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观视频年终秀 -- 胡里糊涂
中国四个一线超级城市,北京是靠超级特权发起来的,深圳靠政策红利,上海也享有一定特权,广州算是条件最差的。
只要全国户口享受的福利差别不是那么巨大,比如北京福利只是石家庄的1.2倍,保定的1.5倍,固安县的1.8倍,对各地都有好处。
现在由于超级特权的存在,北京上海的没有竞争力的土著也不会退出,外地只有超级有本事的才能进入,最后必然缺乏新陈代谢,阶级极端固化,种姓制度化,直到土崩瓦解。
怎么就会把农民惹急了,不让进程才会惹急吧。
水的例子您举错了,生活在城市不比农村费水。
东北两湖安徽江苏人能在老家过得不错,何必上京呢?他们的老家不缺水。
你总说让农民进城,问题是进城靠什么生存?怎么落户?
老实说,观视频里各位,我看陈平是最聪明的,温铁军是基层经验最丰富的,他们一个观察够了先发的工业国的工业衰退后城市面临的困境,一个有中国全面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惨况的第一首资料,从不同角度认为现在这种工业化城市化道路走不下去了。我到今天也没看到其他任何人能回答农民进城,怎样生存的问题。
只不过是提高他们的待遇问题。
我没有说强制他们进城,他们自己愿意进城也是因为这里待遇比在农村好,现在实际上在阻止他们进城,他们已经生存的比农村好,不存在您说得如何生存的问题,而且我已经说过,在农村生存的不如城市,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阻止他们进城?
至于水的问题,就算北京水困难,还有别的超大城市,何况北京这里来的主要还是周边的人,这些人本来就在同一缺水区,没有水的问题。
按照这个算法,全国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建设成本算20万亿的话(高速公路按1亿/公里,高铁按2亿/公里),全国人均1万5千块钱,50年折旧,全国人均每年300块,真心不多。
可是,有了这每年300块的投入,结果大不相同。
农业社会以能否种田作为衡量国土的唯一价值,工业社会里面每一寸国土都有价值,即便过去的沙漠无人区,也可以搞光伏发电。
所以,理论上说,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就不应该有穷乡僻壤这一说。
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给力与否。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貌似忽视了对基础设施的理论建构,基础设施对生产力的加成,不亚于科技的作用。
没有基础设施,生产力三要素,无论是劳动力、劳动工具,还是原材料都不存在。
中国只要不停的搞基建,14亿人,960万平方公里中的每个人,每寸土地才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讲基建投资的边际递减效应,短期可能确实存在,但从长期看,应该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颠覆性效果。
++++++++++原文++++++++++++
建一条地铁200亿,覆盖200万人,人均不过1万块钱,分50年折旧均摊,每年不过200块钱,每天只有不到7毛钱,低于共享单车的费用。但是地铁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和效率提升是远超每天7毛钱的。
+++++++++++++++++++++++++
河里大部分人都应该还过房贷的,初期借款200亿,假设年息5%,50年下来的利息也是245亿,连本带息是445亿,五十年设备更新和维修非常保守估计算155亿,那总额也是600亿,均摊到200万是每人每年600元,每天1.6元,如果按工作日算是每天2.3元。
中国刚刚发行了欧元面值的0利率债券。按照日本人的长期基建做法,10年期综合贷款利率1.79%,基建利率一般按照1%计算。
200亿一年的利息支出不过2亿人民币,我的计算不过求简而已。
这十年的利息政策是特例。上海1990年开建,1993年通车,到现在差不多30年。这些年的平均利息5%不算不靠谱。日本长期基建利率低,估计和日本1990以来一直滞涨有关,但是我在网上查到中国人民银行1991年到2018年5年以上的贷款利息都高于5%。
日本80年代开始就实行低利率了。
在中国利率高企的年代里面,稻公年份除外,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即使利率高一点,民众也不觉得是负担。
现在中国的房贷基准利率已经低于4%,何况是用于国计民生的有稳定现金流的大基建项目?国家发行2万亿2%的基建债券,分给各大银行,包括蚂蚁金服这类互联网金融公司,作为储备资本,操作起来不难。
您真会挑。跟新宿比。。。全世界各地Chinatown卫生都很可以了。。。更何况China那些town。
做不到将既有普速线按通勤铁路运营就不说了,毕竟还有长短途、客货运兼顾的困难,但很多新修的城际、市郊铁路仍然用长途的思路去运营,车票实名制、仅限当日当车次、对号入座,运用时速160+的高成本动车组,完全不适合通勤,应有的作用完全发挥不出来。
二是各地修地铁或多或少都以卖地为导向,郊区设站越多,越能抬升附近地块价值,所以本该大站距的郊区段站距比市区小不了多少,大量站点设在荒郊野岭。
我在最近一个关于入关学的帖子:我支持入关
里从反面分析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关键在于如何提升中国现在的科研水平,以及如何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为中国效力。
无论是目前政府的天下主义,还是你所说的尧舜之治,还是工业党乃至入关学,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逻辑自洽;2.如何从现有状态(甲)过渡到理想状态(乙)?
第二个问题实际比第一个问题更难。
胡温十年,在科技、产业上有多少能拿出手的成就?
最值得说的恐怕就一个高铁,他们还把刘跨越给弄到牢里去了。军工那是江时代打下的基础。
更坏的是从08年之后,产业脱实向虚,金融做大,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拜金狂热和焦虑,所谓的新四大发明看起来就像笑话。
我最近跟一些还在教育领域的朋友聊天,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今的年轻人比过去更加现实和务实,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个工作,潜下心来搞学术做研究的越来越少。理工科的聪明学生都想去做金融,基础科学研究没有吸引力。这一切,直到川普发动贸易战才让全社会有所惊醒,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与幽默。
胡温政府执行的政策到底是不是不折不扣地符合陈经的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