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视频: 国产剧里,穷人被资本消灭了!【海有戏·汪海林】 -- 缆绳
刚在油管上看了视频 <国产剧里,穷人被资本消灭了!>
这个视频解释了很久以来我的一些疑问,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伟人批评 中宣部是阎王殿,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此言不虚! 但是如果有一天资本掌控了文化和宣传领域,那将更可怕。
油管地址:
https://youtu.be/DFNgAS8_fME
题外话:
让我非常庆幸的是90和00后很多人已经开始觉醒了。就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的从国内来欧洲出差或外派的90后,很多人都很自信,不光是物质上的,文化上更自信,而且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而我那一代70和80后在成长阶段,西方对我们是文化和物质的双碾压。
90和00这代人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华的复兴,必将创造属于他们的时代, 而且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未来可期!
前段时间有次我和欧洲某工业巨头的某业务负责人聊天,他和我说, 10多年前他们在中国有很多业务,现在基本上没有了,除了欧洲客户指定在中国的配套项目由他们来做,除此之外很难拿到项目, 因为从技术和价格上已经没有啥优势了。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保住欧洲的本土市场,不让中国的竞争者蚕食。 哈哈,原谅我不厚道地笑了。
以前我所在的公司,某装备制造行业全球老二,几年前在中国的业务基本上被央企和国企瓜分了,去年扛不住破产了,和疫情有关,但疫情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来自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业务量巨减。
此行业全球老大也是欧洲公司,这几年一直在重组经营也很艰难。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这几年正在从中端走向高端,而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
虽然间接导致我去年失业了,但是我还是感到高兴,未来可期!
反应穷人的生活,没有矛盾则剧情平淡;一旦有能够推进剧情的矛盾,而穷人没有资源解决,就成了人间惨剧了,过不了评审。
所以所有的剧中都要有大bug,否则整个构架就崩了。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徒手打拼的师院毕业生,碰到了待自己如女儿般的大老板师傅,30岁挣下上亿身家、并且有丰富的上层人脉。(否则苏明哲失业的时候,这个剧就没法往下演了);
比如《安家》里的徐姑姑,路边小店长,哥们一个是大律师、一个是大明星、还有大富豪爸爸。碰到问题有人帮忙摆平。
比如《欢乐颂》里,穷人樊胜美、邱莹莹可以和太妹曲筱绡、大投资公司高管安迪住邻居,并且成为好朋友。樊胜美碰了事,曲筱绡、安迪帮着摆平。
。。。。。。
宝推给他学习一下。@
怨天尤人没用,老天饿不死瞎家鸟,只要肯干活到那不都能混口饭吃?我现在换到行业老大那上班去了,希望老大还能挺几年 。
即使老大挺不住,这个行业还是存在的,不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他都需要人来干活啊,愁啥呢。
影视剧的受众是什么人的问题。
穷苦人每天的时间要嘛辛苦搬砖、加班、要嘛辛辛苦苦拥挤在公交地铁上,回到家也就差不多该上床睡觉了,哪有时间看影视剧?追剧的都是小资生活的小确幸,他们要嘛就过的是爹妈给他们创造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要嘛就是还差一点(正还着房贷)、但是羡慕过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编剧导演当然是迎合这些受众的观影需求。
这种心态,到哪都不会输。
在影视作品里面,不仅现在的穷人被消灭了,历史上的贫穷和不发展也被掩盖了。
看看过去的谍战剧,包括党史剧,抗战前后的旧中国,从南到北,上海,北京,哈尔滨...那个物质生活条件比同时期的欧洲还牛逼,看看那些做工精细的西装,晚礼服,家居装修...四大家族,军阀和日本治下的旧中国,在影视里面被描绘成了都市化,物质充裕,品味精致的小资世界...
我看这也是低级红高级黑:表面上是讲革命斗争,实际上传达的视觉信息是,整个革命其实是焚琴煮鹤,让社会在物质和品味方面全面倒退。
所以啊,精神产品的质量控制比较复杂,驾驭(制作文化产品的)文化刁民,任重道远。
摘抄:
据德媒8日报道,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初步估计,2020年,中国占全球机械设备总出口量的15.8%,达到1650亿欧元,成为世界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
而曾经的机械出口“世界冠军”德国,在2020年出口了1620亿欧元的机械设备,相当于全球总出口量的15.5%,以0.3%的差距退居第二。
德国《世界报》7月7日率先对此进行了报道,并提到,2019年,德国在机械出口领域还领先中国1.4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德国曾领先中国7个百分点。
不过,报道指出,当下的这一变化,并未令德媒感到惊讶。其实,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生产国,其产量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产量的总和。
会有这样的成绩?
-----------------------------------------------
2020年,中国占全球机械设备总出口量的15.8%,达到1650亿欧元,成为世界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
------------------------------------------------
但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中国的初步工业化是在改开之前完成的。万事开头难,从0到1往往是最难的一步。世界上除了那20来个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都跨不过这道门槛,建立不起来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以前我在南亚,南美做过项目。在这些国家做大型设备项目挺难地,一个是工业人口素质不佳,另一个是配套企业不完善质量参差不齐,这都是项目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所以导致,很多项目人员要从欧洲外派过去,很多设备要在欧洲当地采购发过去。最终导致,价格高昂。但是在中国做类似的项目就不存在这样的题。
所以我对南美和南亚完成工业化的可能性不报有希望,因为他们没有那个1, 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他们能从0跨越到1的可能性。当然他们的民族性格也是工业化的一大障碍。
前几天刚看过《装台》,写了一群劳动者的生活。个人感觉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