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观网这种是几十年第一有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的反美意识形态 -- 白浪滔天
你把极个别情况当普遍现象。
到了劳动力流动,毛时代的流动是普遍受欢迎的,因为几乎每个生产队都存在劳动力人口过多的问题, 放出去赚钱,于人于己都是好事,极少地方不放。你也拿潮汕个别地区的政策说事。
在毛时代,仅仅社队企业就安置了2000多万劳动人口,其他手艺人,比如职业木匠,裁缝都涉及到劳动力的流动。我们老家擅长建筑,建筑工程队走遍全国,这些人常年在外务工,不允许让他们流动,过去的桥隧道路,楼堂馆所都是谁建起来的?
但依然有人视而不见,如果有人立场已定,讲道理说服是没用的。
只有这样的穿越才能逻辑自洽不出漏洞。
政策与制度制定后,执行操作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你总不能要求邓在切换到市场经济的第二天,就马上可以土地拍卖吧?
至于你说的潮汕地区是否个别,我不知道,我反而觉得你说的江苏地区的情况才是个别的。
哪种情况属于个别,应该容易证伪,只要拿出当时的国家政策研究一下,就知道国家是否鼓励农民外出,自谋生路就是了。我个人的猜测是不会有这种国家政策,因为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而且要确保粮食生产。
说到底,我们争议的核心就是一点: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是邓小平主导的?如果你否认这点,倒是不妨摆些有说服力的史实让大家开一下眼界。
土地招挂拍2002年才成为法规,距离邓老年痴呆退出管事的1994年距离有8年,邓时代的土地转让主流不是招挂拍。
70年代农民的外出务工,这个不用找什么资料就可以想明白了。那个时代也要建房,是谁来呢?也要做衣服,谁来做呢?也要做家具,谁来做呢?杀猪杀牛,小鸡孵化等等都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
这些职业工匠怎么都要占据社会总人口的1~3%,否则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行,这是基本的社会常识。如果生产队强制不准他们离开,他们是如何得到允许的?
社队工厂的工人,从来而来呢?
我上贴列举了社队工厂的2000多万工人,70年代中国人口只有10亿,劳动人口只有6~7亿,2000多万工人已经占据了3~4%的劳动人口了。
把社队企业的员工和职业工匠合计,差不多有5~7%的劳动人口是自由的,和今天的50%以上自由流动确实不能比,但你一口说不允许劳动力转移,完全罔顾事实。
今天由于停止了集体主导的农田改造,农田建设,水利改造,剩下的农民一个人耕种1亩田,70%的时间空闲,种田也实际上不能养活他们,这是一种隐形失业,一般农村家庭完全靠外出打工谋生。
今天那些年收入不到10000块钱的农民家庭,生活质量实际上和70年代相当,50年没有寸进。50%的人自由不如说这50%的人不自由,永久贫困了。
说到毛时代的市场经济是不是主导,一句反问就能明白了。那个时候有多少企业是计划内的?
这个计划内的术语,今天还在用。通常还会加一个词,规模以上。那时候的国企,有大型央企,也有大量的地方国营和街道的集体,大集体企业,海量的社队企业。
说句实在话,不是那些官员不想计划,而是那时候的统计水平根本管不到那些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业务部分,间接成为半计划业务,但大企业为了分担风险,不会把配套业务全部给个别小企业,因此这个“计划”是打引号的。剩余产能自己组织生产,销售。那个时候这些多余产品在商店销售,往往不要票证。
面向个人销售的商品,比如服装,皮鞋等,更是无法彻底计划,只能说目标。和现在的企业年初做计划一样,没有人统购统销。大型企业年底通常会开会,邀请全国流通企业一起来好吃好喝,征集来年的订货,这就是订货会,间接统购统销,但本质还是市场经济。订货会是糖烟酒行业的常用招数,今天还有痕迹。
出口贸易更是无法事先完全计划。广交会1957年就开始了,外贸基本上是根据订单生产。1979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是291亿美元,占据GDP超过10%。中央何德何能去计划?充其量是规划,争取。
最后再捋一下:
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产出靠老天爷,无法真正计划, 最多是生产什么可以调整,叫规划;
工业生产里面只有规模以上的企业是计划的,但是面向消费者和面向外贸部分的,无法计划;
中下企业无法计划;
社会企业,无法计划;
服务业,无法计划;
大家可以看出,在毛时代,70%的GDP实际上是不能被已经妖魔化一词的“计划”了。
他们的运转靠的是什么?市场经济。
你说了那么多,非常巧妙地避开了土地与人这两个重要地生产要素。在这两大生产要素都不能在市场自由流转的年代,你都可以称之为“市场经济”,你这个定义,当真惊世骇俗了,足以另写一套教科书了。
再看一下党史吧,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开,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可见,中国实施的市场经济,也是一步步来,不像苏联搞的那种休克疗法。
按照你的逻辑,如果毛的时代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何必搞改开?何必先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不是不可以反邓,但一定要反得有理有据才行,像另起定义这种做法,就完全没办法讨论了。。。。
农村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前面这个农村信用合作社直接是有全金融牌照的金融企业,后面这个供销合作社的资产销售覆盖可以秒掉当时任何一家国营商业企业,这是农村的最牛逼的股份制企业。城市里面,凡用公司作为单位名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股份制企业,蔬菜公司食杂果品公司肉食水产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等等,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街道工厂区办工厂饭店专科医院等等也是股份制企业。这些股份制企业改开后三种结局,完蛋,被私人吞了,被国家吞了。其中被国家吞了的去查一查它们五十年以前的老账,应该还在,一堆堆的股东股权台账和票据和书虫霉菌,沧桑感很是强烈的。
农村的生产队大队公社从经济性质上来说也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民通过土改之后分得的土地加入生产队大队公社,通过生产经营向国家交公粮税,生产经营成果按劳分配,剩余用于积累。分田到户后这些中国数量最多的股份制企业被解散了,从这个角度看,改开在农村成功的干净彻底消灭了股份制,就这,你还说没有老邓就没有股份制嘛。
你B站害怕。搞过滤审查,我们换个称呼了;
自己的儿子女儿们,为啥小平就管不了儿子女儿呢?是不是故意放纵呢?
哪有什么骂醒、放飞呢。
新冠后,国内的舆论风向大变,里头有内斗的体现(如方方、大炮),也有加快外拓的需求(如胡编、乌合麒麟)
宣传口似松实紧,以前能有点料的,现在要么被封禁、要么都不出声了。就剩下咱们在瞎BB而已。
可见市场经济本身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完全的原教旨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曾在地球上存在过,因为只要有公司存在,就有内部指令,就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如果把毛时代的规模以上企业看成一个企业,就明白了,内部是指令经济,他们和外界的资源交换,则是市场经济。
今天的全世界,都仅仅是部分市场经济。欧美为什么不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呢?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是最佳的,因为市场经济存在交易成本,交易风险和交易延时,完全的市场经济没有竞争力。
一个时代选择一个时代的最佳经济路线,这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霍比特人上台后增加了市场经济的成份,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不过通过各种中央决议,为权贵攫取股份和财富,趟平了道路。
人生苦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有些则无论努力与否都改变不了。
如何看待,是一门很大的心理学术问题。鼓励、安慰、明示、暗示方向等。玄学把这些东西模糊成一个系统暗箱,让大家各取所需。
那更多是政治决定,而非学术界的认知。
你我定义不同,不必再聊下去了。
你这不就是高看他吗?胡飞盘的外号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