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何破解中国威胁论之我见 -- 给我打钱87405

共:💬110 🌺16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薛易简《琴诀》

夫琴之甚病有七:弹琴之时,目睹于他,瞻顾左右,一也。摇身动首,二也。变色惭炸,开口努目,三也。眼色疾邃,喘息粗悍,进退无度,形神支离,四也。不解用指,音韵杂乱,五也。调弦不切,听之无真声,六也。调弄节奏,或慢或急,任己去古,七也。此皆所甚病,病去则可以为能矣。

家园 中国人对唯物唯心不感兴趣,真正感兴趣的还是

autocracy跟democracy,另外还有一个bureaucracy

家园 嘿,我就是顺手一说,难得你有心搬出来

如今是快餐文化当道,“小火慢炖”赚不到钱,没有多少受众的。

家园 之前刚好说过类似的

河里也说过,只不过就就一句:

为什么乱弹琴、表现出狂热的艺术冲动,不能叫“即兴”?

因为逾矩了。

家园 逾矩这个词不太好,容易让人联想到专制、守旧

窃以为替换成“失道”更为恰当。

家园 我的意思是说

如果搞唯物主义,把经验知识等同于现实,是分分钟要被淘汰的。不管是否辩证。科学是永远在进步的,要解释的也近乎无限的。如果采取这样的立场,将永远落后一步。记得忙总说过陈公博说马克思主义的话,有点类似。

因为所谓唯心所面对的,是未知,要摸着石头过河,等你能解释完,什么也晚了。现在许多方面发展近乎停滞,似乎没什么问题。可是看看价值问题,就知道远不能及了。

至于为什么唯物主义是唯心,而被唯物主义判断为唯心主义的,至少有一半可以说是唯物。因为唯物主义错误的把人类的经验知识(逻辑建构)等同于现实,而唯心主义很明白那只是一种建构,现实是另一回事,所以更关注(解释)如何接近现实,如何把握现实。

进而影响政论,影响政治秩序的确立。反映到学术上即是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价值(人心)为核心的民本主义传统。

显然比现在科学主义更胜一筹。

于是就回到传统,(体)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可以怎么做(用),关键是可以往哪走(道)。

事在人为。

家园 你说到这个,我还真不困了

其实依我所见,反右、大跃进那会,毛泽东跟另一些中央领导人出现了严重分歧,恰好就是和这个“矩”跟“道”有关。毛泽东认为群众大有可为,合乎道;而另一些中央领导人持相反意见,认为群众是在“乱弹琴”、“狂躁而已”(此狂非狂士之狂)。哪边的看法正确呢?不知道,反正分歧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也无法根据所谓的史实来判断。

另一个,今天很多人读了一点书,自比过去的“士”,其实差远了,仍然是老百姓。水涨船高,绝对值确实上来了,但相对值还是跟以前一样。故而真正的艺术还是“门可罗雀”,各种搔首弄姿却为人津津乐道。

家园 哈哈哈,你码了那么多字,不如再看一遍我的例子

张三跟李四都是10元买入一支股票,该股涨20元后转头进入下跌周期,张三跟李四都在15元全数卖出。

张三觉得赚了(唯物),李四觉得亏了(唯心)。

实际上,可以倒过来说,完全成立:张三觉得赚了(唯心),李四觉得亏了(唯物)!

什么唯物唯心,算账而已。

家园 更狠了

我感觉失道比逾矩更糟糕。逾矩还可以说是“进步”,失道就和“没底线”差不多了。

这里的“冲动”包含突破传统,肆意妄为,为变而变……的成分,所以用“矩”比较贴切,用来突出不能进行“克制”。再怎么突破、妄为、变化也要有一个核心遵守才是,宗、中、道、矩大抵是一个意思。

家园 批判一下现代教育

不能正确认识唯物唯心就是个幌子……最近一直在想怎么给侄子说这些。

这里是在说国内一直都是超验传统,因此不属于西方哲学意义上的唯物(近现代科学主义)或者唯心(观念论、唯名论),两者都只是一半。可是现在的读物,基本都是把别人按成唯心唯物,好站队说人家的好话坏话。

其实唯物主义者是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典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的未来王国(自由王国)。至于为什么不修补或者采取绥靖政策……编号兄已经解释完了。

家园 真“痛苦”的是有例子不能举

又不喜欢虚构,结果是只能空洞的讲理……其实之前说过的。

说话倒没什么痛苦,都是随口那么一说。作为冗余记录,随便找几个点就可以大致还原出自己想说什么,现在记性不太好。你可以发现我经常硬凑说一个东西,甚至只是沾一点点边。

在河里说了六十四万字,去掉引用的、无关的有四十万字左右,但是核心也就两三千字,剩下的不过是重复展开而已。

再有就是,一般人往往一句俗语就点透了,只有掉进理论陷阱的才要这样用理论去说明……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当然结果往往并非如此,之前回复人家批判形而上自然主义的书稿也是这个意思。讲理是没有意义的,至多是影响小学生。

点看全图

正着说反着说,似乎也是说过的。

不过还是很羡慕编号兄的例子……自己的就算拿出来也没这么生动活泼。

家园 考一考:有位大姐

为了方便找工作,把年龄改小了,除了年龄之外身份证其它地方没动。然后给抓着了,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张三说:罚重了。李四反驳,该罚。

怎么破?硬币在哪?

顺道问一下月之回忆河友:我比较好奇有什么例子不方便举?

家园 中国为何能统一,欧洲为何总割裂?(1)

统为何意?我以为,统的要义在于统筹。谁来统筹?人。

方法

若我们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无法调和,便要去猜想,这两种相反的意见是否为“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如何验证呢?将这两种意见调转过来看看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说明猜想十之八九是对的。

第二步自然就是要把这个硬币找出来(这一步最难)。

第三步,依此猜想再举几个例子,看看是否成立,若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猜想是对的。

只有这样,才能破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硬币就是庐山。

若始终主张一种意见,并想方设法的去说服或者压制另一种相反的意见,则说明意识不到庐山的存在,始终在庐山内部打转。

显而易见,跳得出庐山以利于看清庐山的全貌要比在庐山里面打转更高一层,硬币要比硬币的两个面更高一层。

举例

一位大姐为找工作将年龄改小,除此之外身份证上其它信息未作改动。事发之后,大姐受到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张三认为处罚过重,李四认为该罚。双方各持一词。

问:硬币是什么?

答:猜想硬币就是法律是否公正。

从第一印象看,张三在质疑法律的公正性,李四在维护法律。

试试将二者调转过来,看看是否也说得通?

张三实际是在维护法律,李四看似维护法律实则损害法律的公正性。

也能说得通。看来猜想是对的。(完整三步这里省略)

所以我们 要回答的问题是:法律是否有公正性?

法律是否有公正性,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法律(条款)之内容是否公正,这个就不在这里讨论,因为这涉及到专业知识;另一个从全局来看(即我们要回答法律是为什么服务的),单独看法律,必定有不公正因素。原因很简单,法律是一个单独的“部门”,光靠它自己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换言之,存在所谓的某种悖论。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如今招工单位在年龄问题上机械刻板是一个既存事实,大姐自己想了个办法来解决。若此事一直没有被察出,并且大姐也没有向他人“传授经验”,那么大姐私自改动身份证的事是不是等效于“你也不知、我也不知,只有天知地知大姐知”呢?肯定会有人对这个看法表示反对,“就是你们这种钻空子的人才搞得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的!”

瞧,是不是让我说对了?换言之,(法律是否公正)存在着所谓的某种悖论。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硬币的存在之后,才能从“硬币的两个面”这样一种困境中走出来。

基于现实,像大姐这样的案子,我主张一要罚,二要帮大姐找工作。

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来看,法律部门跟民政部门应该多沟通、多协调。事实上,我们也经常见到多部委联合行动的举措。

还是基于现实,我还有一个主张,就是像这样的“小事”,政府得上心!因为今天不同于往日。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像这样的“小事”无穷多,可是一般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实际上,也逐步造成老百姓与政府对立情绪的升温,但比较缓慢)。今天大不一样,像这样的“小事”会被迅速曝光,执法部门的处罚是依法办事,当然不能说错,但实际上,看了报道之后,一些老百姓会对政府的做法表示不满(顺带鄙视一下BBC之类的媒体)。因此,在今天,就不能这样简单的处理和报道。首先是处理得得当,一要罚二要帮,其次报道中要全面,要给老百姓讲清楚来龙去脉,政府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

第一部分先写到这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