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小时候对历史课本一直有个疑问,现在得到答案了

小时候,历史课本里总是说,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xx朝,但果实被地主阶级篡夺了。我总是奇怪,起义都成功了,为啥莫名其妙被地主阶级篡夺了?农民起义过程中,不是杀了很多地主么?

党史看多了,答案出来了:地主阶级利用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武器,那就是私心。

因为私心,起义者里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新的地主。起义者消灭已有地主,架不住自己可能变成新的地主。

没经历过文革,小时候,觉得斗私批修这个词陈腐,现如今才发现,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事多会在历史里找到影子。

通宝推:hwd99,
家园 膜拜地质大佬

当年我们地质老师带我们地质实习,人家一个40岁的,把我们这些20多岁的甩出老远。。。

家园 鲨老好久不见,一切安好!
家园 领导不敢管工人,其实是领导和工人比烂

工人偷东西、干私活,领导也不管。干好了反正大家也没好处,干脆大家都不干。这样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只能倒闭。

家园 关键是劳动者没有权力

公有制也就名存实亡。

家园 基本法22条这种都能谈出来
家园 我的意思是,改革前(县团级)以下的厂干部也是劳动者,

对于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没有权力。

所以,把改革前的干部工人分成官和民,这个模型对于很多问题没有解释力。

就像,如果仅仅按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把人分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模型对于很多问题也没有解释力-----一百年前就有人注意到,英国技术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却是保守党的支持者,他们并不投工党的票。

家园 从你这角度看,只有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才有权力

改革前(县团级)以下的厂干部也是劳动者,对于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没有权力

这已经偏离我们讨论的题目了。

我说的是改革前后,本来国有共有的企业财产/生产资料如何成为被少数企业领导人所支配受益,甚至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劳动者是否有权力阻挡。事实是没有。因为企业的劳动者,尽管存在工会,党委等等名义上的机构保护工人利益,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任何权力去制约,只能看着企业被亏损,国有共有财产被作价销售,自己被下岗。

家园 这是改革后发生的

我说的是改革前后,本来国有共有的企业财产/生产资料如何成为被少数企业领导人所支配受益,甚至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

改革前,企业财产不受工人支配,但也不受领导人支配。

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这个问题更复杂,一方面是企业领导的权力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另外一方面,当时企业也的确在账面上亏亏亏,厂领导才有了接盘的可能性。朱镕基毕竟不会傻到把下金蛋的鸡送人。

至于为什么亏亏亏,忙总认为是微观经济问题,不应该用宏观经济手段来解决,我不是很认同这个看法,不过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家园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所有制

这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了社会本质进步。

中国的农民起义只制造来新的地主阶级政府。生产力就是如此水平。哪怕少数人不自私,搞个超时代的平等社会也无法维持下去。具体历史实例一时想不起来。我记得有道德高尚的人真的要拯万民出水火。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也是如此。改革前号召大公无私。有办法有丁点权力的人,包括城市居民,都利用制度挖公有制墙角。到最后只能搞住房医疗改革。改革开放后私有制度造成经济发展的奇迹。生产力发展到如今的水平回头再实行社会主义或许比毛主席那时容易些?

通宝推:柴门夜归,
家园 你大概没有企业经验

所以不知道企业领导人的权力在无制约情况下所能达到境界。

亏损可以是人为的。

我感受最深的是看报纸某企业严重亏损,被原企业领导人买断后,重新开工就扭亏为盈。你能相信这是发生的事实吗?

家园 话说回头,短缺状态最适合计划经济

这个时候全国一盘棋, 调配资源,共享知识产权等,最大化生产,计划经济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苏联短短20多年就追近到美国的大概80%,计划经济功不可没。

真的越过短缺经济时代,人的需求极大分化,简单粗暴的计划经济很难满足需求。

家园 我是国营工厂区宿舍长大的,八九十年代的记忆犹新

你大概没有企业经验

所以不知道企业领导人的权力在无制约情况下所能达到境界。

亏损可以是人为的。

我感受最深的是看报纸某企业严重亏损,被原企业领导人买断后,重新开工就扭亏为盈。你能相信这是发生的事实吗?

企业领导人的权力无制约-----这个即使在改革后,也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不是像私企老板那种无制约。

另外,当时企业领导的权力各个行业差不多,但各地纺织业巨亏,烟厂营利----总不是因为纺织厂的领导的觉悟低吧?

家园 工厂办社会也有一定好处

比如办公室煤核的例子,企业单位的废料在生活上有可能带来很大价值。在没有专业的处理企业之前,往往更高效和环保。以前常有某些工厂的废气简单处理后用来给家属区当燃气,废热给家属区供暖等等。

我小时候家里在的家属区就有免费的“凉水”,是工厂给工人解暑用的。那会小孩子总觉得雪糕更好吃,抢不到雪糕才喝这个。其实这个“凉水”是有专门的专家研究以后根据夏天出汗损失的矿物质进行严格配比后的,虽然因为低糖口感没那么好,但是比雪糕要健康多了。这东西其实设备和配方固定后成本就很低了,白送给家属喝些企业也没损失什么,但是家属会觉得比周边村民幸福感高很多。

通宝推:达雅,
家园 区分阶级和个人就解释通了

比如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是无产阶级,但是革命成功,就成了地主阶级。毛主席出生的时候是地主/富农阶级,革命成功就成了无产阶级。所以毛主席在文革甚至更早的革命过程中,要消灭的是地主阶级,而不是当过地主的个人。溥仪曾是几乎最引人注目的地主,但是在入狱后经过改造,成了无产阶级(植物园卖票)。因此我们填表有“家庭出身”一栏,指的是自己家庭之前的阶级,而不是现在。因为地主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消失了。

以前演“末代皇帝”的电影的时候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个皇帝不杀头,后来才慢慢明白。革命的目的不是消灭当过地主的人,而是消灭地主这个阶级和它对应的剥削的生产方式。

当然,是否消灭剥削阶级及其依附的生产方式几乎是毛共等革命党和现在第二国际政党(如西、北欧社民党)的根本差别。后者不期待从生产过程中消灭剥削,而是通过政府的税收和二次分配,在最终生活上逐步实现人的平等。在前者眼里,后者是不彻底的,靠不住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后者反而比前者更有生命力。有点像老子说的,“知其雄,守其雌”。不知道这些社民党的理论家怎么看待中国毛共到邓共的转变,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他们自己(修正主义)路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