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求问大伙有没有抑郁症患者? -- 黄锴爱李莹

共:💬165 🌺1249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要外出运动,要吃药

每天先坚持散步一个小时,后面身体好了就跑步,慢慢来。

如果长时间没工作,一定要找政府办低保,然后坚持去医院拿药。

你可以尝试读一本楞严经。

家园 一点想法

和主题无关,也就是不讨论严重的抑郁障碍。只讨论焦虑之类。

我是觉得,多数不是不能适应,是意识形态在作祟。

首先是生产、消费一直在消耗大家的心气,使人没有精力去面对。其次是文化、教育又强调所谓自由和直觉,使人放弃了复杂思考。然后是医药、食品产业受资本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影响身体,一方面是钳制思想。最终只能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潭。

而意识形态一方面是以忽略现实为基础的,另一方面是以永恒的不可能为目标的。说白了,就像驴子前面的那根胡萝卜,最终只能盲目的狂奔。

人已经是一种产品。与其是说是不能适应,还不如说是作为产品没办法适应、不可以适应。身心分离几乎是必然的。要知道,天才并不多。

---

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研究。生产、文化的不用多提,医药的《像我们一样疯狂》可以一观(有兴趣的查查DSM-3到DSM-5的变更,还有这些年科学标准的变化),食品的看看可口可乐操纵研究。都有很多很多。这其实也算常见论题了吧?

就连英雄主义都是。不是说反对这句话,是反对现在的一种风向。其实大家一直在直面生活……已经认的很清楚,已经活得很现实了,像个英雄。还要听人讲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英雄。怎么可能遭人待见?所以大家更愿意躺平。大家不是认不清现实,而是现实是被他们构建出来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直面荒芜、重新耕作。

而且破除也可能很可怕。就像当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有许多日本年轻人自杀一样,也像改开之后的精神混乱和社会失序(限定在价值领域)一样。这可能导致更多的精神失常。

---

《自控力》没有读过,觉得这有点像济公——把事不当事。事也就不成了事。

---

抱歉现在才看到,好像通知系统有点问题,经常不显示。

家园 看有关研究,说抑郁症和失眠有很强正相关

我觉得也是,总是缺少睡眠,大脑就会闹意见,甚至极端命令永远睡觉。所以我建议抑郁症除了及时就医,一定要保证睡眠质量,严重的哪怕先借助安眠药入睡。

家园 心理学是科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不是鸡汤。相比于整个生物的进化史,人类的意识诞生的相当晚且短,而人类的身体其实还没跟上大脑的这种变化。比如说焦虑时常见的反应,其实是交感神经系统在起作用,这个东西本来对人类是有益的。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原始人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这时碰到一只狮子,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使身体可以快速做出反应而无须经过大脑,这就是战或逃反应。人类依靠这种反应,可以获取猎物,逃避猛兽,所以对人类是有益的。而这种经过不知多少年形成的反应,是不适应文明社会的。就像你说的,像意识形态、风俗、文化等等,文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仅存在于意识中的虚拟的压力源,这种种压力源会引发类似战或逃反应的身体现象,而和自然状态不同的是,这种压力源是长期的,不会很快消失的,身体长期处在这种本是为了爆发而准备的状态里,自然会出问题,常见的就是就是焦虑症状。

传统的焦虑治疗方法是想办法从这些压力源入手,减轻它们引起的症状。然而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减轻了某些压力源的影响,但很快就会有新的压力源,原有的有时也会复发。所以以《自控力》作者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觉得应该换个方向,既然现代社会压力源不可能消除,更好的方法应该是使人类适应它们。当然,就像前面说的,心理学是科学,这种说法也是有实验作为基础的。详细的这里就不讲了,可以去看原著。

家园 并没有说

心理学或者精神科学不是科学,而是指这些学科(类似的还有神经学、演化生物学等等)目前有两个倾向,其一是科学主义,其二是自然主义。这两个不能够准确处理会带来错误的传播和理解,而且也已经被如此利用了。

不过,应该说的不是这些。而是指济公那句话吧?但问题在于,这里的问题其实不是心理学问题。或者说这里不是科学问题,这才是前文想要表达的。济公代表的是人文传统,而不是鸡汤传统。

人文和鸡汤的区别就是论语和菜根谭的区别。

---

意识形态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压力源,还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就导致本人和层主的根本分歧。因为个人认为科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科学经常伪装成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实际上不能。科学可以解决意识形态的部分问题,但却没办法替代。

家园 除了药物,还有多运动,多晒太阳

多一些运动,非常重要。或者从事一些能够承受的体力劳动,对身心都大有好处。

家园 科学有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也可以说如果有什么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就是科学而不是其他。现代脑科学的进展已经触及到了人的本质,包括意识,以及现代西方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选择“,应该也触摸到了你说的”意识形态"。

家园 可能是没说清

意识形态,这里指某些特定观念的集合,它构成了人认识和参与世界的基础。但主要指某种价值观念,如何判断好坏?如何指导行动?(也就是价值体系)进而,也是在指常见的各种意识形态,比如某某主义。

在这里,科学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比如,它可以提供近乎无限度的保障。即便现在无法提供——任何一个问题,并且在未来一定会解决。或者,它可以提供所有行为的判断准则,即便它根本无法提供——将道德限定为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或者情感主义。

意识形态和意识是两回事,而且这里的说法就是典型的自然主义。认为科学已经触及并且能够解决意识问题。然而科学解决的只是意识的部分生理基础,而不是意识本身。不管是“自由选择”还是什么其他的行为。(粗糙点说,这早在两千年前就被解决了,因为这是本性问题的当代变形。)

其实原来的问题就很典型。比如重度抑郁诊断目前没有特异性的生理指标,而且不同文化患病率的差异近七倍。甚至可以直接说,整个抑郁障碍都是机制不明的。目前主要依靠症候学来判断和解释。尽管fMRI和分子生物学提供了一些证据。

---

鉴于现在人文也叫科学(人文科学)前文的科学也要说明一下,特指实证科学。一般意义上的科学也是指这个。

家园 科学通常只陈述事实,而不提供判断 -- 有补充

而这也正是科学强大的地方,因为价值观是主观的,是不同的。你很难说服价值观不同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类问题小到吃豆腐脑的咸党和甜党之争,大到关于社会制度的选择,这些问题,我还没有看到过只通过讨论就能解决的。

而科学的发现或发明,往往使得人类的争论变得可笑,或者毫无意义,因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使问题不再那么有价值从而值得花费太多精力讨论。所以,相比来说我更喜欢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比如“灵魂”,过去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东西,科学并不支持,所以现在很少人再讨论它,而代之以“意识”,这个还没有被科学搞明白的东西。

既然“意识”还没有(被科学)搞清楚,所以“意识本身”这个词意义不大。甚至某些理论认为“意识”并不是人类才有的。但至少科学能证明,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无意识的,甚至原来很多被认为是有意识的行为其实是无意识的,这些行为中有些甚至包含复杂的计算,有些原来被认为是“自由”选择。我相信这些科学进展在未来是有可能让一些现在最重大的意识形态问题得到解决或者不再那么值得讨论,比如关于社会制度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关于严重的心理疾病 -- 补充帖

其实已经不单单是心理学的范畴,而用涉及到了生理学和医学,很多严重心理疾病都有器质性的原因,这个更是妥妥的是科学问题了。

见前补充 4642290
家园 感觉白说了

科学当然提供判断了,这里的问题在于判断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也会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所以有人混为一谈。

像咸甜之争、制度之争,实际上可以通过科学进行解释,比如文化研究、社会心理、生理反应、基因遗传和地域环境可以决定对咸甜的趋向。又或者用意向性分析,明确甜咸喜好背后的原因,确定否是同一个层面的讨论。制度亦然。他们会出现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其一,不是咸甜之争,而是文化之争。其二,不是制度优劣,而是意识形态。

意识在这里的问题并不是科学能不能搞明白,而是,现在的科学研究,仍然难以摆脱还原论的倾向,尽管会以复杂系统去解释。这就像一桌佳肴,你可以分析出来有什么原材料或者原材料的具体成分,但是加工处理、烹饪调味、盛盘上桌、食用消化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完全不做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所谓过程哲学。这是典型的本体论问题。)

如果按照现在科学的定义,什么是意识其实很容易搞清。就像什么是水很容易搞清一样。可问题就在于定义。就连无意识的东西,按照不同研究的定义,也可以属于有意识地或者属于意识活动的范畴之内。这就是造成争议的原因。

实证科学早就可以让意识形态问题得到“解决”了,也就是不值得去讨论。这里强调的是,无法替代。前文已经提及。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遭逢大难之后,会选择宗教。科学不能解决或者解释所有问题,但人类必然需要解释。现在只不过是科学充当这个万能超越的存在罢了。

严重的精神疾病的确有器质性的因素,但是前文已经说过。一方面是,没有特异性的生理指标,同样属于重度抑郁的人,生理表现可能完全不同。一方面是,文化会影响抑郁的患病,比如12个月的个体患病率差距高达七倍。(参考DSM-5、沈渔邨5/6版)其他的障碍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原因,甚至有专属于某种文化的心理疾病,因为是基于症候(现象)判断的,比如美国的教会、中国的气功。

所以问题在于这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生理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何况即便是这部分现在也不能真正得到解决。更为关键的是,生理与意识的捆绑是纯粹的文化问题。比如哀伤或者说情绪上感觉抑郁应该怎么做?会不会放在心上?该不该吃药?

尤其是认识障碍造成的抑郁,生理影响几乎可以压到极低的水平。但是长期情绪也会影响生理。典型就是消化系统,反过来又会影响情绪,循环往复。比如肠道菌群-脑肠轴、胃病影响心脏等等。所以前文的建议,消解问题之后,第一个针对的就是消化。同时改变认识来避免再次陷入困境。

总的来说,前面的意思只有两点:一、复杂问题,不只是科学的,还是人文的。虽然人文现象可以由社会科学来分析确定,但人文本身却无法解决。就像上面说的鲜甜和制度。二、人们经常把科学和人文问题混为一谈。甚至连科学本身的问题都意识不到。典型就是物理主义。而且科学也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对于这些遇到困境的朋友来说,难道要希冀于科学再未来可以解决吗?何况本就是科学所不能及?

在人家的话题下讨论这些虽然不好,但这也意味着该怎么做,有必要说清。

家园 你看,我们两个就是你说的意识形态问题

首先,我一直以为我们讨论的是价值判断,因为这个才和你说的意识形态有关。所谓的事实判断,通常只是客观事实的描述,重点是“事实”而不是“判断”,和主观意识没有关系。所以即使科学可以解释咸甜的背后原因,然而并不能给出哪一种是“是“或者哪一种是”非”,然而这种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争论,以及这样的争论必定没有结果,而且无聊。

其次,同样的关于科学,你关注的是他还不能做什么,有什么缺陷;而我关注的是已经能做什么,以及将来能做到什么。同样,一样的科学结论或结果,不同的人做出的价值判断完全不一样。

再次,“如果按照现在科学的定义,什么是意识其实很容易搞清。”强烈要求出处,并回答"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吗"这个问题:

1. 如果是,那么人昏迷的时候有 意识吗?植物人有意识吗?胎儿有意识吗?

2. 如果否,那么动物有意识吗?石头有意识吗?星系有意识吗?宇宙有意识吗?

最后,关于病人,我任何时候都会建议相信科学,去找医生。至于宗教什么的,都是可有可无的添头。

家园 揪心,盼好!

兄弟好,我大你三四岁吧,成长环境所致,初中便抑郁了,病史长达二三十年吧,去年的甲状腺癌应该是阶段性结束。

这方面,中医要远强于西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便有系统性研究,而西医远不能及,这是中医罗大伦的观点,也是我杭州市一医院、广州中山三院精神卫生科与中医的疗效对比验证而来,不堪回首!

中医方面,我自己也好,身边朋友也好,都是找的北京郝万山老师,毕竟他号称国内情志病顶尖,当年崔永元也是请的这位医生。但是呢,效果因人而异。有明显见效的,有反见加重,靠自己练气功半年才解决的。我个人情况是见效,但未断根,缠绵久不愈,直至去年以甲状腺癌形式割除,才大为好转。

为什么不能一直断根呢?因为不能随时更方。京穗相隔两千公里,连熬药都时有不便的人,更何谈随时调方呢。只好靠网上跟罗大伦学习,自我调整。可是罗大伦虽然优秀,但他对肝气郁结(也就是抑郁症)的研究也是逐渐深入的。

最开始只知道加味逍遥丸是正对此症的,可是吃了总觉有所欠缺,后来才明白,北京同仁堂的更年灵是升级版,专门做了针对性改进,这才解决了失眠和终日心神不宁的问题。

可是人还是总觉得不得劲,又后来,他才总结出:肝气郁结的人不知怎么回事,都阳气不足,要加强锻炼。

就这两条经验,他摸索了十多年!等我明白时,病已渐深,再加环境因素,终酿不可逆转之痛。好在,生命还在,根源也明晓,重头再来!

兄弟,你也加油,任何时候都要自我激励!药物仅是辅助,过不去时,靠药物拉一把,等过了坎,还是要靠自身的意志心气,这才是我们终见光明的力量源泉!

不知你现居何处。若赴京方便,郝万山大夫的开诊信息网上可查。若江南可行,名医也颇多,可一试,我也可以给你略作推荐。

另外,罗大伦还介绍了一种奇特的方法:诵读《金刚经》,这是从患例中反馈而来的,他专门作了推荐。感谢大伦!

祝好!

通宝推:胡一刀,flycloud,
家园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跑步很赞,可是夜跑……他本身就已经这么重了,你再让他伤阴气,后果很严重的哦。

家园 不是一回事

1、

上文讨论的关键在于,事实判断,很可能是从价值体系出发的,也就是说,即便事实,也是经过意识形态奠基的。进而造成这样一种结果,也即对同一个实在的认识存在差异。进而也就导致判断存在差距。

从象征秩序的角度讲,描述现实的符号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因为是通过现有的认识奠基。最典型的就是什么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判断?首先要给出价值和判断的定义才能够得出结论。个人认为,一阶谓词逻辑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假,就属于判断。因此才有了前文说法。

前文说过,即便不讨论这些,也经常有人混淆成一回事。比如鲜甜问题,科学可以证明糖对人体有好处,盐对人体有坏处。有些人就把这种科学判断,等同于价值判断。这也包括传播,比如科普中对摄入的限定、商业公司左右这些研究。然而盐糖的问题是需要具体前提来确定的。不只是情景,还包括了对盐和人体的定义。比如盐是钠,人体是指人体代谢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的运行,好坏是指这种情况需要的成分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讲,情况是无穷的。如何定义好坏?

2、

“关于科学”这里需要限定,对于科学,个人强调的不是他还不能做什么,而是他不能做什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认为科学以后一定可以解决,后者认为科学以后不能解决。就前文的表述,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科学和人文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并且科学也有一些现在不能做到的。是两个命题,不是一个。

第一个命题,各自擅长的领域,主要是指科学有自己无力解决的部分,这点我们都已经知道,就是价值问题。要注意这里的价值有别于科学层面的。就像盐对人体的好坏。

第二个命题,科学有一些现在不能做到的。这里主要是强调,对科学有信心没问题,但是有些人现在的问题无法解决,不能因为未来可以解决就当作现在可以解决。

出处源自物理主义的神经生物学、自然主义的认知心理学,比如他们把物理学本体等同于实在本体,因此这种结果是必然的。实际上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也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前文的说法不仅强调这点,还强调另一点,也就是现在的科学研究中,对于意识的定义是不同的。因而会导致下面两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如果意识不是特指自我意识,而是指特定生理活动,比如脑皮层、神经的系统反应等等,那么昏迷、胎儿是有意识的。植物人则认为不存在自我意识,但可能存在意识。因为昏迷和植物人的主体都是有可能在此期间觉得自己在做梦的。而梦中是否包含自我意识,是需要按情况分析的。

比如,即是生理活动也是自我意识,那么动物是有意识的,而石头、星系、宇宙是没有的。因为这些意识是以生命的生理活动为基础定义的,石头、星系、宇宙如果属于生命这一定义,并且符合那些生理活动现象,自然是可以认为是有生命的。现在的生物学不支持,自然是没有。如果想要讨论什么是生命,那可就是个更大的问题了。就一般理解而言,石头、星系、宇宙显然不是。

况且上文还牵扯一个关键定义,什么是自我?

3、

没人说不相信科学,可以参考本人前文的说法,基本上每个部分都有科学依据。宗教的例子只是在说,人文和科学不是一回事,科学有不能解释和不能解决的,宗教作为人文的一种形态,恰好补充了这个缺失。尽管很多时候是低劣的补充。

前文也谈过,先定义科学,才能知道相信的是否是科学。然而在科学发展之前,精神科学或者心理学是很难称得上是科学的,或者说他是科学与潜科学、非科学的交叉学科。现在可以认为是某种混合科学,也是因为这点。至于医学就更加严重,大量的机制不明、尚不明确(西医也很多)、只是假说,还有对患者的各种关怀,都很难说是科学。虽然经过某种“科学方法”的验证或者部分奠基。所以一般称之为STM(科学、技术和医学)。

个人是觉得,前文的说法反应出一定科学主义的价值倾向,所以才说这么多。尤其是强调生理方面的。要是问题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然而不止如此。精神科学尤其如此。

这段话写的太乱,其实就是一句话,医学或者医生不等于科学。换个表达则是,如果对象是医生/医学,那么它的部分内容可能经过科学奠基,但它本身不是科学。

4、

最后做一个总结。个人认为,以上谈论的问题,是科学与人文的混合问题。而且不管是科学和还是人文,都非常复杂,单纯解决一个是不够的。两者都需要重视,不管是科学还是人文。

---

又及:不同文化差异导致的患病率已经连续两次被无视了。给个比较明确的出处:DSM-5中文版第160页。

又及:1、所讨论的是意识形态决定了认识对象的本体。比如历史是什么?不同意识形态会有自己的解释。可能是科学,也可能是伪装成科学混在一起。总之,科学研究从这种本体出发的,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研究即是科学,也不是科学。即便不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也是一样。

对于患者而言,什么有效就用什么,所以用迷信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很常见。就像安慰剂,伪装成高端药物一样有效。所以和内容可能关系不大。故而,选择宗教作为解决方法也是常见的办法之一,其他楼层的河友也有类似的意见。但是大家都偏向于宗教的人文部分,而不是迷信部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1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