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来了,来了,普通人的黑暗时代降临了。 -- 沾花富翁
无限,是指什么情况都有,主要指个体差异和发育程度。
包括无法适应当前学习模式、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原因。
有限,是指教学方法死板,主要指封闭管理、死记硬背。
好学校当然没这个问题,这里主要是指普通学校和刷题。
既然应试无法改变,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只剩下老师。
我的看法是,能力有成百上千种能力,什么人适合培养何种能力,也是需要筛选的
或者说,本来应该在高中阶段筛选的(这里当然是说按能力筛选),放到了大学甚至是研究生阶段。
其实我的意思不过是,这里的筛选智商,是筛选智力发挥程度。这是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多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只会筛选两种人:一、先天优异、认识充分,足以克服问题的。二、后天丰富、发展稳定、用资源堆出来的。剩余的位置,任由内卷,各凭天命。
这当然是真相,但和工业没有关系。就像其他帖子一再重复的,会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看看成都七中远程授课的例子,可见问题恐怕也不是智商。而能力,除了特招,还有什么能力?
所以结论只有一个。看上去是筛选智力,实际上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也就是阶级分化。
然而这不就是每个家长都知道的事情吗。绕来绕去说的不过是常识。
学任何本领,师父都会考察一下资质的。资质不行就不要你了。
就是按人口普查数据,几年之内新生儿数量也跌掉了三分之一。那意味着15年以后的中考人数、18年之后的高考人数也要暴跌。
这种人口断崖已经让市场经济搞不下去了,必须一定程度上恢复计划经济。而教育怎么搞,也完全不清楚。
如果凭分数,只允许50%的学生去读高中,是不是就是筛选本身呢?
假设现在50%读高中是只凭分数决定,那确实就是只考察智商这种能力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用在智商在50%以上的学生身上,似乎也说得过去。
接下来,我肯定民众希望政府扩充高中的教育资源,那又会导致大学资源不匹配,高考又更难了,于是又要扩充大学的教育资源,没完没了。。。。
这就是之前想说的。
大家说的智力、智商,其实是智商、学力。前者是智力水平的表现,后者是学习能力的尺度。总的来说,都是智商,而不是智力。
就智力与潜能而言,大部分人是近似的,不像升学那样呈金字塔结构。而且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所以问题在于发掘、协调和稳定发挥。
但是当前教育模式忽略了这些,变成了特定人群、特定智力的培养和筛选。这很难说是公平的。而且过程中有很多偶然,不管是形成还是发挥,不一定真的不行。
其实和注意力那贴一样,强调过程,是反对先天决定的倾向。即便这种决定真的存在,现在的分配也难说用在了前50%身上。
实际上不需要扩充教育资源,只需要均衡一下。比如定期流动已经讨论了很多年。由于未来人口呈下降趋势,均衡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但这只是说教育,而非筛选。从筛选角度讲,高考其实没什么问题。所以这种希望恐怕是不会消失的,最多换个形式罢了。
但是,同一个老师,教两个学生,教育结果的差距可以很大。
这件事,难就难在应该如何分配,是不是差生应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re: 但是,滔天巨浪就在眼前了。三年之后上幼儿园的孩子人数下跌掉三分之一,六年之后上小学的跌去三分之一,十五年后中考人数跌掉三分之一
----------
习大大虽然白痴,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趋势性的预测。
不过我们有无敌的颂圣派,什么屁股都能擦。到时候引进黑绿,幼儿园也有学生了,高中和职高也有学生了,天下一片太平,你真是想多了。
也更实事求是,打消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生下来就分三六九等,智商不一样,家庭条件不一样,身边环境不一样,怎么能会在今后的人生中平等呢?
计划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又是什么,我还没有搞明白呢。
还是说教育吗,教育应该怎么样。咱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关键还是公平。两方面吧。1、机会均等;2、选拔公平。当然完全做到不可能,但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
机会均等,也意味着资源平衡。二十年前及更早,我们县一中,每年都有一两个清华北大,全县前40名,985肯定没问题。而近年来,别说TOP2,全县2/30名也就勉强一个211,985的门都摸不到。
问题是什么,一个是师资下降严重,优秀教师想方设法去省里,优秀毕业生更不会到县城来。另一个是省里最好那几个中学,全省掐尖,学费、学籍什么都不是问题,给出各种优惠拉尖子去。在省会甚至从小学就开始锁定那几个尖子。而当政者对此是默认甚至鼓励状态。
其实呢,这应该是历史常态,但主席好像不是这么想的。我们那个年纪,幸有主席遗泽,还能在小地方接受不错的教育,从而走出来。不过,这种常态一直走下去,估计周期律这个常态也一样会按时到来。
至于公平问题,幸好高考太重要了,太受关注了。区域的内部公平应该是各类考试中相对最好的,但是地域不平衡又是个大问题。这就太大了,讨论也很多。就不多说了。
但是一旦把筛选权下放一大部分到中考,我对这个“公平”就难免要怀疑起来。未来怎么样,走着看吧。
至于说是缩招还是扩招,其实无所谓。缩招了,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扩招了,市场自己也会有相应动作。十年前,某些大厂招聘时,已经明确非985,或某些特定学校特定专业不要。无非还是个分层,不管是自己去分,还是让市场来分,肯定会分层。
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不能主动的去害孩子,那是未来。当年没扩招前,每年大专院校只录取30%左右,有问题吗?剩下的70%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在他们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紧张严肃的环境中度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什么反对现在的职中,根源在现在职中,别说和高中比,和当年的职中比也已经差很多。如果说真的目标就是“男的不死,女的不生”,那把孩子们赶紧去,就是在害他们啊。我宁可让孩子读三年高中,拼一次,拼不过也能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能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念。而去职中,那大部分应该就废了。
当政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咱不清楚。目前看到的动作有。1、中考分流;2、高职院校转并;3、放风文科无用。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暂没注意到。不过,我觉得,不从根本上去想办法,那还是浮于表面,也不会有太大用处。
正如三胎一样,普查数据一出来,马上就三胎政策。问题是,房价,教育(这里主要指价格,我们本地一个初中生,每年各种培训正常要十万左右。TOP学校的平均水平是二十万)两大问题不解决,没用!
但日本的国立不多,很多人把国立和公立混同了,国立前十绝对难考,私立中的名牌也不容易。
国立必须中心考(类似统一考)达到分数才有资格报名参考,国公立每年同一天考,理论上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报考横浜大学,你考出全日本第一名,东大也不会录取你,国公立考全科,而私立分文理,在日本有钱人的孩子从小就入私立名门,钱是必须的但不是关键,家庭背景很重要,入了幼儿园,升小学,中学,高中顺理成章,这中一贯制教育,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基础好,但还占了留学生枠(留学生专有名额)的优惠,日本其能考取好校的人大都是私立学校的学生,公立差远了。
中国教育的公平性至少到目前为止,好于日本
筛选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筛选的目的和违反19大精神。
低端生产力是需要制造才能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