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就是55分流后,其中一个5的前景。 -- 沾花富翁
南京小学托管班已经好几年了。就是放学后每个年级集中一个教室做作业,有个老师看着。愿意上这个托管班的学生并不多,因为学校安排最差的老师干这个事情,只起到个看孩子的作用。
我们县是武汉最远的县,经济也是最落后的那一个。 乡初中的生源全部来自农村,那个时候的行政机构是XX县YY镇GG乡SS村ZZ湾。 村里有小学,毕业后去乡读初中。
1992年我们县有5所高中, 一中,二中, 三中,四中,城关高中。 一中,城关高中在县城。二,三,四中分别位于县里的其它镇。一中是县重点高中,现在是武汉市重点。
武汉市区的高中不会招收我们县的初中毕业生。那个时候县师专,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普高的录取的。一中会在全县提前考试录取一次,全市中考再录取一次。基本上是一中会把各学校的优秀生筛2遍,其它中学再录取。
2018年家父驾鹤后,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父亲在一个发黄的塑料笔记本里摘录了1992年我中考的分数,感概万千。
PS: 母校2021高考成绩 600分以上394人,总共1110人。2020年过600分439人。
你是海华看不到国内新闻吧?到底想表达什么?二本大学生很好就业?
1、人家上一句完全看不出是否海华,不要妄断;2、海华就看不到国内新闻吗,太落伍的想法了。
这样很不好,太low。
这还用问?很难沟通的感觉。海华又不是贬义词,至少在我这儿不是。
央企与大厂是认品牌的,二本生怎么办?
说的好像除了央企与大厂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怎么办?放低要求,别光盯着央企与大厂。承认现实,以后找工作只会更难。
堂堂本科生你让我去民营小公司?
现在一本率那么高,二本生还觉得堂堂本科生不能去民营小公司?现在的二本就是几年前的三本,更多年前的大专。当年的三本生都能接受民营小公司,现在的二本生就不能了?我们同事就有当年的三本生,我甚至还找过个专科的。人家都是从小公司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经验,现在能力比大多数一本生都强。
说到海华,我觉得你才像是海华。你不知道现在的一本率吧。对于大多数河友的孩子,需要担心的不是考个二本,而是考了一本还是找不到工作。因为几年之后可能已经没有二本了。
当年村小学,乡中学,县中学几乎是唯一的上大学之路,市里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和我们关系不大。不过你是92中考,我89年中考,这三年时间初中专的地位降了不少。另外我们那里的考中专成绩和考高中成绩不能直接比较,因为英语分数在考初中专时不考虑。当然高中专也不计英语成绩。
最简单的,首先停止取消事业编。
然后逐步愎复事业编和公有企业。“购买社会服务”要反思,权力和常规公共事务,不应让渡给“社会”。
必须破除私有人神话。
还是一个定义的问题。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稳定与否,看生产能力,不要看生产的产品。除了标准件,产品是不断更新的,从产品角度看,就会觉得不稳定。
就从这些年经常过剩的钢材和煤碳来说叫,销售价格看很不稳定,生产总体来看就相当稳定。
每年很多工业企业倒闭。要稳定,的确很不容易。同样也有很多企业几十年的生存下来,不过产品十年前跟十年后,很多时候都是不一样了,就算产品名称一样,内里已经是很大差异。
工业稳定这个事,概依赖各企业的努力,也依赖大环境。如果从大环境看,比如说全球看,这些年来工业生产是稳定的。回到一国一厂,变化又大很多。但是一个企业倒了,其人员设备技术市场,马上会被其他企业吸纳,总体还是稳。
对于我个人的感受,我从事轻工行业,产品设备技术变化急速而多样,少点跟进就很容易落后,但生产能力在,主动权就大,没有生产能力,那就相当被动。
工农业都是杀场!
总觉得稳定是理所当然,这不是问题么?,其他企业吸纳人员设备技术市场要有投资才行吧?投资从哪儿来?不难么?要发展进步就更难了。当然,这是以生产增加到过剩的程度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