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陈涉世家》确认从语文教材中删除 -- 审度
‘’王侯将相‘’到底还是相忘了啊
真的是平等意识吗?还是仍然是王侯将相,不过是你做得我就做不得的相争而已?当然以后世优势苛求古人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正确史观在于正确定位,历史上的英雄在那个时空才是英雄。跨越时空震古烁今的得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样的胸怀和气魄。
《陈涉世家》在历史课本里一定立得住脚,在语文读本里留不留下,并不是一件应当上纲上线的事,西西河里看到的都是喷,但说实话,喷的人也不算太多。
另外,据教材主编温儒敏说,替代篇目是《周亚夫屯兵细柳营》。文盲查了一下才好像第一次听说这点名将的芝麻小事,但其中的职业务实精神在时空上局限更小更持久。大家少喷勿躁,务实朴素为好。
一般都夸司马迁为陈涉立传,而且是列入三十世家,算是高度认可了。殊不知刘邦是为陈涉、项羽、义帝都立了墓户的,人家本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刘老二在感情上更接近陈涉,而不是六国王室和贵族。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应该是符合刘邦本人的意思的。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已经有无数慷慨悲歌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你看看俺给的课文目录,第一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第一篇写总理,剩下四篇写长征。
倒是后来改的还把江泽民的讲话编进课本,真是与时俱进。。。
简单总结一下文中涉及汉人对张楚和陈涉观点的部分:
1.汉初重视张楚,
(a) 从出土汉初帛书《五星占》来看,秦汉之间有张楚纪年而无秦二世纪年;
(b)《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以为“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陳涉世家》则说“高祖時爲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虽然守墓人数记载有差别,但是可见刘邦以为陈涉在反秦大业中至少可在列国诸侯一级,如果世家记载为真,则刘邦重视陈涉和张楚法统更甚于秦始皇。
2.司马迁对待陈涉(国号张楚)的态度较复杂,
(a) 司马迁在《秦楚之际月表》中写道“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閒,號令三嬗。”这说明司马迁认同秦汉之间应有楚国法统,但是究竟是陈涉的张楚还是项羽的西楚,抑或是楚义帝呢?
(b) 司马迁将项羽列入本纪,而将陈涉列入世家,而楚义帝根本无传,这说明司马迁是本着事实角度立传而非单纯重视法统。
3. 班固在《汉书》中将陈涉和项羽合并为列传,反映了独尊儒术之后东汉知识分子的看法,不再考虑楚在秦汉之间的法统地位。
因为这课文的名字就叫陈涉世家,根本用不着老师强调,只有咱们这些没学过的才会被强调选自陈涉世家。。。
中学语文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学全文,只能节选其中一部分,如陈涉世家中从开篇摘录到大泽起义,项羽本纪则节选了鸿门宴。
现在还记得有次在第八节课临放学时停电,有人捏嗓子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是上层主要领导人有预谋行动,这中间虽然有反复,但总体方向就是这样。那些继续红的二代都被扫边站了,那些红的发黑的就是当权派,这些人也有站边的,但是那只是权力之挣。
你没看见三五年前开始河里面一些人就说前三十年不是历史常态,那时他们还说,上面希望和下面交流,但是现在已经停止了。现今又要成立历史研究所,目的不是很明显吗,就是以后要宣传,龙生龙,鳳生鳳,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最上层的支持鼓励,你真认为他个人能够改变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方向吗?如果你真是这么想,说明"王侯将相宁有种呼"这句话没有深入到你的骨头里,因为这个表现说明你内心还是存在领导人总是正确的假设前提。
是那个时代的一大进步,我曾专门讨论,如您有兴趣请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补充与修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
因此其意义并不是什么造反,何况这句话要细究起来其实是政治正确的。
至于细柳营,何尝没有局限,就一条守规则,难道有种的规则也守吗?
司马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的理解,他是想强调天下传承的标准。
是父子相传的家天下,还是优胜劣汰。司马迁从陈胜身上找到了共鸣。
他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对家天下的不满或者说愤怒。
天下应当是贤者的天下,这一点从《列传第一》中强列地表现出来。
一般皇帝上位后,都会跟起义军,农民军划清界限,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歌颂起义,那岂不是鼓励人造反,自己还怎么统治?因此,朱元璋骂起义军是强盗,大逆不道,那是教育人民不要造反,做顺民。
所以在老干部集团眼里,毛泽东就是一特大号的傻瓜。
结合细柳营的引入,不就是鼓励守规矩嘛,不过当初要是TG守规矩,哪里有这帮wg的存身之地,蒋宋孔陈自己家的萝卜都远超坑数了。
你也说了,芝麻绿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