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战锦方为大问题--论塔山之战不是赌博 -- 楚天
赌博的本质是信息不足或者信息分析能力不足下的决策,塔山战役是艰苦而不是危险,更不是赌博。现代很多网友受影视剧或者纪录片影响,把塔山之战或者攻锦战役视为主席的一次赌博,这是不正确的。
东野是极端重视情报的,林总的打法就是大数据分析,通过战况统计,甚至细致到长短枪比例,来确定敌人的信息,负责电报捕获的参谋二局,有400人的编制,实际上国军增兵葫芦岛,参谋二局第一时间就通过电报截击,获得了国军番号等信息,也就是一开始,对东野来说,所谓的东进兵团就没有任何战争迷雾可言。但东野总部确实存在犹豫的情况,尽管时间很短,为啥东野决策跟中央决策短时间不一致呢?
主席的大数据就更上一层楼,中央军委收集的是全国的战报,48年的豫东-兖州-襄樊战役,主席的就敏锐的捕捉到,即使是华野背黄河而战,即使许世友没有拦住黄百韬,华野中野通过打呆仗的办法,仍然可以在平原上狙击国军五大主力的整编11师和第5军多日,这就得出一个结论,兵力火力冠军全军的东野,打呆仗的方法也能消灭整个东北国军。同时关内国军的机动兵力已经油尽灯枯了,临时拼凑的侯镜如兵团,根本不具备邱清泉胡琏兵团的实力。侯兵团里最强的独立95师,还是西北马家军出身,连整编25师这样的准五大主力部队,都调不过来。
同时国军海军还有我方大量的潜伏人员,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根本不可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意味着:
一:国军根本不具备由海到陆的火力支援能力,实际上没有陆基观察哨,重庆舰根本就不可能打中我军阵地。
二:国军根本不具备够用的海运能力,只能分批次运输侯兵团到葫芦岛,形成了最忌讳的添油战术,坦克更是我军打完锦州了才运到。
井冈山时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指战员马上就能看到主席的文章,解放战争进入了电报时代,主席没办法用长篇论文说服东野,只能以电报的形势告诉结论,同时出于保密原因,不可能电报发送论文,更不能冒暴露信息源的危险告诉东野侯镜如兵团、国军海军根本就是空架子。
实际上短暂犹豫后,东野下了死守塔山的命令后,国军就彻底丧失了翻盘的可能性。东野一个纵队的编制是4万人,中野一个纵队才一两万,华野一个纵队才两三万,国军以为东野也是同样的兵力配置,阙汉千的54军和暂62师10号就提前进攻,如果4纵11纵是关内解放军,那守军可能也就3万左右,54军和暂62师一波万岁冲锋,是有可能打破防线的,东进兵团跟塔山守军实际兵力比1:1,也都是8万左右 ,如果算上作为预备队的1纵1师和2师,东进兵团的总兵力比我军更少。
54军攻了两天被打残了,95师才到,并非五大主力的95师战斗意志可以,但战争技巧严重不足 密集冲锋在东野火力网前就是送人头,95师的战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时代是可行的,48年根本就是大大落伍。五大主力根本不这样打,我军主力早就不这么打,三三制两点一线就是摒弃密集冲锋战术。
我军的火网配置如下:四纵方向共集中70毫米及以上口径火炮119门,大致为92步兵炮和82迫56门,75山炮28门,105毫米加农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野炮11门,这个配置别说95师,就是新一军新六军为班底的廖耀湘兵团,恐怕都是一头包。
我军最强大的1纵1师,2师作为预备队,居然没捞到仗打,塔山最艰难的时候是难,但不是危险,最艰难的时间预备队不动,吴克华也拒绝1纵的增援要求,说白了就是打呆仗损失是大,但绝对到不了危险的地步。
锦州攻克后,东野对近在咫尺,已经被彻底打掉士气,损失惨重的东进兵团弃之不顾 还是向一百多公里外的第九兵团扑去,说明东野在交手后发现,第九兵团战斗技巧,兵力装备远胜东进兵团,才是真正的白菜心
对打残的东进兵团 只留下4纵11纵看守 连预备队1纵都调去黑山 然后就是4纵提前作为先遣兵团入关,打傅作义派出去援救35军的兵团,最巅峰时两天消灭2个军,说明4纵11纵的实际损失绝不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根据公开的档案资料显示,塔山阻击战打到第二天的时候,林彪就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一向稳重谨慎的林彪居然在电报中直接表示:锦州打下没问题,塔山防住没问题。
塔山阻击战虽然每天五六百多的伤亡数字确实很大,但还不足以让四纵崩溃。在胜利结束的时候,东野四纵还有几个满员的团没有投入战斗。更不要说塔山防线上还有同样兵力数万的东野十一纵和两个兵力六到八千人的独立师。
没出现“庙算”没算到的大篓子。
关内的同志们很不爽,陈赓曾经群发全国各大战略区:先把关内共军都夸了一遍大家都忙着打仗战果很大,然后说东北兵力这么强,上半年打一仗下半年打一仗,其它时间歇着。。。
关外国军在47年底就放弃治疗了,陈诚在冬季攻势中把沈阳以西的据点丢了个精光,还送掉了被围点打援的新五军两万人马,伪国大议员们要杀陈诚以谢国人。
换马后的卫立煌我个人觉得还是比陈诚称职得多,卫的原则就是收缩兵力,固守长春沈阳锦州这几个大据点,东野攻打就龟缩,绝对不让廖耀湘兵团出去野战送人头。
东野48年前几个月的困境就在于此,尝试多次打长春,廖耀湘们死活就不出来,摆出一副你就是活捉郑洞国,我也绝对在沈阳不挪窝的态势,甚至廖耀湘们还存了一旦东野打长春,就不管不顾逃往关内的心思。
可惜卫立煌廖耀湘头脑清醒,架不住凯申公一直要东西对进送人头啊。
林彪拖着不敢决战,最后快到年底被主席硬逼着才去锦州,关内一直是以少打多装备也差,对于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歇着不干活当然有意见。。。
不过这样一来三大战役几乎同时发生,老蒋顾此失彼,别说兵力互相支援,连人都不够用,一个杜聿明在天上飞来飞去,倒是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局面。要是东北先决战,老蒋有时间把华北嫡系撤退到江淮,本来就是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估计都打不成,得等东北部队开过来才行,弄不好解放战争还得多个半年一年的。。。
当时除了邓华,东野上下都觉得攻下四平不成问题,结果城未全克而援敌已至,伤亡掺重而功亏一篑。一纵在塔山当预备队也是因为四平之战大伤元气,弄得整个辽沈战役一纵的战果都不出彩。
廖耀湘在回忆录中坦言:48年的新六军,战斗力只有在缅甸最强时期的三分之一,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黑山狙击战,廖耀湘一个兵团十万人三天都打不动十纵一个纵队,后面当预备队的一纵3师又没捞到仗打,我怎么说又。
最后居然被独立二师加一个苏静带去的重炮连一波打穿,十万大军连锁反应往沈阳跑,独立师甚至都算不上正规军,48年的新六军新一军也就那么回事了,更别提独立九十五师这些猪突部队,新六新一打黑山好歹还知道迂回侧击,火力虽然下降了,战术素养还是具备的。
有数据表明塔山平均每公里防线配置重机枪49挺,轻机枪上百挺,炮兵部队直接打击敌军第二波突击部队,国军炮兵还只能覆盖我军一线阵地,即使在国军自以为擅长的炮兵技术方面,国军也是被降维打击的对象,就这九十五师就敢正面猪突,36年万岁冲锋能打动红五军,毕竟红五军人手一支步枪都做不到,48年正面冲击我军交叉火网,结果一个师三天被打到缩编到三个营,整整二十年战术无长进,输得真不冤。
48年上半年东野虽然没打大仗,但大练兵也没落下,三三制两点一面战斗技术也真正吃透了,才有后面的气吞万里如虎。
中央本来在一九四七年预计用五年时间打倒国民党统治,把年度歼敌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个解放区部队,东野完成了歼敌指标从容整训部队无可厚非。林彪利用战役间隙练兵搞得好,整天一个婆婆嘴对干部战士培训自己总结的“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结果是在解放军各个野战军中,东野部队的战术素养是最强的。杜聿明曾对傅作义评价说:共军关外部队不论装备还是战术水平都远胜关内共军,一旦加入关内战场,局势绝无挽回可能.......
美军在五一年也对志愿军各部队有评价,认为原属于四野的十三兵团部队战斗力最强,九兵团战斗力逊于四野部队。
47年6月三打四平失利,48年3月四打四平一雪前耻,还是一纵主攻,实力早就恢复了。
一纵当预备队,本质还是东野家底厚,才养得起后招,所以塔山黑山狙击战,根本没有某些网络小说家们渲染的那么危险,对比关内的华野中野,那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兵力用到了极致,根本就不存在预备队,更别提拿各自一纵当预备队。
能否迅速攻克锦州是最大问题
能实现一切都好说,实现不了,两路国军可以慢悠悠对进,彰武铁路线被切断,南下共军汽车燃料不够返程的,只会比粟裕在豫东更惨!
粟裕早就撸到中野当小弟了,对外宣称西兵团但不宜把相关烂仗纳入华野
豫东战役粟裕三个纵队残了,六纵丢了6000多步枪,伤员被邱清泉俘虏好几千,随军民工详细资料没有,估计更那啥
以至于到了济南战役前夕,粟裕所部还畏敌如虎——“团以下保命思想严重”,不得不向中央说实话,连才4-6个步枪班,对阻击增援没信心
指挥烂就是只会烂,涂脂抹粉推卸责任不好
南麻、临朐、滕州、邹县、豫东、月浦、金门、登步岛……既然粟某擅长指挥大兵团,是不是因为规模太小才输的?
“即使许世友没有拦住黄百韬”,有这个任务吗?怎么个拦法?
四战四平,守敌主力只有一个师和一些后勤部队,而且沈阳之敌不敢出援,情况与四平攻坚战相比好太多了。
毕竟开封城失而复得,区虽然被俘,但区兵团还没被全歼,黄百韬兵团损失很大,也没被全歼,但如果把战局放在整个中原战场,豫东-兖州-襄樊战役直接就打断了国军的精气神。
首先邱清泉和胡涟兵团,黄百韬兵团是真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援救区寿良兵团,因为区兵团马上要被撤销,国军开出的悬红就是:谁救出区兵团,区兵团就并入谁,三个月后黄百韬就是垂涎一个军,结果没跑掉,现在有1个兵团,谁不卖力啊。
阻止邱兵团和胡涟兵团的华野三纵,十纵和中野1,2,3纵兵力都算不上雄厚,尤其中野1,2,3纵,三个主力纵队加起来才42000人,只相当于东野1个四纵的兵力。
最后结果呢,不管中原国军怎么吹嘘豫东大捷,华野主力还是撤回了黄河以北,最终伤亡比定个在33000:94000,接近1:3的比例,然后丢掉了兖州,丢掉了襄樊。整个中原防线被打了个稀碎。
主席拿到这个战报后,对塔山之战就有底了,连重炮都没有一门的中野能在太康跟国军最强的胡涟兵团狙击多日,东野4纵和东野11纵,甚至还有东野1纵当预备队的我军守敌,肯定能守住塔山。
实际上1纵做预备队还有一个作用,如果东进兵团真有实力,打到了高桥,那东野可真要把东进兵团当白菜心,高桥再往后走就是松山,就是洪承畴完蛋的那个松山,这些地方离海上运输船更远,到时候东进兵团可能就是第二个洪承畴,跑都跑不掉。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这一联如果战锦指打锦州的话,那作为毛主席冷评林总还是不错的,送罗帅好像不太贴。会不会是913后主席改过的悼罗帅?
如果以铜雀台夺锦袍为喻,在罗帅是妥了,罗帅负责军衔评定的嘛。第一句做何解?
回到本题,楼主的逻辑是完全成立的,不过战锦的关键应该还是锦州而不是塔山。
战锦最大的风险是顿兵坚城,久攻不克,局势就会逆转。如果锦州不克,塔山,黑山都是虚功。
林总三战四平后没有坚决地打过重兵防守城市的攻坚,信心有所不足也不奇怪,而48年内关内连续打开了洛阳,开封,石家庄,济南,主席洞观全局,对东野实力有更客观的认识,对攻克锦州有完全的信心。
关于阻援的问题,确实还有一点,如果阻援的是其他部队林总本人的决策压力会小一点,这和中原战场是不同的,林在东北是一把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