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清歌一曲桃花酿,春风十里女儿香 -- 评李子柒 -- chuchong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任谁都只能窥其一面。
田园诗歌是中华文化,现代科学也是中华文化,这个不矛盾的。我看李子柒可以代表小部分中华文化,这个小是很小的,小指头那么小的,因为中华文化是一栋大厦。
谁都可以代表中华文化,我上街买个杂粮煎饼也是中华文化的一角。我在油管上上传杂粮煎饼的视频,也是弘扬我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非常简单,谁都可以,也不是一件值得特地指出的事情,那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李子柒不值一提,没必要拿出来说。
补充两句吧。
其实我不反对子柒,我只是觉得有些人,对子柒过度美化和解读,这个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一粉顶十黑。
中华文化的帽子是其他人扣到子柒身上的,子柒在接受采访时也从来没有大言不惭这么说。她说的是自己给都市人提供了田园生活的想象空间,别人很实在,也没有装什么清高。该赚的钱还是赚,淘宝上还是走网红带货的路子,买一些贴牌土特产作为文化产品的周边。
我在地铁上上下班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看子柒的视频放松一下。然后,她贴牌的那些产品,我知道这只是网红经济的副产品,但作为文化周边我还是会买账。但是很多人,把自己对于某种女性的幻想投射到子柒身上,还要强迫别人也接受这样的想象,这我就不服了。包括子柒本人,其实也是不想接受这样的包装的。
我觉得现在中国最需要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工业化文化,发展这个无疑是主线,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子柒现象没什么用。
但是新文化它也不是凭空来的,肯定要与过去的文化有一些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子柒有一些作用的。
这些人需要贬低别人的成就,来平衡自己的平庸。不然就会认识失调。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chuchong:李子柒的团队也未必会意识到,他们被上升到了全面文化的层面
正好前几天有回一个河友的。
至于那些来自于网络的诽谤、恶意、酸言酸语,他们团队别去辩解,别去理会,要安之泰然。那种琐事,自然会有如我这般,真心喜欢他们、实在看不过去的人为他们发言,为他们争辩,我就是个自干五。
所以把李子柒现象,升级为全面文化的高度,那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而这种一厢情愿的对立面,是文化跪族们歇斯底里的诋毁。
或许多年后,我们不会再有这种争论,那一定是因为我们彻底的胜利了,跪族们彻底的没有了生存空间。
不赞同的,是“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李子柒不值一提”与“很多人,把自己对于某种女性的幻想投射到子柒身上,还要强迫别人也接受这样的想象”。
您说她不值一提,想必应该是有比她更成功的弘扬中华文化的案例,如果您能提供一下,我个人非常感谢,非常希望能去了解并好好学习一下。就我目前的浅薄见识,我还没看到比她更成功的。
而对于后者,则是莫须有了。我们谈论李子柒及其团队本身,从来不是着眼于她的女性角色,而是她的作品所代表的艺术方面。
诌几句文言,知道许巍生活的苟且,能摸上小众的西西河,你说人家能是扶贫对象么?
别说丫自称四十岁,我们这些老帮菜也少有河里念叨饥饿的,小时吃肉少但也不是稀罕物,上中学学校还为乱倒饭菜开大会批评。这些轮巴灿,怎么培训,生活经历是没法灌注的,所以就带着一股子味儿,酸臭味儿。
人,都喜欢被赞美,喜欢看到笑容。国家也一样。
但,中国人有赞美自己的国家吗?
没有,没有!
即便是为国家说话的人,也总爱在最后加一句【我知道中国还有……】
这样的语境真的非常让人丧气。
这四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电影电视有出过一部温柔温暖的作品吗?
赞美,温暖,被那些伤痕文艺作者的笔,筒渐渐扭曲成谄媚,在老百姓心里扎了根。
那怕只是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也会被公知粉疯狂嘲笑,围攻。
而这些扭曲的土壤,却是培育洋人靠高喊【我爱🇨🇳】就能功成名就的土壤。
为什么中国会变成一个人民听到爱,听到赞美,就会被公知粉围攻,就会令忧国者忧心衷衷的扭曲国度?
这才是要真心拔乱反正的地方。
伤痕文艺,不知不觉把中国三代人都训练成了不正常的精神病。
陶渊明就是一个例子。
他被看作是田园诗人。他作为官宦后代,读书分子在农村生活,不需承受税收,劳役,不受乡绅压迫,但是自己还都无法在田园上养活自己。何况那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歌颂所谓的“田园生活”不是在说梦话吗?
伟大的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痛地写道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杜甫深知自己的阶级地位可以免除租税服役等负担,但心怀广大“平人”即劳动人民的遭遇。这个境界比起陶渊明的“采菊南山下,悠然见南山”的故作悠闲,实际上连饭都吃不饱,哪一个更表现的社会的现实?
李小姐的秀也是如此。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李子柒在YouTube上大火总比中国相关的视频推荐全是独轮运好得多。希望有更多的李子柒,但更希望看到代表现代中国的视频制作,不过这类视频注定在YouTube上火不起来。
不会像他爹一样。我所知道的大多数进城的农民,都喜欢种点啥。
让儿子租了块地,在离田地近的小区买了房子,以伺候田地为健身养生。院长儿子虽是脑神外专业也只能由着老俩口。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平时内地吃海鲜不易,天寒地冻的才有多机会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