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争议话题】中成药“死亡倒计时” -- 夕曦
普通冷感冒的话。就红糖姜水也挺不错。
一方面医院门诊大多数都是成方系统,门诊医生也多数对症而不是辩证,所以一次开七付一付二十多味药很常见。尤其是有时候病人也要求多开几天省得来回跑。
另一方面,到门诊看感冒的多数都已经过了太阳阶段了,或者太阳阳明合病等等,再有一些反季节和体质问题的少阴证,所以一剂解表多数只存在于住院时真实脉诊对证并且可以及时熬制加减的情况下。门诊实际上多数还是三剂退热解表,然后要求复诊,再根据病气存留和体质强弱加减处方,大部分感冒及其合并症都需要看一到两周比较适宜。
当然了,临床上因为遇到病人都是老幼体弱的比较多,壮年的都是咳嗽一个月、发烧三天吃药不退这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情况比较复杂。
哈哈中医实际地位确实低,不能给科室创收,还有就是发文评职称之类的影响。
中医自古就是收诊金的模式,也就是现在的医事服务费。本来也确实,CT、B超、心电、核磁加生化,多位一体都搞定,肯定便宜不了。至于抓药,大夫会知道哪家的药合用,但多数都不是自家开药店,除了一些独门制剂。这套模式放在现如今就是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的绊脚石,当然就得扫入角落才行啊
按照现行职称制度,科内的主任、副主任之类的首先需要有学术成果,也就是俗称的发文,中医咋发文的,你需要做实验,什么类型的实验呢……养老鼠给它们灌、注、抹汤剂药粉提纯成分之类的,然后解剖化验出数据,统计结论有意义……这套流程和天大的张教授那一套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如果你学中医为主,那你肯定搞不定,主治就是你的标配,混二十年凭个副主任你一定是老资格安慰奖才有可能。也就说你看到的科主任、副主任都是西医学术牛人,它们只是不得志被耽误到中医科室而已,实际上和中医没太大关系,但是看不好病的锅中医得背啊
【哪位大神能给西西河做个表情包插件啊,拜求】
自去年就开始的了,收拾完了西药、耗材,该收拾中药了。没听说带量采么,支架700了么?
无它,就是挤水分、降费用,医保快穿底了。
困扰许久的过敏性鼻炎就是上海一老中医治好的(应该说好了95%),01年左右
可能老医生已经仙世.
真心感谢他
其实上面的话说完,自己仔细想了下,觉得是不是伤寒论的方子都太猛,医生怕担责任用的都是时方,稳妥了,但是疗效就小很多.
事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西药吗?
有一次风寒感冒不算轻(自己认为的),打喷嚏一会一个,但是有应酬又不得不去。
抱着第二天加重的心理准备喝了几两某高度酱香酒,结果第二天反倒是症状减轻,几乎没什么影响了。
家里人去同仁堂中医院看的,以调理身体和治疗积年沉疴为目的,一周七天的药都要几百的,有些医保还报不了。
大家如果去医院看过门诊,可以留意一下医生开的药品。
有些中药提取物,比如黄连素,青蒿素,也是H开头。
中成药一般是Z开头。
不过既然你提了,我特意去查了些数据。举个例子吧。
中药上市龙头,步长药业 主打产品脑心通 ,毛利80%。丹红注射液毛利率高达95%。2017年以前,销售费用一直行业第一,2018年,销售费用80亿,当年营收大概13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