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航母设计杂谈 -- 心有戚戚
1年故障率一般2~5%, 一般仪器仪表救急用用算了,上飞机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我曾经调查过华强北的器件,打开外封装看die,和外面的生产日期、批号根本对不上,管脚重新处理过。
就像忒休斯之船一样每几年翻新更新的,这样系统维护才能活起来
想起20年前现代驱逐舰到货的时候,传说拆掉了几个机柜,对应了几十兆的存储容量,仅作笑谈了。
除非是无人机之类的。
将来的武器,肯定是无人机械大行其道,有人的就是麻烦,难以匹敌摩尔定律。
三代战机以后的战斗机分代是一笔糊涂账。基于原先对已有战斗机共有4代的分类,军迷叫歼20为“丝带”、新隐身舰载机则是“海飞丝”,但是官方已确认歼20为五代机。那三代后战机究竟以什么标准分代呢?
F-22是第一架三代后,确立了4S标准,即:隐形(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 Sonic Cruise)、超机动(Super Maneuverability)和超感知(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1997年首飞的F-22被叫做四代机,结果晚出生近15年的苏57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同辈,于是宣布自己是五代机。这样一来, F-35也坐不住了,赶忙将自己的辈份也从四代改成了五代。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所谓5代机的F-35最多满足了两个S,隐形和超感知,而不能超巡和不善超机动(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落叶飘),居然比4S的F-22领先一代,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要怪就怪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冷战产物,F-22过于优秀、自己一个先跳级了。 直到15年后的2011年,首飞的 歼20才能再次向所有4S指标发起冲击。而F-35和苏57实际上都在补缺,所以的确有代差。既然F-22把四代的位置给占了,就只好叫五代了。话语权很重要,F-35就通过名义上的“代差”把F-22给硬生生地挤兑掉了。因此,为三代后战机重新分代有其现实意义,特别对”逆向淘汰“可加深认识、在将来引以为戒。
下表按4S标准比较现有三代后战机。其中F-22和歼20是空中优势战斗机,不把1克重量浪费在对地上。F-22更传统,保留机炮用于狗斗(绕到对方后面),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落下一个短腿的毛病。而秉着“傻子才用隐身机来狗斗”的理念,杨总师果断舍弃机炮,歼20的大长腿让人羡慕,同时靠可全向攻击的格斗弹解决视距内的威胁。有得必有失、术业有专攻,新舰载机更是专注截击,连格斗弹都省了,不和敌方在视距内纠缠:让你打不着我,而我始终可以拉开距离打你。所以隐身和超巡对超视距空战特别重要。
相比之下,F-35更像战斗轰炸机,有深弹舱挂GPS制导炸弹。当然“战斗轰炸机”名字有点low了,让人联想起歼轰7“飞豹”和苏24“击剑手”,于是被贴上“联合打击”的新名词,实际换汤不换药。而苏57是多功能战机,即可对空又可对地。为了提高机动性和挂载重量,采用了升力体设计,由两个突出的发动机短舱将流经机腹的气流夹住,导致机身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产生向上的压差。由于机身也能产生升力,苏57的翼载较小,缩短稳定盘旋的半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两个平行的发动机短舱会对雷达波造成来回的反射,破坏隐身性。
字数越少越重要,“隐身”英文只有一个词“stealth”,却是三代后战斗机的初衷。为此,所有的三代后都安排内置弹舱。内置弹舱不仅是隐身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对其它的性能举足轻重,特别是超巡。由于超音速巡航是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倍增器,三代后对超机动的追求更多的是超音速机动,而不是像三代机的亚音速机动。在超音速机动上,歼20的鸭翼设计有着独特的优势。当然F-22和苏57也用矢量喷口发动机弥补了正常布局气动上的不足。而也是正常布局的新隐身舰载机暂时没有安装矢量喷口发动机,就稍微吃亏些。
隐身的权重较其它“超”字头的来得大(超机动和超感知有点凑数,有更常用的词用在三代机上,比如高机动和战场感知)。F-22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21世纪初可以吹嘘为超感知(从“F-22的飞行员是世界上知道最多的人”这句话就知道美帝有多膨胀了)。但是现在连三代机都装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后来的三代后战机没有辅助探测装置都不好意思出门。在雷达开机即暴露的现代战场上,没有光电探测能力的F-22简直就是睁眼瞎。难怪美国空军计划斥资109亿,以每架平均6000多万美元的天价,为F-22进行现代化升级、使其能和F-35分享信息。F-35有三代后最强大的分布式孔径系统,可360度无死角对环境进行光电监测。所以F-35和F-22升级后可以联合行动,堪称“瘸子和瞎子”的配合。
加权平均,歼20的分数最高,达到4.75分(满分5分)。F-22由于“糙感知”紧随其后,新隐身舰载机由于要兼顾高低速,性能不十分出挑,但是也无明显短板,混个“一般一般,世界第三”。苏57在最重要的隐身性上有缺陷,使其和其它的空战型三代后相比有些相形见绌。垫底的是F-35,但作为世界上首型(也很可能是最后一型)隐身战斗轰炸机也不算太丢人。况且,其超感知能力独树一帜、到了自己用太奢侈、要均一点给F-22的地步。
将加权平均值向上舍入,即得到三代后战机的分代:歼20、F-22和新隐身舰载机属五代阵营,而苏57和F-35为填补它们和三代机之间的空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前美国国防部的分代标准是一代F86,二代F104/F4,三代F15,四代F22。
毛子的分代标准是:一代Mig15,二代Mig21,三代Mig23,四代Su27,五代Su57。
后来美国国防部觉得比毛子少了一代,太吃亏,所以把F104和F4分成两代了,结果跟毛子的分代差不多了。
这么一来F22按照老标准是四代,按照新标准是五代,实在让人糊涂。。。
就是因为有超视距能力而将F-4和米格23算作第三代、有点牵强,毕竟F104甚至米格21的改型都可以发射中距空空导弹。再说,人们一提到三代机,就会想到F-15、F-16、苏27和歼10这样的主流机型,而不是这哥俩。不过它们承上启下也非常重要、可以算2.5代。歼8II是中国自己的2.5代超视距战斗机,还在服役,当然更多的是侦察型,可见其生命力。
另一批经常被忽略的是“跨音速”1.5代飞机,F-101、米格19和歼6作为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最快速度仍在跨音速区域内。但是它们中低空机动性好,2代的F-104和2.5代的F-4最怵1.5代的歼6。歼6曾在1964到1968年之间打下好几架F-104和的F-4,为其赢得“歼6万岁”的口号。
大名鼎鼎的三代机也有两个子代。早期的三代机采用翼身融合设计:F-15和米格29的升力体给它们带来了亚音速高机动性(五代机的超机动性更多在超音速条件下),但它们仍然为机械控制的静稳定飞机。3.5代的F-16、苏27、和歼10静不稳定,需用电传飞控。由于跳级,3.5代的歼10研制异常艰苦,但是为歼20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撑杆跳世界记录”的F-22坑人不浅,比它年轻15岁的歼20用了超常的气动设计才能达到四爱死(4S)要求。而苏57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光是像F-22和歼20那样可容纳内置弹舱的整体框都做不出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继续用升力体结构。即使像拍扁的苏27,内置导弹的好处还是很多的:隐身性大幅增加(虽然还不是正真的隐身机,但比三代机还是好得多),阻力大幅减小。另一个内置弹四代机是F-35,受垂直起降的限制、不得不使用一台大涵道比发动机,成了隐身战轰。由于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没有光电辅助探测的F-22从“超感知”变成了“糙感知”。新人换旧人,目前真正满足4S的五代机是歼20,而新隐身舰载机作为下一个五代机已经听到楼梯声。
若不是图虚名的俄罗斯以及心眼小的美国,原先总共四代的划分就会继续。这样,F-35和苏57是”准四代“,而F-22和歼20是”真四代“。如今,下一代战斗机已约定俗成是”六代机“,所以别无选择:必须用它们填满三代后的两代。现在这个划分方法即保留了传统三代机的位置,又清楚地显示了中国自研战斗机”三级跳“的发展脉络:2.5代歼8II-->3.5代歼10-->5代歼20。跨度越来越大,每一步的跨越都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励志故事。
1.5代的F-100曾经在“雷鸟”特技飞行队服役,是3.5代F-16之前的主力机型,可见其中低空机动性的优异。
类似的,“八一”特技飞行队的歼7E是2代歼7的双三角翼改型,在1代的歼教5和3.5代的歼10A/S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样花钱,美国的花费是3倍,时间长了不战自败。
对 F35 有优势,截击机打歼轰。
如果对上 F22,火箭军直接炸人家机场就行。F22 的半径不大,能起飞的机场就那么几个。
海四代是海军,跟空军较劲干什么?
ws19的最大推力是12吨。
这是去年3月份,他在观察者网风闻聊天时,我问他,他回帖说的。
我自然是不太相信,这个,裤衩太红。
小涵道比发动机阻力小,天生适合超巡,这方面没啥可担心的,理论上最适合超巡的是涡喷(涵道比为0)。所以有了小涵道比发动机,加上比较好的气动设计,超巡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用了小涵道比发动机,同等情况下油耗估计会比F35的大涵道比发动机大了10%,但为了超巡,飞机外形比较光滑,所以阻力会比满身是包的F35小一些,所以也许油耗这方面能扯平了。
舰载机要求有比较好的起降性能,而超巡又要求比较小的跨音速阻力,满足这两方面,估计狗斗性能就得做妥协,也没啥可苛求的,这三方面都能做好的估计地球上还没有,所以新舰载机的任务应该是超视距截击和攻击,狗斗让J15上,有点类似当年F14/F18的组合,互有分工。而F35C/F18EF的组合,却是高档/低档多用途战机的组合,有些钱多了烧的感觉。。。
总而言之,有了好的小涵道比发动机实现3、4条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2、3、4条归根结底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发动机到底怎么样了,这个问题现在谁也没准信,等着看吧。
那台发动机的指标并不好。。。
11.5吨还是很有可能的,这样四舍五入到12吨。
当然军推对超巡更重要,能不用加力就尽量不用。
当年米格23的那台发动机,R29,除了油耗高点,其他数据,如最大军推,最大加力,推重比都比AL31好,如果以这个核心机为基础搞个涡扇,大概能到什么水平?
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