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el -- 删ID走人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你老兄在别的问题上,大都见识不凡,何以反对科举(以及高考)如此激烈?
科举再怎么不好,也比贵族制度进步多了。隋唐正是科举兴国的例子,魏晋才是门阀世家,上品无寒门,结局就是五胡乱华。
而且眼下看来,(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制度,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科举考试,门第(举荐)。
中央组织部那种干部任用,全面考察的办法,对象是已经在岗的干部,那个数量已经极大精简了,不可能用在全国每年百万计的考生上面。你如果不赞同眼下的 “高考” 选拔制度,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隋唐的文治武功,没有一样是科举带来的。活跃在唐代政治舞台中央和边疆,出将入相的各色人等,英雄豪杰,有哪个是科举出身的?说白了都是门阀世家大族的子弟。
跟科举出身的文人相比,门阀世家的子弟,可以轻而易举意气风发出将入相,没有考试压力,更没有考核压力,有足够的使命感。
科举考试制度和当今的高考制度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变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条,创造一种以文凭论高低的种姓制度。有学历为高种姓,没学历为低种姓。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种不以血统以学历为种姓的制度,表面上摧毁了门阀贵族,使血统贵族在中国不复存在,但随后诞生了文凭贵族。文凭贵族依靠学历而存在,而学历实际上是统治阶级也就是皇权以自己的喜好恩赐的。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学历贵族从先天条件上就是寄生在皇权身上的。学历贵族也就是科举制下的乡绅地主阶级,是彻底的寄生阶级。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不以血统论高低不是极大的进步嘛。对,不以血统论高低确实是极大的进步。但是,大多数人没意识到一件事,隋唐以后,门阀士族虽然不存在了,可乡绅地主阶级头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门阀贵族,那就是皇帝。皇帝,是以血统论的。
所以,宋代以后的中国,其社会结构本质上是以血统论贵贱的皇帝,通过考试拉拢一批寄生文凭贵族,统治汪洋大海的自耕农的社会。
和门阀贵族不同,文凭贵族所有的权力都来自考试,没有高贵的血统可以继承。所以文凭贵族一旦形成气候,有了自身的阶级意识之后,也就是在宋代科举大兴以后,就会想方设法排挤皇权下面的其他集团。这是人类抱团以后的本能反应。
宋代以前,门阀贵族掌握所有高层政治权力,无论文职还是武职都是门阀世家子弟担任,所谓出将入相,上马杀敌下马安民。对于皇帝来说,没有文武分家制衡的问题。门阀贵族消失以后,皇帝第一个苦恼就是来自怎么平衡职业武人。五代的乱象就是皇权无法平衡武人集团导致的。
武人集团的功勋来自战场的搏杀,武人凭军功在皇权体系中升迁。正常情况下,文凭贵族是不可能获得比武人集团更高的地位的。但五代的乱象给了文凭贵族集团一个机会,宋代以文驭武,皇帝用文凭贵族压制军功贵族,获得了高层政治架构的平衡。
可这个平衡带来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文凭贵族集团过度膨胀,在政府上层挤压了军功贵族集团,武人集团的生存空间,在政府基层挤压了吏员阶层的空间。
如果把皇权比为一棵大树,那军功贵族就是皇权的骨干,吏员就是皇权的根基,文凭贵族顶多就是皇权的枝干。
宋代以后,这个枝干过度膨胀成了寄生藤蔓,武人集团和吏员阶层彻底沦为政治上贱籍。除了科举这条路,底层人口再也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上升,导致了皇权和基层的彻底割裂。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大而无当的皇权,统治汪洋大海一般一盘散沙的自耕农,中间仅仅靠极细的一条科举通道维持联系。这个通道有多细呢?三年一次科举取士,一次取几百人而已。
这就是我们历史书上说的所谓科举制度取代门阀士族的历史进步。
请问,对于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巨型农业国,三年一次取几百人的科举考试,补充一下文凭贵族的血液,这样的考试制度真的是底层人民的福音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跟秦汉隋唐相比,中国社会的底层在宋代以后迅速野蛮化,文盲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秦汉隋唐时代边关的士兵多数粗通文墨,有大量出土的秦汉士兵家书为证。到了明代,连一方总兵都是文盲,这都成了常态。科举大兴以后,中国文明的野蛮衰退是惊人的。为什么?因为文凭贵族为了垄断自己的权力,必然会抬高知识的门槛,进而垄断知识传播渠道。只有让绝大多数人保持在野蛮萌妹状态,文凭贵族才有生存空间。
所以,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并没有进步意义,反而是皇权以及皇权的寄生阶级文凭贵族为了自身利益,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凶残最野蛮最黑暗的手段。科举制度,是极其反动的。
先歇一歇。高考制度的反动之处,后面再说。
引用: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 学历贵族也就是科举制下的乡绅地主阶级,是彻底的寄生阶级。
文人阶层没有土地(除了地主子弟以外),以何为生? 担任基层官员,或者教书先生,这些都要付出劳动,并非 “寄生”。管理基层事务,这个本来就不可能让农民来担任,你这个 “彻底的寄生阶级” 的批判,就失去了意义。
引用:其社会结构本质上是以血统论贵贱的皇帝,通过考试拉拢一批寄生文凭贵族,统治汪洋大海的自耕农的社会。
第一,皇帝不是什么 “血统论贵贱”,你有这个血统就贵? 没有就贱?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那是一个小圈子,各皇子在里面搏杀,胜者为王。
第二,皇帝-文人-自耕农,这个结构,比起同时代的教皇-国王-领主-雇农如何? 德意志三百个公国,互相征伐,难道值得羡慕?
引用:门阀贵族消失以后,皇帝第一个苦恼就是来自怎么平衡职业武人。五代的乱象就是皇权无法平衡武人集团导致的。
门阀贵族的时代,皇帝苦恼什么?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
引用:除了科举这条路,底层人口再也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上升。
底层人口 “上升渠道” 是一个现代概念,历史上是没有的,欧洲人姓泰勒、史密斯,就是裁缝的儿子是裁缝、铁匠的儿子是铁匠,世袭罔替。哪怕到 19 世纪,上升的通道就是一个,当教士,司汤达《红与黑》。
你说文人阶层在明清 “阻碍中国进步”,我同意,但这是 1500 年以后的事了。之前的一千年,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宋代以来只有老赵家,老朱家,勃儿只斤家,爱新觉罗家做了皇帝。就像老朱家,哪怕皇族养成猪,反清复明还是要推举老朱家做旗号。这就是最大的血统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两次亡于异族。除了读书人,人人皆下贱,毫无尊严,武人更是贱民,直接导致整个民族武力低下对异族不设防。
隋唐时代科举有些进步之处,不过是门阀士族和科举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就像我大清八旗贵族能压制住文凭贵族,所以我大清能有点像样的武功。这点进步微不足道,更别提对文明带来的黑暗了。
邓可不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现在大家宁愿相信邓是一个打着红旗的常凯申,为了反毛宁可搞乱中国,直到拖拉机上街。老毛担心的共产党变成刮民党第二,担心工农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就是担心的他。现在看来,老毛的担心已经完全成为了现实。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邓的网上纪念堂看看,看看人民怎么说的他。
我入党宣誓是24年前的事情了,1995年7月1日。
当时是大一期末的七一,学校里搞的重温宣誓仪式。党员一起集体宣誓,领导上面念一句,我们下面跟一句。念到“为共产主义奋斗”一句时,我就放下右手不念了。等到下一句,才重新举起右手跟着念。
后来同学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说入党的时候,我就对共产主义的现实性无法断定,所以连入党申请书里都没写过共产主义四个字。自己没确认相信,自然不能宣誓,否则就是欺骗。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网上有个说法
在苏共(联共布)有二十万党员的时候,他们赢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
在苏共有五十万党员的时候,他们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在苏共有五百五十万党员的时候,他们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但是在苏共有一千八百万党员的时候,苏联解体了。苏共解体的时候,几乎没有苏共党员为维护苏共而站出来,公开撕毁党员证的倒是一堆。
先锋队不是靠人多来说明其正确性,而是要靠路线的成功和人心的向背来说明其正确性。
现在中共党员九千零六十万。太多了
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能理解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理解得了阶级斗争
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掌握得了唯物主义方法论世界观。
把老弱病残都拉上的绝不是先锋队
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太多了,只会拉低下限,而不会提升党的上限。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会在今年1月31日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原因。太多的党员其实不懂政治。这很危险。
忽悠我支持世家的不止你一个,耍赖不认账的目前就洒落你一个
也是文化最低(跟文凭还不划等号)逻辑最差的一个
表面形象也远不如那几个光鲜
2019-07-09 04:53:11
4411212 复 4410676
大秦猛士
说说我的入党宣誓 1 新
我入党宣誓是24年前的事情了,1995年7月1日。
当时是大一期末的七一,学校里搞的重温宣誓仪式。党员一起集体宣誓,领导上面念一句,我们下面跟一句。念到“为共产主义奋斗”一句时,我就放下右手不念了。等到下一句,才重新举起右手跟着念。
后来同学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说入党的时候,我就对共产主义的现实性无法断定,所以连入党申请书里都没写过共产主义四个字。自己没确认相信,自然不能宣誓,否则就是欺骗。
”
那你写入党申请书又是为什么?难道你不清楚入党誓词?
有点公益心,顺带为人民服务,有权不违法乱纪就阿弥陀佛了
现实观察,基层多数党员道德觉悟并不比群众更高
西西河目前充斥着太多类似的混乱逻辑:
你要说范冰冰长得漂亮,她就据此说你喜欢范冰冰——这是女人的嫉妒逻辑;
你要说你喜欢范冰冰,她就据此说你支持偷税漏税——这是爱屋及乌逻辑;
这帖我给你送了花(可惜不能宝推),他们可能据此会认为我支持你的观点。其实我不支持你的观点,我只是更不支持混乱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