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感觉这一波omicron疫情,美国又躺着混过去了 -- 方平
政府横竖不管,一切靠自己,挺不过去就算了。
关键是陈胜,张角,黄巢,李自成,他们不这样想,他们还要挣扎。
掏钱从中国进口这么多竞选东东,还得多付25%的进口税🤔 ,不知道川皇是不是有点肉疼。
川皇读书少,大约是不懂什么是《作茧自缚》的。他那个中文学得不错的外孙女,倒是可以教教他。
当然,川皇是不蠢的,蠢的是那些被川皇忽悠的、痛恨中国进口货的红脖子川粉们,不仅得为了川皇重新登基付钱给中国进口货,还得乖乖的上缴川皇钦定的25%进口税---这才是赤裸裸的智伤税。
我小学同学除了一个当村干部的,都不在村里了。他也是上班才去,下班回城。村里几乎只有老人。当然总人口也少了,同学子女大约是本代人口50-75%。大多一胎,部分早期超生二胎(有权有势,比如这个村干部),较少政策放开补的,个别早逝、光棍或已婚无子女的,三胎的没有。这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我小时候就因为地少,种菜比种粮的多了。
反而初中同学城里人为主,补二胎更多,因为条件好养得起。高中同学又少了,因为不少人到大城市工作,养不起了。
所谓数字不要光看资本家数字,要看最底层。那个北京体力劳动者到处有活干,但是下面很多没活干的。希望能印钱发给底层,而不是去补贴老板。
搜索到原文了。
医生说因为硬不起来,所以短了;建议买真空吸屌就能恢复。
怕海运不给力?
还是防着睡王突然发力,禁止从中国进口?
幼小初一起,一个年级15个班的大校,校长副校长平均年龄也就是40。
我查过这俩防护定义,应该名义上防护效果是一样的吧?
那是防护时长有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
不说被压榨地区,欧美内部反思曾也很多。但普通人受制于各种手段,行动有限,难以进步的前景对信心是重击。经年累月,只能相信自己,放纵自己,或者说放弃自己。
国内趋势渐成,躺平就是例证。
疫情之后,才是大考。
所以普遍较老。或许在新兴扩张的地方,人会更年轻。一个年级十五个班,我估计我们全地区(市)都没有这样的小学。
,所以一月和2月的商务和协会的会议几乎都取消和改期了。
如果一宣传就是不清零大家就都完蛋了,所以清零必须是无条件的。一小部分的损失是理所当然的。那就离僵化不远了。基本上再好的政策,一旦僵化,造成损失是必然的。
起码应该在舆论上多鼓励那些灵活运用政策,尽量把封的时空范围缩小,对居民干扰的小的政策进行鼓励。更应该对耽误危重病人治病的行为进行问责,否则就如西安一样。 如果考核的直标就是有多少阳性,多长时间清零,那必然造成行政上资源的浪费和底层人民的无端受损。
不说北京上海。据我所知石家庄就做的不错。尽量只封到门洞。允许一家一天一个去买菜。小区门口有专车负责老人看病。总的封的时间可能很长,但是分批分家,对一家而言,可能就不到一周时间,真的没有太多干扰。 家里老人买了很多菜结果最后都没吃了烂掉了。 整个城市也没有大张旗鼓,基本上社区就把事情给办了。 医院,商场都照开,只是限制人数。事实证明,一旦出现,只要把要封城的姿态做出来,老百姓自然就会自我限制大部分的不必要流动。效果差不多就够了,很多为了表现在做事的额外举动只能添乱
这个比较是很有意义的。稍微提一点意见:
很多地方的宣传是避免室内活动,所以对电影票房影响很大,但是比如说体育比赛的上座率,主题公园的门票,基本上已经完全恢复了(我的感觉,去了几次橄榄球和NBA)。
很多地方电影院有政策,一个屋子不能超过多少人。所以电影院有点赔本赚要喝。不开更不行,但是开了又挣不到太多钱。这也多少拖累了好莱坞。很多计划的大片都在往后拖。片子也少。过去每个月至少有一个重点的片子,现在看着好像两三个月一个。
影响还是有的,比如电影院,游戏厅(dave and buster)。很多影响我看已经不可逆了。小孩子渐渐被线上的一些游戏视频吸引,可能今后也不会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