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qby回忆录有感 -- 向前向前

共:💬606 🌺7769 🌵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19路军搞福建事变的时候是有机会的。
家园 他那个假文凭,被揭有点儿奇怪。
家园 长征后期已经处于生死一线之间了

可参考俄界会议

家园 早不去晚不去偏偏派系落败全家帜高气昂去,给谁看得?
家园 俄界会议

主要的议题是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依照主席抓主要矛盾的一贯做法,应该不太可能在其它问题上纠缠。另外,当时tg的高层认为苏联是圣地的很多很多(就是解放以后也是非常多),以主席当年的地位也无法坚决反对。再说,红军不是直接去苏联,而是先到陕北打游击,只要到了陕北,红军还有可能去苏联么?要知道,红军的口号是北上抗日,到了陕北不去抗日,却往苏联跑,就是再亲苏的人恐怕也张不开嘴吧。所以只要红军到了陕北,就必然向内地发展。就算没有抗日这回事,主席也会想办法把红军留在内地。独立自主是主席一贯的做法,既然红军已经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又怎么可能主动投怀送抱呐。

家园 鄂省是江湖之争的老战场

展开说两句。

点看全图从改开以来的历史上看,鄂省自关广富以来,一直是老木匠为数不多的自留地。江当年“意外”出线,邓陈各自否决对方人选是主因,老木匠的趁机推荐,也是关键。

所以鄂省一直传:江关关系不错。江在文革期间也在武汉工作过不短时间。

92南巡,邓选在武昌火车站当着关等人说了那句著名的重话“谁不改革就下台”,就是要关给江带话,关当晚就照办了。

江因此与关关系更好。多年来不断传出关要出事的传闻,但最终仅以关的爱子被抓了结。而且,还关在湖北监狱,方便关时常探视。

江湖交接时代,为拿下鄂省,古月做过两次努力,一个是“林”,另一个虽历任鄂省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武汉市委书记、鄂省专职副书记,司法部常务副,最终还是被习闲挂在政法委综治办主任位子上坐冷板凳退休。盖政法委要害之地,习断不许别人布子,更不说口派了。

此两人都是鄂省囗才舵主出身,出任省委常委时均四十余岁,因工作关系,都与家中长辈长年熟识。所以知道些细节。两人在中央党校受训时,古月都曾谈过话。

两人共同的特点是都不贪,后者尤甚,任省委常委时,家中14吋的电视还是黑白的。可见一心仕途。

而且从能力上,仅“小学文化”(家中长辈原话)的“林”,更为突出。也是因为太想更上一层楼而不为文凭所累,才有后来的假文凭之祸。那个在职研究生文凭,确实有问题,当然也可以理解,当时大有前途而文凭因文革而“耽搁”的高干们,有几个不如此呢?

两人连续折戟鄂省,可见江派断然不许口派轻易染指。

后面的红中,更是江派大将。如今受习拔擢,除了舍得不顾体面的喊口号外,江习之间的渊源,也是重要原因。

再一个,俞进局时也是放在鄂省补全封疆资历最后升沪的。这全然是江“因人设岗”,否则湖北巡抚岂能入局?

所以这两年来,因江习之间的“信任”,湖北省武汉市的前四把手全部升任,甚至武汉市公安局长也被拔擢去津门接替武长顺,现在已是津门常委——就毫不奇怪了。

而空下的位置,从省委书记、省长及至武汉市委书记,全部是习的(包括山,栗)的心腹。

由此可见,鄂省已全部从江系“平滑”过渡给习系,而不留口系任何染指之机。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苏仙岭,桥上,老老狐狸,
家园 缪合林

男,汉族,1951年7月生,湖北鄂州市燕矶镇人,1971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

1971.08——1973.05,湖北省鄂城县燕矾区革委会工作员,共青团鄂城县委常委;

1973.05——1975.01,湖北省鄂城县临江公社党委副书记,东沟公社党委书记;

1975.01——1981.04,湖北省鄂城县委副书记兼东沟公社党委书记;

1981.04——1985.01,共青团湖北省黄冈地委书记(其间:1983.09 —1985.01南京农业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专业学习);

1985.01——1987.05,中共湖北省罗田县委书记;

1987.05——1987.09,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

1987.09——1990.09,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党组书记(1989.03—1989.07 在中央党校进修2班学习);

1990.09——1996.01,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1996.01——1997.12,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书记;

1997.12——1998.05,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8.05——1998.09,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8.09——2002.06,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2002.06——2003.05,因被发现硕士文凭造假,待安排;

2003.05——2008.01,中共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副省部级);

2008.01——2008.02,中共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08.02——江苏省南京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12.12——当选为南京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特邀人士)。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关广富从省人行行长直升湖北省委书记的幕后故事

关广富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湖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关广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6日19时12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遵照关广富同志的遗嘱和亲属意愿,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不举行遗体送别仪式。20日上午,关广富同志遗体在武汉火化。

关广富同志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刘延东、孙春兰、李建国、李源潮、汪洋、赵乐际,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瑞环、宋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杨晶、郭声琨、王勇,回良玉、吴仪、钱运录等对关广富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关广富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李鸿忠、王国生多次前往医院或家中看望,并到家中吊唁。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王晓东、李春明、阮成发、傅德辉、黄楚平、于绍良,田承忠、张岱梨、尹汉宁,陈天会;罗清泉、宋育英、陈训秋、孙志刚、苏晓云等,以不同方式对关广富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郭振乾、赵富林、贾志杰、蒋祝平、王生铁等许多省老领导,以不同方式对关广富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在中国政坛上,关广富应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连续三届当选为中央委员,当过12年的省委书记,担任过10年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湖北省正部级领导达20年之久,仅凭这“铁四项”,在中国政坛上就实属罕见!

此外,关广富还是邓小平“南巡”接见的第一人。小平同志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谁不改革谁下台,就是在与关广富谈话时说出的。

更为传奇的是,1983年1月,52岁的关广富从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行长任上,直接升为湖北省委书记!从行政级别上讲,是从正厅越级直升正部;如果从当下政治一般规律来看,实际上是越过了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长,相当于连升五级!

关广富之所以能创造如此的官场奇迹,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曾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最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革命元老陈丕显同志。

文革结束后,陈丕显很快就被平反出来工作,先是任云南省委书记,1977年任湖北省委第二书记,1978年任湖北第一书记。在湖北主政的五年多时间里,陈丕显基本上响应了那个时候国家的改革政策,湖北在经济上维持了稳定发展,政治上拔乱反正,大胆提拔年轻人,其中关广富和王兆国 是其中的姣姣者。

1982年陈丕显上调中央书记处书记时,向中央大力推荐了自己非常欣赏的关广富接任书记一职。中央经过考察后,时任总书记亲自接见了关广富,经过一番谦让,关广富正式走马上任,开始了他主政湖北的二十年……

从银行行长到省委书记:从关广富看80年代干部制度的传奇————陈浩武

这是一段我亲历的往事。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它记录下来。昨天听说关广富先生去世,这也算是用这篇文章来纪念他吧。

我要记录的这段历史的主人公名字叫关广富,1972年起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并在1983年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关广富先生16岁参加革命,从东北随大军南下,止步于湖北。他的一生,肯定充满各种故事,各种传奇。但是他从省人民银行行长一步跨上省委书记这个位子,肯定是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传奇。在某种程度可以说,这件事情在中共的干部制度上是一个少有的特例。

而我,恰恰是这一特例事件的亲历者。

1983年,我当时的身份是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室秘书。像往年一样,每到岁末年初,都要到北京参加人民银行全国分行长工作会议,总结今年,安排明年。像往年一样,也是我陪同关广富行长到北京参加会议。

办公室秘书,当时在机关里称为“笔杆子”。那个年代的秘书,不像今天的首长秘书,位高权重,几乎是二号首长。但是那个年代,社会上充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一个单位的“笔杆子”是颇受人尊重的。

我和关广富先生的相遇,也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结果。

我是1974年到湖北省银行干部学校学习的,当时的身份是“工农兵学员”。“工农兵学员”是一个历史称谓。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上大学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推荐的方式,当时的口号是“从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中选拔大学生”,所以称为“工农兵学员”。1974年,我从湖北黄陂县推荐到武汉的银行干部学校学习。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湖北省革命大学,是一个为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当时,这所学校的领导归属是湖北省人民银行。

知识青年这一代,充满坎坷,在我们最需要读书的年代,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但是对知识的饥渴依然存在, 我在去银行学校上学之前,已经开始在阅读有关政治经济学的书籍,这是一个在黄陂工作的大学生推荐给我读的,是他们在大学时的教科书。在那个很多人都不知道“政治经济学”为何物的年代,一个年轻人自学政治经济学,读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教科书,的确是有点稀罕。

记得若干年后,我有机会陪武汉大学刘道玉先生在北京史家胡同八号拜访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时,曾经给他讲过我的这段经历,他老人家听了非常高兴,哈哈大笑。我当时不仅在自学,而且还零零星星写了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我曾经写了关于《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小文,当这篇文章作为我报考银行学校的资料送到学校时,学校里教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大吃一惊,把我作为一个例子到处宣传。

所以,我在学校期间,就以能读《政治经济学》而浪得虚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和关广富先生相逢。

那是1975年。我当时在湖北的监利县人民银行实习。

工农兵学员在学校学习,有很多名堂,那个年代,学习是假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谁还要你真正读书?“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任务叫“上,管,改”,其中一个改革的形式就是“开门办学”。所谓“开门办学”,就是把学校办到基层去。我们银行专业就到湖北的监利县人民银行去了。

监利是一个位于江汉平原的一个农业大县,富饶而且贫穷。我们开门办学的基地,就设在人民银行监利县支行。说是办学,其实就是在银行做一些出纳会计的具体业务工作。我被分配学习信贷业务。有一次我和一个农村信贷员的调查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一种高利贷现象。而且这种高利贷不是以货币形式而是以实物形式存在。我和这位农金员老师在监利县堤头公社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个曾经在朝鲜战场打过仗的转业军人,他有多余的粮食,春天他把稻谷“贷”给那些急需粮食渡春荒的农民,秋天以一倍的数量归还。就是借一担还两担。也许这种古老的借贷方式在江汉平原存在好多年,因为这里灾荒不断,春季经常断粮。但是,在当时,在“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之下,这种形式会看成一种剥削,也看成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扰乱而不允许存在。

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背景,是毛泽东正在提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列宁的语录“小生产每日每时的在产生资本主义”。堤头公社的这一桩高利贷案子,正好迎合了这个大环境,证明了无产阶级理论的正确。我就把这个事情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就是《从监利堤头的高利贷看小生产如何产生资本主义》。

今天看来是一篇非常荒唐的文章,但是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却是极好的应景之作。很快,我的这篇文章就作为开门办学的成果被刊登在学校的《学报》上。

有时候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就是这一篇文章,使我和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关广富先生发生了联系。

事情是这样的。

1975年,关广富在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组织了一次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研讨会。通知我们学校的领导要参加会议,并且指定学校领导要在会议上发言。我们学校一位副校长也看中了我的那篇应景之作,就把那篇调查报告带到会议上,以此为主题作了发言。这个发言立即引起了关广富的注意,他是一个对新事物极为敏感的人。他笑着对这位陈姓校长说:老陈,你的水平我知道,你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老实告诉我,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这位校长也很诚实,他如实报告说,关行长,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学生写的,是他在监利县人民银行开门办学的一份调查报告。

关广富听说后,先是一惊:学生写的?然后马上正色说,把这个学生给我找来!

于是,我走进了关广富的视野。

人生当中有很多偶然。人和人的交集不知道会在哪一个轨迹上。背后也许只有天意。

1975年的夏天,我记得午饭以后,我正在厨房的水池边洗碗,我们班的支部书记走过来对我说,陈浩武,下午两点钟,你去省人民银行政治部,有人和你谈话。

在那个年代,一听说组织部门谈话,第一反应就是害怕。

我当年在学校读书,虽然经济学成绩很好,虽然《资本论》读得很好,但是由于“批邓不积极”,依然属于“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加上自己家庭出身不好,所以在政治上一直受压制,被边缘化。入团、入党这样的事情轮不到我们,挨批的事情经常有。所以,听说省人民银行政治部要我去谈话,我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错误,因此心中非常忐忑不安。

省人民银行办公楼在今天的武昌司门口,是国民党时期的湖北省银行旧址。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大院,巨大的铁门张扬着极度的威严,铁门里边,长长的葡萄架遮蔽了夏天的阳光,显得非常阴凉。宽大的条石屋基和宽大的油漆木质楼梯,使整栋建筑物看起来非常庄重威严。和我谈话的是政治部主任,内容很简单,但非常令我意外,甚至给我惊喜:通知要我下周去省人民银行办公室实习。

后来了解到,其实就是关广富行长要我去他的身边工作。于是,我的命运的轨迹开始发生变化。实习一年以后,我毕业了,正式分配到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工作。成为办公室秘书。

再回到我们要叙述的主人翁。

1972年即调入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主持工作)的关广富,是一个极爱学习的人。他思想新锐,精力充沛。在他之前,人民银行这个机构在省直机关是比较受冷落的单位,调到人民银行任职的领导,也被认为是去“养老”。关广富的前任,就是一位在延安时期就从事金融工作的资格极老的老干部。但是,关广富却是一位非常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他可不愿意来养老,他雄心勃勃,要在人民银行的舞台上干一番事业。

关广富先生命运的巨大转变发生在1983年。

八十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政治清明,官员比较廉洁,社会充满正义感。八十年代中国的精神气质,主体是昂扬向上的。对于关广富这一批人来说,他们的机会,就是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

实事求是地说,关广富在担任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期间,的确展现了他的优秀才能和进取的精神。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它只不过是财政的附庸,担任一个“出纳员”的角色。

但是,在八十年代的经济改革过程中,人民银行的作用开始显现,那时虽然还没有正式提出“中央银行”这个概念,国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货币政策思想,但在市场经济潮流的涌动下,在价值规律作用下,银行已经开始发挥对国民经济重要杠杆作用,信贷资金开始从流动资本领域转向固定资本投资领域。银行业开始在很多领域取代财政而全面介入经济生活。我记得当年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有影响的文章,题目叫《按价值规律办事》,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要发挥银行的作用。所有一切,都在显示金融业一个大时代的到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正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大变革,为关广富这样的政治精英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使他有了展现作为金融家的才华的机遇。作为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他敏锐地看到了银行在新时期的巨大功能,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思考,他极强的行动能力,使他在湖北的金融活动中屡屡有创新之举,把一个省级分行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很快赢得中共湖北省委和人民银行总行的重视。他的勤奋好学、开拓精神、善于抓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作风,也使得本来比较保守的银行系统充满朝气和活力。以监利县龚场信用社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工作,以桥口办事处我代表的城市金融工作典型,迅速在全国叫响。

我作为他的部下,在旁边观察,总结了一个“第三期简报”现象。

每年在北京的全国银行分行长会议,关广富行长的发言一定会刊登在会议的第三期简报上。会议的第一期简报是中央首长讲话,因为国务院的分管领导一定会到大会作报告;第二期简报是总行领导讲话,是会议的主题;而第三期简报一定是关广富行长的发言。一到大会分组讨论,总行办公厅的一些“大笔杆子”,像王喜义(后来担任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张肖(后来担任工商银行总行行长)等,都会到中南组,听关行长发言,然后把他的发言整理成简报。年年如此。可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们,都认为只有关广富行长才能敏感而准确的把握会议的精神要领。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关广富和他所领导的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确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巨大的变化发生在1983年初。

像往常一样,他带我去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人民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这个时候,我已经在他的身边工作七年了,他对我培养而且信任有加。无论是下基层调查研究,还是到省委,到北京开会,他都带着我,此时,省分行的主要的文字材料,包括行长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来银行会议的报告等,主要都出自于我们几个年轻人的手笔,出于对他“知遇之恩”的感激,我几乎是拼命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跟着这么一位领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次全国分行长会议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

他向我透露,他可能马上要担任湖北省副省长。

根据后来的资料证实,关广富在去北京开会之前,省委已经和他谈过话,让他出任分管财贸工作的副省长。

北京的冬天,气温极低,关广富有饭后散步的习惯,因为外面温度太低,我每天晚上陪他在京丰宾馆酒店的大堂里遛弯。走了一圈又一圈。有一天晚上,他一边走一边对我叹息说,这么多年,组织上没有考虑他的提拔问题,这下可好,一下来了两个!

来了两个?我非常惊奇。

原来,人民银行总行得知关广富要担任湖北省副省长,马上召开党组会议,希望提拔关广富担任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因为当时总行李飞常务副行长退休,需要马上补充一名副行长。

当时担任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的是吕培俭。吕是从财政部副部长位置上调过来担任人民银行行长的,他担任行长以后,曾经到湖北省调研,对关广富的能力颇有印象。吕培俭去找中央当时分管经济工作的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汇报,姚依林原则同意,要他去和中共湖北省委协商。

关对我所说的“两个”,就是指当时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都在争着用他。

我问他:那你怎么打算呢?

他说:我到无所谓,关键是我们家老余(他夫人)不想到北京,说北京气候不好。

如果事情到此,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但是,事情没有完结,而且奇峰突起。

八十年代,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代。

当时,以胡耀邦为首的党中央正在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本来,按照中央的意图,省一级领导干部的年轻化分两步走,第一把手先由一个年龄稍大的老同志过度,配一些年轻的干部逐步接班。

按照中央的这一部署,湖北省将由王全国同志担任省委书记。1919年出生的王全国也是湖北籍人,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到湖北之前,担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是一位具有进取精神,懂经济的老领导。而且王全国本人已经到达了湖北省,任命了常委、副书记,甚至已经在省委礼堂给省直机关干部作了报告。

这时,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给中央写信,他建议中央在推行干部年轻化问题上,不要“两步走”,而是要“一步到位”。即选拔年轻的干部担任省委第一把手,加快年轻化的步伐。而且他本人表示,自己愿意以身作则,提前退下来,把位置让给更年轻的同志。显然,这是一位能理解中央精神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老共产党员。

胡耀邦总书记接到谭启龙的这封信,可以说是大喜过望。

推行干部年轻化,主要的困难和阻力来自于老干部。现在有老干部自己站出来讲话,自己表示要提前退休,以支持中央的干部年轻化战略实现,这简直太好了!

于是中央立即决定,凡是还没有宣布新班子的省份,一律暂时停止,重新考虑人选。

湖北恰恰属于已经确定人选但是还没有宣布的省份。于是,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被再一次召到北京京西宾馆,中央要湖北省委重新考虑,看谁适合担任省委书记。这时,关广富的机会来了。

关广富出生于1931年,当时只有52岁,属于年富力强;他有湖北大学函授的学历文凭,也可以算作大学生,属于有知识;他在人民银行工作,属于懂经济,是专业干部。三个条件全部具备,中央领导同志当场拍板:就是他!

中央同时决定,将已经到湖北的王全国调任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

此时的关广富还在京丰宾馆开会,他并不知道刚刚发生在京西宾馆的事情,人民银行行长吕培俭也不知道,他刚和中共湖北省委商量好,湖北省委同意让关广富去北京担任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他兴冲冲地去给姚依林副总理汇报,而此时知道内情的姚依林副总理告诉他:你来晚了。关广富已经被中央确定为湖北省委书记。吕培俭行长对他的部下如此快速的升迁惊诧不已。

而远离政治生态的我们,还糊里糊涂地在京丰宾馆开会。

一天中午午休时,我突然接到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的电话。

打电话的是一个陌生人。他自报家门,说他是湖北省委办公厅处长。然后非常郑重也非常客气地说:有一个重要工作请你帮助,你一定要买到一张今天晚上七点钟的北京到武昌的37次火车票,一定要把关广富行长送上火车,让他明天早上务必到达武汉。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我虽然不知道内情,但是从这位处长的口气里能够感觉事情的重要和紧迫。我马上去落实,通过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拿到了晚上的火车卧铺票。并且把关行长送上了火车。我记得关行长和我分手时,对我说:小陈,给我一点钱。

关广富有个特点,从来不碰钱。和他一起出差,所有的生活方面的事情,都是我一手安排。那天,我给他10元钱。当时最大面值的人民币钞票。

我把关行长送上火车,回到宾馆以后,那位省委办公厅的处长再一次来电话,询问情况。当我告诉他关广富已经登上去武汉的火车时,他连声说:谢谢你,太好了!太好了!

关行长回去了,人民银行总行通知湖北分行另外派一位副行长来北京代理关行长参加会议。刘振陆副行长代表关广富来北京参加会议。

京丰宾馆的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还在进行。

真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人民银行总行在京丰宾馆两周的会议,外面已经发生了好大的变化。

几天以后,关广富重新回到北京。

当他再一次出现在京丰宾馆时,他乘坐的是一辆挂军牌的吉普车,后面跟着一位身高估计在一米九左右的英俊魁梧的军人,腰里挂着小手枪,小伙子是中央警卫局的警卫员。在一个如此高大的军人面前,关广富的个子显得颇为矮小。但是,此时的“关行长”已经成为“关书记”了。他正式被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第一把手。完成了从一个部门负责人到地方“诸侯”的大步跨越。

他这次进京,是中央领导人和他谈话。他刚刚在中南海受到习仲勋和宋平的接见。他告诉我,那天我把他送上火车以后,第二天早上到达武昌,马上被省委的人从火车站接到省委会议室,等众人坐定,韩宁夫同志宣布中央文件。他说:当我听到“关广富同志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时,我的脑袋“叭”的一下炸了!他一边说,一边还做了一个手势,那个手势是表示脑袋“爆炸”。

所以,我猜想,直到他进入省委会议室的那一刻,他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担任省委书记!他完全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真的,在哪个八十年代,一个人成为省委书记,成为一方诸侯,没有听说他去北京跑官要官,也没有听说他去请客送礼,我估计决定他命运的胡耀邦、习仲勋这些人连认都不认识他,即使是湖北省方面的大员如韩宁夫、王全国等,恐怕对他也不是很熟悉。

关广富一夜之间成为省委书记,成为湖北省水果湖地区的奇闻,很多人实在无法理解,以致当时湖北出现一个谣传,说他是老革命家关向应的儿子,以求使他的这种惊人跨越获得逻辑的解释。

从那个时候起,关广富就开始了他的湖北省最高领导的任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湖北省委书记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一呆就是20年,创造了湖北省委书记任期最长的记录。

湖北省委原书记关广富逝世 邓小平南巡时曾汇报工作

中共中央原委员,湖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关广富于2016年4月16日19时在武汉逝世。

公开简历显示,关广富出生于1931年12月,黑龙江穆棱人,满族,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2月参加工作。

关广富早年曾任东北人民政府粮食总局科员。建国后,关广富长期在湖北省工作,历任湖北省财政厅地方企业财务处处长、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等职。1983年至1994年的11年间,关广富担任湖北省委书记一职。1993年起,关广富出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直至2003年卸任。

此外,关广富还曾担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主政湖北,恰逢邓小平南巡

关广富主政湖北期间,恰逢邓小平最后一次来到湖北。

据《湖北日报》报道,1992年1月18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将武昌作为南巡的第一站,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等领导来到武昌火车站向邓小平汇报工作。

邓小平这次南巡,出发前没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也不想惊动地方负责人出来迎送。这一天经停武昌,是因为邓小平有话要讲。

武昌火车站的站台只有短短的500米。他们走走停停,边走边谈,这是一次信息高度浓缩的谈话。小平同志一边走一边听着关广富的汇报,时而插上几句话,时而停下脚步。关广富后来回忆说,我们就这样来回走了4趟。

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论断,并告诫在场的省委、省政府领导:“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关于这段过程,湖北省档案馆提供的解密资料这样记载:“今天上午,小平同志路过武汉,在站台散步时,与我、郭树言、钱运录等同志谈了一些重要意见。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问题,小平同志嘱咐我们向你们报告。现将我们追忆的小平同志的谈话要点呈上。关广富。”

这份资料还记录:小平同志问:“你们怎么样?”关广富回答说,我们会议也多,报告有时也得一二万字。小平同志说:下去也不要到处作指示,指示多了也成灾。我那时下去就不作什么指示。学习也不要搞形式主义,内容要精、要管用,讲效果。

《伟人走荆楚,功德垂千秋》对这次历史的瞬间,这样充满激情地写道:“等你们更发展了再来”—这是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这是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嘱托!邓小平期待并相信湖北这块红色的土地,一定能够发展得快些更快些!

晚年生活,研习绘画

离休后,关广富开始研习绘画,新华网曾于2010年在关广富的个人画室对他进行过专访。专访中,关广富称“我是半路出家,没学过画,我的画还在探索发展之中。”

关广富向新华社记者提到自己对湖北神农架的特殊感情,称自己在湖北省委工作期间,湖北省委曾先后对神农架作过四次重大决策,这些决策是“走了一条绿色保护之路,是切切实实的路,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关广富说,我五次到神农架,前四次是在工作期间。神农架作为华中第一峰、荆楚大地的一页肺,很奇特。它是一块没有污染的净土,绿色宝库。中央对它也很重视,我在省委工作期间,当时不少中央领导都去考察过。我前四次也是工作考察。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省委曾先后对神农架作过四次重大决策,都是关系到神农架的保护和发展。我对这块土地有着割舍不下的情缘,这块土地太值得珍爱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画它,首先是工作情缘。回过头来再看,我对神农架的认识,和我画神农架的理念,就是多一点绿色,少一点污染。

回过头来看,当时这四条措施是走了一条绿色保护之路,是切切实实的路,这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当时没有提出要在那个地方搞GDP,要小小工厂到处开花,没这么干。

退休后,神农架一直让我魂牵梦萦,总在想如何保护得更好,总想为神农架做点事。这是一段难舍的工作情缘。

2012年年底,关广富绘画作品展在武汉举办,本次展览汇集了其78幅动物题材作品。

【生活杂谈】关广富当年晋升是什么速度?

1982年,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空缺,工作由第二书记韩宁夫负责。中央内定广东省委副书记王全国调升湖北省委书记,王全国已经到了湖北,开始熟悉工作,只是没有正式宣布任职而已。

关广富那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级别相当于省财政厅副厅长(享受正厅级待遇)。当时湖北省准备把他提为湖北省副省长,人行准备提升他有总行副行长。最后是有高人出手,关广富由副厅级职位,一步到位,升任湖北省委书记,其提升速度比火箭还快,堪称空间绝后。

关广富时年52岁,也算是国内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

他一步跨过的有副省长、省委常委、副书记、省长四道大关。连升五级。

一下子成了这么多前领导的上级,这工作怎么正常开展?

确实有点难,整个省委省政府班子中,个个是他的前上级。

关广富把湖北,尤其是武汉推上了巅峰,后来也让湖北深陷低谷。武汉1984年跃上全国城市前四,仅次沪京津,就是关手里的事情。

邓小平南巡接见第一人是谁?——走进关广富同志的丹青世界(上)!

在中国的政坛上,他应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连续三届当选为中央委员,当过12年的省委书记,担任过10年的省人大主任,仅凭这“铁三项”,在中国政坛上就实属罕见。他是谁?他就是“邓小平南巡”接见的第一人······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就中是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而提到邓小平号召全国人民真正大刀阔斧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又不能不提到“邓小平南巡”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昨天的新闻已成为历史,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邓小平南巡”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所谓“邓小平南巡”,也就是指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的系列考察活动。那么,“邓小平南巡”接见的第一人是谁?

首先还是请大家看一张照片,让时光到流到16年前一天。

这张照片讲述的就是,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途中,在武昌火车站和湖北省、武汉市负责同志亲切交谈的情景。照片中间者即是邓小平同志、和他并肩交流的为中共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左二),搀扶邓小平同志的当然是他最疼爱的女儿邓榕同志(右二),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同志(右一)和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左三,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也在其中。

从照片上还可以看出,“邓小平南巡”第一站的位置是在武昌火车站的1号站台上。也就是1992年1月18号的早上,邓小平同志所乘坐的南巡专列在武昌火车站停留了下来。在短短的29分钟里,小平同志和前来迎接他的湖北省、武汉市几位主要领导人一起,在这条长500米的站台上边走边聊,来回走了四趟。伟人的脚步在这里作了短暂的停留,而他在这站台上说过的话语,却作为“南巡”途中精彩的开场白而永留青史。

看了这张照片,大家也就知道了“邓小平南巡”接见第一人是原中共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

那么,小平同志对广富同志说了些什么?对于伟人的讲话,关广富同志当然是记忆犹新。他说:“小平同志下车的时候,就喊着我的名字:‘广富,我们边走边谈吧!’当我汇报到党中央确定了一个好路线时,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小平的讲话既是一个定心丸,坚定了大家改革开放的信心,也更象一股强劲的东风,激荡起整个神州大地的改革春潮。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广富同志是60岁,16年弹指一挥间,那么到了2008年,在这个收获的时节,76岁的关广富同志在干什么?

10月12日,正值金秋时节,阳光灿烂。这又是一个大喜之日,当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之时,记者纵横几千里从京城赶到江城,于下午4:30分左右也如约走进了广富同志的家。

走进广富同志的家,未见其人却先闻到了一阵墨香,原来画室里正放着他笔墨未干的一幅画。

(图为记者与关广富同志在一起,背景即是关广富同志的彩墨山水画,拍摄于10月12日17时左右。)

住在东湖之滨戒备森严的省委大院里,关广富同志虽仍享受国家部级领导的待遇,但他深居简出,言行十分严谨,谈话中除了谈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观点外,不议论时政,但是谈到绘画艺术他却津津乐道,滔滔不绝。

他认为尼采的精神分析使他受启迪,认为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两种精神,一则为“梦”,梦的境界是无故的生物形象;一则为“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而结论是,梦的图形色彩是墨白的心态物象。而中国画的历史形成规律,又使他明白了中国画运用的笔法、墨法是以取物象的骨气,表现宇宙的气韵生命;中国的画家无不受到中国民族哲学的思想影响,绘画也讲阴阳二气,所以,墨的枯湿浓淡、色的浓丽绚烂,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好坏。于是,关广富开始了长时间的“破墨”探索。他用墨时重时轻,大笔泼洒,画面墨色浓而有致,色彩变化丰富,干净利落,足见功力。而他画的一组神农架的彩墨山水画则如同一首首色彩的乐章展现在您面前,余音缭绕,值得细细品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为画好神农架,76岁的关广富同志多次前往深山野林采风写生。

在中国的领导人当中,许多人擅长书法,但是绘画有成就的少见,而广富同志却是另类,他在各级报刊发表百多幅画作,出版了多本画集,并有多幅作品被黄鹤楼名人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等地收藏,还有近千幅作品被海内外名人珍藏;他的画多次受到多位中国著名书画家的赞赏!但他并不满足,他觉得作画和做事一样,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要做好就做出成就。

关广富同志简介:

1931年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人,满族。

1948年入党,历任东北人民政府粮食总局科员、湖北省财政厅科长、办公室副主任。

196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经济系财政信贷专业(函授),任湖北省财政厅地方企业财务处处长,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

1983年起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93年起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离休后专研书画,成为中国著名的书画家。

有谁知道,关广富任湖北省委书记,枪毙了黄石女演员的事

回复

80年代末,很多省市改革开放,物质流通已很随便了。可是在湖北,黄石的以为女演员颇具姿色,到全国各地倒卖柴油。当时有些地方计划经济还在执行,价格差异很大。女演员利用姿色,搞回了200吨柴油到湖北,谋取了75万元的利润。其实,湖北当时干旱,大量急需柴油抗旱,应该说,客观上有利于湖北的农业。可是当时左倾思想严重,判刑问题上争议大,经关广富批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现在想来真够冤枉了!

网友中谁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吗?

长江日报登过,那个年代比较廉洁,这个案子就牵涉了几个小官员.要是现在她肯定死不了,现在的腐败网太大了,上下都串着.

关广富一向为人凶狠霸道,在银行行长期间,靠剽窃湖北省人民银行办公室和研究室大量同志们的心血论文为己有,出版一本论著书籍,并卑鄙使用拍上压下、欺上压下,吹牛拍马、飞蝗腾达、坐火箭从一个普通银行行长飙升省委书记。他在任湖北书记期间,除了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和整人以外,可以说他没有为湖北省人民做丝毫一件一滴的好事!他利用任湖北省书记的权力,让湖北省公安厅厅长给儿子关帅在湖北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非法拿取湖北省珍贵的香港夫妻团聚指标移民香港并在香港注册皮包公司后,关广富打电话责成银行及湖北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强行让湖北省数个省级银行和大型企业名义上以借给关帅的香港皮包公司,实为强取豪夺抢走数亿元人民币血汗资金供其全家享受挥霍,而国家和人民的血汗资金损失惨重,企业...

通宝推:桥上,
家园 陈训秋,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湖南沅江人

1977.02——1978.04,湖北省蒲圻县洪山公社党委组织干事;

1978.04——1981.01,在武汉师范学院 (1984.09 改建为湖北大学 )咸宁分院中文专业学习;

1981.01——1983.01,共青团湖北省咸宁地委干部(其间:1982.05—1982.07在中央团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3.01——1984.01,共青团湖北省咸宁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4.01——1984.02,共青团湖北省咸宁地委副书记 ;

1984.02——1985.08,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农部部长;

1985.08——1992.03,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0.09—1991.07在中央党校 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2.03——1993.07,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1993.07——1996.08,湖北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1995.09—1996.07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6.08——1998.11,中共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1994.09—1997.01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94.09—1997.06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

1998.11——2001.06,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兼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2001.06——2002.10,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2002.10——2003.04,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武汉市委书记;

2003.04——2005.05,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

2005.05——2006.04,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负责省委常务工作)(其间:2005.11—2006.01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04——2011.10, 司法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11.11——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部长级)。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13年4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

担任职务

1998年11月被授予副总警监警衔。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

家园 云横九派浮黄鹤--武汉当年第四,功不在关,而在南皮与主席

武汉当时之所以能排在三大直辖市之后,与关主政关系不大。实际上,汉口(不是1927年北伐设临时中央合并后的武汉)在清末的收入,就仅次于上海。这其中的功劳,要归功于个人的话 ,只能是张南皮与毛主席。

张南皮在鄂的功绩,一个汉阳兵工厂,足以改变中国近代史历史了。而其编练的新军,确实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

而毛主席对武汉的功绩,却并不为人所广知。当然,畅游长江后写的《我的一张大字报》,及给江青那封著名的“黑信”,以及后来著名的720事件,河里文革史专家们,耳熟能详。

而在经济上,主席对武汉的贡献,直到今天,还在被这个城市的人民日夜享受着。比如武汉长江大桥、比如当年全国四大体育场之一的新华路、比如亚洲最大的肉联厂、比如武钢(哦,今年被B大博士以“供给侧改革”为借口,寻隙关张了,算是报了当年刘跨越的羞辱之仇,这其中的缘由,以后有机会再说)。。。粗粗估算,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主席放在湖北武汉的,有14个之多。

除却武汉本身作为近现代中国重要的工商业尤其是重工业城市的历史原因外,主席对武汉的喜爱甚至偏爱,也当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武汉是建国后,主席除却北京外,到达次数最多的城市,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城市。

而这座城市人民对主席的记忆,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农民运动讲习所,比如坚持至今的横渡长江节

点看全图

主席对武汉的眷念由何而来呢?并不止是东湖的大、梅园的美,而是主席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与最挚爱的家庭,在武汉渡过了最甜美的一段。对这段美好的家庭时光的眷念,贯穿了主席一生特别是晚年。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行笔至此,鼻酸眼热,几不能成记。

通宝推:然后203,fisherx,独立寒秋HK,ccceee,吃土的蚯蚓,金台夕照,积吉,老阿,山药糕,尚儒,起于青萍之末,老老狐狸,西安笨老虎,苏仙岭,
家园 陈是得罪了俞正声。说说这张老照片中的事和人

两人都是一猜而中,狐狸兄确实博闻强记。

几个回复中提到不少事和人,引发了30年的许多回忆。今天过节,有空闲扯一番,谬误难免,贻笑大方。

先从那张照片说起。邓南巡之所以把武昌作为第一站,之所以能有这张照片,除了让关给江带话之外,还有一个家庭原因,就是前些日子才去世的邓垦。邓垦作为邓的弟弟,建国后在武汉工作生活了多年。曾认识一位老人,其兄原来是武汉市委秘书长,随省市领导赴京时曾有机会多次到邓家中,不是因为级别,而是出于这层特殊的家庭关系。据他说,邓在家说话极少,习惯于长时间沉默。唯一的例外是吃饭的时候,对着孙子说:“吃”。则彼时传闻中,邓眼中“只有家人,没有部下”,而毛心中“只有部下,没有家人”,盖不虚也。

而这张照片中的人,命运随邓那次武昌车站见面而改变的不少。

1、左一:钱,早在第一次学潮古月遭贬去贵州时,当时中央考虑的人选有两个,另一个就是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钱。可惜,钱不愿放弃湖北坐三观一的井底之望,认为贵州太穷(确实是全国最穷的省,GDP比之当年的江苏广东一县尚且不如,更何况当年排名全国前列的武汉),所以不愿去。搞笑的是,由于多年升不上去,钱多年后到底还是去了贵州。真算得上命里注定。

由于钱在80年代早期“朱德孙子上大学事件”中,曾陷害过我大学的功勋老校长,我对钱印象一直不好,不多说了。

2、左二:关。实际上,自从邓南巡后,关就基本失势了,两年后就去了人大养老,由来自陕西的贾老板接任。转帖中提到的关的儿子关帅(武昌八一路帅府饭店),那些与省公安厅长有关的传闻,是真实的。作为交换,该公安厅长(当然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退休后被关安排到人大任排名第二的副主任,而不是去政协。关晚年在湖北名声并不好,有一些很近的人告诉的一些事,当然,现在没必要公开说。

3、左三:田,知道他的人不多。时任湖北省公安厅长(不是上一节中提到的那位)。此后不久,他即被提到公安部,最后是常务副。任内的杰作之一,就是香港97的平稳过渡,治安非常平稳。不为人所知的,是当年中央为了这个平稳过渡,从内地抽掉了多少公安(甚至包括从各个省招收本科生去港警署,长期培养)打进去,这个“平稳”过渡中,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幕后故事。

4、左四:乐,时任武汉市公安局长。乐是照片中官阶最低的一个(市委常委、正厅),却是我认为最传奇的一个。大家如果留心的话,会在现存的主席在武汉特别是游泳或者与群众交互的录像中,多次看到他当年犀利的眼神)

其他的,没必要多说了。

回头说说狐狸兄猜中的这二人。

先说“林”。其发迹,其实还是跟关有关。他还是一个乡党委书记时,由于超常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报告能力,曾在一次对省委书记的当面报告时,不用稿子而把每一个数据讲得准确而来历清楚,关非常吃惊,回来就把他提到团省委。

他在荆门任书记的时候,与家中长辈相识的那个八卦,可以作一个例子,体现其为人处事。那日,长辈去荆门市公干,结果在官家宾馆中遭遇梁上君子,一众人都被偷得只剩内衣----要知道,长辈可是六扇门的干活。。。

“林”当时的职务比家中长辈高很多,听闻这事,立即亲自来宾馆,还带来了当地合资厂生产的T恤应急。。。加上荆门市时任市委副书记及其老公荆门市公安局长,都是家中长辈大学同学(文革前),所以此后与“林”的关系比较近,对他的事比较熟悉。

多扯一句:该荆门副书记(女),乃父是建国期关在财政部门工作的上级。由于解放前的历史原因(一次激烈战斗中,身为连长,仅以身免,后来被长期审查,这个故事,不知道与冯小刚那部名字来由不伦不类的《集结号》,有无关系,不过冯导曾经的一位编剧,是我的旧友,确实来自武汉,冯家中那个“恶躁”婆娘,大家更知道就是武汉特产的“恶鸡婆”了)。而关在这件事上,做的比较厚道,改开后,将原来上级的女儿,升任为市委副书记,现以省纪委常务副书记退休。她与她老公25年的家中故事 ,也算一个传奇的道德故事,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这里不多说。

后面一个陈,则更了解些。“林”出事后,陈实际成为古月在湖北的最大指望,其很长时间,与家中长辈是工作上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几乎天天见面。

陈一度与湖北省委书记非常近。但在一件事上得罪了时任政治局委员的俞正声(涉及湖北武汉由来已久的省市矛盾,陈是好心办事,却遭了俞的猜忌),导致后来但凡中央向湖北要人,俞就极力推荐。。。终于把陈赶去政法系统中最不重要的部当了常务副,与武汉市委书记比,实际等于是降了。

有了这个插曲,古月对陈的最开始考虑(接班湖北)等于是落空了。

等西红市之变、王局长夜奔、法拉利车祸、康师傅泡面。。。一系列出人意料之外后,政法委格局大变。。。习乘机对政法委大手术整肃,所以18大上,古月能做的,只能给这个老部下安排一个正部。那个原本炙手可热的综治办主任,只能说是冷板凳了。

当然,冷板凳也不错。司法部闹出的建国以来最为荒谬的买官丑闻,他这个常务副部居然屁事没有。现住在公安部家属院里整日抱外孙。

转的关的这篇资料中,还有一个人名:刘道玉,我想凡是了解80年代中国大学校长的人,都知道他当时的事及后来的遭遇。那个年代,武汉有两所大学校长,治学观点完全相反,甚至针锋相对,却同被广泛认为是80年代成功的教育家,也是一时之奇。

记得当年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女大学生宿舍》,背景即为武大,号称是中国最美的校园。

点看全图

仅以此东扯西拉的回复,重温那部纯结的电影,回忆那个相比今天而言,纯真的年代。

通宝推:empire2007,ccceee,老老狐狸,
家园 刘道玉是墙头草, 学术水平也很差

刘道玉是墙头草, 学术水平也很差

刘道玉早年极左, 改开后极右, 善于看风头钻营.

他是学化学的, 但是学术水平很差, 只好搞论文作假.

家园 帅府饭店, 我们都知道.
家园 其人其事,最好请河里武大的朋友置评

我也只能算是道听途说,虽然有曾有人事厅的亲属说过其人其事。

家园 关广富先生? 呵呵, 这已经是资本家的派头了.

关广富先生? 呵呵, 这已经是资本家的派头了.

自己和首长都是共产党的干部, 居然叫自己的首长 关广富先生?

呵呵, 这已经是资本家的派头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