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人干翻半座奉天城 -- 潺潺流水

共:💬169 🌺1555 🌵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那句话,别假装懂行了

我再给你普及一下信号检测理论?南宫长万说得好,加减乘除的事。对一个检测来说,实际有真、假两种情况,检测结果有真、假两种情况。2x2组合起来有四种情况。实际真检测真hit,实际真检测假miss,实际假检测真false alarm,实际假检测假correct rejection。本帖最相关的是灵敏度=检测真实际真hit/(检测真实际真hit+检测假实际真miss)。这个初中生都能看明白吧?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至于我经常说的准确度(在这里有意义但不是最和本主题相关)=(hit ratio)/(1 - flase alarm ratio)。这里加ratio是占比。准确度是很多学科都会用的概念,其实我给你科普过一遍了。

甘丹:准确度是一个常见的统计概念

绝大部分河友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不用微积分可以解释清楚的科学概念都可以解释。就是用了微积分的概念,相当多的人也能理解。新冠传播,老大爷老大妈都学会了什么是病毒、抗原、抗体。从毛主席开始,知识不是特权。像孔乙己一样拿个名词故作高深只会让人鄙视。

采样部位,采样时间,采样方式,这个病流行这么久,不可能没有标准流程,按标准流程走,在标准流程下数据是多少就是多少。政府采购检测试剂,也总要有个指标。不用我提到的指标也要用其他指标,没什么不能说的。各种环境差异有偏差正常,所有科学工程问题都有误差范围,数据不足,水平不够无非是误差范围大一些,30-50%到60-80%也是很大提高。总不能说现在检测灵敏度是是0-100%,政府采购看脸下单吧?年轻人买个验孕棒说明书里都有数据的。数据拿出来灵敏度低不可怕,大家知道检测不靠谱自然会提高警惕;大家看到灵敏度高自然就会加大消费力度。一切捂着只会让大家无所适从。

最后,你要是有本事拿出数据,我认。老这么胡搅蛮缠装专家真懒得理你。

通宝推:学菩提,高三三班,龙牡,布隆施泰因,南宫长万,
家园 她不去医院,怎么做?

你家有PCR全套实际设备和从业经验?去医院不坐公交怎么去?你开车去接送还是政府给买车配司机?一个病人,去看病,怎么解决这个病是医生的责任。发不发烧这种事,难道哪个医院会没有一个温度计?我不知道天津医院怎么管的,我们县里医院在需要隔离发热病人的时候会在门口有人拿手持测温设备做分流。

另外你这个比喻很有问题,一个人早饭吃多了,在午饭前不吃饭是很正常的事情。按照新闻播报,中国只有输入病例,所以老太太隔离14天且两次检测后,认为自己不是新冠而不需要再次检测是大概率的事件。除非政府发布声明,核酸检测不准,大家不要信。

这事我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政府给出具体数据,核酸检测灵敏度多少,特异度多少,大家自己估计风险。按照钟南山文章数据,291人里,潜伏期中位数3天,四分位数2、7天。14天后发病的很少(一两个?)。也就是说这个老太太假设真的是从韩国感染的,那么她已经是极少数人了。然后两次(其实3+1次,因为在韩国上飞机前有核酸抗原双阴才能上飞机)检测阴性,可以倒推出很大概率检测灵敏度相当低。如果真的那么政府有义务告知。还有一种可能,她不是韩国感染的。如果核酸检测很灵敏,这种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就要查一下,是不是在隔离的宾馆或者天津市存在内源性传染链。无论是政府决策,还是老百姓决定要不要下馆子看电影,都依赖于这些数据,所以政府把数据拿出来是很必要的。

通宝推:南宫长万,南宫长万,
家园 所以说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去医院

核酸检测,能驾驶私家车最好,没有私家车也别乱跑,

这种情况先通知社区,我相信社区留了联系方式给居家隔离的人,

退一步讲,社区不管,那是社区不尽责,做好防护去医院

都做到了再说没错

家园 她不就是第一时间去了医院?

还是你认为国家号召的分级医疗,有病先去社区医院是扯犊子的,社区医院只配叫诊所不配叫医院?

家园 如果这个现象频发

该考虑的是韩国来客是不是有共同传染源:特别是隔离宾馆,餐饮提供者等等。

当然,一种可能是韩国病毒变异了,潜伏期都超长;还有另一种可能是负责隔离韩国来客的体系本身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内源病例,潜伏期并没有长而是源搞错了。查一下他们和天津老太太有没有在同一个宾馆住过,吃过同一个餐饮服务的饭不难。

家园 我真怀疑疫情期间你在国内待过没有

你说的都是什么话?

你家有PCR全套实际设备和从业经验?去医院不坐公交怎么去?你开车去接送还是政府给买车配司机?一个病人,去看病,怎么解决这个病是医生的责任。发不发烧这种事,难道哪个医院会没有一个温度计?

发不发烧自己不知道?谁家还没个温度计。自己从国外高风险区回来,隔离完就有症状了,就没个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有这么缺心眼的么。

国内如果有谁从国外高发地回来,刚解除隔离就有疑似症状了,只要不是缺心眼,都知道该怎么办?没车?你打一个电话给社区,信不信当立马一大堆人来,哪怕你不知道社区电话,给你们物业打个电话,物业也会立马通知社区,立马专车把你送到医院,封锁你们小区。

家园 请大家控制一下情绪

自武汉封城开始,中国的抗疫措施是极端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中华大地上空气洁净、无毒。傲视全球的现象是国庆节数亿人规模的流动、集聚,无疫情爆发。

抗疫措施的极端,除非你不碰到,碰到了确实影响巨大。

1、小区被封是个什么概念。

对于自由自在地过了40年好日子的小区中国人来说,一下子无辜被封,反差是无法适应的,工作(老板扣工资)、约会、逛街、聚会、KTV电影院健身房补习班,全都按下暂停键。封住的是一股无名火。

河里有人被封过的,可以谈谈感受。

2、被集中隔离是什么概念。

出差、上学、旅行、探亲等等归来突然被集中隔离。工作没法干(工资被扣)、隔离费用自己掏、行动不自由、伙食不如意、网络不通畅、睡个懒觉被叫醒测体温、测核酸……没见过集中隔离高兴归来的

河里有谁被隔离过的,可以谈谈感受。

3、封别人小区是什么概念。

领导半夜通知你去开会,连夜要小区上千、万人的具体数据(姓名性别身份证电话单位家庭关系……);小区分布图;物理封锁、设门、设岗、设人员……;组织核酸采集;居民的吃喝拉撒如何组织运转、成本控制问题……

河里有谁封过别人小区的,可以谈谈感受。

4、集中隔离别人是什么概念。

半夜通知你又有人员到达,马上起来采集流调信息,安排房间、发放生活用品;接送外卖;按时消毒、测体温、测核酸;每日开会、汇报、临时迎接检查;安排隔离人员的吃喝拉撒,对于老人、婴儿、孕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隔离人员的特殊措施;隔离期间人员的生病就诊问题;集中隔离区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隔离物资安排、成本控制问题……最后,没人换班,自家老婆孩子甭想见。

河里谁隔离过别人的,可以谈谈感受。

=====以上只是个体感受。还有那些商店、饭馆、工厂、电影院、健身房等被迫停止营业的员工、老板的集体感受。

可以说,谁都不好受,谁都是一肚子怨言,开个吐槽大会一定是沸反盈天。

==============

最后说说办法。其实没啥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如果经历第一次,你确实难受,如果再来第二次,估计你就胸有成竹、适应力杠杠了

只要没死,一切都可以重来。

通宝推:一着,高三三班,方平,醉寺,桥上,燕人,
家园 比较好的办法是大家要有警惕之心,按照要求去做

之前在新发地感染的那个老大爷,感觉有症状,自己骑自行车去医院,清楚说出过去几天的行程,让防疫部门快速定位感染源,网上一片叫好声,好像没人谩骂他吧?

家园 杠精,领教
家园 普鲁托是个好公民

不但奉公守法,更兼体察人情。

家园 我根本不是同行,但是这个事显然可以解决

这不是个新奇问题,任何医学检测,比如乙肝,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当然存在健康的病毒携带者,病毒检测阳性不发病没问题啊。

我作为完全的外行可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有一个日常操作的行业标准,比如对国外回来的这个老太太,该怎么做,包括采样几次,每次采样时间、部位、方式,使用试剂规格,PCR操作等等。

第二,有一个更高级的校准操作,用最灵敏的试剂,肺泡灌洗等最可靠的采样或连续多次采样,事后长期跟踪,用最优秀的医生,生化实验操作人员等等得到一个基准数据。

第三,对同样一批人,第一个数据和第二个数据的比值就是我们需要的数据。当然,为了更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人群实际分布(年龄、发病率甚至区域)做一些校准。

在大流行初期没有条件做,因为资源不够。这是王辰当初说核酸检测靠不住的原因。但是中期、后期缓过劲来,完全有条件做,而且也必须做。当然细节需要专业人士定,比如样本选取多少入院患者,多少社会上没有症状的人群,多少密切接触者,最后如何根据发病率矫正等等来最大限度提高代表性。这需要花点资源,但这需要的资源比千万人都搞核酸检测要低得多。

在现在大流行已经过去的时候,我们完全应该有可靠的数据,这个数据可能高或者低,但是要有个数拿给大家看,这样利于各级政府决策,也利于老百姓自己评估。不会像甘丹河友说的,一会呼吁消费一会又呼吁多根弦让人无可适从。

提出这个方案,我利用的是我大学第一节物理实验课讲测量误差的原理和知识。好一点的城市高中就会在实验课讲过。看明白这个方案,我想初中文化没问题:确实就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专业人士肯定可以把方案搞得更优化,更合理,但是大原则是一样的。我认为非常大的概率是有类似的方案存在,但是没有把数据告诉我们而已。就像你问我乙肝病毒多少算阳性,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肯定有这个标准。乙肝病毒检测灵敏度多少,特异度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相应的检测试剂或者仪器说明书里肯定会写一样。

通宝推:学菩提,龙牡,布隆施泰因,甘丹,
家园 可能没有你要求的数据吧

各种可能都存在。科学家对这个病毒了解不够。所以个人方面的谨慎是应该的。这个老太如果去了正规医院,一定会被留院观察的。就没有机会四处求医。她是因为避开正规医院,才被骂的吧。

家园 防疫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在疫情突发到来的时候,我们两眼一抹黑,我认为我们中央政府(但最早期武汉、湖北部分领导决策并不比西方高明)的选择就在当时条件下最优的选择:我们几乎是花了最大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安全。在未知情况下,生命第一。如你所说,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代价,但是我想多数人跟我一样,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做法。

但是,现在国内已经是后疫情时代了。防止疫情反扑当然应该,但是付出多大代价,冒多大风险,我们确实应该根据已经有的数据做出科学、特别是透明的决策。我特别反感的是,出于个人和小集体政治原因,各种捂盖子。包括武汉刚结束封城,有些病人被医院拒收,就为了不给自己数字抹黑:抗疫胜利了,谁弄出病人就是给领导抹黑。似乎上个月我们家乡一个确诊人员,就没有出现在当地新闻每日报告的数字里,家里老人(先从微信看到,再从市医院当领导的亲戚处证实)就吓的不敢出门买菜。这种不透明反而加重谣言,可能本来一个人,会传成十个百个。这种代价,不是我们愿意付的。所以我觉得把各种数字,概率,尽可能多的普及,让大家有个稳定的心理预期对于安定人心是很必要的。现在还有一个势头就是网络放大了各种情绪,网上舆论一重视,政府就严;反过来为了经济就松。而网络舆论相当程度是资本可控的,最后微博微信成了第二政治局。对这种歪风邪气最有力的反击就是公开透明的信息和科学决策。1+1=2,3X4=12不需要网络投票来确立合法性。即使是舆论,广大群众只有在信息不足时会被蒙蔽和挑动情绪,否则在多数情况下是比任何个人都聪明的。

通宝推:学菩提,布隆施泰因,家住中坜,燕人,布隆施泰因,甘丹,
家园 欢迎科学探讨,实际这个就是医学和其他理工科不同的地方 -- 有补充

作为半个从业者,我认为医学目前还不能和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相提并论,生物学也是如此。更多的是一门经验学科,而不是有完毕理论基础的学科。

病毒的检测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这个是病毒和人体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

个人认为人群中有部分人群由于感染过其他冠状病毒,所以对于新观病毒存在一定的预存免疫,并且由于某个人的免疫力不同,所以体现出了面对新观病毒的不同轻重症状。

所以,

1:我认为这个实验很难做;

2:我认为这个实验做完一点用处都没有,这个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简单估算下吧:这半年国内入境了几十万人,大概总输入的阳性病例几千例,漏检引起群体感染的案例应该不到10起,基本上可以估计出这个比例了: 14天隔离,2次核酸检测;基本上能够抓出99~99.5%的被感染者。

那么,你们建议为了这漏检的(0.5~1)%的被感染者,再增加14天的隔离时间吗? (注意,如果平均到全国入境人员,漏检比例可能是在10万分这个量级上)

国内这一年前前后后也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进入国境,延长14天的隔离时间,就代表了几千万work day的损失,那么这个隔离费用谁出?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这么一估算,我倒是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 补充帖

14天隔离,2次核酸检测,大概能检测出99-99.5%的被感染人员....

不过这个数字可以定义为准确度么?

家园 不遵守14天居家隔离,这个真的没得洗

看了不少河友站老太太,我这里要唱个反调。国家14天隔离,而没有28天,是因为隔离酒店容量有限,同时28天隔离费用非常高,在一个地方闷28天,人的心理也会出问题,因此14天是一个折衷的选项。已知新冠病毒1%的病例潜伏期28天,这个是钟南山年初就发过的文章了。因此14+14后面的那个14要严格管理,没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这也反应出基层管理出现了非常大的漏洞连本人和家属健康码强制14天黄码都没做到。对比,北京上海对社区的管理非常严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