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流浪地球》观后感 -- 东湖珞珈

共:💬149 🌺1251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最美是隧道出口的那一道光

有一个古老的词语,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人会记得,“历史的三峡”。

中国近代史的漫漫征程,一路上都是苦难和叹息,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战和牺牲,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血泪,出口却仿佛永远都在远方,仿佛永远都不可触碰,这样的牺牲和忍耐,何时才是尽头?

后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中国的事情似乎在变好?

再后来,一点一点,随着中国的崛起,自尊和自信,成功和骄傲,开始越来越多地回到中国人的心中,但经历过那些艰苦和屈辱年代的人,却总是保持着绷紧的神经,不敢过于乐观,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害怕一觉醒来,中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但是再长的路,只有走完的一天,现在,虽然中国正在与美国激斗于贸易战,但是中国人早已不再害怕和自卑,而是从未有过的从容,曾经目睹中国的艰辛历程的人们,站在历史的船头,看着那一道光越来越近,只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更明亮更温暖的光辉了——

你们快看,那是不是,隧道的出口?

通宝推:梓童,小书童,发了胖的罗密欧,空格,宏寺,
家园 moss就是个机器

不是有个人配音就有感情的。简单的程序逻辑运算结果罢了。

当然相当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也没有所谓free will,但这是另一回事。

家园 比亚迪

去年车卖得多了,利润反而下滑,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比亚迪的利润都来自补贴。补贴降了,利润就下滑。

这些年很多汽车厂商都靠新能源车的补贴来提升燃油车,但是比亚迪燃油车提升不大。动力包这么多年了没什么进步,双离合搞了这么久,匹配上还不如后边赶上来的江淮,众泰之类。新一代唐换了现代的6AT,靠谱不少。

不过,比亚迪升级了外观,现在的车真好看,我买车的时候,看中了宋MAX,怎么看怎么喜欢,但最后不敢入双离合的坑。

比亚迪的优势还是新能源上,特别是插电混动,经过这么多年广大小白鼠的帮助,技术非常成熟,是个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混动这块在国内基本上没谁能和比亚迪打。市场份额占了6成多。

中保研2019年第一批碰撞安排了比亚迪的唐,值得关注,看看这款一直有“公路坦克”之称的车是不是真的安全。

家园 宝沃的事,只能说在商言商

福田真的是太想打进乘用车市场了,前年有部电影《七十七天》,片里女主角开了辆福田的萨瓦纳,把福田给激动的,全公司发票去看电影,但电影里出现这车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女主角在修车。

你说的没错,有志气点应该自己打响牌子,但打不响,只能在营销上动心思。宝沃的品牌不贵,500万欧元。拿到宝沃牌子的第一年,这500万欧就挣回来了,BX7第一个月就卖了6000辆。BX7其实就是萨瓦纳换个壳,不过变速箱上了爱信的。

这是不是智商税?是。但在商言商,这么做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妥的,自己的车就是没人买,换个标就能卖掉,能怎么办呢?就算宝沃今年买得惨,BX7一个月还能走1000辆,萨瓦纳呢?全年才几百辆。很多人买车就这样,朗逸年年月销量第一,这让大众收智商税,还不如自主品牌去收。

宝沃后来技术投入也不小,当然,还是以逆向为主。但是卖不好的原因,除了渠道问题,还是别的厂家掀出了福田和宝沃的关系,消费者一看,智商税可以交给严谨的德国人,但怎么能交给福田呢?

家园 他说的不是600万,我记得是20万还是40万

苗芋这个人我很讨厌,但他说过的话不应该乱改,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厂产量也没有600万一年。

家园 上汽买到了罗孚的技术,2.5T发动机等

但没有买断工厂,大概上海人的小聪明。你的技术卖掉了后工厂只能当垃圾卖。没有想到南汽买了MG的工厂和MG的技术,偏偏这两家系出同源,基本一样。

南汽独自消化不了MG,最后上汽接手,收购南汽。

上汽接手后开发出1.8T, 1.6T,1.4T,最近还搞出1.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升功率基本赶上了先进水平,造出的荣威和MG也有板有眼。

家园 【整理】没看过,转个上班族评论——

没看过,转个上班族评论——

“前天被老婆拉着去电影院看了。她看完才说,居然是部科幻片。

大家说说这些个傻娘们儿,做什么事都是听别人讲怎么怎么样,好像从来不自己思考思考。

片子是 3D的。当然,我这儿一个六线小县城,没iMAX那种高端货,看着有点让人头晕那种烂 3D。

电影的特效么,凭良心说,还不错。但剧情就没那么好了。

首先啊,从技术上,说几个漏洞:

1、火种抗毁性的问题。救援小队去救杭州,没来得及,地下城进了岩浆,行星发动机和地下城都完蛋了。领队说咱去就另一个地方。手下一个女兵说不能再死人啦,话毕掏出手枪对着火种啪啪几枪,火种坏了。咱不说着抗命的问题。这火种在手枪子弹的打击下就坏了,没记错的话,手枪弹动能不过几百焦耳。后来,所有残存行星发动机全开,还是摆脱不了木星引力。猪角提出把火种用行星发动机给喷到木星表面后,再点火引燃木星。我靠,这可是用大炮打还牛逼,短短几分钟要飞过七万公里的距离。大家估摸一下需要的加速度。这巨大的冲击力,和手枪子弹比,如何?

2、领航者空间站在猪父控制下,飞到木星附近,来了个自爆。30万吨染料,加上火种,从7000公里还是啥距离来者,引燃木星。飞船爆炸后才几秒时间?染料扩散有那么快?烧那么远?

3、木星点染后,哪来的那么多从天而降的岩浆一样的东西?

4、点燃木星,爆炸的冲击波能短时间把地球从坠向木星的轨道给推出来。乖乖,也就是说,这爆炸到达地球时候的威力,不比氦闪差。这阵势,地球上还有大气吗?都给驱散了吧?连同地球表面,应该都有很厚一层玻璃化了。总之,应该是地球上连个细菌都不剩了。

5、推装针的时候,那东西怎么看也是几千上万吨。后面的推前面的背,推动了。但既然刚子能被下坠的电梯砸死。我想,至少,最前面几排的人,这几百上千吨的力压自己背上,早变肉饼了。

忘了说,最后补充一点。那个啥韩朵朵的煽情戏段太让人倒胃口。

剧情设定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全球人口已经减半,单个个体随时死掉。这种年代的人,那个不是看惯了生死。还用你一个中学生来呼吁。

同样,主角的心态和所处年代设定脱节严重。

家园 十有八九是用料不一样

部分中国企业老板真是心理极度变态,同样的东西,出口的就高质量,内销的就偷工减料,结果他妈的出口的价格比内销的还便宜。

家园 雪风?
家园 科幻大都有设定啊

所谓的设定就是要违反已知科学发现或者逻辑,也不是没有符合,但很少。比如97年伊桑霍克 裘德洛演的《Gattaca》(台译千钧一发),就是讲未来世界的基因歧视。毕竟科幻的核心是幻,是想象力,这个才是核心卖点。所谓科学其实次要的,披着科学的外衣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比如最常见的穿越就是设定时间旅行是可行的,流浪地球的基本设定就是地球能被推动并不会解体——关于地球无法被推动即便能推也会先解体这点,制作团队一开始在找学术顾问聊的时候已经被告知了。

这次关于流浪地球争议的核心,我觉得刘慈欣其实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句实话,就是国内观众对国产科幻片的挑剔程度实际上远高于美国科幻片。这种厚此薄彼的态度在以往中国科幻片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还不明显,毕竟没有参照物,这次因为流浪地球才显出来。凭心而论以豆瓣、imdb的打分体系,流浪地球在我眼里大概只能算介于7.5-8.5之间的佳片,离影史级的经典还有明显距离,目前豆瓣上给它的7.9分还算客观。可问题是,星际穿越真的是值9.2的影史经典嘛?至少imdb上老外们给的8.6分显示这片只是佳片级,而不是经典,别小看这0.6,越是高分区以及大卖电影,每0.1都代表着口碑以及评论界上的差距,整数关口更是有质的意义。这也是流浪地球豆瓣评分跌落8分后,粉丝们集体不满的原因之一。

去年上映的湮灭Annihilation就更离谱了,原著似乎是悬疑类的科幻小说,但最终拍成了一个故弄玄虚和不知所云。这片子不论北美还是全球票房都惨败,连成本都收不回。结果这样一部大概只值5分的烂片豆瓣评分是7.1。当然,如果拿imdb上该片的6.9做比较,好像相差不多。但问题是这部电影是以热门科幻小说改编的,票房失败自然导致观影人数里原著小说读者占比增大,使得评分抬高。可豆瓣上这帮人有几个读过原著小说?在豆瓣上有近23万个用户给“湮灭”打过分,而给流浪地球打分的用户也就95万,两者只差4倍。可两者内地票房一个是6600万,一个已经是40亿。即便考虑到今年票价上涨和贺岁档票价高的因素,流浪地球的观影人数也至少是湮灭的40倍以上。同样那湮灭在imdb上和星际穿越比,星际穿越北美票房是1.88亿美元,湮灭是3800万,两者相差5倍;imdb上给湮灭打分的用户人数是21万,给星际穿越打分的人数是126万,两者只差6倍。

所以,冲着湮灭的豆瓣分数有7.1,我给流浪地球5星。多出来的一颗就是冲着那帮牧羊犬打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混沌之源,大山猫,陈王奋起,心远地自偏,驿寄梅花,
家园 我可以肯定绝对是超百的

我应该看的是《南方日报》。我记得是苗说的,600万,当时大众的产量比说的数略多点多,是大众,不是一汽上汽大众。所以一百还是六百还是可以依记忆查查的,但是没必要了,1还是6,无差别。时间节点是上汽通用赛欧刚推出,第一款十万以下合资轿车,其时奇瑞是上汽奇瑞。

按大家的说法是竺说的,这个应该是我错记成苗了。

关键词(Tags): #汽车
家园 这个事情我已经不管了,爱咋咋

但引出另一个事情,倒是挺好的。我想了一下,结果发现,假定人类今天要逃难,把最精华的人口(大约不到50亿,健康的,青壮年,有学术水平的)迁离死地,其实只要一艘直径30公里的球状飞船(或相同体积的长圆柱形飞船)。我们人类的绝大多数生活/工业科技,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可以装在这个体积里,形成生态圈。当然这艘飞船内部的密度比较大,接近于地球的内部密度,住在球体内部不能登高望远,心理上有点憋屈。

其实如果人类没有两次世界大战,而是同心协力,今天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切必要技术,只要需要,随时可以造这么一艘大飞船了吧。就是说,如果没有自相残杀,人类在今天已经能够“明天开造,30年内就跑掉”了。

以此类推,如果中国再有30年没战争,凭中国一己之力,应该就可以造一艘载客20人以上的飞船了,100年内就可以造装走全国人的飞船了(当然不必那么大,到那时能装走4亿中国人就行),毕竟1920年代世界人口也只有14亿,今天的中国已经相当于1920年的全世界了。能造不代表就一定去造,但这个前景,几乎是触手可及。

真是大时代啊。大刘的想象力,有时太过宏大,太过哲学。请他想想30年后的中国,写一部《刘灵通漫游未来》,应该也不错吧。

家园 马前卒: 带00后看流浪地球,他对“中国梗”无动于衷

链接如下:

带00后看流浪地球,他对“中国梗”无动于衷

春节放假,回到一个六线小城休息,身为网络媒体人的我成了互联网舆论的旁观者。所以,和大多数网民不一样,我并没有参与春节期间最激烈的网络争论,相反,我先围观了互联网上关于《流浪地球》的争吵,看到民族主义和反民族主义的大战,看到各路自媒体蹭“亲人两行泪”的热点,然后才带着儿子去看了电影。

看完电影,我发现这电影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关系不大;但作为一个快40岁的男人,我非常理解网民为什么为此争吵——对于中国成年网民来说,一部反映未来的电影里有多少中国风的细节,有多少中国的戏份真的太重要了。

我这一代人的观影记忆,大多始于90年代看好莱坞大片的光碟,《真实的谎言》、《独立日》、《007黄金眼》、《彗星撞地球》……这些电影的题材、风格差别很大,但共同点是和中国人没啥关系,即便是全球合作(《独立日》)或是全球对抗(007系列),中国人的戏份也略等于零,非常配不上拥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国身份。在大多数情况下,日本会替代中国成为东亚的代表。就算是需要反派了,给主角找麻烦的亚洲对手也更可能是越南人。而且越是高科技背景的科幻、谍战片,中国人的戏份越少。

这种局面倒也不难理解,对于90年代的美国观众来说,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既不像日本那样经济发达,出口各种商品;也不像越南那样曾左右美国舆论,就连牵制苏联的任务也结束了,当然很容易被忽略掉。所以,编剧宁可到苏联的残骸上寻找情节和敌人,宁可把还没炸世贸中心的阿拉伯恐怖分子设定为头号反派,也不会想到给中国分点戏份。至于在高科技场景中拉上中国——谁见过中国有高科技产品?《独立日》中第一波上天打外星人的飞机全都是三代战斗机,中国会造吗?既然造不了,就不要抱怨俄罗斯还在当第一配角了。

在这种电影潜台词下,我这一代观众对电影大片中的中国元素格外重视,重视到了敏感的程度。只要有中国角色或者中国情节出现,观众就会出现骚动,如果中国角色给主角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甚至是制造麻烦,集体看碟的学生会一直讨论到宿舍熄灯。《007明日帝国》一开场是中国战斗机在12海里内拦截英国潜艇,然后双双被恐怖分子打爆,这个今天看来多少有点“辱华”的情节,当时却会引起集体欢呼,因为我们终于也在高科技战争中露了一小脸。

饿了半辈子的人,猛然拿到一个大肘子,是不会在乎是蒸还是煮的,更没空评价厨师的配料和水平。在盗版好莱坞电影中成长的中国人,或者说作为2019年观众主体的70后、80后、90后,猛然看到中国人在一部高科技大片中成为主角,看到满眼的高科技产品上写着中文,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日常符号成为科幻时代的标配,和以往那些美国的怀旧符号同等待遇,其实剧情已经不重要了,只记得琢磨一个问题——这里到处都是中国元素,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所以,看完片上网,有人会说这是一部源于中国文化的电影,大片就该这么拍,宁可矫枉过正;反方则把《战狼》的情节一起绑上批判,说科幻电影渲染民族主义,纯属恶性煽情。双方的话越说越激烈,都因为过头话露了怯,都不想认输,在春节假期制造了一场刘慈欣肯定没想到的大争论。

2“正常观众”

我是看过大半场争论才买票去影院的,观影的时候依然被满眼的中国元素狠狠冲击了一下。但有网上争论的“预防针”在前,我还有余暇关注一下身边别人的感受。其中最让我觉得反差巨大的,就是儿子的淡然——他对太空城、巨大的行星很感兴趣,但当中国元素频繁闪现的时候,他一点也不觉得受冲击,甚至可以说无动于衷。如果他现在上网和各方交流,恐怕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和这些老家伙看了同一部电影。

之所以观影感受完全不同,是因为他出生在2007年,对中国落后的时代毫无记忆。他出生前4年,中国成了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他上小学的前一年,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为全国直播授课。生在这样一个社会,看到未来的空间站上满是中国人,看到中国人自己维护星际发动机,难道不该觉得顺理成章吗?至于说超级卡车上有中文提示,从他记事起,中国汽车产量就是全球第一,学校的安全教育课内容在卡车上重复一遍,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家里的亲戚在过年时会打麻将,到了未来的地下城难道不能打麻将?我们这些80后觉得中国符号和未来高科技社会结合有点新奇,对他来说确是天经地义,以至于可以无视。

点看全图

有了这份淡然,我儿子不仅不太在意哪些场景有中国元素,甚至也不会在意哪些场景有外国人,是多了还是少了——毕竟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他们也有发达的现代社会,全球的事情全球来办,今天这个国家出个风头,明天另一个国家露脸,在他看来和学校的运动会成绩波动也没什么区别。与其把注意力放在找“中国特色”上,不如安心看电影。我想,这应该算是最“正常”的观影心态了吧。

当然,培养“正常”心态的潜在成本并不低。我儿子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身边有中国最发达的工厂和基础设施,感性上认同中国的第一大国地位,所以才有这份平常心来看电影。但中国还有很多孩子拿不到电影票,更得不到这份观影心态。就在看电影之前几天,我开车带他回老家过年,汽车一进燕山,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对着山区乡镇感慨“好穷,好落后啊”——虽然在我看来这里的景象已经大有改观。可见中国的地域、阶级差别即便在十几岁的孩子面前也藏不住。

对于很多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都市的繁华和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就已经是科幻景象了,电影里反映的一切是“科幻的科幻”,和魔法没什么区别。6年前,我曾经对韩松失败的科幻科普有一番评论,今天看来依然适用:

点看全图

希望所有的中国孩子都能以“正常”的心态看中国电影。

3中国特色?

看了网上的影评,还有很多人竭力要从情节中寻找额外的“中国情怀”。电影尊重原著,让全人类带着地球逃亡,被一些评论说成中国特有的科幻风格——别人遇到灾难都是造飞船逃亡,中国人战天斗地,坚持带着地球走,这是家国情怀啊!

我猜这么说的人肯定没读过刘慈欣的其他作品,毕竟带着整个星球逃亡,在刘慈欣大小几十部作品中也是异类,总不能说刘慈欣的其他作品就不是“中国情怀”。但也不能说他们的说法完全荒诞,电影投资方优先改编这一部小说也是有道理的——这个故事的确适合打动人。

20世纪爆发了两场世界大战,和之前的战争不同,20世纪出现了飞机,前方的部队和后方的城市都会遭到无差别的轰炸。但毕竟城市多,炸弹少,将军们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先炸什么?

由此引出了一大批残酷而严肃的科研项目,研究轰炸不同目标的效果,这里不细说。但有一个结论值得注意——对国民心理打击最严重的事件不是亲人死亡,不是工厂被毁掉了导致失业,不是物资供应困难,而是自家的住房被炸毁,连同整个街区夷为平地。这是摧垮国民心态的最好办法。

对于刚刚脱离原始部落几千年的人类来说,在潜意识中,家对应的是石器时代的洞穴,又是整个部落的象征,一旦毁灭意味着个人生活意义丧失,所以最容易引发精神崩溃。反过来说,如果能带着熟悉的居住环境搬迁,再大的灾难也容易挺过去。二战的空军司令因此决定轰炸住宅区,即便人口被预先疏散也要炸。21世纪的影视公司选择一个“带地球一起走”的小说改编电影,利用的也是人类这份共性。

还有人说,中国人是农业民族,所以必须带着土地走,所以才有“流浪地球”。可是,往前数几百年,地球上有几个人不是农业民族?强调农业民族的身份,无非是中国工业化慢了一步,70后、80后在童年还记得农业社会的样子,所以才企图从中发掘一点文化遗产。00后一代没必要为上一代人的情怀负责。

最后,回到开头的“电影中国化”的话题,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80后中国人,我倒是发现了一处向现代中国致敬的场景:

点看全图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特色的电影,它的特色也来自现代中国。:

关键词(Tags): #流浪地球 马前卒 电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