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关于粉丝:京剧粉丝的一些闲扯 -- 黑岛人

共:💬37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啊,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家园 【文摘】闲扯京剧:休恋逝水――两位名坤(女)伶与四位男大佬

作者:中国老农民 转自天涯社区关天茶舍

按:曾有河友问俺为什么待在关天那个砖头横飞的地方,除了俺的历史问题,另外就是,关天偶尔也有象这样的好文章。

????

民国前的京剧舞台与戏园子是男人的天下,女人是不能进戏园子看戏,更不能做演员。民国后,随着女人进戏园子看戏,出现了一批女戏迷。迷到极至者便去学戏,学到一定程度者便又想上台过演戏的瘾,这样,京剧舞台上就出现了所谓坤伶,也就是女演员。

  

女子学戏演戏一般多学、演旦角与须生,因为这两类人物在戏台上是最漂亮和最出风头的,也是女嗓可以学的。而一般来说,那时能看得起戏的人家,多是小康之家以上,所以,这些坤伶的家世也多比较好。也因此,坤伶们常被有权有势有权的男人们瞄上,以做填房、小妾与地下情人为首选。而在此之前,男人们想办这类事,多是只能去瞄穷苦家女子,或去瞄八大胡同之类娼门中人。而今这些坤伶,色艺与家世,都是穷苦女子与风尘女子无法比的,所以格外受男大佬们的追捧。

  

有朋友也许会问:既然她们这么好,那怎么就只能做填房、小妾与地下情人,就不会有男人明媒正娶回家做真正的太太?要完全没有,那是不对的,但却极少。因为那时一进演戏这行,就成了下九流,所谓戏子,与妓等同属一流。所以,高等人家是不会让他们进来当正房的。

  

这种由舞台而入大户门,在那时及以后成了坤伶们的一条具有“普世价值”的道路,也因此,坤伶们的舞台生命多是极短的,就趁着年轻灿烂那么几年,灿烂之光照晕一位大佬后,便从舞台上消失而入了深似海的大户之门。这种故事小说与影视中已有很多,象《大红灯笼》里的三太太,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

  

在数不过来的坤伶中,今天选两位扯扯:孟小冬与顾正秋。

  

选这两位的原因是,一则这两位在京剧史上的坤伶中,艺术造诣最高:孟晓冬是京剧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的亲传弟子,也是得余真传最多的弟子。余故后,孟成为余派的代表人物,被余粉们尊称“冬皇”,是京剧史上首席女老生。

  

这么说还不足以说明她的地位有多高。咱们换个关天人人明白的说法:京剧老生唱腔有许多门派,余叔岩所创余派唱腔现在被视为继承谭鑫培后的京剧正统,就如诸子百家中的儒家这么个位置。余叔岩就如儒家中的圣人孔子,孟小冬则如亚圣孟子。

  

而顾正秋呢,则是49年后,台湾京剧界的最顶级人物。

  

选她俩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与她们有故事的大佬太有名太厉害了:杜月笙、蒋经国。

  

********************************

孟小冬与梅兰芳、杜月笙的三角恩怨

********************************

  

孟小冬1908年于上海出生,出身京剧梨园世家,自幼学戏,7岁登台,十多岁就已小有名声。

  

1926年孟18岁时随戏班来京,当时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王克敏过生日,家中请来一票名角唱堂会,孟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而相识。这二位很有意思,一个18岁的年轻姑娘演挂黑胡子中年男子,反过来一个32岁的血气正刚男子则演怀春少女,很是相映成趣。当时梅正如日中天,孟则崭露头角。梅的一帮朋友看着二位真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便从中玉成此事。而这二位,女方早就对男方慕名已久,在女方心中,男方如尊神一般,男方对女方也是一见钟情。因此,马上就走到了一起。

  

但麻烦也就从此开始。此时,梅先生已有两房夫人。正房王明华,为幼时订婚成年迎娶的,二夫人福芝芳则也是一个坤伶,成为梅二夫人后就不再唱戏了。梅、孟二人之好事,大夫人有三从四德之美德,没说什么,二夫人大概是同行为冤家,抵死不同意。为了不引起家庭分争,梅只好在京城另买一所住宅,与孟同居。从此,孟息影舞台。

  

梅孟同居不久,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梅兰芳险被孟的粉丝开枪打死。

  

有一个富家子弟,当时还是一青年学生,非常痴迷孟小冬。凡孟小冬演出,哪怕是下刀子,他也每场必到,久而久之,单恋上了孟。孟与梅到了一起,让他心灰意冷转而怒火中烧。一个中午,拎了把枪就到了梅孟居所。也是梅命不该绝,此刻他正午休,家中有位姓张的朋友前去开门,做了替死鬼。

  

这件事发生后,对孟刺激很大。那时梅在外面又演出又应酬,多是很晚回家,而孟一个人关在家中时时怕又有人来行杀人之事,一闻敲门声就打哆索,这种日子过得真是郁闷异常,两人从此有了裂痕。

  

紧接着,又没多久,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因为梅兰芳的伯父无子,梅从小即过继在伯父名下,所以伯母之丧就如母丧。如此重要的事,孟小冬当然要以梅家人的身份前去吊丧戴孝了。可不想,梅二夫人见孟来家,当着前来的各路众人上来就一顿羞辱。至于怎么羞辱的,各位可自己去想了。孟小冬是什么人?那是在外面千万人面前人见人爱大红大紫极有面子的人!哪儿能忍得下这种当众羞辱,一怒之下就把愤怒全迁到了梅身上,而坚决与梅分手了。

  

梅与孟的事暂告一段,下面该杜月笙出场了。

  

其实早在孟还在上海而没来北京时,杜就认识孟并对她有了想法,可惜,后来孟去了北京,并有了梅孟一场恋爱,让杜落了空。这样,杜对梅也就有了夺爱之恨。1929年,杜在孟离开上海三年后,先以酒灌醉再奸后娶,已有了当时另一位名女老生姚玉兰做四老婆,但对孟还是念念不忘。

  

梅孟分手后,杜卷土重来,先是为孟出气讨好孟。

  

梅孟分手在当时是轰动京津沪的大事,孟心中有气是可以理解的。当时她曾登报发声明,多有指责梅的地方,梅都隐忍下来。后来杜介入,先是梅兰芳赴上海演出时,杜指使上海各大报馆先封杀梅,一字不报道,随后又众口一词狂批梅,把他贬的一无是处。后黄金荣又让下面人捣乱,使梅此行亏损连连。梅想回北京,却又让黄金荣的人留难在旅馆不让走,搞到最后梅兰芳几乎身无分文,只得典当掉戏装之类吃饭的家伙,才算是回到了北京。

  

而也在这个时候,杜又出面“说合调停”,让梅孟了结这段恩怨,了结的办法是梅出四万现大洋给孟,按现在说法就是给笔“青春补偿费”。四万现大洋在那时可是笔巨款,我在京剧粉丝一帖中说的那位荀慧生的吴粉丝,自建长安大戏院,当时所费也就大约是这么个数。梅兰芳此时已被折腾的陷于困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无奈,只好卖掉自己北京的一所宅子才算筹够这笔钱。这些事大体都发生在1931年前。

  

梅、杜、孟这段公案,后人,尤其是在大陆,出于对前辈尊为长者讳,多语焉不详,或在介绍时有所隐,或把一些相关的事说成是无关。我这是结合多家的有关介绍,更有港台的一些介绍后,取的一种说法,自觉已尽量折中平和了。

  

孟与梅分手后,又开始了舞台生涯,并于1937年得拜余叔岩为师。说起拜余很有意思。余收徒有几大原则:一价钱要的极高;二光有钱还不行,徒弟还必须得是块料;三不收女弟子;教多少戏是有数的,说教几出戏就教几出戏,也就是说这师傅他可不给你做长期的。但孟向学心诚且确实是难遇的美质良材,就如武侠中大师遇上一个骨格清奇的好坯子一样,终于打动了余。

  

但余还是有顾虑,毕竟孟曾是梅的如夫人。余说,教戏时免不了就要有扶臂搀手等,我和梅兰芳是好朋友,而你又曾和他。。。所以太不方便了。最后,这事的解决办法是,每当余教孟时,就让余的子女待立在旁,以让老先生避开瓜前李下的嫌疑。

  

统计起来,在余的专业弟子中,孟是学到东西最多的,从余那里一共学了十多出戏。

  

孟正式再次离开舞台与杜公开关系是在1946年,但也一直没有名份,直到1950年在香港才算正式结了个婚。这事说起来也挺惨:孟后来正式与杜在一起后,已青春不再,杜对她也已没了早年那份痴迷,加之杜此时盛年已过,体弱多病,二人在一起,孟更多是在照料他的身体。一次,杜当着全家的面算需要多少张出国护照,此时孟说了一句:我跟去算怎么回事?算你的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杜一时语塞---此时他们已育有一女,杜也确应给她一个名份了。就这么着,杜让人扶着勉强与孟办了个婚礼。此后,没过多久,51年,杜撒手西去。

  

杜死后,孟一个人独居香港,以教戏为生并打发时光。1967年,为避免孤寂,迁居台北投靠亲友。1977年,一代名伶在台北病逝,年70岁。

  

********************************

顾正秋与蒋经国、任显群的牢狱情仇

********************************

  

顾正秋,1928年生,江苏南京人,1939年,以第一名考取上海戏剧学校,学京剧旦角。1944年拜梅兰芳为师。1945年又以第一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毕业后第二年,18岁便自组顾正秋戏团,在江南公演,为当时青年旦角演员中的一流人物。1948年11月,应台湾省邀请,率剧团赴台演出,原本定的归期是49年初,因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又被当地戏院多留了两个月。这一留,就永远留在台湾---国民党丢掉大陆,再也回不来了。在台湾,顾被被誉为“台湾梅兰芳”、“一代青衣祭酒。但她在台湾的演艺生涯极为短暂,1953年剧团解散,年仅25岁的顾正秋从此息影剧坛。而这一切,则要与当时的民国太子蒋经国有极大关联。

  

蒋经国年轻时有两好,一好女人二好京戏,又是女人又能京戏者,就更为他所好。他的著名情人章亚若,也就是现在蒋经国之子台湾政坛明星章孝严的母亲,便是这样一个人物。49年,蒋经国随父亲撤到台湾时,章亚若已死,他来到台湾便又看上了顾正秋,由此引来了一段故事。

  

应该说蒋对顾是动了真心的,他先向宋美龄要求,要和蒋方良离婚而娶顾,让宋臭骂了一顿。他又想去直接和老蒋提,但又不敢,便请陈诚代为说项,谁知老蒋更是放下狠话:你小子若敢和那个姓顾的好,我就不认你这儿子了。太子之位毕竟要重于女人,蒋经国不敢再造次,但却心里又丢不下顾。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国民党高官,财政厅长任显群也恋着顾正秋。任也是有老婆的,不过他比小蒋运气好,没有蒋宋这样的厉害爹妈管着,又无江山之累,折腾一番,终于和老婆离了婚。53年,顾正秋与任结婚,从此只打算安稳过日子,不想再抛头露面惹事生非了,就把自己的剧团解散了。

  

但她想的有些太美了。蒋经国自己追了半天没有结果,现在看姓任的得了手,心中这口气实在咽不下。过了一年多,手下人罗织了个通共罪名就把任显群下了大牢。这一下搞得顾正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才算真正领教了权势的厉害----过去那些捧她的高官们,现在去求人家通融时,一个个都或避而不见或见了也不理会。不仅如此,更荒唐的是,台湾法院不承认她是任显群的妻子,但又因为任的关系而没收了她的财产。任被关了七年,放出来后,夫妻二人离开台湾移居旧金山开农场。顾也间或教教戏,偶有登台演演,但已非专业了。

  

现在,顾正秋年近八旬仍健在,其夫任显群已病故。

  

孟小冬、顾正秋,二位旧时京剧名坤伶,都与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有一段恩怨情仇,也都因此而只度过了短暂的舞台生涯,光华只灿烂了短暂一时,大好才华未得尽展。且二人并未因遇权贵青睐而过上好日子,反到是因此多遭不幸,让人不得不为之一叹。

  

顾正秋著有《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一书,现在大陆有售。书名《休恋逝水》取自程砚秋先生名剧《锁麟囊》中一句唱词。《锁麟囊》为大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所创,翁先生诗词曲赋无一不精,《锁麟囊》一剧为其顶峰之作,唱词写的华美明晓流畅而又意味深长。最后,将此段词录于此,供看官品味(有想听听此段的朋友,可:http://www.jingjuok.com/j2/mp3a/d599.mp3,由程派第三代传人中最能体现程风采韵味的迟小秋演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渗透了酸心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

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家园 【文摘】闲扯京剧:女人与京剧的一次改朝换代

再来一篇

作者:中国老农民 转自天涯社区关天茶舍

????

  卖个关子先:梅兰芳怎么红的?

  

  天赋异秉?刻苦用功?得遇明师?还是得了什么“戏功秘籍”?

  

  除了秘籍外,各种说法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人认同,但我更认同一个“大道理”:梅兰芳首先红之于“新时代的新女性”。

  

  民国以前,戏台上是没有女演员的,市面上做商业演出的戏园子,也是不让女子进入的。女子看戏只有一个途径:在家看堂会。当然,前提是她家或她亲朋家请得起。所以,那时女人是极少有机会看戏的。

  

  满清覆灭民国出世,社会风俗大变,女人能够和男人一样在外面抛头露面了。于是,呼啦啦,一下子戏园子里进来无数年轻女子。梅兰芳之所以年纪极轻就大红大紫,应该说和此关系极大。

  

  梅先生生于1894年,8岁学戏10岁登台,到1912年时崭露头角,这时他赶上两个“好时候”。

  

  一是民国了,有了大量不懂戏的女观众,尤其是年轻摩登得风气之先的女观众。这帮人好不容易有了出来疯的权力,当时也没什么别的娱乐活动----倒是还有另一个好玩的地方:八大胡同,可惜她们去不得----再加之过去看到身旁的男人们个个为京戏而疯魔,也就极想去亲身体会个究竟,于是便一窝疯都扎进了戏园子。

  

  二是此时京剧舞台为“老人”所把持,须生泰斗谭鑫培此时已近六旬开外,青衣泰斗陈德霖年逾五十,另一位旦角大师王瑶卿(此人极其了得,有“通天教主”之称,创出京剧旦角花衫表演雏形,此路在梅兰芳手中发扬光大趋于完善,奠定现代京剧旦角歌舞并重表演的基础与范式。而四大名旦也都曾受业于他,可说是尽出其门下。)此时虽三十余岁,正值盛年,但嗓音已开始走下坡路。

  

  民国前的京剧,除了武戏外,对文戏,听众多以听其唱、念为主,即所谓听戏。尤其女角中的青衣一路,是不用什么表演的,基本就是站在那儿两手抱在肚子上唱。但听京剧最难的,也正是其唱、念难懂,因为京剧并不是“北京的剧”,发音不是京字京腔京韵,而是湖广音韵(比如:脸,不读lian,而读jian;再如:诸,不读zhu,而读zhi;还有的,用汉语拼音都难注出来;更有大量的字,读音与日常相同但发声不同)。所以,民初那帮青年女子进了戏园子,听是一时半会听不大懂,只能以看为主。而这一看,可就看出了个地覆天翻改朝换代。

  

  试想,一帮老头子在台上,无论你怎么装扮,对那些年少怀春的女子们来讲,都实在难入凤眼。尤其是老头扮大姑娘小媳妇,更让她们难以卒睹。而此时的梅先生,十七八岁,扮相俊美清丽妖娆,无论男女都见之怜爱有加,声音婉转脆嫩妩媚,不管能否听懂也觉声声入耳,加之对旦行中的青衣,他又加了许多身段(形体表演)、表情等表演进去,所以极受年轻观众,尤其是女观众追捧。一时间,声势竟有时能盖过谭大老板。

  

  有一次谭演出时,发现观众比以往少了许多,便问管事者原由,答曰梅兰芳正在另一个园子里演,怕是这些人跑去看他了。

  

  这让谭感到极为震惊。为什么会震惊?因为现在回头看,这实在是京剧史上一次革命性事件。

  

  在此前,作为男权社会中的戏剧,京剧的剧目与内容注定是以男性为主的,因为须生是京剧的主角,旦行则在从属地位。旦角中当然可以出现很红的演员,但那也是围绕着生行而言。一个旦角演员,竟能独挑起一台戏,并从生行泰斗这里抢走观众,只能说是时代变了。

  

  震惊之余,谭也有些不解:这么个小小后生,有什么本事,竟能看似一夜间就如此了得?于是便寻个时间去看梅的演出,以图了解个究竟。看后,谭认可了梅确有其长确有其新,是个代表着将来的人物,便邀他同台演戏。这个姿态非常重要:此前梅走红还只是靠大量新观众捧起来的,并没有得到行家的真正认可,现在,则意味着谭已认可他有与自己这位顶级人物同列的实力,自然也就即刻获得了圈内与行家对其顶级位置的认可。从此,梅兰芳步上顶峰。

  

  此时这位谭老板,年高位尊名盖京华---十余年前八国联军入北京时,京城有文人讽时云:“国自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叫天儿”为谭的艺名,其意也在表明其音色之高美),民国初,更有梁启超专做七律颂之,头两句是:“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纪轰如雷”---能有如此心胸与行为,实不愧为一代大宗师。

  

  事实上,民国后不几年(以谭鑫培1917年去世为标志),京剧就基本上一代新人换旧人了,所谓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是随后几年为世人所评定认可,成为京剧舞台新一代统治者。其中,旦角一行换得最干净彻底,并且也从那时起,旦行不再是生行的从属,而与生行分庭抗礼,甚至在四大名旦鼎盛时期,其还隐隐凌于生行之上。这主要是因为生行的基础强大也就包袱沉重,而旦行则能相对轻装进入新时代。

  

  谭卒时,四大名旦梅(兰芳)23岁、尚(小云)17岁、荀(慧生)17岁、程(砚秋)13岁;而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三位均为27岁,马连良先生最小,17岁。

  

  一句话:往通俗讲,女人进戏园子,顶起了戏园子的半边天,使京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本质变化,从而引来京剧史上一次全面改朝换代。

家园 文章观点绝对正确,指出一个错误

台上一直是有女角的,只是男女同台很少

家园 请教您,人说燕守平是马先生女婿,是真的还是瞎传?

燕守平年轻时有这个造化?马先生能把女儿嫁他?

家园 除了遇刺案,还有就是孟去梅家戴孝被辱事件.

孟,梅分手是双方当时的意愿.

张是倒霉了,不过梅对此还是记得一生的,经常给张家补助的.

家园 燕守平是马连良的女婿

请教可真不敢当

燕守平人称“京胡圣手”,娶了马连良先生同第二个夫人陈惠莲所生的女儿马小曼为妻。

家园 杜近芳是梅兰芳的孩子,但与孟小冬无关

杜近芳的母亲非常瘦,五十年代的时候还在北京。而孟小冬早就去了香港。

梅兰芳生前一直都说杜近芳是自己的徒弟,六一年临终前交代梅葆玖,将自己的行头留给杜近芳一些。

家园 刘导是内行呀.

杜是梅的弟子.有关是梅孩子说法是戏剧界挺长时间的了,这说法的目的在传了很久以后就模糊了.

家园 同意.

这和封建有关.北洋政府还发令禁止男女同台过.

家园 嘻嘻,俺家里有人也在梨园行。

从小耳听目染的,多少也知道一些。什么谁谁谁嫁给谁谁谁,谁谁谁娶的谁谁谁,这么说吧,只要这人的父辈是梨园行里的,我就是绕来绕去绕个二九一十八族,也能和他绕上点关系。呵呵。

家园 很难说是不是封建

禁止男女合演最起劲的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英国人。

家园 马最良先生应该在宁夏

马最良经常在中央台的音配像露面,虽说比不过马连良但也算不错。

家园 他老人家多大年纪了
家园 应该是七十朝上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