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伪科学问题:小学霸的能力哪里来? -- 夜如何其
首先这是个伪科学问题。
根据国内外的共同研究,公认的事实是:孩子的成绩在大概率下,与家庭背景,特别是财富正相关。当然富裕到一定程度后,就关系不大了。
广受宣扬的理论,小学霸主要是智商问题,学习习惯与情商有一定关系。
话说过去,老辈人的话,爹错,错一个;娘错,错一窝。
以前大家都有兄弟姐妹还好说,以后放开生育也好说。但如果就一个,或者两个,这就不好判断了。
按概率,爹笨,孩子还有3/4的机会。妈笨,那就只有1/4的机会了。
那就来了个问题:爹妈都不笨,孩子有多大的机会?
按照社会统计,中国学霸父母结合后,小学渣产生的几率明显超过小学霸的几率。与父母相当的几率连超过1/10都很难。
我就有个疑问:虽然同样是智商,是不是聪明基因和笨笨基因是多种组合,只有少数组合方式,才是最佳?
小学霸难道是生出来的?
而不是教出来的?
按照社会统计,中国学霸父母结合后,小学渣产生的几率明显超过小学霸的几率。与父母相当的几率连超过1/10都很难。
---------------------
很好理解,姚明和叶莉的女儿,身高超过姚明以及叶莉的可能很小。就是打篮球,成就超过姚明和叶莉的可能也很小。前一阵子科比去世时,相关报道说他对他女儿的看法也是如此。
均值回归规律可以解释。
见过一些。后天努力极为有限
另外,你引用的“老辈人的话,爹错,错一个;娘错,错一窝。”有个关键错。
这个“错”是“矬”,读音一样,指身体矮。说的是母亲身高绝对影响孩子身高。
首先要向王同学明确指出,你说的所谓
没有出处。这个数据咱是不认可的。
第二,学覇的定义是啥?爱因斯坦算学覇不?但是搞物理的有几个是爱因斯坦?反过来,居里夫妇都算学覇吧?两个女儿一个也是物理学家,嫁了一个物理学家然后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另一个女儿学文,然后和丈夫一起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孙女也是物理学家,嫁了当年居里夫人的情人郎芝万(也是著名物理学家)的孙子(也是物理学家)。这两人的儿子是天体物理学家。
至于爱因斯坦的小孩,一个早夭,一个20岁得了精神病,但是大儿子也是学覇,任教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伯克利分校。是个水利专家。孙子也是学覇,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物理毕业后回到美国当了工程师,拿到多项专利。
学覇的小孩不是学覇,但基本也不会是学渣。主要的问题,一是父母的成就其实有很大的机缘因素在内,同样的条件,没有机缘也白搭。另一个,父母是学覇,一般成年后混得比较好,小孩容易被宠坏,于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就是遗传+教育+专注嘛。
古代书香门第很多啊,现代不管中外,科技世家也很多。
如果从智力角度看,肯定聪明人+聪明人生的孩子聪明几率高啊。但是学霸肯定不是光聪明就行的,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很多老大学生的孩子就在山沟里被埋没了,所谓献了青春献子孙,那就是教育条件不行。另外,还要专注啊。很多家庭条件好了,孩子就不努力了,可能挺聪明,教育条件也好,看起来对啥都感兴趣,就是没有把精力投入某一项,而是兴趣广泛,各种浅尝辄止,最后一事无成。
有个谣言,爱恩斯坦建议大儿子Hans Albert Einstein (1904-1973),我数学不好,你数学更弱,选个冷门专业比较容易出成果。
截一段小爱1950年的文章敬仰一下。
所谓学霸,也是应试霸,就是你考什么我就能学好什么。那些上北清的就是这样,不论你考什么,我都能平均考个95%。
而爱因斯坦主要是凭兴趣而学,对数学是狂热的喜爱———自学高数、欧氏几何、微积分。爱因斯坦第一次考苏黎世理工竟然失败。由此看,在今天,他甚至可能上不了一本,要复读才行
爱因斯坦于1879年生于德国的乌尔姆,后来随家迁到慕尼黑成长读书。他家在1894年搬到意大利米兰,但是他继续留在慕尼黑读文理中学,准备拿Abitur这毕业证书。由于屡次和学校因为管教问题冲突,他没有毕业就离开德国。有人也怀疑他借此躲避德国的兵役,当时德国入伍年龄是17岁。
在1895年的时候他就试图去苏黎世理工大学读书。苏黎世理工大学位于瑞士德语区,一般情况下拥有德国的Abitur或瑞士的Matura就可以申请入学,无需入学考试。但是爱因斯坦当时没有毕业证书,所以参加了一次招生考试。结果没有通过,此时16岁的他,数理化成绩很好,栽在法语上。
之后他到一家瑞士中学补上了一年,在1896年获得瑞士的中学毕业证书Matura,其中五门课获得最高分六分,只有法语是比较难堪的三分。所以说他是学霸也没有太大问题,就是法语差了点。
比如下边讨论的爱因斯坦,实际好像按当时学术圈子里水平看。老爱数学啥的是一般般的,否则也不至于去专利局当底层职员去。
一般而言,学霸是在把现有套路玩的最好的一小群人。但往往,限制在现有套路里了,真正的伟大突破是难以做出的。用三体一里叶哲泰的那句话,搞基础研究,不笨不行。实际可以推广一下,敢突破原有体系的,都是足够笨和执着的人。回到爱因斯坦,实际爱因斯坦在当专利局职员的时候,天天把自己想象的骑在光上各种飞行。最终基于现象的观察,提出了光速不变,实际上是某种意义推倒了当时以为只剩2朵小小乌云的牛顿体系。
1905年26岁专利局小职员爱因斯坦的4篇论文,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大厦。当时审稿的普朗克被那些离经叛道的论文震惊的下巴快掉了,但最终还是让论文发表了出来。普朗克尽管不太相信也不支持,但宽容的态度某种意义塑造了现在这个世界。如果当时普朗克和国内很多学术权威一样,唯书本,唯权威,一个小专利局职员的胡说八道论文直接枪毙。红警三就不需要制作了,也许现在世界还是个没掌握核能力的世界。
个人感觉实际知识真理的发现,也是一个黑暗森林,黑暗森林中,珍贵的财宝不一定会藏在那里。聪明,努力很重要,但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走进幽暗森林开始探索的勇气,不被原有路线束缚的想象力。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从只有2朵小小乌云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大厦,这些西方科学成就的取得,实际更多的是因为 NVLLIVS IN VERBA (牛顿时代的英国皇家学会的格言 ) 不随他人之言。
而实际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本质也是一样的。基于观察,调查摸着石头过河才是人类的本质。那些自认为可以用自己想法框定这个现实世界运行规律的人,最终一定被现实规律碾压。再大的权威,再流传千年的书本,也不能和2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现实对抗。无论多么难以接受,承认了光速不变这一根基,才有了打开核时代的钥匙,尽管爱因斯坦和薛定谔对那只既死又生的猫深恶痛绝,但正是量子薛定谔猫的出现,才能奠定今天的信息时代硬件基础。而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实际也是一样的。最会念书的学霸,往往是并不知道这个现实社会是如何真正运行的人。
没想到老爱栽在法语上。
我父母大学时的物理老师,是王淦昌的学生,后来做了某大学的副校长。
大约是8,9年前,那时他已经80多岁了,路过深圳,他的一群学生招呼他,我也去凑热闹,席间问他,你见过那么多读书厉害的学生,你觉得是先天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他斩钉截铁地说,是先天的!接着他想了想,说,后天努力也重要,不努力,不知道天赋去到什么境界。
我觉得这个答案很有道理
和他的首任媳妇俩个轮番霸占倒数一、二。毕业时,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后来靠同学父亲的帮助才在瑞士专利局谋到一份职位。不过,老爱喜欢思考,就凭这点就够了。至于说他的数学,他一直引以为憾。
老爱的生平及发家过程参见《量子·专利奴隶》
那个电视剧到底是有多少史实。
老爱不是学渣,但是在男女关系方面算得上渣男。大学入学考试数学成绩比他还好的就是他第一个老婆,传说他最初的论文其中数学计算部分就是这位做的。这个是正数第一第二啊!
另外,广义相对论需要的数学基础不可能是什么数学引以为憾的人可以具备的。
天赋、环境、运气、自身努力各占一部分
天赋指身体健康智力没缺陷,纯脑力劳动者对后代不利,尤其晚婚晚育者
另,多数知识分子能上好学校运气因素居多
环境主要指家庭和学校环境
运气主要是生活基本过得去,周边环境不是太差
自身努力就是专注和毅力
如果出身中下层,上一代连知识分子也不是,考得好生活也不差,这样的出类拔萃者后裔出学霸概率应该最高
据说他不喜欢上线性代数课,而他的线性代数老师就是提出闵氏空间的闵可夫斯基,为此爱因斯坦也失去了这一本来唾手可得的成就。
好在他知错能改,意识到数学重要性的他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的时候认识到了物理空间和微分流形的关系,在研究了数年后成功提出了爱因斯坦场方程。
然而有一次的遗憾是,他求解不了这个方程的解析解,一年后在世界大战前线的施瓦西求解出了静态球对称解,后来被称为了施瓦西解,静态球对称的时空也被叫做施瓦西时空,这种情况下的黑洞叫施瓦西黑洞。
可见爱因斯坦确实因为数学而错过了一些,但是他的数学能力肯定足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