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何不能小看印度?正是因为有中国... -- 陈经
整个第三产业都不存在。
整个第一第二产业都是开足马力生产低值商品。账面看特别可怜。
和现在东北一样,生产1吨大豆还比不上南方养殖二十斤螃蟹。
能让人掏真金白银买,就是真的。
实际上我已经发现蹊跷了,就是世行默认用美元现价,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得比较多,卢比贬值比较少。这一多一少就把印度的问题掩盖了。
如果按照现价本币,再按照当年汇率折算,中国的GDP是印度的2.5倍
我只敢说,1980中国的GDP按照本币当年价值和当年汇率是印度的2.5倍以上。
1980~199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跌了600%, 本来1980中国的GDP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也远超印度。
在小平执政下,中国的人均GDP按照当年美元计算,很快掉到印度后面去了。
我小心一些,搭上一些时间精力,有点费用,算是持平。现在小心了,不会完全配合。
以上是个人的。
你知道有公司,组织占过印度人便宜吗?他们内部矛盾为你所乘也算。
谁占过便宜?公平的交往和合理利润,是普通水平,双方互利。
大家举实例为好。
钢产量高,发电量高,总量也没有多少。
印度从来都是靠第三产业拉GDP的。除非按中国的统计方法:工农业总产值才算,服务业不算,那中国GDP是比印度高不少。
但最终中国放弃了这个太僵化的统计方法。第三产业还是要的,服务业也是经济。
当年各工业国都在千万人口量级,最多一亿的时候,也曾为所谓的资源和市场打的不可开交,后来都被证明是非常无谓的。
同样的东西,中国的定价比印度的低,所以生产同样多的东西产生的GDP就比印度低
1980年是1.4x
中国对外贸易70年代初都是顺差,而且进出口高达100亿美元。一直到四三计划才开始赤字。这是40年前的100亿美元,按照购买力来说,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倍。
大庆胜利石油产量上来后,出口增加,80年代初又恢复了顺差。
而且四三计划开始前,基本都是顺差, 但不大,基本贸易平衡。要知道,这是45年前的200亿美元。按照现在的购买力估算外贸对经济的影响,要放大50倍。
这么大规模的平衡外贸,可见中国的汇率没有明显高估,直观上来看,原因就是那时的东西便宜,尤其是农产品,鸡毛菜经常2分钱3分钱一斤。中国的出口创汇的大户就是手工业品, 茶叶和传统食品,都非常便宜,茅台7块多一瓶,软中华5毛一包。
中国现在的钢产量是印度的十倍比1980年的差距还要大。国力用GDP是无法表示的。GDP只是个粗放的花了多钱的统计而已。真正说明国力的还要看生产了什么,消费了什么。
第三产业当然是必须的。但多年以前小猪同学就说过洗盘子是成不了百万富翁的。
比比皆是,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也是如此。
说明中国工业品没有竞争力。当时中国是工业品定价高以农补工,工业产值占比也高。比较汇率应该用工业产出。现在便宜卖特色农产品的国家多了,基本是汇率高估。
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当时远超印度应该是不争事实。
一样东西卖多少钱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汇率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格,中国的汇率高,但劳动力标价低,一个标准劳动的美元定价实际上没有差别, 你不能同时批评那时的工资低,又批评汇率高。
有意思的是在百度上找到一段话,讲的是1980年的中国出口构成:
据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的统计数据,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81.4亿美元,其中出口181.2亿美元,进口200.2亿美元。?
按出口产品类型分,农产品出口4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2%(下同);燃料和矿产品出口49.6亿美元,占27.4%;工业制成品出口87.1亿美元,占比48.1%。?
在出口工业制成品中,钢铁出口2.4亿美元,占比1.3%;化工产品出口11.3亿美元,占比6.3%;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8.4亿美元,占比4.7%;纺织品出口25.4亿美元,占比14.0%;服装出口16.3亿美元,占比9.0%。纺织和服装类出口额占比达23.0%。
进出口总额占当年GDP的1/8,已经算非常开放了,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当年GDP的1/3。达到这种比例的国家全球极少,也就中国和德国,连日本和美国也在后面。
当然,1949年的时候,美国的GDP是苏联的7倍,苏联又是中国的多少倍呢?在那个时候,中国关键的是要养活自己,赶快把合成氨设备建起来,把炼钢厂建起来。那个时候不是靠汇率贬值建立轻工业出口的最佳时机。
实际上按照不变价本币计算,前30年的发展速度快于后30年,况且后三十年还出卖了大量的本国土地,本该更快发展。
比中国从领先,变成了落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