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生几胎? -- 燕人

共:💬27 🌺163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生几胎?

政府出台了最新政策,准许生三胎了。

虽然“准许”两个字听着有点不舒服,但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如此复杂,生孩子确实不能认作是完全自主的事情。回想我年轻时,政府不准多生,房事都要加保险。倒是没有财经方面的担忧。现在呢,据说年轻的适龄人口有的卢瑟干脆躺平,看看AV就全家欢喜。有的温拿能够建立家庭,但是也要加保险,因为财经负担太重,不愿意承担。想不出这个准许三胎的政策对哪些人群有意义。

刚看到一段曹聚仁先生的散文,其中一段是他的夫人写的,关于曹聚仁的母亲。看来重男轻女并不是北方专有,人命之贱也不是书斋中的人所能想像。这还是在浙江,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然而清贫的农家也要生8个孩子:

【我们的外公家里只有几亩田,虽不至于挨饿,生活却也相当清苦,外婆先养了一男七女;农家重男轻女,生了女孩,不是丢掉,就是病死。婆婆是外婆的第四胎,上面已有一个哥哥两个姊姊;她的降生,在外婆心头是十分不高兴的,因为又是一个女的,“赔钱货,十八年堂前客。”——在农村,女孩是替人家养的,早晚要替女孩子梳头裹脚,耽误了许多田间工作的。婆婆出生那一刻,外公在田野工作未归,由隔邻一位老婆婆接生。外婆睡在床上,一听说这孩子是女的,就说:“丢在脚后跟,随她吧,不用包。”她是决意不要这位闯来的小客人了。隔邻老婆婆听了,自觉没趣,一声不响地回去了。不一回,外公来了;那天是农历七月廿一日,正当秋收时节,他挑了一担刚打下的稻谷,兴冲冲地从田里回来。见了孩子就说:“饭是有得吃了,包起来吧!”他再去请那隔邻的老婆婆过来。想不到她后来嫁到曹家来,开花结子;曹家数代单丁,门衰祚薄,从聚仁一代起,儿孙已有三四十人了。】

谢天谢地,社会进步到今天的地步。人口增长尽管可以通过主观的避孕和客观的财经负担两个方面受到控制,但是主观的避孕意识应该是主导的。这个避孕意识的原因是政府需要挖掘的。

家园 中国的传统观念还是悠久的。

原本没开放二胎时,计划是孩子毕业结婚才会生养后代。

开放二胎后,考虑到高龄产妇比较危险,就和老大商量是否再生。

私下是准备选个基因优秀的偷偷生养。

结果是老大咬牙生,那时都快四十岁了。

现在就更危险,四十多岁的高龄,目前已经怀孕。

同时期,念大学的孩子的女友也怀孕了。

双方父母商量的结果时直接办订婚,办休学让孩子生下来。

------

原本下一代只会有一个,现在看不出意外会有九个。

等年迈了,全家照应该是儿孙满堂。

-----

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有条件的和没条件的都会生养三孩。

我到担心用不了多久,中国人口会突破二十亿。

家园 其实国家只要想让人多生孩子,好简单的!

学习加拿大的政策就可以。这里要想一下,国家到底要什么人多生孩子!有钱有势的还是平民百姓?我个人私下里认为现在的政策恐怕不会是给老百姓制定的!这说明国家到底关系谁的人口问题?

家园 按说是多了好

是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还是因为韭菜躺平不够了让韭菜多繁殖,不敢多嘴,不过个人觉得孩子还是多点好,小了说家里热闹大了说是给中华民族续香火。

几年前总去不远的阿米士部落一家养鸡专业户买鸡,男主人留着大胡子,一聊比我还小几岁,七个小孩,大女儿十八小儿子刚刚会走路。大女儿带着两个妹妹十二三岁样子,抓鸡杀鸡褪毛开膛三个小姑娘不到二十分钟,十几只鸡就收拾好干燥,非常熟练。她们光着脚走路,穿着自家纺布做的衣服,眼中是无邪的天真。两个小一点的姑娘仿佛仙子一般。那一刻觉得人是最重要的,孩子多了好,下定决心回家生老三。惭愧的是一回家看到油盐酱醋,鼓起的勇气就没有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
匿名 问到核心了

穷屌丝与富豪们本来就不受计生政策束缚。游离在社会上下两端,对政策不敏感。

吃公粮的是最早执行单独的,又执行得最到位,所以最早给他们放了单独二孩,内地农村本来就是两个孩子的居多。

但那批人里很多是娶了农村上来的非独女性,接着又为这部分人放开了全面二孩,现在人口增加的主力军也就是这批人。官员们都在这批人群里,现在的三孩政策还是这部分人受益最大。可以想象出即将出台的三胎配套好处也都是围绕这部分人围,因为这批人群是“官老爷”们的基本盘。

家园 生几胎

Del

家园 生孩子的应该是两个极端。

条件好的现在可以合法多生。

条件差的不用躲着生,但是未来这些条件差会催生出中国的平民窟,其孩子男的多半走黑道路线,女的多半走小姐路线,社会治安会极度恶化。

家园 您说的这点确实需要关注

就是九十年代的大下岗时期对中国社会的伤害。

家园 就是动画片辛普森中那家人么

老兄多年科教实践也不忘原人之美。

话说他们这伙人似乎不要政府补贴的,是不是啊。

不知道生孩子的时候是在家里还是现代医院里。

家园 简直异想天开

所有的数据都不支持你的推论

家园 多是在家里

阿米士生小孩多在家里,不过产前产后也去现代医院。原人并不顽固,小孩子有机会做选择。他们的小孩有很多机会见识外面世界,在青年时期往往会有一年时间在外面生活,然后做个决定是回家还是留在外面。政府补贴要不要不清楚,和外界联系还是挺紧密的,不只经济上,床铺当年就发动他们出来投票,是在滨州获胜的因素之一。

内人有个朋友,就是从小在阿米士社区长大后选择留在外面的。

家园 这就说得过于乐观了

现在没条件的如果还想生三胎,那多半是想要男孩到偏执的地步。

家园 偏执的可能不止三胎。

在今天,有这种动力的可能是极少数。

家园 以短期个人利益来讲,不生是最省事,丁客最优

以未来世界间不同国家、文明、民族的大争之事来看,还是得多生。生产力,也得有人多才能有载体不是!人少了,一个大危机就全民绝户,还玩个狗屁。以前觉得中国主明生命力强,两宋、有明、有清以来三次危机,如果不是人多,早被灭得啥都不剩了;印度、伊斯兰为啥这么让人担心,人多啊。

以我自己来说,我和我爱人都是独生,上面四个老人,农村的也没啥养老金,虽然压力不小,但还是要了两个孩子,典型的二拖六模式。一个是血缘延续的考虑,毕竟基因这玩意传了上亿年,到我这给玩脱了不免有些遗憾;一个是我相信人多才是生产力的保障,国家民族要想NB,至少目前来看,人,还是不能少,算是为国接盘吧,将来,终有用上的一天。别等敌人欺负上门了,才想起来膝下没孩子

通宝推:梓童,hwd99,purplue,唐家山,方恨少,笑看风雨,kekepei,陈王奋起,审度,empire2007,西安笨老虎,风会,踢细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