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忘初心——写在毛主席逝世42周年 -- 删ID走人

共:💬80 🌺1138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究其根本就是为人民服务论

毛主席也许不是天才,但是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不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个层面上,不论是谈贡献还是谈成就,所谓的天才们都不值一提。

家园 其实毛主席搞人民公社就是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

只有这样农民才会脱离小农经济的自私狭隘的各自为战的缺点,只有不碎片化才能懂得合作才能有力量才能不被压迫,分田单干绝对是社会发展的倒退。

家园 苹果商店里有个应用“毛泽东文集有声电子书”

有文集和诗词

家园 工农联盟崩溃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新工人阶级不够成熟

解放后的大量工人虽然是无产阶级,但是生活水平还是有一定保障的,因此其革命意愿不高。而顶替制度代表了大部分工人阶级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先进性,试图把自己的少量利益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

其最终结果就是被反扑的资产阶级打倒。

家园 这么多花,看着晕。

但是,我想法却与兄不同。宪法中的第一句,实际来源于共产国际,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运动的起源就不必讲了,苏联的国情也与中国完全不同,胜利的道路也不同。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已经确定了工农联盟才是中国的革命主体,而非单一的工人阶级。一直的宣传也是无产阶级而非工人阶级或其先锋队。

对城乡差异,您的观点似乎是何不食肉糜。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路径,是从基本无工业的农业国起步的,只有工业化全面的推进,才可以逐步容纳更多的人口参与工业化。农村青年招工进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调节城市人口和发展的手段。而且,在农药化肥没有大规模应用之前,农业必定是广种薄收,需要大量的农业人口,才能保障全体人民的粮食必需。解放后,几百万战士复员回乡,绝大多数都是回到了农村,还有几十万农垦大军。若是论功行赏,他们不是更应该留在城市里,享受工业化吗?对于刚刚解放,还徘徊在工业化门口的人口大国来说,不仅仅是政府,多数的人民也会选择回到土地,起码那一亩三分地可以保证让人活下去。前三十年工业化的很多项目都是保障型,农机,育种等农业项目都是重点,包括从欧美引进的化工项目。前三十年,工农业还可以相互反哺。城镇居民优先享受到了一些工业化的成果,而农民没有享受到,是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吗?我想,还是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吧?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 前三十年的中国,还处在努力活下去的阶段,远没有论功行赏,切蛋糕的家底。城乡差异是历史形成的,稳步的工业化是发展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会有大量的工业人口需求。

当我们回顾某段历史的时候,我们都是站在伟人肩上,假若回到那段时光,即便用现在的手段,方法,我们是否能够做的更好呢?如果没有城乡二元化的管理,农民现在会不会更惨?

以上是一个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一个城市人的拙见。

家园 我倒是觉得

以前不少乡镇企业,尤其是承包之前的集体企业,有着小市场小循环的感觉,满足就近需求为第一,没有全国大交通运输物流、更没有全国信息网络的条件下,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封闭的小市场甚至有点“小农”的色彩。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还是很轻的

也算是一种慢慢来吧

家园 中国革命是由少数先进分子带领农民阶级完成的

这一点决定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无产阶级存在先天不足,即无产阶级革命性不足。

家园 说说我的同意与不同意。

有一点您说的很对,因为良种、化肥、农机等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势必要保证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

但您对当时政策导向的看法,我认为是不对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工业化就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毛主席党中央完成这一任务的心情很迫切,大跃进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之一。

而且,客观现实也不允许新中国走“稳步的工业化”道路。

我说一个猜想,绝大部分河友具有很高民族自豪感,再加上最近现实中“厉害了我的国”这类宣传,恐怕会引起一点错误估计我国实力的副作用。别忘了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个时候,过去还不到百年。我国固然是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但一个蕞尔岛国在当时就能攻破我们的国都,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建国之初抗美援朝一战,志愿军打得可歌可泣,无比雄辩地证明了中国人仍然可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看出美国人来到我们门口耀武扬威,我们除了把他赶走之外,能报复的并不多。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国家民族,这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憋着这口气,才有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原子弹并不能直接反哺工农业,还要花工农业的钱来维护。但没有原子弹,很有可能连发展工农业的机会都没有。

竞争是残酷的。正如毛主席所说,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稳步的工业化,不能满足这种竞争需要。即使是有了原子弹,极大纾解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之后,我们仍然需要跑步前进。回顾当年的方针、政策、路线、计划、口号,不难发现这一点。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
家园 的确, 大部农民当时生活上还是很艰苦, 但是政治地位高.

当时填很多表格有一项是家庭出身, 填贫农有一种光荣先进的感觉, 这就是当时的现实. 虽然生活穷困, 但是有尊严, 别人不敢欺负. 老家村里还有一个现象是地主富农家的女儿都愿意嫁到贫农家, 或者嫁给军人, 这样就可以相当程度摆脱被歧视的地主出身.

今年5月回老家看望了这样一对老两口, 老头家里是贫农, 参军后随二野打到上海, 后来去朝鲜, 负伤回到村里. 老头后来娶了地主的女儿. 我妈在小学中学时经常能听到他到学校做炸碉堡的演讲. 到现在老两口都90多了, 还都挺硬朗. 老头的各种奖章证书都丢光了, 但是政府还是确认了他的军人身份, 现在每个月能领5000多.

现在老家人逐渐减少, 年轻人看不到了, 最年轻的也是50多了. 自己种点粮食花生够自己吃, 在种点苹果西瓜樱桃等卖钱. 在城里的子女生活好的不用操心, 生活困难的还想去帮衬一下.

这就是我出生的村子的现状.

家园 艰苦奋斗

,当年的艰苦奋斗,当年是生活苦,就是为了让子孙们过上好日子。

家园 花!

我感觉与其说是要保留足够农业人口,不如说是无法维持更多的城市人口,粮食征购无法再提高了,即使定量,推行粮票,能够征购的粮食也已经到了极限,无法维持更多城市人口了。

家园 征和购是两个概念

征就是征公粮,相当于交税。购就是刚分田的时候不允许私人粮食买卖,每亩地有向国家出售粮食的定额,当然你要多卖也没问题。我们那地方(也是浙江)好像没规定要分别交早稻和晚稻,所以我们都尽量在早稻收获的时候把公粮全交了。

家园 改革开放初,出于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社办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的效率非常高,比国营企业都高."三来一补‘’外商基本都选择跟国企和乡企合作,并且乡企由于没有国企的大架子,合作意愿強烈,更适合外商对管理和质量,工期等要求,所以发展迅猛。一一个体户那时根本不成气候。以广东为例,现在那些响当当的品牌,美的格兰仕格力什么的,都是乡镇街道集体小企发展起来的。然而89以后90年代初,莫名其妙就被私有化了。

家园 90年代之前晚稻确实不交公粮

后来就分开交了

家园 艰苦奋斗,绝不悲惨

长辈口中,只会说那时辛苦,冬天都要干活,修水利,种绿肥之类。悲惨倒是没这说法。关于那几年,记忆就是饿,水肿,蒸水肿。我爷爷据说就那些年去世的,说不上饿死,营养不良导致小病变大病的意思吧。

总的来说,比解放前好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