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一堂中文课聊起(0) -- 奔波儿

共:💬40 🌺2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一堂中文课聊起(0)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和几位华人家长碰在一起。停车场旁就是游乐场,孩子们在里面呼朋唤友、爬高上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忙得一塌糊涂,我们则坐在屋檐下,悠哉游哉地喝着咖啡,聊着大天。话题很自然就聊及孩子的教育,谈到了孩子的中文学习问题。而这次谈话的结果,就是我们建立了本镇第一个中文学校,而自己则成为了一位周末中文老师。

孩子们有的父母来自大陆,有的来自香港,有的是混血儿,还有东南亚华人子弟,因为父母那一代遇到了排华,一句中文都不会讲,而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为零基础。鉴于这种情况,在上课的时候,除了按照一套中文教材照本宣科外,每节课,我会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讲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以及当代的中国。

最近,在讲一个系列视频——“中国传统价值观”,上周六讲到了“忠”(Loyalty)。在备课的时候,我曾经想到要讲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再聊聊杭州西湖的岳王庙。但最后,我还是犹豫了,以前读宋史,每每读到岳飞在12道金牌的催逼之下,被迫放弃北伐大业,回到临安城,成为阶下囚,最后屈死风波亭,自己都会扼腕叹息。如果自己穿越回去,遇到同样的情况,怕是大概率会扯旗造反,步刘裕的后尘,抢了皇帝老儿的位子。毕竟,在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史上,大部分时候,“忠君”和“爱国”一直是扯在一起的。自己这种想法,绝对的大逆不道。算了,还是别谈这么深入。

上课的时候,按照惯常的做法,我先放一段视频(带有中英文你字幕),接着让孩子们各抒己见,然后再讲自己的个人认识。坦率地说,这段视频的内容过于成人化,不是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孩子基本是原样重复,或者简单得从字面意思给出自己的看法。我呢,只是从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这四个层次,谈到了一般意义上的“忠”,既是要“作为个人,要忠于自己的职守,忠于自己的理想;在家庭中,要忠于自己的家庭,爱护家人;在一个集体中,要忠于自己的集体;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忠于自己的祖国”。

因为视频以三国故事为例,我特意提及了关羽,再顺便讲了岳飞,他们二人都是中国文化中“忠”的化身。正值端午节将临,又说到了屈原,他不也是“忠”的楷模嘛。

通宝推:gb2312,wlr,北纬42度,袁大头,西安笨老虎,fuxd2002,脑袋,铁手,mezhan,北庄,尚儒,唐家山,相信逻辑和常理,广宽,史文恭,领班军机,ziyun2015,
家园 期待后续
家园 讲太深入了不合适吧

“中国传统价值观”,这个东东在西西河都会吵起来。给小孩子们讲,够呛。

家园 【原创】感觉可以从思维模式下手。

经常与这种问题打交道。除了用超验、应然、启明这样的说法外,似乎没什么好办法。

首先,「忠」不可能是经验的。时代在变化,我们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即便是符合某种历史经验,也可能会认为不符合忠这个词的「内涵」。又或者称之为「愚忠」。

其次,「忠」没法有确定的真。一方面是经验,可以想象未来认为现在是忠,而现在的我们并没有理解的基础。反之亦然。一方面是认识,人的认识不大可能完全一致的。

然后,「忠」还能有什么意义?既然经验无法参考,意义也无法确定,那么这个词还能做什么?答案是,我们可以通过把握实然与应然,以期达到我们所认定的内在精神。

「忠」是这样一个符号,它从我们的历史经验出发,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有很多可以称之为忠,但是这些不等于忠。而且如果没有,我们很难准确的将其表达出来。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联系。

或者说,这个符号适合用来表达我们所认同的那个精神。会成为指导我们的行为符合精神的那个准则。

而这种精神,就是文化。(这个过程,叫做启明。)

在开始的时候,孩子很难理解这点。只能从表面上,那些近似「规范」或者「律令」的含义出发,慢慢接近这个精神。甚至有可能把那些规范和律令等同于这个精神本身。或者从比较的角度得出一个不如其他文化的结论。这是很难避免,也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汉语中这种符号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

这些其实是也是最近一直在说的东西。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是从「器」(有形的具体事物)出发来体验什么是「道」(无形的内在精神)的。

还有一点,最好是将语义源流一并说说。因为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种生活,一份历史。通过造六字法和语境分析,可以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古代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路径。国内先天生活在汉语环境,所以小学可能没那么重要。但在国外就不一样了。

换个比较直观的说法,每个汉字背后都存在海量的前提预设来表达出那种意义组合。单个字的含义,甚至单个字本身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生活本身。

水平不足,只能随便谈谈,希望有所帮助。

注一:第五段的不等于的意思是属于忠但不能反过来规定忠。

注二:忠最早的含义是中心不二,心无旁骛。也就是敬。也就等于尽心尽力。换句话说,忠是某种结果或者现象,但它背后表达的是某种应然:「我应该如此……」进而,为什么是应该的?怎样做才能符合?所以忠是价值与行动之间的一个桥梁。它要表达的不是现象,而是那种价值的存在,那种行动的可能。

通宝推:铁手,尚儒,奔波儿,
家园 忠的本意是心诚,不是服从,愚忠才是服从,干大事的没有愚忠的

忠的本意是心诚,不是服从,愚忠才是服从,干大事的没有愚忠的

很多政治失败者包装成愚忠形象

君君臣臣,以国师之礼相待才有国师的义务

上层才德两亏,有机会取而代之才是真的忠于祖国还有自己

家园 【原创】(2)沧浪之水

每次坐火车返乡,都要经过汨罗江,再往前开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在三湘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无数条河流中,无论是长度还是流量,汨罗江都排不上号,即使已是下游,它的水流依旧四平八稳,不急不躁。然而,汨罗江却因为一个人的存在,声名显赫。此人就是千百年来,为无数后人所祭奠的屈原。因为屈原的祖国楚国遭受强秦的欺辱,一步步走向衰亡,身为诗人的屈原愤懑无比,却无力回天,最终投了汨罗江。

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被视为“忠”的化身之一。可是,他所忠的对象是谁呢?是那对昏聩无能的楚王父子?还是那个大厦将崩的楚国?亦或是那个即将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中华第一帝国?

站在后人的角度,你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什么屈原根本没必要忠于这些劳什子。无论楚国还是秦国,不都是我巍巍中华帝国的一份子嘛。再扯远点儿,楚国属于南蛮,而秦国则属于西夷,得亏是周天子气度宽宏(懦弱无能),才将你二国纳入中华大家庭。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分个彼此。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身为一代人杰,更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屈原被流放之时,碰见一位渔夫。渔夫见到他形容枯槁,问他原因。屈原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人一番劝解,却没有效果,于是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自顾自而去。前者何其憋屈,后者何其潇洒。

再往前看,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民不聊生。比干劝谏不成,反遭诛杀,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则在商亡周兴之后,不食周粟而亡。他们三人忠于的对象难道真的值得为之捐弃生命吗?显然不是。但为什么比干、伯夷叔齐却一直被后人所赞扬呢?

窃以为,作为个人,他们忠于自己的职守,并用生命完成了那个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人们千古传颂的正是他们“忠”的这种行为。至于其他的,那就任人评说吧。

通宝推:月之回忆,宝特勤,桥上,mezhan,尚儒,
家园 借用一段

个人在反抗中接受了死亡,并且终于为此死去,这表明他是为了超出个人命运而牺牲的。他宁肯死亡也不愿否定他所捍卫的权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将这种权利置于他自己之上。他于是以价值的名义而行动,这种价值观念尽管依然模糊,他至少感觉到它对他与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加缪

家园 所以是时代楷模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些都归于道德,而道德的标准随时代发展变化。

“忠”连着“诚”,诚者天之道也,做人首先要善良。

经常能在机关的墙面上看到“对党忠诚”,也常在电影听到“忠于上帝”。我们家乡有位名人梁启超,他忠于中华民族,写下了《少年中国说》。

家园 讲是应该的,能接受多少,接受不接受,是另外一回事
家园 可以可考虑在讲解的时候尽可能多交代背景

先赞一个。

坦白说,我认为海外中文学习最大的短板是避免价值观,多数情况下只认字,只发音。但是这些东西不会让小孩觉得 be proud of,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类似这个中文的忠,Lord of the ring, Hobbit 里面也完全不掩饰,而且也处理的很感人。

而且,纯粹就岳飞而言,是否愚忠也不是不可讨论。当事人可能不清楚,但是我们后世看历史,是知道金,辽也被灭了,灭宋的是蒙古。好多人送小孩强化speech and debate,给点关联比较大的题材让他们讨论,也不见得是坏事。

家园 应该说人民颂扬的是舍生取义的精神气概

至于说什么是“义”,舍生取的是哪个义?余则成的那个义,还是说李涯坚持的那个也是义?虎王说的很好,“besides blood there is honor and justice”,这个义至少得是正义, justice,这样胜利了以后才会带来honor,内心才会觉得宁静,find peace。

第二,有一句话,“人过得越浑浊,越喜欢干净纯粹的东西。”在这个不美好的世界里,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干净地活着做一个纯粹的人呢,所以人民喜欢那些磊落坦荡的品质,所谓大义者凛然。凛然的内心气质会从文字间流露出来让读者感受到。

家园 对于零基础玩滑滑梯的应该讲孔融让梨啊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王羲之练字,或者讲炎黄大战骑着大熊猫的蚩尤,女娲补天,蜀之鄙有二僧啊,可讲的多了去了。

中国人讲中国文化,应该滔滔不绝刹不住车,别搞得支支吾吾的啊,自信者必然流畅啊。

家园 【原创】(3)苏武 vs. 李陵

乘飞机回国或者去国,都要经过贝加尔湖。这座狭长的湖泊,号称是世界上淡水容量最大的水体,在中国的史书上,贝加尔湖一直被称为“北海”,而“北海”则与苏武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一起“外交事故”,苏武被匈奴单于羁押,在北海边牧羊近二十年,却誓死不降,忠心不改,最终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时,一条年富力强的中年汉子,归来,已是满头白发的苍髯老翁,陪伴他的还有那条已经磨秃的节杖。苏武的忠贞与坚忍,不可不谓伟大。在《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于苏武的事迹,班固借用《论语·子贡》中孔子关于“何如斯可谓之士”的一句话——“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而同样在这部传记中,班固着墨最多的人却不是苏武及其父亲苏建,而是李广和他的孙子李陵。李广是一位悲剧英雄,在与匈奴的征战中,他屡建奇功,威震敌胆,但却因时运不济,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遗憾,而他也最终因为不愿面对刀笔吏的刁难,而扶剑自刎。而李广的孙子李陵,虽然继承了家族英勇善战的基因,但同样以悲剧收场。他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漠北匈奴腹地,在十余万匈奴骑兵的围攻下,转战千里,杀敌逾万,最终因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全军尽墨。在最后的时刻,李陵没有选择自杀殉国,而是投降了单于。在与苏武的一次谈话中,李陵提到他曾想重演“曹柯之盟”的故事,为国立功。可惜,因为阴差阳错,汉武帝听信谣言斩杀了他的全家老少,断了他的归路。即便如此,李陵毕竟是“降”了,这和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打着“曲线救国”招牌投降日寇的军人政客们,并无实质差别。

李陵自己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在劝降苏武失败后,他长叹一声,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在送别苏武归汉的时候,李陵和自己的这位好友,举杯痛饮一番,席间,他起身长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歌罢,与苏武洒泪而别,永不复见。班固对李陵的评价同样来自《论语》——“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西汉之后的数百年间,一部分匈奴人西迁,没入历史的长河,另一部分匈奴人逐渐融入中华大地,成为汉民族的一份子。大唐贞观年间,西域的黠戛斯部归顺大唐,自称李陵后人。

通宝推:月之回忆,广宽,大眼,很高兴,mezhan,
家园 李陵

位于南西伯利亚的哈卡斯共和国曾经挖出过一个汉式宫殿。一般认为它是匈奴时代所建。一说是它是李陵的住处。

黠戛斯的故地是哈卡斯共和国。

当然这一切可能是巧合或者附会,但历史和传说的确不止一次在出乎意料的时间地点有意无意地让人小小咯噔一下。

通宝推:广宽,
家园 商朝王子

其中一个叫箕子。

商亡,周朝对治理天下没有经验。出于延续华夏文明的动机,箕子把治理天下的原则传授给周武王。他的讲授至今流传,是为《尚书·洪范》。

箕子被封在朝鲜。而且周朝声明,箕子朝鲜不是周朝的臣下。

直到清朝,去朝鲜的中国人往往称赞朝鲜有箕子遗风。

中国近现代史中决定国运的战争,包括万历抗日援朝,甲午战争,抗美援朝。前两者出兵的讨论中,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是被提到的(我的模糊记忆)。当然,万历、光绪都是职业政治家,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最多是个借口而已。以毛泽东的博古通今,他也绝对知道这个典故。

我不知道商朝王子们有没有开个会,说我名垂青史,你忍辱负重。

通宝推:陈王奋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