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洞郎对峙初步结局:印度完胜 -- 种植园土
主体民族的利益是很困难的。有民主制度,你至少不必忍受到处政府资助新建的清真寺和大喇叭的噪音了。
2017年8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答记者问: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中方没有承诺不再修路。
印度外交部8月28日新闻公告
In recent weeks, India and China have maintained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in respect of the incident at Doklam. During these communications, we were able to express our views and convey our concerns and interests.
On this basis, expeditious disengagement of border personnel at the face-off site at Doklam has been agreed to and is on-going.
简单讲,印度只含糊地说“双方边防人员脱离接触”,这可以是印单方撤退、中单方撤退、或双方撤退之中的一种。既然印度无法明确说明中方撤退,唯一的可能就是印单方撤退。而且完全没有提到中方关于修路有任何承诺。
可见双方的声明是一致的:印度单方面撤退,恢复现状。
中方的声明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同时,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这可能是为了达成目前的状态做出的妥协:我给你留点面子,不马上恢复修路,但这是我自己的事,我想修就修,想停就停。
看来这路要明年春暖花开了再继续修了。
外交部写的东西肯定是双方表面都能接受的,关键要看实质。
实质上我方修路停了,所以实质上是印度胜了。
这是在印度内乱,中国绝对优势情况下我方获得的结果。如果未来中国内乱呢?如果中国老龄化内部出现收缩态势,而穆斯林四处打治安战呢?如果沉重的治安费导致汉族从新疆收缩,就像汉朝从羌区收缩呢?此情况下西藏也会成为一个大的经济包袱被中国甩掉,印度会得到西藏。
一切始于今天的一小步。
中国现在还不具有压倒性的实力,在美欧日俄不怀好意的围观中,只能接受必要的妥协。
微博说的顶个P呀
从这里看,8月和9月的气温其实差不多
http://lishi.tianqi.com/yadong/201609.html
印度这次撤军节奏把握不错,这边憋很久要使大招呢,人喵悄撤了。把咱的“婶不可忍”,和“言之不预”生生憋回去了
自己国内正好有个“大神”被判刑吸睛呢,民族主义分子暂时顾不上
可这毕竟是个玩火的事情,TG要还是想搞事,完全可以继续明火执仗的修路,印度人恐怕真经不住这种撩拨
再看看吧
反之就是印度赢。
1、首先,很失望。
2、我军是做认真备战的,而且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洞郎方向。有确定消息:连海军都做了明确战备,大批军工技术保障人员上高原。
3、印度是否因为:我们的战争指向和准备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外部也没有大国的明确支持,自忖实力不济,抑或已达目标而退,不得而知。
4、最为重要的,还不是洞郎当前还修不修路,而是:我们内部是否会在西南方向加大经济开发力度、加强作战准备;对外将印度从非敌非友的状态切换到敌对状态,至少是警惕状态,大力削减对印度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对不丹、尼泊尔的投资和分化。
5、我猜测的谈判结果是:印军先撤,我方确认后再撤,路先不修,双方各自模糊表述,实质性的要价可能在金砖会议期间发生。
6、总体而言,我方面子失分,可能会有继发后果。
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
2012年倒薄的时候,我写了这么多的文章,分析结论就是:胡蟹帝是奸佞,习梦帝是伪君子。当时多蒙老兄捧场。
打印这件事,本来以为我的分析出错了,人家真的是汉武在世。
可惜小人就是小人,你对一个伪君子寄予这么多的希望,种植园土你真是活该。
我还是比较欣慰的,起码从2012年以来,我一直都支持薄,看扁习某人,真的是没有看错。
讲三个故事:
一、两个人对峙,其中一个连骂带跳,最后对方决定回到车里冷静一下。然后又骂又跳那个就说自己赢了。然后围观群众说对方真怂。
二、两个人对峙,其中一个连骂带跳,最后对方决定揍他一顿。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群围观群众乃至执勤民警,当场将对方抓获。然后又骂又跳那个不用说也赢了。
三、两个人对峙,其中一个连骂带跳,最后对方决定回到车里冷静一下。然后又骂又跳那个就说自己赢了。然后周围埋伏好的各路人马悻悻而回。
这三个故事真正的区别就是围观群众的组成。
很多人在读故事的时候,读到“两个人对峙,其中一个连骂带跳,最后对方决定回到车里冷静一下”的时候,都以为现场只有两个人。但是实际上现场不是只有两个人。
中国的战略很简单,在中国有能力独立挑战最强的国家之前,不独自牵扯到与另一个大国的战争中去。这一战略在建国初的时候还不明显,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实力很差,有时候不得不去冒险。比如在苏联不能给与明确支持的背景下单挑美国;但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越到近来这一战略就越明显。比如说在与美国取得共识的背景下进攻越南。有美国拉住苏联,中国就进攻次一级的越南。在苏联倒下之后,情况是没有人可以拉住美国,于是中国始终没有发动任何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一战略其实不完全是既定,也并不一直执行得很好。比如说我们曾经计划在1996年解放台湾,甚至已经进入到实操阶段了。但是美国人一干涉,情报一泄漏,就被迫结束了。此后在美国进攻南斯拉夫的时候我们也跳过一段,大使馆被砸了导弹,就知道自己过界了。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我们不能。
在苏联之后,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这个格局持续了很多年,至今尚未终结。
这个“一超多强”,是我们处理国际政治事务的基本背景条件。在这个基本背景条件改变之前,一切决策都不能够忽略这个条件。
中印之间最近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一场摩擦。因为一场摩擦而改变整个战略布局,擦枪走火,只能是双方都蓄谋已久才会发生的事情。而现在至少中国不是蓄谋已久要发动战争,而印度也是在中国不断修路加强后勤建设的背景下不得不干扰中国行动,也是被动发生的主动举措。双方都不具有大战的准备。因为一场摩擦而擦枪走火爆发大战,原本就是概率很低的事情。
中国继续维持了自己的既定战略,跳过了陷阱,不能说输了。
印度短暂地达到了这次摩擦的小目的:阻止中国在边界附近修路。
有的人大概觉得是印度赢了。那么,下次我们换个地方修路,印度还要越界吗?下下次我们再换个地方修路,印度还要越界吗?这样下去,每次都是中国修路印度越界,国际上对印度的评价是什么呢?印度刹帝利站起来了?恐怕不是这样吧?国内对印度的评价是什么?印度刹帝利站起来了?恐怕不是这样吧?如果是要打仗的话,大不了以后再修几次路,再让几次。退避三舍嘛,几千年前的老把戏了。实际上不过就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行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诱敌深入、做好战争准备、打个狠的。我想,这次洞朗事件,中国绝对没有做好打大战的准备。没有这个准备,贸然发动战争,就是纯粹的冒险行为。
智者不取也。
南海的时候,美军都从菲律宾后边绕过来了,据说PLA也不过就是往海上打了几发导弹,算是对着美国人的耳朵眼放了几枪。可是,不论你万般挑衅,我就是不和你打。
不是不打,时候不到罢了。
就算所有的美国领导人都知道中国是一定要挑战美国的地位的,那又有什么用呢?天下各国有几个不这样想的呢?英美法俄德日印,有几个不想挑战美国的地位呢?都是想的。所以这种诛心的话,没有办法鼓动起对中国发动战争的热情。所以他们就都只能看着中国一点一点崛起。
我们不给他们借口。
有人说,这口气就这样忍了?
忍不忍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对付印度这种级数的国家,我们没必要押上国运。
如果不忍就要押上国运,那还是忍了吧。这就好像赌博,别人随便派个小弟押上一百块,你就要将身家性命押上去,就这种玩法,就算是你赌钱的胜率是90%,你也没机会杀到最后和幕后老大对赌。
毛还是蒋?
只是随便问问。和打印没关系。
薄肯定模仿毛,但他是联动的。你赞成他就不觉得他也是玩政治把戏吗?
一蟹不如一蟹,哪有好的?
何必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