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何改变投资不过山海关? -- 潺潺流水

共:💬191 🌺1103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办法,思维方式落后于时代了

话说华北地区近年来发展不是很好,就我的总结,以河北为例,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社会价值观还比较落后,不是以致富为荣,而是以与公权力紧密结合为荣。与政府紧密结合当然并不一定是坏事,河北的各级、各地政府素质非常参差不齐但整体上勉强还算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对于公权力的过分推崇,增长了社会对政府的依赖,也使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于个人、企业有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导致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懒政严重、拍脑袋决策严重,抑制了个人、企业的发展。

笑看风雨:北纬河友务实的态度,赞!兼论河北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是河北人,所以我以河北为例。但实际上据我观察,这种“以与公权力紧密结合为荣”思想普遍存在于整个北方。导致的,就是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轻视乃至敌视市场经济,不够尊重商业合同,不肯放下身段虚心学习。

现在河北的人均GDP还不如贵州,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都说了:

河北经济逐渐落后,主要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不是主要的。

笑看风雨:赞老兄!主要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不是主要的

家园 别的不敢说

税务局和在1995年左右到2015年左右,那就是肥差。

特别肥的那种。

外快就不说了(吃拿卡要呗)

体制内,公积金啥的是按级别职务翻倍算的(听了一耳朵,大致意思就是这样)。

家园 咱就别装外宾了行不

中国难道不是政策主导投资政策,一尊上台是不是大资本家都去搞足球去了?发改委在胡四和科长手下做了那么大的兜底投资,资本家还不闻风而动?京东方这些高新产业难道不是国家产业布局的?不说高新产业铁路总是国家规划的吧?最近十几年江南铁路成网了,你看东北铁路线有啥变化?长春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地铁,自己的地铁里程排的上号吗?

忘了在哪看到了,说是发改委内每多一个本地的司长,当地的申请项目的成功率就要高多少个百分点,这是有统计规律的。什么自贸区这些政策不是全国都给遍了没人要了再给东北?你是资本家,你愿意顶着全国最高税,享受全国最落后的产业政策去东北投资吗?

家园 一觉醒来居然被举报了

不敢回答就算了呗,看来你留学的钱都是吸下岗工人的血实锤了。

家园 咬字眼有意思吗?

重问一遍:按照你的逻辑,上海的地理条件,为啥能成为高铁枢纽?

家园 你真是乱扯。三一重工1986年成立的,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

中联重科1993年成立的。山河智能、铁建什么时候成立的,一查就清楚。

中联重科,我有个同学就参入了公司的组建,所以我知道。

它的母公司,当时叫: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简称:建机院

开办费:50万

50万起家,十几个人,20多年做到现在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一个标兵,冲出了国门,了不起!

改革开放以前无法想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了这样的公司,造就了长沙的工程机械之都!

家园 中科大去河南也留不住。

1969年,中央决定将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十三所重点高校迁出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1970年由北京迁往陕西,后迁往河北涿县,改名华北农业大学,

1977迁回北京原址,恢复原名。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0年6月由北京迁往重庆北碚,1975年迁到河北省邢台市,改名为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9年迁回北京办学,恢复原校名。后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铁道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

1970年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

1977年11月返回北京办学,2003年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

1969年12月由北京迁往河北邯郸,1970年10月又迁到保定,改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改为华北电力学院。

1995年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河北保定,分设北京校区。

2005年,本部迁回北京。

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

1969年11月由北京迁往山东省东营胜利油田,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8年更名石油大学,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

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

1970年由北京市迁往湖北省江陵市,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5年又迁到湖北省武汉市,再改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

1970年5月由北京迁往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后迁往江苏省徐州市,定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1978年,北京研究生部成立。2009年,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

1969年11月由北京迁往云南省丽江,1972年4月迁到云南省下关,1973年4月又迁到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县,改名为云南林学院。

1979年迁回北京原址办学,恢复原校名。

除了中科大之外,可谓一地鸡毛。

家园 搜下很难吗?乱扯君
家园 您这智商估计没听过奖学金
家园 这也是理由?沈阳东边也都是山

沈阳开始生产盾构机的契机就是,从东部山地向沈阳供水的项目有个世界前三的长隧道。。。

家园 你这厮居然敢说真话!!!!

当年,兄弟我交完第一个月房租,兜里就剩5个刀乐儿,硬是靠着一袋土豆+一袋大米抗了半个多月,等来了第一笔奖学金。

通宝推:踢细胞,
家园 看见一草

宝推一下压压惊

家园 作为东北人,非常羡慕长沙

湖南工程机械基础不算好,一个是长沙建机院,一个是山沟里的浦沅,都是三线期间迁过去的,建机院是纯设计院,浦沅只生产汽车吊,别的不做,所以湖南当时只能说有一定基础,但相当瘸腿,现在长沙做到了全国第一,真心厉害。

尤其是混凝土泵,是建机院90年代初才开发成功的全新产品,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末尾,免费交给湖北建机生产,后来建机院为了赚钱又把技术买个给焊条厂,于是有了三一,最后建机院干脆派了一批人自己下海,办了中联,后来又兼并了浦沅,现在长沙在混凝土泵行业可以说是秒杀全世界。。。

家园 你们都忽略湖南的优势

三一,徐工,为什么能行?湖南,徐州有重工业基础,沿海没有(上海不算的话)。湖南,徐州离沿海经济热点近。

说广东吧,广东是南蛮,改开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湖南是最方便最便宜最快捷的人员物资渠道。广东早就提出泛珠三角概念,其中湖南是重点。

东北用什么跟湖南比?

我一直说东北必须死,东北是一面旗帜,对某些势力来说,这面旗帜必须扯下来踩烂再泡在脏水里。

东北现在似乎什么都没有了,但钉子还是有几颗。机会仍然在。不要指望所谓民间投资,那是仇人,不可能的。东北的希望在东北人民,方向在日韩朝。

最后来个地域炮:东北人什么时候象南方一样需要维稳,东北人什么时候穿衣服没那么讲究,大约就能重起了。东北生活,我觉得很安逸,比成都还巴适。

家园 本人家在长沙南区的工厂区

同学大多也是各大工厂的子弟。90年代末的那场下岗潮,让韶山路两边的工厂几乎无一幸免,多少人家生活陷入窘境。以我们这个五千人的厂为例,以往每年自然过世的人也就二十人左右,那时节,每年至少过世七、八十人,绝大部分是因为没钱治疗病逝的,厂子连基本生活费都发不出来,更没法提供帮助。父母的同事之一,一位年近五旬的女工程师,和一瞎眼儿子过活,因为性格孤僻,不愿意麻烦他人,最后因营养不良而死,实际上就是饿死的,这可已经到了21世纪啊!!!还有跳楼自杀的,每年都好几起。别的厂也好不到哪儿去,长沙的南北大动脉——韶山路经常被走投无路的工人堵死。

家父作为党员和总工程师,领着每月200元还不能保证的基本工资,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刻——工厂彻底破产倒闭。之后,他参与了“山河智能”的开创和发展,算是元老之一。长沙的几大重工,也是在那几年吸收了国营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包括了我的很多同学),迅速成长起来,并开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有一句话说的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其怨天怨地,求爷爷告奶奶,不如奋发图强,死中求生,这就是长沙机械行业雄起的秘密!

现在的韶山路,工厂大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中间点缀着不少低矮破旧的厂家属楼。年轻一代的都在外面的世界闯荡,老一辈们时不时聚在一起,打打牌,撮撮麻将,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还算安逸。听母亲说,他们的退休金又长了两百块钱,够花了!

通宝推:方平,尚儒,方恨少,桥上,北纬42度,宝特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