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总人皆醉我独醒?--关于主席及其追随者 -- 达萨
理想?什么样的理想才是重点!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能分辨这帮子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可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答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得势的时候,就是其心就会肆无忌惮发泄出来。
懂得文化中阴谋横行,就明白中国人玩法!
我就懒得去挖数据较真了,只是凭直觉而已。
其实,陈王要反邓,应该从国企下岗工人的遭遇下手,我觉得他们才是改开损失最大的人群。。。。。
从经济成就下手,恐怕难以成立。。。。
我的猜想,毛主席当年的做法,是寄希望于人性的改造,甚至发动文革,结果还是没能成功。
经济学上,人性自私的公理,即便文革,还是没能推翻,需求曲线,依然向右下倾斜。
到了邓小平接手的时候,他应该是放弃了人性改造的做法了,他反过来做,把经济制度改为符合原始的人性的了。。。
如果“大家各自找路”,算什么领导?
中国的先富家族,一个政治局的决议,多少财富都可以清零。老百姓对此也接受。这是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美国不行,如果美国这么干,维系整个社会的协议就崩溃了。
美国的穷鬼,自己一文不名,还嚷着保护私有财产,减税,根本是愚民教育的产物,类似武训。
你不觉得这抽样条目也太小了吗?
你的这堆数据,最多说明人民对毛的好评多于邓,可这个是我问的问题吗?
我期待你实际调查的是:
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对体育老师都不公平!
我的原文:"(邓小平纪念馆)"从2011年至今共有47条留言",看一下第一页十条留言,倒有八条或是骂他或是在想念毛主席。毛泽东纪念馆则是“从2011年至今共有2465条留言”,合着去祭奠邓小平的网友都是哑巴不爱说话?"
你故意无视毛泽东纪念馆则从2011年至今共有2465条留言”的数据对比,无视我"祭奠邓小平的网友都是哑巴不爱说话?"的分析,就声称"人民不会对邓恶评",这手法也太低级了点吧?
来,我就当对小朋友科普了,同一个无尽的爱网上纪念馆里,邓小平纪念馆的祭奠量怎么也有十七万多,相当于毛泽东祭奠量的三分之一强,但相比毛泽东纪念馆2011年至今的约两千五百条留言, 邓小平纪念馆的留言量却只有毛泽东纪念馆的五十分之一,这合理吗?这可能吧?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计算,怎么也得有个几百条留言吧?
为什么几百条留言只剩下了几十条,到底是什么样的贴子可能会被删掉?用一句网上流行语,你心里没点X数吗?
刚才再上去看看,合着无尽的爱里邓小平纪念馆的留言,祭文功能全被封掉了,而毛泽东纪念馆里的留言,祭文功能一切正常.干嘛要封发言呢,是怕人民群众畅所欲言地发表他们对邓小平的"爱戴之情"吗?
对应的是另一座清明网上纪念馆的特别功能"历史印象"里,网民们对毛泽东的印象,名列前茅的是:人民的保护神,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大智大善第一人。
而对邓小平的印象,名列前茅的则是:猫论创始人,改开猫论,复辟,少数人先富代表和领袖,使社会主义伤筋动骨。
这些评价又证明了什么?你心里要是没有点X数也不至于装着看不见是吧?
现在,高举毛旗号的人,主要有两类,一是民族主义者,二是人民主义者。
如果,民族主义和人民至上,并不能实现胜利发展,那么,这种民族主义与人民至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毛主义的灵魂,应该是民族,人民,乃至人类的胜利发展,而不是简单狭隘的民族主义,大众主义,更不是民粹主义。
改开三十多年以来,中国整体而言还是走在胜利发展的道路上,人们的不满主要是胜利发展的成果分配不均,这是呼唤毛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在的左派与右派,都主要是对中国的不满者,不过两者开出的药方却有根本区别,左派是回归马列毛,右派则是奔向自由民主,乃至全面西化。
相对而言,回归马列毛,与奔向自由民主的西化,更难以操作,因为自由民主的最典型操作,就是民主普选与全面私有化,实现起来很容易。
俺是 既反对回归马列毛,更反对庸俗的自由民主,而是主张从毛泽东再出发,更集中统一,更多元开放,也就是实现中央集权的现代化。
胜利的关键在于集中统一,发展的关键在于多元开放。
中央集权的现代化,实质就是集中统一的多元开放,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既有集中,又有民主的民主集中制。
统一又多次元,集中又开放,这是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上看,毛主席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遵循了这个宗旨,这是中国区别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原因。
邓的改革开放道路,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统一又多次元,集中又开放的准则,到了这次十九大,将党领导一切,写进了党章,这是中国自信的重要表现。
毛与邓的区别,主要是毛更偏重理想主义,而邓更偏重实用主义,毛更偏重自力更生,独立自主,邓更偏重韬光养晦和短期利益。
邓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走到今天,摸着石头过河,已经快摸到头了,是滑向庸俗的自由民主,还是从毛泽东再出发,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正面临重要的抉择。
更好的生产方式,与更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标准,工业化是更好生产方式的决定力量,而城市化则是更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指标。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已经不是工业化,而是城市化,也就是主要不是生产,而是分配。
随着大工业,大商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而大城市的居住空间却难以增长,而且这些稀缺的土地房产还被人为垄断。
工作机会,与居住权利的严重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解决这个问题,绝不能走西方自由民主的路子,而必须从毛泽东再出发。
了解西方历史的人都知道,自由比民主更重要,这个自由的关键就是迁徙自由,通过迁徙自由维系社会的流动性,和均衡性。
与西方有广阔未开发的土地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却很难实现均衡,中国的均衡必须依靠中央集权才可能维系。
而民主割据形成的排外主义,又会严重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中国近三十年人口流动的最大决定因素,仅此一点,就值得基本肯定。
流动性,是发展的前提,如果连流动性都无法实现,发展就不用提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大乱大治的根本原因。
流动性枯竭,发展遇到了天花板,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世界的问题,相对而言,中国还是情况最好的。
城市化的比重,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与就业和保障结合起来,只有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社会保障的城市化,才是更好的城市化。
那么,因为科技发展造成的就业机会更集中,与大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可能缓解,那就是动态的城市化,流动的城乡一体化,让人们在城乡之间可进可退,来去自如,既可以得到工作机会,也能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就业机会集中,与大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绝不是市场,自由,民主能够解决的,唯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可能缓解。
这是马列毛的思想,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现实基础,但统一集中,绝不是走向单一封闭,而是更多元,更开放的。
文革前,都能自行其是,另搞一套,而且明目张胆地限制主席参加会议和发言,让主席公开拿宪法要求发言。文革末期,当时官僚们对主席的意见甚大,邓显然是很清楚的,在主席逝世前不久,主席要求邓总结文革,给予基本肯定时,断然拒绝,显然自认为真理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主席手里。
文革后上台,从根本上推翻了主席路线,让媒体到处宣传主席的晚年错误,不可能自认比不上主席的。
才能知道,邓是否可用。再说,毛去世前的1976年4月7日,根据毛泽东提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会场[7]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如果毛撤销邓一切职务,也叫重用,那什么不叫重用?你这样颠倒黑白地造谣,也不怕名声臭大街啊?
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观点。而改开时代的汇率是偏低。
懒厨先生这种主席试图改造人性又败于人性的观点,应该说很流行。我看来达萨先生主帖以“神性”概括主席,并把主席的失败归于“神性”与人性某种程度的背离,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是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必然有短期目标,有长远目标,而“改造人性”无疑是长远目标。主席对人性,或者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无疑有很好的洞察,否则他就不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如果说主席认为改造人性是短期目标(大多数人认为这不切实际,且大多数的观点得到了事实验证),我看这不符合主席大政治家的地位。如果说主席有洞察,却又想要追求不符合洞察的目标——这里可以借喻一个著名神学悖论:如果上帝全知全善,世间为何还有诸多恶行?
应该注意的是:其实主席“改造人性”的目标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我想大家都会承认,经过文革,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产生了根本改变。我不能断言这是成功抑或失败,因为我不知道主席本来的目标是怎样的。但从主席文革隔一段时间要再来一次的论断看,主席并不认为可以一蹴而就地改造人性。因此我认为可以这样判断: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改造人性这一目标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我认为文化大革命应当有一个短期目标(空喊千年大计而无五年计划,恐怕十年后就会被遗忘),而短期目标也很明确:选拔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并建立起合适的接班人选拔制度。
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很多毛粉儿(当然,学习主席道路学成了粉儿就很怪)同时具有传统文人的道德洁癖:耻于谈权和钱。好像争权天然是不道德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很多讨论刻意避开了文革的发动与原接班人刘少奇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系。
于是出现了一个现象,邓小平以不光彩的手段拿下了其政治打手赵紫阳(赵当然有赵的问题,但邓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纪律),被作为邓的功绩大讲特讲;主席以组织途径拿下其政治接班人刘少奇(八届十二中全会决议刘“叛党叛国”,我认为这结论是有问题的,但组织程序上无懈可击),反而成了文革期间政治秩序混乱的证据。这个论调是流传如此之广,乃至于积非成是,很多自居于毛派群众都受了影响,比如参与这帖子的河友就有,岂不奇哉怪也?
主席对接班人问题的重视,尤其是发动文革前后一段时间进行了许多思考,是可以从诸多记载中证明的。主席拿下刘,很多文章(有意或无意的)归因为刘有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的风险。刘固然已经走上苏修道路,并可能越走越远;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主席拿下他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首要原因。
纵观文革中风云起落,接班人的上台与倒台其实有一个共同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赢得广泛支持。刘从五九年庐山开始,在党内威信就开始下降,乃至四清、文革初期的工作队,已经发展到了使用强制手段解决问题,于是倒了。林帅把自己的儿子捧成“超天才”,在空军当太上皇,“空军的一切由立果同志指挥,空军的一切由立果同志调动”——这当然不是林立果自身努力的结果,于是也倒了。
主席亲自提拔的继承人也适用于同样标准(当然,刘和林帅的威望地位也有主席提拔扶持的因素)。比如张春桥同志,众所周知主席非常看重春桥同志的立场端正和理论能力。但七零年庐山一会,他被林帅率众人围攻,这个实事求是,有春桥同志自己未能服众的问题,于是有了“当了十年副手”的谈话。又比如改开以后很多文章里斥为草包的王洪文,是完全靠自己当上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的,这才吸引了主席的注意。但他到中央后同样不能团结大多数群众,而是搞“四人帮”,于是主席也放弃了让他接班的打算。主席最后选定的(不是组织上决定,但主席这个意图很明显)接班人华国锋,目前毛派和邓派都看不上他(当然这与他后来没经受住考验有关),但当时却是最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的人选。
以文革筛选出更合适的接班人,我认为这个目标是文革的失败,不仅选出的接班人没有经得住考验,连整个制度也被废止了。我们回顾历史教训,不妨更深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主席为什么要通过文革这种方式去选择接班人?相对于惯常的社会秩序来讲,文革无疑是动乱,但同时其筛选作用必然也更强,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由大乱而大治”,可以期望,这样选出来的接班人(还可以推而广之,不只是主席的接班人,还有由上而下的整个执政班子)拥有更强的能力,在群众中享有更高的威望。
主席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接班人的选择?要从周期律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其兴也勃焉”,在王朝初期时,必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带来一波社会的发展。这有建立王朝的过程中消灭了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因素,但王朝的建立者必然拥有较高的能力,较能够代表当时社会的需求,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王朝末期时,随着新的既得利益者形成,统治集体不可避免的腐朽堕落,由此带来的是社会秩序的动荡甚至崩溃。这一过程中,统治集体固然难逃被消灭,广大人民同样要承担痛苦,生产力也会被破坏,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倒退。另外,与历史不同的是国际形势,冷战时期我国强敌环伺,如果发生内乱,导致政权被颠覆,乃至开除球籍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为什么主席受到了战友们几乎一致的抵制甚至是反扑?原因很简单,随着革命的胜利,主席的战友们就是新一代的统治集体,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当然要享用政权这一胜利果实。俗云,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如果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主席这种叫人吐出到手的权力再次竞争的行为是结多大的仇?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
同样,这可以回答达萨先生主帖的问题。主席的战友们能力、道德,都不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变了,彻底反转了。我不会替毛主席高呼道德口号,认为只有毛主席才是完人、才能代表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我认为只有毛主席(我还没发现他战友中有另外一个人,包括先总理)是完全站在被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而我是被剥削阶级,这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文革这样的机会,我以及我的后人就要以远远更危险,或远远更屈辱的方式来换取不被剥削——注意,被剥削阶级无法选择剥削的形式,它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很温和,但同样也可能一般人完全接受不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毛的战友们是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既得利益者。我想河友们绝大多数都是被剥削阶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拥护革命,反对剥削呢?试图以革命的功劳来掩盖他们是剥削阶级的事实——讽刺的是,他们的确是以革命的功劳换取剥削权的——我要问一句,这样的人,是分到了剥削的一杯羹,还是脑子让剥削阶级洗坏了?
至于文革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想可以继续引用毛主席的话:有奋斗就会有牺牲。至于这种牺牲值不值得,毛主席的话我引用的够多了,最后以一句资产阶级头子的话做结吧: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
三年解放战争老蒋垮得太快,共产党从干部储备上实际上没有做好接管全中国政权的准备。
抗美援朝的几年,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牺牲在朝鲜,使得本来整体干部储备不足的土共更加缺少合格的党员干部。
大批具有“做官”思想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合格的人进入了党内,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 整个干部队伍迅速向官僚统治阶级蜕变。 老毛和他的追随者人数上力量上是少数(67年,武汉陈再道就敢兵围老毛),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老毛是在独力对抗整个官僚阶层。
林被搞掉之后,官僚集团借清算林集团,彻底清洗了老毛一方面军的班底,自此,毛手里没有靠得住的兵权(76年,叶参座手下的党指挥枪的解放军战士们把共产党的政治局常委一锅端),已在同官僚集团的斗争中落败。
共产党的主席向他的党内同志们威胁要“重上井冈山”,言外之意,他的那些在城市里掌权的共产党战友们,跟以前的国民党,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