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我不认可吃野味引发非典和武汉肺炎 -- 俺本懒人
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吃野味都很普遍。就说非典和武汉肺炎,都说蝙蝠携带病毒是原始起因,但中国人并不喜吃蝙蝠,也没有吃这个东西的传统,反倒是南亚以及一些岛国有这个传统,居然没有在那些地区爆发,非要通过中间介质传到中国再爆发。这个说法只在理论上行的通,没有说服力,而且无法解释时隔16年在中国爆发两次。
现在的中国是物质,食品丰富时期,说是过剩都可以,人们吃野味只是一个尝鲜,一个微不足道的补充。解放前各种饥荒,60年大饥荒,人们应该把周边山上,河里,湖里能下嘴的东西几乎给吃遍了,吃光了,在当时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都没有爆发类似的大规模,传染性和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反倒是在物资季度丰富,卫生条件大幅提高的时候爆发,连理论上都说不通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当年更厉害的甲肝,好像是上海开始的?东北以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病例,但那些都是接触传染,传染性差的多
我在农村生活了十八年,我可以负责地说,至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部分农村人并不吃野味,也没有乱吃野味的习惯,不仅仅我不吃,我父辈祖辈曾祖辈,日常生活也不乱吃什么野味。
中国人大规模吃野味,恰恰是进入城市化以后出现的,城里人才喜欢到乡下吃野味,然后城里人以为乡下人天天吃野味,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种事。只有在90年代以后的中国城市,才有大规模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过去农村,根本没有野生动物交易市场,除了专门的猎户,普通农民根本不会去打野味吃。
因为城里人喜欢吃野味,所以培育了野生动物捕杀交易链条,催生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各种野生动物在检疫检验都不合格的场所大规模聚集,其身上携带的病毒有了大规模交换的渠道,所以进入本世纪以后,中国才发生了两次这种大规模动物传染人的冠状病毒疫情。
这个根子,就是中国的城市人乱吃东西,还不肯承认这乱吃东西是自身的劣根性!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70年代。我们那儿的农村野兔都很少,难道是没有野兔存在?记得一个秋天,在村头的地里发现一只野兔,好家伙,好几只狗,一杆猎枪,几十号人在追,当然几十号人里我这样的孩子占了多数。
青蛙,爬茬逮什么吃什么。更不用说在山区,专业和非专业猎户农闲时就进山打猎物。
农村人一辈子也见不到几样吧,全中国几个农村人日常生活中能见到那么多野味?
农村人日常见最多的所谓野味,一个是田鼠,一个是野兔,还有一个是黄鼠狼,田鼠还抓来吃吃,野兔黄鼠狼根本没人吃,至于青蛙,也就是小孩抓来吃吃,即便如此,一年你又能抓几次青蛙吃?相比城里人那种好吃,农村人几个人吃野味的。
所以说大规模城市化催生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短短十几年弄出两次冠状病毒疫情,也就不奇怪了。
不知道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野兔在我老家肯定是吃的,青蛙不是只有小孩子抓的,而且野兔吃的已经很少见了。那个年代一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见到抓到的野物或者自己吃了或者拿集市卖钱了。
为什么90年代以前城市也没有这个市场?
疫情,就是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带来的!到现在还不明白吗?
是喜低温的。不知你了解与否国情,即使是号称要达小康的2020年,即使是我武汉大都市,供暖也是很可怜的。美国这里偌大一个建筑即使没几个人在严寒中热气也放的能穿T恤。而国内很多人家里过年吃团圆饭都是羽绒服穿着。我看过一个杨振宁在科大的讲座,即使在中科大礼堂有诺贝尔得住讲座的情况下,大家都居然穿着棉衣。中国大部分消耗的能量都用于生产然后换外汇了,自己享用的太少。美国反之。在那种寒冷的条件下,据说病毒更易发作。
我没想和其他国家比。只需要把现在和过去对比就好,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只好不差,室内温度比以前只高不低。北方有暖气,南方就算不开空调,现在的室内温度比以前也高吧,门窗密封更好。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在人口达到拐点之前,中国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随着交通便利的提高,人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野生动物的空间越来越小,总体来说野生动物数量应该比以前少。这个和有没有野味市场关系不大。
灾荒年代,人的本能是找一切可以充腹的东西吃,只要能看到,能捉到,肯定不会放过。那么灾害年代吃的野生动物也不会比现在少。只是那个时候捉住就吃了,只有很少人会拿去市场卖。现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缺食物,捉到的野物才会拿到市场去卖。加上部分城里人有尝鲜的需求,才有了野味市场。即使是这样,武汉这个也挂的海鲜市场,野物应该占比不会太高。
不到20年两次还是偶然。人口大规模流动不是中国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