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苛求陈寅恪,很好笑的。怎么不质疑华罗庚呢? -- 老演员
最近有人写了个长帖子,基本上把陈寅恪否定了。
对这样的上纲上线的帖子,我觉得很好笑。要是照这样的方式和诛心笔法,中国(哪怕是新中国建国后的前30年)压根就没有几个好人(当然写文章口诛笔伐别人的几个人除外,他们都是好人,呵呵)。
还是那句话,文革中,针对很多“革命派”喜欢给人上纲上线的毛病,周总理曾经说过:任何人,我只要和你一起工作一个星期,我就可以把你打成反革命。意思是,给人挑刺还不容易? 太容易了。
比如,最喜欢给人扣帽子的四人帮,它们本人又有几个自己是干净的?
江青:江青自己1930年代初期在上海就被捕过!你想否认都不行!因为国民党那里有记录呢!我个人认为江青没有叛变。但是,这难道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大忌么?其他的都不说了。
张春桥:张春桥当年在上海写文章攻击鲁迅的事情不说了。张春桥的老婆文静(又名李淑芳)是叛徒,这是历史事实不?文革中,张春桥调到中央工作以后,想要和老婆离婚,还委托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帮他找过老伴,是事实不?
姚文元:姚文元的父亲姚篷子,1930年参加左联,是左联的宣传部长,也是中央特科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跑交通),1934叛变,是我党的叛徒。上海滩都知道的。这就算了,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后来娶的老婆费侠是中共女叛徒,(姿色出众,要不徐也不会要是要活的娶她一个中共叛徒,都惊动了蒋介石)。这个中共女叛徒费侠一直很喜欢姚篷子的书和文章,也很喜欢幼小时候白白胖胖的姚文元,后来认了姚文元做干儿子,两家时有来往。
这种社会关系,要放在别人身上,文革中早被别人打成屎了。可他们屁事没有。这不是妥妥的双重标准吗?
今天,我主要不是想扯四人帮,这个以后有时间再说。今天想说说著名科学家华罗庚。
我想说的是:陈寅恪其实是个孤高傲岸的旧式知识分子,对社会无什么害处,新中国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任何一个封建社会都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因为陈基本不涉入政治)。陶铸本人也左的很,但陶铸在广东主政时,对陈寅恪礼遇有加,无他,陈寅恪,一没有加入过国民党,二没有去台湾,这已经很好了,起码比胡适好。没想到今天还有人想把陈寅恪鞭尸。
你怎么不去批判华罗庚啊?
华罗庚,一生两次加入国民党。不但自己积极加入国民党,还积极动员其他教授加入国民党。妥妥的反动教授,快去批判他呀。华罗庚在毛泽东时代一直积极想加入共产党,可一直没有如愿,呵呵。
---------------------------------------------------------------------------
摘录一段,大家自己去看:
。。。
1926年,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学习的华罗庚加入了国民党。对时年只有十六岁的华罗庚而言,此次入党只是随大流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追求和政治信仰。1927年国民党清党之后要求所有的党员必须重新登记方可获得党籍。此时,已经辍学回金坛老家的华罗庚因无从登记而自动脱党。
后来,自学成才的华罗庚声名鹊起,受聘西南联大担任数学系教授。1942年,国民党中央直属西南联大区党部书记姚从吾致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请他亲自出面写信给华罗庚和史学教授雷海宗,邀请两人加入国民党:“联大数学系华罗庚先生,天才卓越,著作宏富(曾得本年教育部学术资金甲种第一奖),原为吾党老同志。近闻上书总裁条陈青年问题(闻之于兆民兄),颇蒙奖许。生等拟请先生专函邀其登记。(两先生处,均望附寄申请书,由中央直接办理手续,通知属部。)两先生实为学校界各闻中外之学者,查与新颁特许入党办法相符。幸即准为所请,以利进行也。”
在老部下姚从吾的建议下,朱家骅给华罗庚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希望华罗庚体念孙中山遗教,体念蒋介石训诲,为党为国贡献其力。1942年12月19日,华罗庚饱含深情致函朱家骅“骝先部长先生赐鉴:遥颁大教,语重心长,谋国之忠,垂念之切,跃然纸上。罗庚敢不奉教,今后当体念国父遗教、总裁训诲,以追随先生为党为国,尽其绵薄。溯民十五时,罗庚曾在沪入党。其时军阀之势犹张,革命之花未发,北伐成功后,罗庚为经济所困,不得不负责经营先父之店铺,日则持称运筹,晚则研习算学,每日工作有过于十六小时者,致对党务方面因循未暇登记。今常戚戚,愧为国父信徒。今先生振聩启蒙,使罗庚得生新机而还旧识,感激之殷,有若拨云霓而见天日者……”
在写给朱家骅的信中,他一方面表白了自己为党国奋斗的心迹,另一方面也坦陈了自己脱党的诸般无奈。这是一封感谢信,更是一封忏悔书。对于数学家华罗庚来说,这样的告白多少有些言过其词;但对于立志“四十岁以后从政”的华罗庚而言,一切似乎远远不够。
加入国民党的华罗庚不辞辛劳,为党国奔波,在他的劝说和鼓动下,西南联大的赵九章、张文裕、马大猷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先后加入了国民党。此外,他还介绍了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教授徐仁加入国民党。
1940年到1945年间,国民党中央在国民党高级党校中央训练团连续举办了31期短期党政训练班,要求大学校长、知名教授参加。同时规定,凡战时出国人员,都必须先到中央训练团受训。考虑到华罗庚腿部残疾,加之从昆明赴重庆路途遥远,朱家骅劝华罗庚不要来受训了。生怕华罗庚不放心,朱家骅又承诺华罗庚“苟他日有机会出国,可代其证明”。
很显然,朱家骅并不理解华罗庚将功补过,矢志从政的决心。他在回信中说:“罗庚请训之鄙意,实为慕风而非徒为出洋计也。溯罗庚自民十四折节读书以来,久违党教,凡百举措,类多隔膜,自去年先生重介入党以后,每思有以报党之道,但常有不知从何处努力及如何努力之感,是以苟能来渝聆训,饱识时宜,或可为党尽一分力量,而不致徒为挂名党员而已也。”
是朱家骅的真诚感动了华罗庚,还是华罗庚的执着感染了朱家骅,我们不得而知。1943年11月,华罗庚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中央训练团受训。之后,华罗庚被推选为98名优秀教授党员之一参加了国民党六大。在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时,华罗庚还被列入了候选人名单,但最终落选。华罗庚的政治梦划上了句号,但他仍写信给朱家骅致谢,表示“感深铭腑,莫可言宣”。
。。。。。
链接:http://liulimin.blogchina.com/2875196.html
有大成绩啊。你能否认他的一切,但你推翻不了他的定理
有河友已经说了,陈寅恪的著作版权去年到期,今年随便出书。
书商们不抄不炒不吵一番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不论是捧、是杀陈寅恪的文章,书商都乐见其成。
最后问一句,华罗庚的版权什么时候到期
那我们就按政治标准来议论呗。你们是故意歪楼。
难道因为华罗庚业务好,为国家有贡献,我们就可以放过他的历史问题。那我没话说。但这是那个批判陈寅恪的人的意思吗?
按照那个陈王的意思,二次参加国民党的华罗庚,更应该狠狠的被他批判才对啊。。毕竟,陈寅恪没有加入让人该作者的国民党,对不?
如果是这样,按业务贡献而不是按政治立场,那反右运动就根本不对,右派分子中多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啊。。比如汤非凡教授。。
1929年10月,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介绍陈寅恪正式成为国民党党员。
1945年作为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并出席国民党六大。
陈寅恪应该就去过一次重庆。是在40年,这年蔡元培去世,陈寅恪去重庆推举中央研究院院长。
评议之后,蒋介石宴请中央研究院学者,这也是陈寅恪唯一一次见过蒋介石,酒席之后就写了一首诗,诗中有“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按陈的好友吴宓说法,认为这句是嘲讽蒋介石不是领袖的样子。
我个人读后的感觉呢,从整首诗来看,这句说蒋有些突兀,倒像是自嘲,意思是,我个人见识浅薄,哪知道天下事。这也和陈一生的人设相符。
国民党的六大是1945年5月在重庆召开,当时陈寅恪在成都,44年底,陈寅恪剩下的好眼突然失明,一直治疗到45年2月多出院,但是已经双目失明,陈寅恪此时的心情非常低落。曾积古人诗句:“今日不为明日计,他生未卜此生休”。农历5月17日是陈的生日,写了三首绝句,凄苦异常。
在这种条件下,陈大概不可能去重庆参加六大,《陈寅恪年谱长编》不在手边,回头查一下,应该有更确实的证据。不过,有河友说自己有吴宓日记,也可以查一查。
45年对陈寅恪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日本投降,听闻日本投降之后,陈寅恪写了一首诗,录在下边,用典寻常,语句不算艰涩,大家可以看看。
《乙酉八月十一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
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病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
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
记得小时候,村里发生的一个趣闻。
同一个村里,基本都是不出五服的本家,即使出了五服,也远不了多少。
有一天,一个平日里话语不多老爷辈的,和一个大婶辈的,不知道啥鸡毛蒜皮地事,吵起来了。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来吵去,引来不少围观。
这吵架,女人一般都是行家里手,尤其能出声的。
这位老爷辈的,眼看是辩不过人家了,一着急,来了一句:我有老二(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大家当场都愣住了,全体目瞪口呆:这和吵架内容有关系吗?
相声大师马季和赵炎在相声《红眼病》中也有类似的名句:呸,我的血压比你高!
这种套路,就是河友老演员的套路。基本都是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是,硬生生关联起来。看问题,看不到要领。
他啰里啰唆的一大堆,无非是:抛开事物的本质,片面在表皮现象上做文章。
其实,反动,这个词,我也不是很喜欢。但是,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反动这个词,确实非常贴切,无法找到替代。
华罗庚建国后,认证做学问,这和他之前是不是国民党员,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是没有任何的关系。毛泽东还做过国民党的宣传部长呢。只要,华罗庚现在认真地为人民工作,有正确地世界观,人民就接纳他,宽容地对待他,甚至给予他很高的荣誉。
陈寅恪的问题,明显是和华罗庚不可比拟。陈寅恪从骨子里,拒绝接受新社会,妄图利用自己学术上的一些小成就,来为自己构建一个不切实际的、把自己隐藏起来的象牙塔。
这,不是反动,又是什么?
陈寅恪对于新社会的贡献,在共产党眼里,没有太多价值。相反,包容他的反动性,只有一个作用:来衬托共产党的大度和宽容,来巩固知识分子阵营。
老演员把四人帮所谓过去的问题,乱七八糟地说了一大堆。这和四人帮在文革中的正确性,其实是没有关系的。
共产党历来是,既往不咎,只要此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硬标尺。
不过,四人帮,随后就为自己的不切实际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人帮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不懂深入群众,不懂得真正地走到群众的内心中去。
相反,他们仅仅是充当了毛泽东政策的一个无脑或者说忠实的执行者。这是毛泽东最忌讳的。他对他们旁敲侧击无数次,都无法让这几个人,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内核和精髓。这几个人,最应该学习什么?就是铁手最近管窥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所以,这几个人,最终为自己的肤浅交了学费。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群众基础,他们一直在利用毛泽东的群众基础!
太low了吧
不过吴宓45年也在成都,两人有见面的机会
要不文史哲学科不得砍掉一大半
文史哲的不说,就说理的
茅以升、侯德榜、谈家桢、陈省身、吴有训……,虽然大多数人世界级的创新不多,但中国级的创新足以被我们尊为大师。
在今天的中国各个领域要有更多的人(其实也有,但不突出),就轮不到美国对我们挥舞技术大棒,特别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要是有像林本坚这样的人),这个禁运那个禁用,想着就气。
还一半?陈文学例如诗词不行吧——人们能记得他的哪一首?他有哲学吗?他对先秦,秦汉史,宋史,元史,明清史,甚至他经过的民国的历史,有任何学术上的贡献?
你不是不读书,你是说话完全不靠谱,不讲基本事实。
新中国的70年,本质上就是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革命,把一个传统人文文化导向的中国改造为一个科学技术文化主导(说主导,因为也包括了人文学科,以及传统中国没有的社会科学)的中国。
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富裕起来,强大起来,才有崛起,才可能复兴。陈的工作对此没有贡献,华则有,并且重大。
我是文科,不是工业党。但为了中国,我赞同并支持这场革命,我支持工业党。
还应当记住毛主席的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主要是理工科大学。"毛本人可以说传统文史哲都很出色,但为什么这样说,这就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方向的判断,对中国命运的判断。童年时,我曾对毛的这句话困惑多年,逐渐逐渐才理解了。尤其是21世纪之后。
换言之,陈寅恪是现代中国完全可以省略的一个人物。有他更好,没他也不妨碍中国的崛起。
这话会让许多人不舒服的。但事实就是如此,对于现代中国而言,陈寅恪的贡献远不如钱学森、于敏、袁隆平、任正非、屠呦呦等,尽管河里的许多人文人会觉得相反。
但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是个人好恶,所谓的文采,一定得是对这个民族发展兴盛的贡献,因此一定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否则,杨超越也会比陈寅恪更伟大。而,许多人评价陈的标准几乎就是杨超越饭团的标准,而且居然是在西西河!
历史还在延续,谁不死,谁就能看得到!
何健杀了杨开慧。本来也没怎么样。但在1958年单位拔业务白旗的运动中,汤压力太大,不幸自杀了。周总理为此非常生气。
人生都会有种种不幸,但一个人为了事业有时就得苟活!司马迁的话。
还有,汤是民国生人或长大的,却不是民国大师,他留学哈佛,是美国培养的科学家。
陈寅恪严格说来,也难说是民国大师,他留学多国多年,只是最后没有一个外国学位罢了,因此公知发现没人,就把他算成民国大师了。
而且,陈寅恪为什么既没打成右派,文革中也没受什么苦,说实话一直受到优待的。我去过中山大学,看过专门为他盖得房子和专门修的路,我觉得他的贡献是对不起新中国的,与三钱、与华,都没法比。
其实只是“千金买马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