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三国(一)——从刘备的一番话说起 -- gb2312
一次,刘备,刘表,许汜在一起聊天。评论天下人物。
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这里面的豪,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英雄豪杰的意思,而是骄横的意思。
许汜大意就是,陈登是个跑江湖的,很骄横。那个时代,称赞一个人,一般会说:“雅量高致”而不会说“豪气不除”
刘备就问刘表对许汜的说法怎么看。
刘表说:“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刘表显然是不太赞成的,“元龙名重天下”,是比较公认的说法,“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只不过是不太好意思直接说许汜胡扯罢了。
刘备又问许汜:“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啊?”
许汜就说了:“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也就是他去见陈登的,陈登不怎么搭理他,自己睡大床,让他睡下床。
刘备就说了:
天下大乱,人们本来希望许汜这样的名士能够忧国忘家,但是他们却只知道求田问舍,这番话,表达了刘备这样卖草鞋出身的草根,对许汜这样的名士赤裸裸的鄙视,刘备又说了,要是换我,我就睡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地下,岂只是上下床的区别?更是对许汜发动了价值观碾压。
东汉没有亡于黄巾民乱,而亡于清流官僚。亡于那些掌握大部分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权贵,他们没有负起与自己享有的权利相对应的责任。
更值得注意的是,刘备的这番话,不是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说的,而是人到中年,转战半生,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下说的。才更显英雄气概。(当年鞭打督邮,挂印而去的是刘备,而不是张飞。这也是刘备一惯的风格。)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就凭这一番话,刘备就不愧于曹操“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的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虽然转战半生,无立锥之地,仍然有很多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
天下大乱,那些有见识,有能力,识大体的人,自然会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追随那些值得追随的人,使天下重归安定。
他们追求的天下安定,不是妥协与屈辱的安定,而是自立自强的天下安定。
比如田畴,袁绍请他去当官,请了四五次他都不去,曹操派了了使者来,他立刻叫门人收拾行李。
他的门人不理解,因为袁绍只能收买,拉拢乌桓,而曹操要真的平定乌桓,袁绍只是饮鸩止渴,而曹操才能真的安定北方。
这也才是田畴追随曹操的真正原因,共同的利益,怎么比得上共同的信念和道路?
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馀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亡逐北,至柳城。
曹操那时才打败了袁绍,也是急需休养生息,袁绍能拉拢乌桓,曹操就不能拉拢吗?曹操却毅然决定出兵,不遗祸于后人。这是他的英雄气概,也是他的历史功绩。那时候,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这也是很多人追随他的原因。
天下大势,终究是要靠勇气,信念,无所畏惧的阳谋,而不是阴谋和欺骗能够决定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才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沧海横流
期待后续。楼主逻辑清晰,语言直白风趣,实大牛与我等菜鸟皆大欢喜也
桓温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的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三国的乱世比起后来的五胡乱华来说又是小儿科了,三国时期还有曹刘孙这样的强人收拾残局,五胡时期这样的强者成为了胡人。
玩笑话,勿见怪!
偷袭曹操的徐州和后来夺取益州都是用的诈术。陈登这样的牛人他丢掉徐州后才发现这个能力也值得批评,吕布偷袭徐州的时候如果是陈登留守会让他无家可归么?早期的刘备就是太用人唯亲才会立不住脚的。
今上的勇气可比前面的强多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隆中对提出的时候刘备连栖身之地都没有,隆中对方案已经是很实用的了,刘表刘璋有这种长远规划么?至于夺取西川后的丢失荆州和刘备东征都不是隆中对的原先设定。诸葛亮后期一次次北伐,哪里是满足割据一方的意思?统一天下要看自己的实力是否足够,东吴和曹魏哪一个能够速推?不循序渐进败光家底就难自保了。有半壁江山的刘义隆不自量力忙着封狼居胥结果如何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