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的历史背景 -- cobalt

共:💬269 🌺1692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王朝由盛到衰是规律

汉唐宋明清,大家都是三百年上下的寿命。

就像人一样,到了七、八十岁了都是一身的病,哪个先发作,哪个就是死因。

明朝的死因,不能怨东林党迂腐,不能怨崇祯固执,甚至不能怨吴三桂卖国。实在是年龄到了,换作其他人来做,最多改变一下死因,终究还是要死的。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你这种观点,应该是建国以后形成的

主流,算是叫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概括性的叫“历史大势,浩浩荡荡,......”。实际上过度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偶然性。实践中错误很多,更无法预言未来,以前说过多次,现在也懒得说了。

各个王朝虽然都灭亡了,却各有各个的不同。唐朝后期,全靠太监撑着。明朝灭亡的时候,实际上国家体制基本保持完整,没有全国各地军阀割据的情况,也不是说全国没有财富支撑对外战争了。而满清的国力,实在小得可怜 ,属于喘气和不喘上气之间,灭了它也不算是什么很偶然的事;更为关键的事,当时处于东西方开始互动的时候,《崇祯历书》的编写者就包含了很多外国人。如果当时能灭了满清,明朝有概率能继续维持100年,那么东西方的交流可能将会大致明朝的模式,绝对不会闭关锁国,不会象后清那么惨,落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境地。

满清入关后,以几十万人统治几亿人,类似蛮族入侵罗马,中国进入了自己的黑暗中世纪,文明停滞几百年,而适逢西方工业化,造就了中国近代的惨剧。

通宝推:林风清逸,一轮明月,俺本懒人,侧翼,Bullfrog,笑不拾,浣花岛主,mooncarxy,gschen,wioter,道可道,strain2,然后203,李根,
家园 又见好文

楼主好文,您回复也很好。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清末一样有清流党,著名的事迹是反对火车电报,慈禧让这拨人和洋务派相互制衡,而且清流党里还出来个张之洞,别看在中枢时跟洋务派对着干,外派地方马上发现清谈没用,摇身一变成洋务派大员。

总之,慈禧比崇祯高明,知道搞制衡,张之洞也胜过高谈阔论的东林党,那又怎样,还不是慈禧死了清朝就亡了。败家老娘们慈禧73岁死,她要是能多活几年,很可能辛亥革命会被轻松灭掉,那又怎样,无非就是清朝晚亡几年而已。。。

楼下假设大明彻底灭满清,仔细想想可能吗,最好不过就是收复辽东诸城,然后皇太极带人退到抚顺打游击,然后蒙古林丹汗填补真空,在辽东跟明军继续互掐,很可能皇太极就象李自成那样几年后东山再起。而且这还是假设皇太极不堪一击,但就凭现实中皇太极砍瓜切菜般的收拾蒙古林丹汗,很难相信明朝能收复辽东。满清崛起绝不是偶然,不光打败明军,还打服朝鲜和蒙古,就这战斗力哪能轻易被灭?

而且明末人心思变,完蛋是大概率事件,读顾城南明史,最震撼俺的就是,一直以为江南人民为了大明坚决反抗才有了嘉定三屠,实际却是扬州十日以后,清军进军江南兵不血刃,直到一个月后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激起民族矛盾以后江南才出现大规模反抗,反抗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脑袋上的头发,而不是老朱家。剃发令颁布之前的江南士绅,都觉得无非就是换个新主子,一切照旧,不少人已经开始准备科举了。江南可是明朝统治核心地区,也没受灾,士绅竟然是这个态度,可见已经是大厦将倾,就差来个人踢一脚,区别只不过是新皇帝姓李还是爱新觉罗。要是皇太极能晚死几年,不坚持那个SB的剃发令,明朝只会亡得更快。。。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時千峰,
家园 我的推论不是这样

如果没有满清,明朝也维持不了多久,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

另一方面东南士绅在明末已经成了气候,极有可能在明亡之后自立门户。但是他们会碰上三个可怕的敌人,一个是从旧明朝体制内产生军阀如祖大寿左良玉等,第二个是天下灾害形成的流民武装,第三个就是他们自己。江南士绅之间本来矛盾重重,不排除有人会引狼入室,江南极有可能会遭兵灾,而江南过兵的最终结果就是明中期以来发展壮大的士绅阶层及其代言人东林党受到沉重打击甚至被连根拔掉。

可以推论,明朝倒掉之后,一方面军阀混战,另一方面文化繁荣的类似于民国初年局面极有可能会提早两百年上演,但是总体的局面肯定要比1911年以后要好,毕竟这个时候西方殖民者还没成气候,日本人也提不上筷子。总之,中国会在军阀混战,文化发展以及与西方的有限交流中产生新思想,新体制,以自己的方式跌跌撞撞地实现近代化。

家园 查了一下

西汉:214年

东汉:196年

唐:290年

宋:320年

明:276年

清:267年

基本上每个大王朝的寿命都在200--300年间。而且,每个王朝末期都是内忧外患,不是内部动乱,就是外部强敌。

难道说这是偶然的巧合吗?没有内部的规律吗?

是不是马克思的理论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是有内部原因的。

以明朝来说,努尔哈赤13副盔甲起兵,李自成逃进商洛山时也近乎全军覆没,还有张献忠,高迎祥,罗汝才,等等,都如太祖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难道没有规律可循吗?

家园 太监救国论又算什么?

太监那么厉害,政治制度全盘照抄明朝的清朝,何必要出个宦官不得干政、出京城40里地即杀头的严厉限制?

明末时中国人口不过一亿左右,到清中叶时达到四亿。新疆、西藏、内蒙(可惜外蒙丢了,但也不是丢在爱新觉罗家手上),如今中国版图的几乎一半,都是清朝时奠定的。到乾嘉时期,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饶强盛的国家。即使道光以后,武力上打不过西方列强,但在财富力上也不逊色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文化和政治上,以科举为代表,完全继承前朝,满人全面同化于汉文化,自身的语言、文化基本丢光。这样的一个朝代,怎么就成了你口中的“黑暗时代”?欧洲史之所以称中世纪为黑暗时代,只是因为文化上希腊、罗马文化的断绝。而中国文化在清代不仅完全没有此种危机,反而以四库全书的编纂、考证学的发达,有了新的发展。

你的闭关锁国论也是相当陈腐,有清一代,同西方一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贸易往来。禁海令在台湾郑氏覆灭后就解除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一直有相当数量的西方传教士在清廷公职,这与明朝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闭关锁国,江户日本的程度更高,甚至“锁国”这个概念都是来自于日本。可是这个更“闭关锁国”的日本,却有了明治维新。如今锁国论也在日本受到广泛质疑,史学界基本不会再用这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可继承的,也有可质疑或扬弃的,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较为高明的历史哲学。在历史大势面前,那些局部的偶然性、变化、个别精英或小集团的活动,终究只是改变了历史的具体进程,而改不了历史的整体走向。

况且你主张的不过是民族主义史观罢了,在中国,比起马克思主义史观更不新鲜,起源于清末、辛亥那阵子,当时为了打倒满清政权,全方位黑起清朝统治不遗余力,也是当时的大势所迫(或者说是一种革命策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是在辛亥革命后也很快被曾经主张它的人们抛弃了。而在今天,这种偏激狭隘的历史观已无任何正面意义。

通宝推:伊粟,燕人,Bullfrog,hwd99,
家园 判断人物贡献,不能依靠身份

判断依据得看其做的事是否对中国人民,对中国文明做出了贡献。太监就不能做贡献?不就是某种原因导致其悲惨的命运吗?有生理缺陷的人,对社会做的贡献,很多超过生理正常的人。霍金坐在轮椅上,不就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太监在王朝后期,会起一些很正面的作用。或者说太监掌权,说明王朝已经面临危机。是危机导致了太监掌权,而不是太监掌权导致危机。这就不展开说了。

满清部落入主中原,总共才几十万人口 ,轻度汉化,基本是文盲,各方面全面落后,自卑和不安全感非常严重,对中原民族压迫防范是非常严厉的,对蒙汉的隔离也非常在意,动不动就文字狱,满门抄斩,这些明朝很少有的东西。实际上满族认为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是准备随时拔腿回老家的。所以清朝实际上是非常特殊的,一建国开始就把内部矛盾作为政权的主要矛盾。和一般朝代建国后,内部矛盾较小都不一样。

满清,不安全感引发的心里变态到什么程度呢?从满清的文字狱可以看出来。明史案,满清是怎么杀人的?

包括主编的、参订的、刻版的、印刷的、卖书的、买书的、作序的、审 查的、谈论的等等,一律满门拘捕,关入大狱,集中会审。据资料记载,被抓人员达2000多人。庄廷鑨的五个兄弟,无论与编书有没有关系一律被抓,关入死 牢。李令皙家七十多人被抓。经销“明史”的书商陆德儒,家中正在置办嫁女喜事,全家老小和迎新亲友无论男女均被逮捕。抓捕行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包括到 外地追捕

不光杀活着的,死了的也不能放过。

庄廷鑨、庄允城父子虽已身死,也被掘墓剖棺戳尸。庄廷鑨的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后被寸磔,骨架被抛入护城河。

   其中有的只挂了名,并未参与写作的人也被判了死刑。有的都已经死了,尸体也被从棺材中挖出,肢解成三十六块。有一位叫张寯的,参与了修订,案发前三年已 经削发为僧,遁入空门。当时都已经70多岁了正在灵隐寺内诵经,也被捆绑押走,其家男女老小也一起锒铛入狱。更为冤枉的是,刻字工汤达甫、印刷工李祥甫, 仅是为养家糊口,也惨遭屠戮。

  一些官员也未能逃脱这场文字狱的劫难。湖州原任知府陈允命已经被罢官,在返乡途中得知风声日紧,知道在劫难逃, 自缢于旅馆。结案时其棺材被运回杭州,开棺磔尸,尸体被肢解成三十六块。其弟江宁县知县陈永赖,也同时被斩。甫上任半月的知府谭希闵被判绞刑。归安、乌程 两县教谕赵君宋,以匿书不缴罪被处斩。据史料记载,被杀者70余人,其中14人被凌迟处死。杭州将军松奎、浙江巡撫朱昌祚以下所有官员,被革职查办。

只不过写了本《明史》,里面有几句同情明朝的话,就导致这种恐怖主义式的,丧心病狂式,无差别的大屠杀,恶毒到连刻字工、印刷工都要杀,比欧洲的黑暗中世纪,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书籍是文明的载体,而在这种恐怖统治下,万马齐喑,文明怎么可能不停滞,不倒退?

清承明制,这在以前的大朝代是没有的。以前的汉族朝代,都会对前一个朝代做系统总结反思,做出许多针对性的安排。但是满清的军事贵族文明程度实在太低了,理解明朝制度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能复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至于疆域问题,以前也提到过,中华文明的中心,是逐步南移的,没有满清,大概率中南半岛是中国领土,南海是中国内海。

通宝推:紫梁,hwd99,笑不拾,青岛大虾,mezhan,
家园 我和你稍有不同

实际上明朝外亡于满清,内亡于李自成。这两个事都和东林党都有密切的关系。魏忠贤死后,中央财政紧张,裁撤西北驿站,李自成造反。但是李自成为什么能造反成功?

魏忠贤时中央收入大部分是从工商矿税,是向东南豪强收取的,你收多少税,他其实也是痛一下。东林党上台,废了工商矿税,改成从全国农业税中加收。陕西一带本来就贫瘠,应当中央转移支付。结果负担进一步加重,李自成的造反才有了基础。所以如果当时满清灭了,就不用加辽饷,陕西情况就不会恶化,李自成的造反就没有了群众基础。这时候,内忧外患的情况会好很多,就算东林党私心再重,再乱来,估计也能维持好一阵子。当然,我相信明朝维持一阵子后,会亡于另一个农民起义,中华文明会自然发展,可以避免文明停滞,东西方的交流会比较正常。

家园 简单说,这就是周期律

文明会辉煌,然后会腐化。象人一样总要老死,但是是60岁死,和80岁死,区别还是有的。

家园 清中后期的士大夫杰出代表

林则徐,认为洋人膝盖不会弯。堂堂总督叶名琛,用尿捅对付洋枪洋炮。这就是中华悲歌,汉人的精英分子全面弱智化。

满清抄明朝,就是个笑话,中国之前一直在进化,每朝都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进行改进,结果这两百年,就那么傻呆着,文人能喊出的时代最强音也不过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所谓四大名著,包衣奴才写的那部,主要人物缺乏生命活力,而明朝出的三部,包括《金瓶梅》,人物即使是西门庆这种,也是充满原始野性的,就是反映出这两个时代的巨大差距。

满清制度的根本是种姓制度,贯穿始终的统治核心思想就一条——防汉,所有心思都围绕这个来的,因此看着各地人民困苦潦倒,也不开放东北让汉人移民开垦。康熙早就判断出西洋小国会是中华大患,但是他绝对不开放学习,因为为害中华正合他意。东北汉人被杀光,并禁止汉人去开垦,蒙古地方也禁止汉人开垦。所以满清土地再大又如何?还不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现代中国的土地都是解放军打下来的,其基础是靠汉人农民占据了那些土地,不然什么东北,内蒙,新疆都会如外蒙一样。

通宝推:何求,老惰,卢比扬卡,盲人摸象,李根,梓童,紫梁,拉拉的拉拉,脑袋,Rusher,侧翼,pattern,
家园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就没死。

明亡清亡,假设已无意义了。不过金灿荣说外因已不足以令中共灭亡,这其实已等同于打破了历史规律。另外中国之所以朝代更迭频繁,一个重要原因是野心勃勃的人确实太多,折腾太过了。

家园 罗马希腊文化的断绝

是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那个才是历史的必然。

满清代明那么“顺利”,也说明它不是必然的。异族统治的心态,对历史走向的影响,真的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形容。

家园 你这种观点

也就算是机械唯物主义吧。我想,更能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史观的话,应该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自唐以后,宋明两代,都是在自废武功,切断了军队和地方的联系,完全由国家供养军队,而且武官低位极低。宋代是文官节度,明朝更是太监监军。朋党士绅形成强大的利益联盟。由于士绅不纳粮,缴税,所以每当士绅阶层形成庞大势力是,伴随的必然是国力的下降。汉唐的制度容易导致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宋明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文官士绅坐拥万亩良田,却不肯为国缴纳半分。以明末的状况,与满清交战在东北,李自成起事于西北,都远离东林党所在的江南,没有切肤之痛的士绅怎会割肉放血?明即使不亡于满清,也会亡于流寇。历史也证明,先亡于流寇,再亡于满清。明朝有经济能力再撑100年,等来工业革命吗?

海禁始于明朝,这锅不该满清来背。中西文化交流,明代有,清代也一样有。工业革命是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才得以完成的。资本主义是起源于国家信用。中国还在使用实物货币,根本就没有信用货币。而资本主义革命是崛起的资本势力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利与皇权,教权之间的斗争。也只有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才享受到工业革命的利益。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是蛮族入侵造成的吗?教权独大才是吧。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三笑,老老狐狸,
家园 【原创】第三个时间点的故事(上)

5. 第三个时间点的故事:摊牌那一刻(上)

点看全图

《绣春刀II-修罗战场》我给设第三个时间点是几派的摊牌那一刻,看似关键点是沈炼见信王,实际还有几场戏:陆文昭和沈炼摊牌,更有陆文昭告发、信王出卖这三个主要情节。其实说那么多剧透,归根是不是就两个字:“出卖”,不满意这词要不咱换个词,“背叛”?赶脚嘛就是被人后边捅刀子了!阴谋一旦成为阳谋,也许这是此片的最大戏剧效果。当然,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就是配角演得好,像张译演的陆文昭,就不错,厚道吗?厚道啊,沈炼救他一命他不是一味护着照着沈炼吗?仁慈吗?仁慈啊,就算翻脸他不是也是一脸不舍地先慷慨陈词一番吗?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有执着追求的好人,怎么就出卖沈炼了呢?怎么就要杀沈炼了呢?两张脸的陆文昭坏吗?若陆文昭坏,信王岂不是更是为达目的更是杀人不眨眼?说到此,反倒是一脸坏笑的裴纶来的可爱真实,至少这厮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反复问北斋,“你和沈炼睡了吧?”全然不顾北斋气得直白他。想想也对,本来人就被这重重阴谋憋的心跳肝疼,喘口气的功夫还玩什么深沉啊。

说电影人物素质延伸到真实历史,以上话题就扯远了。还是老实地看看真实的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回到历史的1627年的8月,在明熹宗在召见信王朱由检之后一直到明熹宗驾崩,《绣春刀》里那几派都忙活什么呢?

阉党:魏忠贤深知自己的“九千岁”的地位,都是来自明熹宗的宠信。所以他从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第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住明熹宗的性命,为此算是想尽了招儿。最后有个阉党骨干,异想天开给皇帝进了一副补药,号称“仙方灵露饮”。制作工艺大致如下:找个了甑(zeng3),也就是有点想今天的蒸锅,锅里放上粳(ji2)米开火蒸,在锅里再放一个银瓶子,就这样一边蒸,一边添米、换米,一直蒸到了瓶子里集满了水就可以了。就这方子号称“米谷之精”,让明熹宗喝了开始还不错,但没喝几天就停了,因为病情加重了,全身浮肿。后世对这个方子提出很多疑问,更有人说就是这所谓仙方最终害死了皇帝。仔细想想这样说法有点牵强,姑且不说用料做法看上去都是滋补偏方,就是说阉党要害死明熹宗,但凡犯罪也要有个动机不是?问题是明熹宗死,最大倒霉恰恰是阉党自己,自己害自己的做法,估计一定要这样解释的人真的是。。。

二是去拉皇后的关系,主要做法是给皇后吹风,阻止信王继位。其实这一段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仅仅有些野史的旁证,最流传的段子就是阉党有人想出主意让魏忠贤的侄子抱入宫,谎称是皇后的儿子,然后先辅佐后篡位。我KAO,这不是戏台上的“狸猫换太子”吗?(好像王莽他也干过吧?)但是皇后态度非常坚决,说出来的话更是铿锵有声:从了是死,不从也是死,横竖都是死,还不如拼一把算了!听完真让人佩服这样勇气的女子,细想想这样桥段也太电视剧了吧!其实这样记载还有好几个版本,但道听途说成分太大了点,不足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魏忠贤是不想把权力交给信王的,但皇后支持,而且这个支持也是起来决定作用的。

三是自己给自己定位,反正朝中都是我的人!有记载在8月19日,也就是明熹宗驾崩前几天,魏忠贤和大臣们讨论明熹宗身后之事,他就抛出“居摄”言论考别人,说实话,这个言论真是够大胆到。。。也就是九千岁敢说。因为“居摄”一词最早我能想到应该是西汉时期,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婴,他的年号就是“居摄”(公元6年-8年),刘婴继位时候只有2岁,他还有号叫“孺子”,所以历史也称他为孺子婴。就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当皇帝?当然是大人说了算,这个说了算的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篡位者——王莽,他那时自称“摄皇帝”,后来这个孺子婴也让王莽给养残了,几乎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长大,最后成为了智商低下的废人。魏忠贤这时候提出这个说法,实际把他的野心彻底暴露了。可是没想到老大说了上句,下边没“反应”,半天才有位怯生生地回一句“老大,您说的‘居摄’啥时候的考过?有原题吗?您要不换道题目考大家吧。。。”看大家都装傻,魏忠贤生气也没辙。

四是最后的一招,大不了就是一个字“反”。要说魏忠贤想反,应该不是难事,内廷外廷都是他的人,他想反还不容易?可就如8月19日考大臣们结果一样,别人对九千岁的政变想法就是不搭腔,问锦衣卫都督田尔耕,这位是大内警卫团团长,他不表态;再问国防部长崔呈秀,也不表态。魏忠贤急了,TNND,平时都厂公九千岁叫着欢,到这个节骨眼,都拉稀了!不行!必须表态!崔大部长被问得没法躲了,才唯唯诺诺地给厂公讲个典故,“这个嘛,您这么琢磨哈,本来一高兴的事,吃着火锅唱着歌,但一出城让马匪给劫了。。。”魏千岁一听,得了,都凉快哪呆着去吧,整一个瞎起哄!

魏千岁这边这么着急上火,另一边的信王在忙活什么呢?

通宝推:火枪手,光头佬,西安笨老虎,胡一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