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医药采购谈判 -- 达萨
从您的介绍看,淘汰的远多于没淘汰的
正式进入研发立项后最终顺利上市的产品比例很低的,经常打的比方就是从稻草堆里找一根针。研发周期很长,花钱很多,那些失败的项目的成本回收是由成功的产品来分担的。这就是为什么上市新药价格很高,需要专利保护的原因。否则研发人员的费用没法负担。科研并不是流水线,这边启动,那边出来东西,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个人经历过几个大项目进入中期后被毙掉,参与项目的每个人心里都在流泪,非常沮丧,不仅是折合数亿美元的费用打了水漂,更是对理想和希望的扼杀。一个科学家终其一生能参与几个成功的项目呢。
现在国内的医药公司在股市上都在跌,都不看好前景。这样对国内刚起步的创新药事业太不友好,影响创新。
这个是以美国还是国内流程为样本进行说明的。谢谢!
党国医保,我有一鸡可安天下。这群官僚思路不行。
长期效果不好说。
知道了。
您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这个流程按照美国来的,不过国内基本上一样,药监局这些年按照美国FDA要求监管,大致差不多。
费用的话,不同的适应症,不同的药差别挺大的。我也就是大概估算一下,大致不很离谱吧。
早期研发我觉得美国性价比高一些,尽管人工高(国内最近也不低了),但政府投入多,可以分担很大一块创新药的早期成本,科研基础好,出的东西相对货真价实一些,转化起来效率高一点。
等进入临床前和临床阶段,应该是国内费用低。
不断的从失败里学习呗。
早死早托生,就怕倒在3期。如果真是好药的话,即使批准了也可能继续投入,扩大适应症(不同的病),和其它方法联合治疗提高疗效等等。
有几个情况可以加速,孤儿药,儿童药,创新药,各个环节的审批会加速,但该做的试验还是要做的。
另外,不差钱的情况下,也行。
比如抗癌神药OK里的K药,默克几乎把左右资源压上,做了一个超级大一期临床(1000多人),一期结束就批了,开发时间算是很快的,跟省就不沾边了。
多,快省. 是可以的. 苏联或前30年这种就可以,但是就没办法做到 好
如果要好, 那就得放弃一个或两个其他目标.
进入目录,降价,表面上看是好事,实际操作很多人用不上。一方面过于便宜的医院没有,用就自己高价外面买。另一方面医保限额导致超标后不能报销:这个病需要这个药,医院也有,也在目录,但你医保超支就只能自费。
建议主管领导即刻升官住建部。
发帖花🌸"一个科学家终其一生能参与几个成功的项目呢。"
高兄可能是行内人。搞科研确实有相当运气成分。实在运气不济也得注意自身心理建设,自我安慰就算在金字塔底也是金字塔一部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