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服不行

我是幸运的,体制内和体制外我都干过,不敢说全懂,大的路数敢说一句,不会有大的出入。

我能理解为什么体制外的人那么仇恨体制内的人,三四线城市的人仇恨一线城市的人。但是一些体制内的人往往还觉得自己委屈了,什么“我们公务员最卑微好吗?根本不敢发声好吗?”跟我女儿一样,躺在安乐窝里叫苦。我的那些体制内舒服惯的亲朋好友,没事就要挖苦我一番:“就你懂?就你牛逼?你咋不上天呢?”三天两头来一次,搁别人早爆炸了,就是亲娘也翻脸了!我不过是看不下去,想想孩子未来的命运有多可悲罢了!

但是不论是谁,怨谁呢?说到底,还不是自己不懂事?搁以前,没机会念书。打80后起,敢说没机会?早干嘛去了?今天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认识到了就是不承认,总觉得自己有本钱,我只能说一个字:服。

真有智慧,别人说一句就足够了,没智慧,你就是说破天也没用。我这张嘴,就是贱,无可救药。

家园 各人有各人的命

体制内未必就是命好,体制外未必就是命差。至于未来,天知道。毛泽东尚且管不了未来,何况咱老百姓。

不过你这么一说,我是明白迷途笨狼为啥这么恨我了。

家园 你媳妇能这样和你对话?

我都受不了你这样的对话。我就不信你媳妇你受得了你平时这么对话。

家园 了解人: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千万要小心

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千万要小心。

如果此时你在网上漫游,你会在不知不觉过虚度数小时,并且在这之后感到无尽的空虚。

其原理是: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视为投入,当回报与投入不对等时,人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及时终止,另一种是继续追加投入,而在许多情况下,人会做出第二种选择。

你点开一个小视频,没什么意思,你会接着点开下一个,还是没什么意思……在你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你已经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

如果此时有外力打断你,你会不高兴,你会迁怒于那个打断你的人或事。

假设你连看了十段小视频,都不足以让你产生满足感,此时你的本能将产生一个信号:“亏大了”,而如果是连看五十个小视频,那么你会有一种自己轻易无法意识到的“巨亏”感。此时,你已经在悄然间变成了一名疯狂的赌徒,“你想方设法要捞回来”。这样,你可能一天都泡在网络中,茶不思饭不想。这样发展下去,你可能会整整一周都在执行一个豪赌计划:“我要捞回来”。

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自己持有手机的姿态一开始是坐着,逐步变成半靠,然后变成躺在沙发上,最后是躺在床一整天。有人将它解释为“懒惰”,这是不科学的。

其主要原因是在“大海里捞针”。随着时间向后推移,投入不断增加,回报屈指可数(一些倒胃口的内容更会减分),投入回报比越来越低——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去逛商场,从一层逛到顶层一无所获的感受——身体消耗会越来越大,自然就由坐到靠到躺了。在大海里捞针,人最终会因精疲力竭而亡。

我们还发现,不光是身边人,还包括自己,脾气越来越大,心眼越来越小,自己都惊讶于自己“锱铢必较”,这是因为“亏损太严重”,有一种无形的溺毙之感。

不同的人对网络的理解是不同的。就接触网络的时间这个层面而言,老网民就显得比较“懂事”。比如我本人就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我刚接触网络时,互联网上的内容还是非常单薄的(并且相对而言,质量也高得多)。和现实相比,现实若是游泳池,那么那会儿的网络只是一条小河。这小河后来慢慢变成了大河,之后又变成了大海。像我这样的老网民,许多只是在机缘巧合中完成了“循序渐进”,自然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和“自控力”,或者说是“驾驭力”。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晚,或者是比较早但接触得比较浅,智能手机风靡之后,这些人就相当于直接从游泳池跳进了大海。由于许多人不习惯于“自视”,细致深入的寻问、检视自己的感受,故而在自己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身处险境和绝境。

因此,表面来看大家都在用网络,但有的人是“越来越赚”,更多的人是“越来越亏”,甚至发展到死亡,当然更多的是脾气越来越不好,越来越不愿意离开网络,越来越起不了床,越来越不愿意去学习和劳动。

针对这一情况怎么办呢?我的看法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现状来制订一个事有强制性色彩的安排。大的方略而言,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且知道如何逐步去实现这个目标;同时,闲暇时登陆网络一定要建立一个“止损”观,比如15分钟强行下线。

望大家能予以重视,做好自救工作,学会及时止损,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仅网络是如此,生活中其它方方面面也是如此。比如“路怒症”,同样是因为内心期望的回报与投入不成正比,比如有的人只是从影视中“看”到驾车风驰电掣的爽快,并把这种“看到”转换为“应该”、“情理之中”、“理所应当”,现实中遇到经常性的堵车、找不到停车位、购车后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自然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落差越大,不满越多。只要我们愿意去看自己,就会发现,这不满是自己盲目而来的。还是同样的原理,想成为明星,也是因为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明星才产生的欲望,而自己并不知道成为一名明星需要什么、要付出什么,甚至有的人会认为“台上的明星还不如我”。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这样来处理的,自然就会发展成怨恨一切,自然就会发展成“认贼作父”(比如一些人还不明白,恰好就是制造所谓舆论风向的媒体向自己灌输了许多虚假的观念,自己在没有审视的前提下就接受了)。

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千万要当心。

下面我讲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

如果你不习惯于思考问题(这里不是贬义,有的人不习惯于思考,让他思考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可以去做家务。有好几个朋友听了我建议之后,闲暇之余就去做家务,把厨房认真擦了一遍,把地板擦得比平日干净,把一些器皿上的污垢擦掉,一周之后他们反馈要比之前神清气爽多了。这几个朋友连续坚持了好几个月,他们说:家里也亮堂了,自己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有的人选择锻炼身体,但其实不太可行,这是因为运动往往消耗过大,身体吃不消,换而言之,闲暇的时间仍然不能有效的填满。但是,如果想成为准专业运动员,这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如果你倾向于读书,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目标不是计划,许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搞错了),也就是你要明白你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如果没有目标,并不会因此读书而受益,实际效果跟上网差异并不大,只是它的安全系数会相对高一些。

如果这些你都不喜欢,你可以培养一个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做手工,一开始只是模仿,之后越来越熟练,但往往发展到这个阶段就会止步。这个时候你需要精进,脱离模仿 层,开始尝试着做一些创新。

当然,你也可以多管齐下,这样你的生活也就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