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从大宗商品看中国的定价权 -- 夜如何其
时间2021年七月
能源类十种,人民币计价的品种为甲醇。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目前甲醇应该还都是化工甲醇,如果慢慢转化为绿醇,甚至蓝醇,那就是太了不起了。
贵金属三种,金银铂全部为美元计价。
农产品18种,棕榈油是马来西亚货币计价,橡胶日元计价,羊毛澳元,葵花籽油加元。
牲畜(活的)五种,家禽和活牛交易,英镑计价。
工业类23种,中国的发言权暴增,一下子增加到10种。
分别为:锂,镁,沥青,镓,锗,铟,钕,碲,苏打,钢。
需要说明一点,与钢高度相关的铁矿石,和其他没提及的大宗商品,均为美元计价。
简单从上面来看,中国虽然远逊于美国,但是与第三名比,也是碾压。
简单一点结论,包括甲醇在内,所有的优势还是基于工业能力的。其次,养肥一大帮寄生的本国金融高端就业人口,还是有基础的。
同一天生效,商家都不用换标签,多好。理由就用努力减少双方贸易逆差,履行川普时期贸易协议,理由高大上。
中国商家白菜价惯了,指望他们提价不现实。不如国家帮他们做,一刀切。政府每年多出一大笔钱,砸到新技术上面吧,用钱把芯片砸出来。
这样美国再无节制的印钱也得有所节制了
突然某年某月某日,中国要求美国购物必须支付人民币,美联储可印不了人民币,世界会掀起什么波浪?
川普加收的税为什么不要我们收呢。趁现在天时地利不收白不收。支持川普加税,但不要进米国的口袋。
一边向下游(美国)输出通胀,一边向上游(澳洲铁矿石)施加压力。问题是,减少的产能会不会被别人(比如印度)补上?不过我相信决策者已经权衡过了。
都是明牌。
做什么都改不了,出牌节奏。
利害得失太明确,互相没有啥指望了,不如都放飞自我。
澳国和新西兰是幸运之地,真要是成佛的节奏,想开了,都拿他们没啥办法。
去年以来的原料和大宗商品反复涨价,以我的视野来看,可以说完全没有实体生产方面相应的需求或者供给方面相应的短缺,就是说从产量方面看,不支持这么一波一波的涨价。基于此我自然会认为这是资本特别外来资本在推动。进行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弱外来资本,特别是美元的涌入。
跟当初上海金融战不同的是,中国政府一没能力全球调集资源,二不能对全球资本家执法。所以上海金融战的手段,很多就不合用,如果持美元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扫货,正好帮美元散发出去,并且会引起别人通涨,成了替罪羊。
那么限制出口,人民币结算,基本上都是必选项。
对于金融项目,自由兑换意义巨大。对于经常项目来说,能在中国兑换基本就足够了,能否全球自由兑换,意义不大。
金融游资越是进出快捷自由无监管越好,否则不利于兴风作浪。对于购买产品,则要求能及时获得能用出就好。二者对全球自由兑换的要求天差地别。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生产中心,围绕产品贸易,推行人民币结算,有可行性。关键是着眼产品贸易顺畅,而不是金融资本自由。
西方金融理论,有其特点,并不都适用中国。中国依据实情,要制定自己的规则。
什么时候绝对优势产品改为人民币结算再对定价权沾沾自喜不迟
最起码,取消部分产品非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
对部分钢铁产品增加出口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