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喜爱的中国传统音乐 -- 普鲁托

共:💬63 🌺2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推荐一首广东音乐《平湖秋月》

这首曲子是广东籍音乐家吕文成先生于1920年代基于民间旋律创作,命名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以吕先生创制的高胡演奏这个曲子别有广东音乐的风味。

管子链接在,是高胡领奏的。与步步高的第一个乐句有共同处。

B站链接是民乐合奏,笛子领奏。不同的效果。

家园 每次点提交都过期了……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编钟和结论中间的文字。同样出自《中国音乐声学史》。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这个要具体的说

中国的什么音乐与欧洲的什么音乐差别比较大

我想你说的是中国民乐,而不是现代音乐;欧洲的古典音乐,而不是现代音乐。对吧。这个差别老大了。不用说听,看乐器组成就能看出来。

光说琴,中国是古琴、扬琴……;欧洲是管风琴、钢琴……。这已经差很远了。

至于要说音律、调式,这个要靠听。我是听不出来,比如《茉莉花》,不论用什么乐器演奏,其音律我实在听不出有什么民族特色😥

家园 看不懂

啥三分损益律12律,理解不了,感觉不是人话😥😁

家园 是乐器音色和调式结构的区别。

我又来凑热闹了。发现说这个真的挺困难,之前了解过,但自己明白简单,说出来是真不容易。也有点像大明湖上的蛤蟆,你不戳就想不起来说。继续之前说的五音和复调。

 

五音

一般认为的五音,尤其是大众认识和科普爱好者中的五音,是七音中的五个。也就是1234567没有4和7。可是看旋宫就知道了,实际上会有4和7的,又或者看地方音乐,也是起重要作用的。

现代作曲和选编如果以这种五音为基础,差别当然是明显的。近古之前十二律并非平均律(即不完全相等)之类都是小差别。

 

复调

看返宫、旋宫就可以看出来关键区别,主要是调高变化。而不是调式变化。就像填词,是先有结构再有内容。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先有结构,也会有大量自由发挥,也会有结构以外,而且还有数不清的民歌、合奏。

可以听听酒狂十六板、还有江南丝竹八大曲

只是在作曲技法上,并未形成西方音乐体系里的那种「复调」。所以前文才说「有同样的音乐」,但「中国严格来说没有复调」。

说实在的这个话题超纲了,因为多是民歌合奏,听过的太少了。

 

结构

调式前文已经发过了其实,也就是这个五声调式中音区音级(立式钢琴)和这个《西麓堂琴统》系列打谱之调意曲集

然后西方的可以听听NAWM

但这可能不是关键,而是相比繁复严密的复调音乐来说中国音乐相对松散。也就是拿几个乐器组合的散文风去对比多部乐器组合的史诗风。其实用诗歌绘画的差别更能体现这点……说白了就是多音节语言和单音节语言的表意特征。在中古之前,大家其实区别不大,也都相对舒缓。但随着乐器和思想的发展,尤其是经由教堂音乐和物理材料的发展变得极为不同。

然而这就又超纲了,教堂音乐听过的也很少。但是合唱的特征大家都知道吧?人声作支声、复调。也就能够理解国内民歌反而更有复调特征了。

 

色彩

这才是真正超纲的。因为这要从现代存留、广为传播的中国音乐整体去考察,主要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又或者从主流代表上去考察,又是如何的?如果你听完了《中國古典音樂欣賞》,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得到解答。中国音乐总体上是含蓄、低扬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便雄浑也是沉着、旷达的,即便飘逸也是委曲、流动的,也像散点透视,有一种淡淡的空远。

总之,色彩加上五音的选编,可能是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音色。最后才是比较背后的视野。

 

最后

可以听听敲古董。《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之声

通宝推:方平,大眼,
家园 确定一个基础音,算出五音,继续可得七声和十二律。

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管子·地员第五十八》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其实最清楚的就是这张十二律的算法

点看全图

通宝推:唐家山,桥上,
家园 你说的是

传统中国音乐听就听出来。和西方古典音乐确实不一样。

如果是当代的曲子就难说。

家园 又无法宝退了

我想你说的很清楚了。

家园 为啥是九九八十一,而不是八八六十四

为啥是3分之二,而不是3分之一,3分之四而不是3分之5?

家园 经验总结的,或者说发现的

要说清,就得从物理学,比如声学和空气传播。从生理学,比如听觉和神经反应。从考古学,比如乐器和出土文献。从音乐学,也就是他们现在在说的那些……甚至还要考虑数学和乐器材料,为什么这么表达?

自认没能力。

家园 三分之二在一与二分之一之间

一到二分之一就是一个八度

家园 还可能因为熟悉的调子或风格片段

昨天限制回复了,还丢失了一部分草稿……大抵就是大家熟悉的影视剧,比如大话西游的芦苇荡,大宅门的春归何处之类。还有这样的。

——

就算不用中国乐器,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可以试着听听游戏音乐,比如逆水寒新倩女幽魂天涯明月刀,看看在中国乐器出现之前、或者没有中国乐器的部分是否能够感受到那种风格?而中国乐器部分,是不是总有耳熟的感觉?尤其是箫笛的婉约。

再试试江儿水的提琴、比如辉月的前奏、霧雨古道的钢琴、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彩蝶舞夏的钢琴提琴。

还有一些因为版权下架要VIP,贴不出来,比如国家宝藏的原声音乐。

可以提示一下,有些导致变得空远的支声(音域变广)或者低沉的节奏(节奏复调)很明显是中国风格。现在电音也有,一般用效果音或者打击乐,比如水滴、水流。

至于电子类就不提了,魔改的二胡,弹得又快又响的古琴……似乎只有唢呐适应的很好。

这些也和音域和音高有关,文字论述的话又超纲了。听是或者频谱分析很明显的。 但我从未成功运行过Sonic Visualiser……

——

题外。每次贴链接都很痛苦,这次不得不用WYSIWYG BBCode Editor先写好再发上来。排版可能不太好。链接可能会遭遇版权,建议网易云客户端。国外还是不行就没办法了。

通宝推:方平,燕人,
家园 中华民族啊

还能是哪个民族呢,哈?民族音乐的这个“民族”,不是实指属于某个民族(分支)的音乐,而是指带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音乐。可以是带有某(些)个中华民族分支特点的音乐。

文中开头部分的这个“尴尬”,其实还真有点尴尬。不是作者本来感觉到的那种尴尬,而是因为作者“尴尬”才导致的尴尬。。。你懂的,笑谈哈。

另外,印象里还有一首“十面埋伏”,还有“渔舟唱晚“....也是脍炙人口。

家园 推荐一首广东音乐《旱天雷》

管子链接

B站旱天雷

B站这个链接是以笛子为主奏,特别悦耳。

我第一次听这歌音乐是看1995年香港电影《呆佬拜寿》,刘青云和吴倩莲主演,电影没啥搞头,但是配乐实在很漂亮很中国。昨天才知道是广东音乐《旱天雷》。

家园 大概明白了一些原理

五声音阶是为表现出音高的变化而总结出的规律,高低起伏才能形成美感,两个音之间的音高间距过大的话相当于一个音一个音地蹦出来,难形成旋律美感,所以间隔取了1/3这个数,如果是1/4或1/2这样的变化呢,又太呆板,九九八十一是为计算五个音变化规律而取的一个基准数,类似最小公倍数。

因为主音不同,而形成的音高变化规律不同,以这个主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一个音程(?),以这个音程里的音谱的曲叫这个音的音调,就是音谱里注的某调,换调就是另外一个主音的音程里的音高变化。

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那么12平均律和七音音阶又是啥意思?🤔

为什么不是13平均律和8音,五音音阶只能是五音,因为按公式角音是64,已经不能被3整除了,所以就没第6个音。

@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