人数至少当时是全校最多;前段时间,我校校长也是从化院院长的岗位逐步提拔上来的
最近的标准已经大有进步,然鹅.....还是很差劲,无论原理还是可操作性都很差
更糟糕的是,检测人员是企业里最讨人嫌的,出了真实数据,别人臭脸看你已经是客气的了
不幸的就是我在这行干了二十二年,已经没机会转行了
其实发动机一直很可靠,但大家早先设计的时候以为没那么可靠。而一年年数据积累下来,大家发现其实发动机非常可靠,不需要四发,双发就能把活干了。
至于A380,那确实是空客看走眼了。其实这种飞机很适合中东和新加坡这种地方的,但在中美这两个最重要的市场反倒不太合适了。
或曰,你和他讲理论,他同你讲应用,你问他要投入产出,他又大呼要重视基础研究。
真正理论上的突破,其实离应用很近,量子力学就是例子。数学学好了,转金融和IT,分分钟赚大钱。大学里数学和中文都是毕业很吃香的专业,并不是一提数学就得想到陈景润张益唐。
化学曾经在德国人手里有过辉煌的过去,只是目前正在一群骗子带领下末日狂奔。他们平日所为无非三件事,一骗学生入坑,二骗国家芳腚,三在顶刊子刊上灌水,号称重大突破,其实都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