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勤政之太祖 -- 钱六
勤政之太祖
1951年夏秋之际毛主席请在湖南长沙一中时的校长老师来北京做客。其中包括校长张干,就曾经被毛主席“驱张”的那位校长。一行人到了北京,却没被主席马上接见,而是由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带领他们北京各处参观游玩近两个月后,主席才在中南海设宴接见了他们。主席说很抱歉,因国事繁忙,今天才得空见你们。
后来看了详细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联想到主席所说的国事繁忙,清楚了。原来那时候正好是5次战役先胜后败之后。美国在三八线向北进攻,臭名昭著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吃就是那时候产生的。开始的时候志愿军炕道体系还没有产生或者还没有推广,后勤保障也没有安全建立起来,因此在三八线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主席一定像在指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一样,在这两个月内,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指挥抗美援朝前线的战斗战役,一直等到战线在前方稳定下,主席才抽空见了这些自己中学时候的校长老师。
由此可见抗美援朝确实是有主席运筹帷幄具体指挥的。
改开后知道邓公打桥牌常通宵达旦,工作起来举重若轻。
也知道总理工作起来鞠躬尽瘁废寝忘食事必躬亲。殊不知主席之勤政和总理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太祖做不到劳逸结合举重若轻,和邓公相比是大大的不如了。
主席废寝忘食定政策,总理废寝忘食忙执行
旅游费用谁出?有什么促进作用?
招待起的。那时物价低。不过有回忆录提到五十年代因太祖乡亲故旧来访的很多,不得已降低招待用的烟茶。促进作用? 什么促进作用?
朝鲜战场战事突然吃紧,太祖一时
竟然无法抽出几个小时见他们。这从侧面也也反映出,抗美援朝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得炕道公事体系成熟之前,中国军队及其后方统帅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也真发生过一套毛选抢天下的事情。不像后来的东施效颦者。
主席和总理这样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持续到了文革后期两个人的身体都不行了。
出主意的人是最累的、最孤独的,一个不太合适的类比是我们做科研,想出来idea是最难的,我们构思idea还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已经累的狼狈不堪,主席那时都是经天纬地的大事,决定的事民族的命运,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是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下独自做出的,说主席乾纲独断的人,根本不会想到主席那时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提供启发性思路的人。
最近正在看《戚本禹回忆录》,可惜戚本禹到主席身边还是太晚,本人级别又太低,观察主席的机会有限视角又都是仰视,汪东兴叶子龙李银桥张玉凤吴旭君等没有回忆录留下,汪东兴是不能写,叶子龙是不敢写,李银桥早早离开了主席,张玉凤吴旭君都是从生活的角度记录主席日常生活的琐碎,而且基于她们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即使生活中主席表现出来的天纵英明她们也领会不了。
毛主席没有私财,稿费归中共中央,管理一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
这个问题肯定有解决的细节,楼主的文章里没写。应该是个bug
各种地摊文满地跑。
所以,没有人活到回忆主席早期的革命生涯,曾志同志可以,但是曾志同志毕竟是女同志,和主席的接触间接且有限。
红军时期的战友可以写的都没有活到政治气候允许大佬们可以写回忆录的年代,肖克同志足够寿长,他应该是不愿意回忆吧。
胡乔木陈伯达应该可以是可以为主席做传的人选,一个投了改开,一个被吓坏了。
田家英同志如果活到今天,他写出来的主席应该很不一样。
那时文人稿费高知道,刚建国一年领导人稿费是多少?
那时还是供给制,工资不好算
不管公费私费,让关系不密切的老表或乡党北京旅游两个月有点那啥
投靠了修养,还骂主席是暴君
那时亲戚开了住上一两个月是长有的事。那时交通不便,来一趟不易,小住一段时间也是有的。
那时没有旅游一说,亲戚来了,带着各处转转也很正常。 那时北京各处公园应该免费开放或门票极低。不存在什么旅游花费一说。
普通人家都可以的事,就不要苛求太祖了吧。
看过“恰同学少年”你就理解为什么太祖要见他们。你所谓的“关系不密切”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