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聊聊《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47 🌺732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主题问题只有广电总局说了算。

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

家园 还是要给你打个补丁

你那两句话,写得很漂亮,但不适用于这个电影。会对嘉木这样没看过的观众产生误导。

黑社会,风尘女,在这片子里恰恰是唯二被讽刺的两个群体。这片子里的黑社会跟义气一点不沾边,甚至还不如王砚辉演的那个破产老板。至于风尘女,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情流露,导演对她的讽刺贯穿始终。

至于《钢的琴》《立春》之类,这些片子是描写“无名之辈”了,但是却跟真正的无名之辈没有关系,因为这些片子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进入院线,就是瞄准着电影节、奖项、专业人士、文艺青年去的。一个反映底层却不是服务底层的片子,在我看来艺术价值再高,也不是属于底层的电影,因为它屁股不在那儿。

通宝推:猪啊猪,
家园 桥豆麻袋

所以楼主搞不清楚这种冲动何来

这个你是咋知道的……我怎么都不知道……

我只是看大家最近聊电影聊得这么开心,正好嘛,看了两部电影,就起个话头咯。所以嘛,文化的自觉性是谈不上的,按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是人生一大沉沦。写得多嘛,只是我废话比较多,沉沦得比较厉害。其实也不算啦,写《无名之辈》的时候,办公室人来人往,不停被打断,莫名其妙就写长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倒没啥人,一气呵成,喷得很愉快。

唉,西西河的话题现在太少了,让人不能愉快地沉沦了。不过,也沉沦不了多久了,又得忙起来了。

家园 从你的补丁说起

风尘女被讽刺吗?不觉得啊。无论是霞姐拉着大头在风中奔跑,还是在漫天烟花中,吃这棒棒糖,我只看出满满的温情,并没感觉到一丝一毫的讽刺。影片开头的光影色调,更显得霞姐独自美丽,完全没有讽刺的好不好。

热血黑社会呢,我说的是翔少。校园里组织人到社会上打群架,是在拍“热血高校”吗?是在拍“古惑仔”吗?我说了“主题不受批评”,正面美化校园黑恶势力是导演的创作自由,但我也有不喜欢的自由。

关于你最后一段谈到的问题,只能说“自古为难”。

先从小的地方说起,这些影片都在国内上映了。虽然票房惨了点,《百鸟朝凤》为了进入院线,制片人下跪,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营销手段,,但是你说一开始就不打算进入院线,绝非事实。

这是个什么问题呢,还是个电影行业的院线建设问题,中国目前院线建设比较单一,缺少多样化,国外常有多种类型的院线,文艺片,商业片,老片等等。

除了院线建设的问题,更根本的问题就是观众问题,你指出的问题是没错,但历来难两全。就不说文艺片,商业片两难了。建国初期在电影文艺方针上就有“反映工农兵”和“服务工农兵”的路线之争。对这一点呢,我不想争论,几年前我就在西西河聊过“媚俗”“媚雅”的话题,不想重复了,只能说各有价值,都值得去做,在我个人呢,只有一点不是很赞成,在讨论中谈到“屁股”,意义就不大了。

家园 怎么说呢

你的这几段表述,嗯,怎么说呢,存在一些问题,有点混乱,不过,也无所谓了。

简单说下布莱希特,他这个体系提出来是同时面对观众和演员。

对观众就是别太入戏,保持理性。

对演员就是随时融入角色中,随时能跳出来。看上去就很精分,多适合无厘头。

到了电影拍摄中呢,除了演员—角色—观众这三者呢,还有使用各种电影的手法。比如说结构上的啊,镜头啊,非连续性剪辑啊,旁白啊等等等等。

具体到周星驰的表演中,用无厘头来体现这种“精分”嘛,真的太自然不过了。几乎每部经典的片子都有,例子俯拾皆是。至于你说的这个“拙劣的表演”只能叫出戏,周星驰这个呢,等于是说,“各位观众,请注意”,下边我要表演了。观众一看,哈,这是在拍电影啊,太好笑了。

最后说一句,这个理论什么的,个人觉得吧,还是不要太在意了。

家园 还是那句话

槽点太多,一个个来。

霞姐从头到尾都没喜欢过大头,她最后是因为回心转意吗?不是,只不过老本行干不下去找人接盘而已。拍的美就不是讽刺了?反讽,反讽啊,你文艺素养那么高不会不知道这个吧?

我看了那么多评论,从来没见过把校园中二男团叫做黑社会的。拜托,黑社会虽说见不得光,好歹也算是一种职业,这里面的高中生是收人保护费了还是怎么的?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在模仿黑社会吧,跑到街面上来打架,分明是无脑热血,这还不是讽刺?你有不喜欢的自由,但也不能随意曲解。

至于院线,首先纠正你一下,《百鸟朝凤》是进入了院线的,毕竟是吴天明,前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是因为排片不够制片人才下跪,一跪把文艺青年和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勾起来了才撑起了票房。

至于《钢的琴》,给你篇文章,专门讲了票房问题:

电影《钢的琴》票房失败原因浅析

《钢的琴》在外面获了一圈奖,有了些名声,才打算进入院线碰碰运气,结果还是很惨,只有几百万票房。至于文艺片市场,国内确实没发展起来。但问题还是一样,你是要服务谁?底层人民大多不是文艺片的受众。像贾樟柯的片子,主要的销路都在欧洲,所以他的片子从来不考虑国内的盈利状况,票房好则赚了,不好也无所谓。

而像《无名之辈》这样,商业片的投资,商业片的定位,瞄准底层,不用流量明星,导演是担了风险的,最有趣的是,这片子最后还感谢了郭帆:

点看全图

联想到《流浪地球》里N多的客串,可见80后导演抱团已经是趋势。

所以,《无名之辈》的底层视角和《流浪地球》的厉害了我的国,都是当今中国的一部分,你们怎么能一边热捧《流浪地球》的高大上,一边却唾弃《无名之辈》的接地气呢?同样的,《钢的琴》的艺术性可以吊打《无名之辈》,也一样否定不了《无名之辈》的社会价值,电影是艺术,电影也从来不只是艺术,如果要说屁股,这就是最基本的屁股吧。

通宝推:曾自洲,
家园 对不起,你这是脑补了。

反讽?恕我直言,真的看不出来。

干不下去,找人接盘,找个抢劫犯?你在下边这些镜头能看到反讽,那么,我只能承认你艺术素养太高。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片头的黑白光影,光线通过通风扇照射在霞姐身上,明暗不定,人物处于画面的一侧,镜头角度结合光线,对人物形成一种压迫感,隐喻着人物的社会处境。你说这叫反讽?只能说你我对反讽,或者说讽刺的定义太不同了。

点看全图

唯一的问题在于,霞姐这个人物形象,首尾能呼应,但通观全剧,这个人物是立不起来的,没办法,在我看来,就是这么失败。

至于校园黑恶势力,很遗憾,这就是,去年本校就有两人被刑拘,案件正在审理中。而且剧中交待,喊人闹事并不是第一次。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也表明,你口中轻描淡写的中二无脑,和导演的正面美化行为,正是一大诱因。

点看全图

最后,就电影论电影,唾弃《无名之辈》是谈不上的,我只是指出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失败,和表达主题上的不足。接地气是欢迎的,但是把“无名之辈”等同于黑社会,风尘女,抢劫犯,包工头及小三,恕我接受无能。说到讽刺,这部片中倒是讽刺了同为“无名之辈”的保安、老师、邻居能一群“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能大卖,我高兴,但是,这样的电影,我是喜欢不起来的。

还有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说了《流浪地球》的好话,就不能批评《无名之辈》,这是什么逻辑,票房决定论的逻辑吗?我说这么多,只想分析一个片子好,它为什么好,不好,它为什么不好。《流浪地球》我同样指出了它的缺点,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这是瑕不掩瑜。《无名之辈》在我看来,就是有很多不足啊,这和导演努力不努力,担没担风险有什么关系吗?很多小偶像的粉丝说,我的爱豆多努力啊,你们还骂他,但这些小偶像的歌就是不好听啊,我也没办法。

《无名之辈》的结构和主题表达就是很差啊,摄影也不成熟啊,我同样也没办法。

家园 你呀,你呀

亏得你还专门去截图,可你为什么不把镜头截全了呢?

奔跑的下一组镜头是什么: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眼镜用暴力“胁迫”大头和霞姐定终身,我想一个正常观赏能力的观众都能看出来霞姐此时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吧。

然后大头眼镜被警察发现被带上救护车,随后烟花响起枪支走火身份败露。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而此时霞姐在干什么呢?就是你那张吃糖的图。

点看全图

一个刚刚跟你定了终身的人哪,出了事情你一点不关心,不关注,独自欣赏城市美丽的烟火,这不就是个迷失堕落在城市的繁华之中,丢失了真爱能力的风尘女子形象吗?所谓的情义不过是这烟火一样,稍纵即逝罢了。

点看全图

这还不是讽刺?难不成你还看出真善美和大爱无疆了?

然后是片头那张图,乍看上去好像是个被社会压迫的良家妇女形象。可下一个镜头是什么呢?

点看全图

穿着渔网袜,坐在审讯椅上,这不就是“坐台”的明示吗?跟前面对比鲜明不?你告诉我这不叫讽刺?

还有两方对峙那张图,其中的中二气息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有辨别力。我只说来源,饶晓志是80后,而80后肯定对以下这些图不陌生: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综观以上,没有一点不是体现我说的讽刺意味,而你居然从中发现了真善美和正面美化,真是。。如果你不是故意,我只能说,你只保留了镜头分析能力,却丧失了基本的情感捕捉能力。

而这个跟专业无关,我之所以贴这些就是不想让其他人被你的分析和概括误导。

=================

以上是细节,再来说说对两部片子的态度问题。因为小破球大火,很多影迷叫着老王已死,新王当立,要把老谋子这些人清除出队伍,让郭帆他们上位。我只能说,完全搞不清楚状况,胡乱点将,毫无章法。

《流浪地球》的背后是喇培康,中影董事长,而《无名之辈》出品人是韩家女,背后是韩三平,这才是新王和老王。去年的《我不是药神》是韩家女编剧,背后也是老韩:

《我不是药神》推动抗癌药改革,编剧韩家女:父亲教我放下自我,关注大众

有趣的是,当初极力推进市场化的人,如今在为底层人民带盐,而新王却在放卫星继续营造厉害了我的国,这里面有多讽刺我就不说了。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分化早就在幕后拉开了,可怕的是,这些跟屁民都没啥关系。

总而言之,《无名之辈》这样的影片能火,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无论专业性如何,看不到这些,就已经是蒙着眼睛在搞分析了;或者明明看到了,却用所谓的专业技巧去曲解影片的涵义,这就更让我不能忍了。

通宝推:曾自洲,ccceee,
家园 情感捕捉……嘶……

好像是我一直在说情感,你一直在说反讽吧?

就你截的一组图,你看看演员脸上的表情,这是被胁迫?这是反讽?霞姐是不是主动的呢?看看我截的图好了:

霞姐看到大头,立刻转过身。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后来大头兜兜转转看到霞姐之后,霞姐立刻用手势,暗示大头不要过来。

点看全图

后边就是风中的奔跑

点看全图

浪漫的奔跑

点看全图

整个奔跑的慢动作过程中,是女方主动。

后边就是你的截图:点看全图

你就看演员表情,你告诉我这不是幸福?

最后吃棒棒糖的照片:点看全图

事情的后果,不仅关乎大头,而且关乎自己,她自己也要承担法律的后果。但她笑什么呢?因为后果再严重,她终于找到了真爱,终于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你跟我说,这不是情感?这是反讽?

好吧,影像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恕我没有艺术素养,不懂情感捕捉,我实实在在看不到一点反讽。

这个我们各自保留观点吧。

再说正面美化热血高校的情感线:

先是青春阳光的校园,翔少召集了自己的小伙伴:

点看全图

觉得打群架是件很男人的事:

点看全图

小伙伴们虽然能来100多人,但发现是和刘五打架,都想缩:

点看全图

翔少只好带着枪,注意带枪啊,单刀赴会

点看全图

而且还开枪了哦,只是没打到人,然后被人打。

点看全图

父亲来了。

点看全图

寡不敌众,继续挨打:

点看全图

在这情感压抑的时候,救兵到了,多么热血沸腾,多么振奋人心。

点看全图

导演反复切镜头角度,一步一步的增强气势: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然后就是对峙:

点看全图

你跟我说这是反讽??我只看到,校园,青春,热血。

这些主题都没什么问题,可惜用来表现这些主题的是校园涉恶势力。

最后呢,开枪打群架之后,还有个好结局

点看全图

同样的影像,存在不同的解读。这里还是只能让你我各自保留观点。

最后的最后,因为我本人的工作和研究偏向实证,所以对所有的大棋和阴谋论,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这个你自己开心就好。

我只提一点小要求,两人讨论的时候,请不要揣度另一方的动机,请就事论事。请不要猜测我是怎么想的,我的动机是什么。多谢了。

我本人对你不能忍受某些现象,表示敬意,但是这话就不用对我说了,我不是很感兴趣。

家园 真是太有意思了

你的每一次深入解读,都在反向论证我的观点,你是故意呢还是故意呢?

首先,谁更关注情感这需要说?我截的图大部分是表情,你截的大部分是动作,谁更关注情感,不用说了吧?

其次,霞姐为啥要拉大头跑?是因为大头是她的老乡,也是她的备胎,且大头被抓对她毫无好处。如果说情义的话,这也是情义吧,可这跟爱情有啥关系?注意: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可没说过婊子无义戏子无情,想想这是为什么?

说表情的,请你找十个人去看看你截的还有我截的图,让他们说说霞姐脸上的表情到底是幸福,还是尴尬?

最后的笑容,你居然能解读为找到真爱,你真的不是在反讽么?请注意,她坐在警车上,不是出租车,枪响了车停了,大头被发现了被按地上了,她一脸幸福祥和的表情,你告诉我这是为真爱欣慰?这是玛丽苏还是玛丽莲梦露?

说到翔少,他为了给父亲出气,偷老马(陈建斌演的角色)的枪,最后又一枪轰了老马,这是他未来的岳父啊, 这特么不是无脑中二,你告诉我是什么?

至于打群架,我承认这组镜头拍的很漂亮,可是我的问题来了——

青春热血,跟无脑中二有违和么?为什么我觉得一点也不违和?比如我换个说法,青春无脑,跟热血中二,你听听,一点也不违和,就像视觉美和内在的讽刺意味一样,完全无缝衔接。

至于最后从轻处理,因为翔少是未成年人,开枪没有造成实质伤害,并且动机是为了父亲,法律网开一面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这跟鼓励暴力完全是两码事。

最后的最后,我对你的动机毫无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现象,即你对一部影片评价如此低却还花力气去分析,你认为是偶然,而我看到了必然性。因为你看这部片子,自然是别人给你安利了,或者你“发现”了这部片子很火,结果一看什么玩意儿啊,这压根儿不吸引我么。于是用技术分析,得到了一个用边缘人物煽动情感,投机取巧的结论,原来观众鉴赏力还是不行啊,导演不如我聪明。

可是你那两句话:热血皆为黑社会,多情最是风尘女,压根儿不是影片反映的内容,实际上是某些美国罪案片和香港黑帮片常用的套路。而《无名之辈》虽然有英皇投资,也用了些港片的叙事手法,但内里的指向是现实的。如果按照你的修改建议,反而成了一个套路的罪案片,俗套的剧情片,影片的精神内核完全被阉割了。

所以,是你的“专业眼光”蒙蔽了你的情感捕捉能力,而我的看法,你很适合做一个广电总局的剪刀手,这是我对你专业性的最好赞誉。

家园 哦?现在又不是反讽了?

变成婊子有义了?就是导演不是反讽,而是在颂扬“婊子有义”,可以的,这个解读赞。

我的截图水平是不大高,不过呢,需要指出的是情感并非都在表情上,还表现在肢体动作上。霞姐拉着大头的奔跑,导演处理为慢镜头,整个情感线我已经截出来了。至少是看不出什么反讽的。不管是爱情,还是婊子的情义,都算是正面美化吧。

霞姐当然是在警车上,她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爱情,只是掩护同乡,正常的表情应该是懊恼,凝重,她面容上幸福满足的笑从何而来呢?我只能解释为爱情。

你说得太准确了,这里我就是批评这部片子玛丽苏。

翔少这条校园青春热血线,我已经截出来了,怎么解读,我已经谈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用校园涉恶势力,来表现校园青春热血。

至于这样的表现合适不合适,我认为不合适,别人怎么想我就不知道了。当网上对《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口诛笔伐,对校园暴力欺凌深恶痛绝的时候,这部电影中的校园青春热血由校园涉恶势力来代言。确实很反讽。

我的改编并不高明,是我的自以为是。这一点批评讨论我欢迎。

但是还是哪句话,请不要分析我,我是怎么注意到这部电影的,我想你大概是猜错了。另外我并没有贬低其它观众的鉴赏力,我一直说各花入各眼。我比导演聪明云云无非是句调侃。从你的这些不停偏移事实的话语来看,我建议还是就电影说电影比较好。我对你电影之外的见解真的是毫无兴趣,不是反对您,而是根本没有任何观点,我个人更依赖论据,而不是脑洞。

家园 按截图看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跑不掉的。另外,有当众开枪的情节。不清楚小伙子多大,满18岁的话,等他出来,女同学的孩子都能打篮球了。

就算不开枪,就聚众打架这事,寻衅滋事是跑不掉的,在打黑除恶的形势下,三年牢饭妥妥的。

居然还没被开除,这后台比小崔还硬。

家园 我终于明白了

你最大的问题是辩证法学得不好。

以偏概全是你犯的最多的错误。

大头做了霞姐多年的备胎且是同乡,说一点情分没有这是不现实的,但绝上升不到爱情。至于她拉着大头跑,是有义,也可能是愧疚,也可能是不想备胎就这么没了,也可能这几种情感都有,总之是正常的人性。可这也不是颂扬,不过是没有完全否定,所以基调还是讽刺。

镜头拍的美,跟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关键看什么?看衔接。接下来就是眼镜“逼婚”,注意他说的:“你要是敢骗他。”说明以前就骗过。至于霞姐的表情到底是尴尬还是幸福,我就不多说了。

然后,注意警车和救护车最后一起停下来了,而且有枪响,如果霞姐关注到了,却还是一脸幸福,只能说她根本不关注这个人的命运。如果没关注到,一脸幸福祥和是沉浸在爱情中,是,有可能,可这到底是她对大头的爱情还是大头对她的爱情?恐怕还是后者,终于有个人可以无条件接纳她的过去,包容她甚至一起出生入死了,这当然一脸幸福状了。就算再退一步,这时候她对大头真有爱情在萌发了,可这也跟多情没有关系,说到底,你写的那两句话是你自己树立的靶子,根本跟电影毫无关系。

而且,屌丝青年和失足风尘女修成正果这事儿一点也不玛丽苏,就像中二青年拉同学为父出气这事一点也不正能量一样。你从中看到热血,我从中看到的是讽刺和可悲。

说起来,你犯了多少次以偏概全呢?用其他犯罪片的套路来套这部片是以偏概全,把婊子有情(就算有)说成婊子多情是以偏概全,把校园暴力说成黑社会是以偏概全,把热血中二说成热血正能量是以偏概全,总之你就是自己树立了个标靶,但批的全不在点上。到底为什么能犯这么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呢?既然你反感,就留给你自己分析吧。

家园 说了是未成年人

而且法不责众。说留校察看轻了一些,也许吧,不过这些字幕更多是按广电总局的意志加的,要怪你也该去怪广电总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