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部下们:挑战 -- 宝特勤

共:💬73 🌺3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是合伙的高级阶段了

既要共同发展还要一起睡觉,又是感情又是钱,24小时,全年无休,比较复杂。

公司还是容易点。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规则

是的规则是双刃剑。

一方面,规则能够不伤面子的维持纪律。

另一方面,事实总是变化的。

所以要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和解释规则。

扯开一句。美国最高法院就是干这个的。

家园 衡量好后路,做好最差打算,值得赌。

有创意,有头脑,有执行,有可控的关键人才,如果还有市场空间,那么就值得赌一盘……没错,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可能,任何计划都是在赌,只要赢面大就值得尝试。

家园 打工与当老板

去挖了一下河泥,才知道宝河友也已游河多年了。你自幼就“接地气”了,家教也很明显。你走南闯北过,既有“孤胆”,也能“群斗”,高校里和社会上都拼搏过。见识过的人与事,贵贱兼顾,巨细齐全。家里又有具有国际家教与视野的美妻知己。老夫实际上是远远不如的。

我们之间来来往往的片纸数语,不过是聊些风花雪月,抛砖引玉而已。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闲暇留个笔录。借铁手这块宝地,请知音与高手指点罢了,无它求也。

俗话说,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没杀过猪,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同你聊那些沟沟坎坎里的细节,好像不太过瘾。还是从“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来探索“自己打天下”的意义吧。

楼里的一位河友说得在理:“自己当老板不过是换个职业罢了”。位置换了,角色差别不大。

举些例子。有一次,我一个人被派去兼并了的公司“打前站”时,因为是集团间的买卖,因此有相当一个时期,全部旧班子是照常运作的。那个原来的老总也和我建立了私交,聊起来也是天南海北,从识风看浪和驶帆驾舵,一会儿就转到职场浮沉和接人待物上去了。他离开时,是在新老总的感谢,和许多员工的一一送别下。后来再见面时,他是一个政府授权的高级管理人员证书的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之一。相见甚欢,还再三叮嘱我如果不想干了,就投奔他去。后来,听说,他就职一个经过他们培训的公司的老总了。我估计,一定是钱赚得更容易和更多了。不过自己感觉有些失落感:人家活得多潇洒啊!

就拿那个集团的老二来说,人老了,心脏常出问题。退休了也没有闲着,又鼓捣了个公司,为欲涉手亚太地区业务的人出谋划策了。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病情和家庭,我一直都也蠢蠢欲动呢。

再聊个相关的话题吧。

实际上,如果单从个人物质享受或者薪资的角度来看,“打工”和“老板”的区别,并不是媒体宣传得那么大。

举例来说,高管们的年薪超过投资者的分红的例子并不少。他们的日常挥霍,与那些真正的公司主人的生活低调的相互映衬,我不够这个资格,但是自己是确实地见识过的。

中小企业就更是如此了。许多有本事的人一直在两边来来去去,一会儿开业了,一会儿高就了,热闹得很。听说,国内最时兴了。

看开了,想开了,干什么都是一样的,都可以享受人生。

再举些例子。

国内喜欢进包厢,不仅为了富丽和派头,而且是适应大家都能畅谈,而不影响别人的需要。

国外的高级餐馆大多是不设包厢的,但一般白天会看到水景或者街景,晚上桌上只有个烛光等。如果是少数人的喃喃私语时,周围都是差不多的人的环境来衬托的话,也是个挺不错的享受。

还有一种接“地气”的享受,我个人特别喜欢,那就是不管环境如何,只要菜肴对自己的胃口。在苍蝇小馆或者是火锅大厅里,都是如此。可以一边吃一边看一边听,周围的形形色色,天南海北,潇潇洒洒,那是最吸引人的时刻。我太太常会怪我吃得“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我回答是“此中三昧,高人独享”。

我与那位“个体户”,两对夫妇一起去冰川时,是附近城市的一个朋友陪同的,她就感觉我们比较独特。这个美妇在当地是“路路通”,非常精干。在我们的执意要求下,她才肯带我们去尝“地道的”本地菜,去时那个小饭店人满为患,我们没时间等,就上了阁楼去吃。上面是临时放的桌子,旁边的地方人都站不直,我个子高,还被房梁碰了两回头。但是我们吃得开怀,赞声与笑语交替不绝。

后来我们从冰川回来时,觉得一路上消耗太大,需要休整了。也同样地婉拒了去住她在另一个城市的屋子的安排(那里原来一直空关着,她这样只需要整理自己的房间就行了),自己另选了住处(补充:原来都是她安排的旅馆)。

经过这一切,后来在旅途中她就改以“大哥们”来称呼了。

扯远了,肯定有些自己显摆的地方,请给砖时下手轻一点,谢了。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谢谢前辈经常不吝赐教

说句不夸张的话,前辈走过的桥的确比我走过的路多。

铁手提供的这个能够遇见前辈和其他河友的地方,是无价宝藏。

家园 关于扬帆起航 -- 有补充

再聊下去。

在某种意义上,你的创业,好像是准备实践一个微型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会是个处理“种族差别”和“多元文化”的难题。

人是没有办法“拔着自己的头发”来“离开地面”的。在它国的土地上艰难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又要徊避自己故土的父老乡亲的利益,有时候会面临“两难”的困境。

你是如此,你的战友和部下也是如此。要看到这个无情的事实,将心比心,妥善处理这类问题。

这个话题比较大,说来话长,我以后会慢慢地写一些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举些实例。

而目前你面临的急迫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才干?

我本来有个好例子,但是目前好像不宜拿出来讨论,就写些大水话来救急吧:

1. 解决的方法是有时候要:“有路不走,也是实事求是”。

2. 及时抓住,或者耐心等待良机。

对你的打算而言,时机太重要了。早产儿条件不足,会延长“发育期”。育产期过得太久,就会“难产”,甚至腰折。满月出生,就会顺水推舟,瓜熟蒂落了。

3. 不走路,不等于不看路不选路和不修路。没有痕迹的准备,就是最高明的准备。鸭子游水,动与静是分得非常明白。否则的话,怎么抓鱼啊?与其让别人感觉到是你给他铺路,还不如让他搞明白是自己在建路。

4. 没有动身之前,先要决定好带那些东西上路。驾帆周游世界,一是选好伴(要具基本技能,因为要轮值;要特长互补,都身兼多能,有船长水手和厨子;要脾气相容,毕竟是那么多的日子,就那么几个人共同生活)。二是轻装上阵,仅仅带那些必要的东西随身。船上就那么点地方,只能承受极其有限的重量。海里又没有中途靠岸,精简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死。第三才是那个帆船呢!因为有人是需要靠钱堆出来的豪华大船,而有人也能用极简陋的小舟;有人靠齐全的大团队,也有夫妻两个人就能出行的。它们也都是扬帆跨洋的,出发和目的地距离,是可以一模一样的。

就此搁笔。

通宝推:宝特勤,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例子 -- 补充帖

补充一些扬帆前的准备:

1. 是必须的条件:

拿我与那个工友创业为例。我们掌握着了所有的技术和工艺,以极低的价位接受了原厂的生产线和存货。

2. 是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的条件:厂房和流动资金可以应变处理,这是根据条件和规模而定的。

3. 是后续发展的条件:原来的公司包括自造与进口两个摊子,我们买下自造的部分时,也获得了另一半的特权。只要初步站稳脚跟以后,就可以持续发展。

4. 天时地利:人算不如天算,这是我决定散伙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时机不对,一切都会完蛋

家园 不同文化的人组队

谢前辈指教。

不同文化的人组队是很有趣的课题。大公司往往比较程式化,稍微好办一点。初创公司人人有很重责任,人人的性格文化会有痕迹。

有些文化里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另一个文化的是匪夷所思。

比如一次我和法国小伙聊天。我说我不理解法国姑娘的逻辑。他说什么?你和法国姑娘讲逻辑?法国姑娘没有逻辑。

比如我和澳大利亚女孩合作很好。但是她没有也不可能有中国意义上下属对上司的忠诚。我也不应该期待或者要求这种忠诚。

这是挑战也是乐趣。

见前补充 4666613
规则
家园 规则如何可以灵活解释,就容易滑向玩弄规则。
家园 所以才要信息公开

明白大致边界,知道努力的方向,这样他自己就可以解释了。从发展和互动中也可以知道有没有错。开始的时候,很难不多管事情,规则没办法太细,反而会掣肘。后面扩大规模正规化再说吧。这是建立在统一价值观和融洽的沟通环境基础之上的,所谓“大家庭”。

家园 冒昧提两点

创业没有关系网是不行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个关系网的变现能力,这个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我见过不少高估的例子。

关于有序退出现有公司的问题,国内大的IT公司,有的会允许员工出来创业,然后公司参股,不知道在您这行业是否适合?

或者可以主动示好,以优惠价格让原有的公司入股,这样也是一个减少未来争议的一个办法?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竞业合同应该更多
家园 按照楼主的其他说法

应该是不同的业务范畴,不涉及竞业协议的问题吧。

宝特勤:前辈考虑周密

最重要的是我们讨论的新业务和现公司业务是完全独立的,打个比方是造车和种杏子的区别。这是我和澳大利亚女孩一向鼓励组内进行发散性研究,甚至工余进行发散性研究的一个不经意结果。当然电玩男是发散性研究的一个明星。这点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现公司发起诉讼的法律依据。

话虽如此,假如不处理得当,公司领导难免有不理性的行为,如果特意示好的话,也许能降低这种问题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