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土华海华,一根藤上七朵花 -- 陈王奋起
历史已经证明了你的想法不靠谱。
远的历史且不说,近的黄皮马瓦里怎么敌视汉人,还不明显么?
要不问问跑到某斯坦的白彦虎部?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以前为了两边赚点钱,结果坐班房。或者突破到真-世界公民,那么各主要国也许都会留有余地
高大爷原来是美国铝业大王啊
钱多的人真的不容易,只有钱多的人才仇富、恨钱花不完
少数人特例,他们的选择不用说,就说普通人好了。
大部分人为什么?以前的原因,现在的原因。个人工作家庭层次的原因,民族政权层次原因。
国内范围内,人为什么背井离乡?
哪些固定,哪些变化,环境固定和变化,人固定和变化,主动和被动。
这词现在好像不流行了。早些年据说流行给孩子取怪异名字,有姓易的人家给孩子取名易拉罐。
国籍并不是唯一的依靠,有家人族人朋友。家族大在国共双方押宝的,拉壮丁枪口抬高的,二战中的欧洲双国籍的。
你大部分的问题,对多数人来说,应该就是最普通的常情和现象。好比四川人去广东发展,有人留下来,有人回归四川,什么原因背景都有。或者有帮广东人定居在安徽,或者在广州有一群复旦大学毕业生,以前没事聚一聚,后来有了互联网,泡泡同乡群,校友群。大多数海华也就这么回事。
真正值得探讨的,近年的出国的情况。很多人家的环境并不差,甚至非常好,孩子来美国留学,争取留美工作定居,有些是家长强烈,有些是孩子强烈,有些家长和孩子都强烈,但总体程度肯定比20-30年前低了很多,当然也有家长和孩子从开始就没打算留下,毕业就回国,我都见过,总共有10几家。另一个情况,亲属移民,20年前望眼欲穿地来,近年有不少放弃移民机会,多少比例不晓得,但应该不罕见。这些情况估计得从国内充分了解情况才能分析。
论国事,自当各为其主;论家事,无妨尽叙亲情。不过就是西西河这样的论坛上,家事国事不好分罢了,尤其是说话不需要担责任的时候。
海华既然已经出去,就要团结不同的力量,想要扎根下来,不参加政治是不行的。
我也不能说概括了海华的全部。
实事求是地说,过去30年海华都是土华仰慕的对象,很多人对我当年放弃留在外面诧异, 而我本人也是挣扎再三的。
我是一个天生爱折腾的人,而华人在北美有天花板,我不愿意在一个一眼能看到职业生涯尽头的地方呆, 于是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海华,学贯中西。很多人不光西学比我强,就连中国历史也比我强。过去20多年我混迹各大海外中文论坛,从亦凡,新语丝,文学城,华岳,散仙谷, 最后到西西河,我从海华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我对海华,一直尊敬有加。
但也必须承认,我和海华的接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强烈的精神优越感。任何可能伤害这个优越感的,都会遭到本能的抵制。只有最有自信心的土华,才有可能和海华交朋友,否则一般人承受不住, 而对这个优越感,大多数海华是不自觉的。为什么只有首富,二富,三富才能和七天兄交朋友?道理就在这里。
过去几年,中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 中美之间,中欧之间出现了一矛盾。有的矛盾甚至不能轻易化开,部分土华也因为个人奋斗出了成果,难免对海华的个别言行出现了报复性反弹。他们看海外的情形依靠媒体,哪怕是西方媒体,也是好事报道少,坏事报道多,看多了媒体,绝大多数土华心里的一个定式就是外国好乱啊,海华怎么办?
这些人心里想的,未必是希望海华遭殃,未必是恶意。有的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揶揄,有的是出于“居高临下的关怀”。但这一居高临下,坏事了,这就是我主贴中说的,角色的高低颠倒导致的不适。
夹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在高加索人和东亚人的生死之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争,基督教和异教徒之间的宗教之争本来就让海华土华因为各自的个人利益起了矛盾,也导致了角色高低的转换,起了矛盾。
我为什么废话啰嗦写主贴呢?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我的本意无非是企图化解矛盾。
无论是土华还是海华,只要对母邦的历史和民族保有温情和敬意,怎么做都可以,从心所欲。至于要向母邦宣战的,我也不会客气,我佛如来亦作狮子吼。
我主贴和回复都看了一些,我得到的印象是大家只讨论这40年来毕业的大学生,有些出国并在海外定居了,有些在国内发展,然后好多年后由于不同的发展经历和国籍对现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尤其是中美冲突的态度和立场不同。
但是这么小范围的海华和土华真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吗?海华最大的群体是老一辈华人,祖籍广东福建的老华侨,足迹遍布东南亚,欧美。他们内部差别也很大,我和他们也比较少,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他们在辛亥革命和抗日中的贡献。
海华的第二大群体是改开后通过除留学和直接工作签证等各种途径出来的人士。前期还是广东福建以及浙江温州为主,后来全国各地也都多起来了。他们是目前海华的生力军,他们的态度才是关键。这里我有一个例子。此人是老习颇为赞赏的纽约侨领。他国内初中毕业后不久移民美国,多年打拼后在美国有产业豪宅,娇妻是我同学,几个子女都上不错的学校。他在国内也有大生意。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海华第三大群体可能才是当年留学或直接工作出国的那批。由于大部分加入当地的公司工作,首要任务是融入。第一代融入一半,第二代几乎全融入了。我的看法是这批人的分量没那么重。
土华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我不了解情况就不乱说了。
八九十年代早早出国的老海华们其实应该端正些心态,反思一下自己。多年来海华门应该或多或少的帮衬过国内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每次回国探亲,亲戚朋友们也都热情接待维前维后,而海华们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都会流露出某种优越感来。没人会喜欢我们的这种优越感,尽管如此,亲戚朋友们每次不还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现在国内亲戚朋友同学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而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他们中有些人有意无意流露出的优越感。许我们晒了多年的优越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人家也晒一下。国内亲戚朋友不乏有意对我们直接炫富晒优越感的,未尝不是对我们多年“不小心”晒出的优越感的反弹。而他们的成功富裕自信不正是我们在以前帮衬他们的时候内心默默期盼的么。至少我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直盼着他们好,真心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过得比我好。
说到国内的很多成功人士,也有很多令人小瞧的地方。新冠大流行之前,他们一面晒着优越感,损着海华们(尤其是在美国的华人,其中很多是他们的同学亲戚朋友),一方面又崇洋媚外的可以,恨不能把孩子生在美国,儿女们小学中学时就送往美国留学,有的得病了也要跑美国来治病甚至死在美国。这些成功人士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
拿自己当正宗美国人,其实大家也没啥意见,可能也算事实。
多数海华还是表示不想看见两家正面冲突,会两难。但听您这意思,战场上相见,开枪起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各为其主嘛,理论基础都有了,以那个吕超然为榜样。
那还有啥亲情啊?顶多也就是生意关系,一个中文说得流的美国人而已。
好就好在,西西河的人都露出了自己的屁股和尾巴,土华们可要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