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现在西西河首页和80年代气氛一样 -- 豪哥的江湖
,家里存款不超过4位数,85年为了买一处老宅子,举债2000元,父母每日操劳,出门打短工,用了5年才还完。
前三十年,特别是文革,被总结为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所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那种枯木逢春的解脱和轻松是所有人共同的感受。终于不必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被揭发,终于不必张口闭口阶级斗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终于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上学,可以出国,可以谈恋爱,可以做生意赚钱。总之,终于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常人。
那个年代,如果你开口就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词汇,会让人觉得狠奇怪,穿越时空吗?特别是像你那样的年轻人,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忙着赚钱,泡妞,天天一副阶级斗争的嘴脸基本会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对,就是电影《芙蓉镇》里面那个挂着破锣天天含:运动了,运动了。
说的电影,现在的小年轻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不了解。但好在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留下了很多现实主义的电影电视。当时的人演当时的社会,称为后来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最好方法。我就按照脑海中的记忆,推荐几步。
反映改开开始那一刹那的当然是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影片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很多黑暗面,比如城市和农村的隔阂,老百姓的普遍贫穷,借助梁三喜的口,骂了句:批林批孔,批你NMP。我刚刚在知乎上借这个题材回答了下,很多人认为梁三喜的遗孀用梁三喜的阵亡抚恤金还债是造谣,抹黑,其实,现实更残酷。陆军11军31师91团的王永志烈士,被昆明军区追记一等功,战后烈士遗孀来部队,唯一的要求是:他们家在遵义郊区,生活非常困难,希望能照顾一个“商品粮户口”。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最后无法解决。这就是当年真实的一等功烈士家庭的待遇。
了解当时城市生活的电影有陈佩斯和刘晓庆的《瞧这一家子》的第一部
了解当时学生生活的有《街上流行红裙子》
了解当时个体户的有《雅马哈鱼档》
了解社会《少年犯》和《黑炮事件》
这些电影反应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和社会,基本可以看作八十年代的纪录片。
你看过后,就可以大致了解八十年代是个怎么样的时代。而不是在这里空喊阶级斗争的口号
80年代哪里来的车匪路霸。严打刚刚过去,交通也不发达,路上车都不多。
没有前面社会主义时代的余绪,80年代屁都不是。
88后当然戛然而止,因为88的前后形势向世界宣告了之前的骡马底壳都是TM虚幻的。
算不算有组织?
现在回头看看,两少一宽啊,科学冬天啊,国企开始陷入困境啊,车匪路霸啊,军队经商,包税制啊,通货膨胀啊,崇洋媚外啊都是80年代开的头,上面乱棒胡搞,地方上乱七八糟
当然对某些知识分子 (从政的,经商的,文科的)算是春天吧,拿着喇叭的也是这些人 (对认真搞科研的知识分子来说,冬天而已)
连公知段子的开端,比如著名的夏令营的较量也是八十年代出来了
要不是后面+1s擦屁股,现在我国估计已经呵呵呵了
用枪押运。这趟路被打残打死不少人,都有人赡养!
还记得当年看中央台播武警狙击称霸某山区土匪事件!
当然上面吃得更多,收买国企工人阶级,农民也稍微宽泛点,结果到了80是年代末,危机爆发。
话说国企工人懒就是八十年代养成的,前三十年没听父母讲哪个敢怠工,敢粗制滥造,想挨批斗甚至扛破坏生产的罪名吗?
把积累拿出来吃干喝净
好比我把家里存的钱全都拿出来,买豪车,去旅游,给小孩买玩具买糖。至于以后买房子上学看病的钱?管他呢
我要真这么做,估计只有4岁的闺女会强烈支持,然后被老爹和老婆批判的生活不能自理
国家整体性溃烂,如果没有江力挽狂澜,中国在邓的治理下必然是四分五裂,华夏文明灭亡就在当时
邓代表的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腐败势力的重新复活和对新生革命政权的反攻倒算和彻底颠覆。从此王朝周期律重新复活在华夏大地上。
只是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很多事情大家不知道而己。
大下岗那阵还在上学,只是听老师闲聊时才知道东北那边出了好多事,死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